HPV不只和女性有關!HPV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染,或接觸帶有HPV之物造成感染,如接觸皮膚、黏膜或液體,且男女性皆會有感染風險。對此,HPV疫苗是預防相關癌症與疾病的有效手段,台灣2025年9月起擴大公費HPV疫苗接種,將國中男生納入接踵對象,領先日韓等國家,創下東亞先例。
HPV不只和女性有關!HPV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染,或接觸帶有HPV之物造成感染,如接觸皮膚、黏膜或液體,且男女性皆會有感染風險。對此,HPV疫苗是預防相關癌症與疾病的有效手段,台灣2025年9月起擴大公費HPV疫苗接種,將國中男生納入接踵對象,領先日韓等國家,創下東亞先例。
女性癌症發病年齡年輕化!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女性特有的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及乳癌發生人數、死亡人數不只榜上有名,更可見發病年齡相較其他癌症早5年,癌症已成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敵人。對此,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呼籲,希望大家都能鼓勵及留意身邊女性友人及家人的健康;而羅氏診斷亞太區也於五月持續發起女性健康篩檢活動(National Women’s Check-up Week),今年亞洲共有八個國家共同響應關懷女性健康,盼全民挺身而出,守護女性健康「Step Up. Speak Up. Show Up.」,在五月提醒身邊女性赴一場健康篩檢之約! 女性癌症發病年齡早,篩檢意願卻不足 亞太區女性健康調查:健康意識及對篩檢的恐懼為阻力 癌症對年輕女性健康威脅增!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的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7歲,較整體癌症平均發病年齡提早約5年,且超過三分之一女性患者在50歲前即確診,顯示這兩大癌症正深刻衝擊處於職涯高峰與家庭責任交疊階段的女性族群。 然而,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關注仍明顯不足!根據2024年羅氏診斷亞太區女性健康調查結果,將近一半(46%)的女性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癌篩檢,且無意於未來進行相關檢查。其中,在台灣,影響女性篩檢意願的主因包含:有33%女性認為自己健康應無問題而選擇不檢查;28%因擔憂篩檢過程尷尬而拒絕;另有23%則害怕篩檢可能造成身體不適或疼痛,這些數據反映出女性健康意識仍受認知與心理障礙所限制。 其實新式乳房X光攝影技術在減低檢查時的疼痛感方面展現了積極的成效,子宮頸HPV檢查亦可在專業醫護人員指導下自我採檢降低檢查的尷尬不適,鼓勵婦女透過與醫護諮詢了解化解內心對篩檢的恐懼想像。 為家人索取洗衣贈品才意外發現癌症!女性總是「先顧別人」最佳寫照 年輕病友協會:提醒與陪伴,是女性勇敢面對疾病的關鍵力量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表示,在協會長年陪伴女性病友的經驗中,觀察到多數確診女性在面對疾病時首要擔憂的並非病情本身,而是「如何持續照顧家人」,無論是孩子年幼、家庭責任繁重,或正值職涯關鍵階段,許多女性仍將家人與工作放在首位,選擇將自己的健康擱置在後。 「原本只是為了家人而接受檢查,卻因此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潘怡伶分享協會曾遇過的癌友經歷。當時這位癌友,因全力投入家庭與職場而一再延後檢查,直到偶然因乳房篩檢贈品「洗衣精」才動念檢查,意外發現腫瘤、成功治療。潘怡伶指出,這樣的狀況,並非個案,而是多數女性的日常,也反映出女性普遍缺乏將自身健康視為優先的意識。 對此,潘怡伶進一步分享:「我們看到許多女性因先生主動陪伴就醫、分擔家務與育兒責任而更勇敢接受治療;相反地,若缺乏理解與體諒,甚至會加重病友心理壓力,影響治療成效。」病友是否有來自伴侶、父母或親友的積極支持,是影響她們是否願意去面對疾病和完成治療的重要因素。也因此,潘怡伶呼籲女性要勇於為自己做健康決定,唯有重視自身健康,才能安心陪伴家人並專注事業發展,同時也鼓勵每一位家人、伴侶、朋友成為身邊女性的「提醒者與陪伴者」,共同挺身而出,給予她們理解與支持,成為她們勇敢面對健康挑戰、積極接受治療的重要力量。 「挺身而出,守護健康」羅氏診斷籲響應女性健檢週,一起健康篩檢! 台灣羅氏診斷總經理趙樹蕙表示,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與乳癌不只是女性個人的健康問題,更是整體社會的共同責任,當女性健康獲得重視,家庭才能穩固,社會與國家才能蓬勃發展。羅氏診斷於五月發起亞太區共八個國家之全國女性健康篩檢週活動,號召家人、伴侶、丈夫、朋友及所有關心女性健康的倡議者一同響應。今年國健署擴大女性癌症篩檢補助對象,包括: 25至29歲女性每3年1次、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當年度年齡為35歲、45歲、65歲的女性可免費進行一次HPV DNA檢測 40至74歲女性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 趙樹蕙強調,子宮頸癌和乳癌是少數可以透過篩檢有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五年存活率較高之外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因此,符合公費資格的女性應把握機會及早篩檢;即便不符合公費補助資格,也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自身風險與檢查頻率,讓健康防線不留空白。現在就邀請身邊的女性來一場健康篩檢約會吧!
33歲游女士因發現陰道分泌物多且會陰部還有腫瘤,便前往郭綜合醫院婦產科就診,經醫師檢查及手術切片後,確認女子罹患「菜花」尖型濕疣,沒想到1個月後女子再度回診時,發現口腔、陰部又再長出新病灶,後續醫師替她打第1劑9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及藥物治療後,終於減少病灶局部復發。
60歲劉小姐因子宮頸癌接受手術與化學治療,化療1個月後開始出現手腳麻木不適的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後續,她到恩主公醫院中醫部治療,經過2週的中藥調理後,其手腳麻症狀緩解了一半以上。中醫不僅消除了她對化療副作用的擔憂,也幫助她以更正面的心態面對接下來的癌症治療。
醫師指出,兩性在未感染前及早施打HPV疫苗是最佳的預防手段,特別是抹片檢查異常者更應積極接種。疫苗不僅能預防感染,還可降低持續感染風險達80%,並使癌前病變的復發率降低90%。對男性而言,疫苗能降低56%罹患頭頸癌的風險,並減少尖形濕疣(俗稱:菜花)的復發率。
今晨(18日),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總召許家蓓罹患子宮內膜癌辭世,據了解,許家蓓5月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且發現骨轉移,演變成轉移性骨癌,雖然在接受化療後病情逐漸改善,但治療仍趕不上癌細胞蔓延速度。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婦癌首位,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籲停經前後留意異常出血,每年定期婦產科檢查有助及早發現。
人類乳突病毒(HPV)傳染力更勝愛滋!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婁培人指出,HPV主要藉由性接觸傳染,但也有機會因皮膚、黏膜接觸而感染,潛伏期可能長達10年之久,導致菜花、頭頸癌、子宮頸癌等疾病。但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於HPV的預防觀念仍待加強。
關於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類乳突病毒)你有哪些認識?口腔性行為沒關係?有多重性伴侶者才會感染?單一性伴侶者比較安全?醫師表示,人類乳突病毒高達200多種,都有不同程度的危險性,只要是有過親密關係就代表病毒有傳染途徑,即便是有感染沒有明顯症狀,在免疫力不佳時,就會伺機而出,「即便是只有單一性伴侶,仍舊有高達6成感染機會。」 根據2024年美國成人網站公布最新「性伴侶人數」調查報告當中指出,台灣民眾平均擁有6.6名的性伴侶,醫師提醒,即便相愛也要記得做好防護。莊豐賓泌尿科診所院長莊豐賓醫師說明,即便是單一性伴侶,仍舊有6成的HPV感染機會,而當性伴侶累積3~6名,感染HPV的風險高達9成。 口交等親密接觸多,頭頸癌風險躍升 莊豐賓醫師表示,HPV對男女感染的風險都是一樣的,當感染病毒後,不僅與女性的子宮頸癌有關,對男性來說還有兇猛的陰莖癌、頭頸癌、肛門癌以及像菜花感染,由於男性沒有篩檢工具,因此危險性可說更高。 以性病菜花感染來說,男性的盛行率為3%,除了生殖器以外,外陰道、肛門等處只要有親密接觸像是口交等行為就可能會感染,莊豐賓醫師指出,菜花即便手術清除率高達9成,但復發率仍有4成以上;最主要就是如果病毒量大、加上本身免疫力不佳如熬夜、抽菸、飲酒習慣,若又是性伴侶較為複雜,不少人仍舊會面臨到不斷重複感染的問題,甚至有癌變可能。 此外,最近國際間也有一份研究以251對夫妻為調查對象,結果發現丈夫無論是感染單一種或多重性HPV型別,皆會增加妻子發生子宮頸病變的風險,呼籲伴侶雙方皆應共同預防HPV 施打HPV疫苗九價完整對抗高危病毒 預防HPV感染最好的方式就是施打疫苗,莊豐賓醫師表示,HPV疫苗以往多是著重在能夠預防女性子宮頸癌,但事實上HPV疫苗對男性的菜花感染不僅能夠達到預防效果,對頭頸癌的防護價值更高,特別是HPV疫苗九價可預防到第6、11、16、18、31、33、45、52、58型,對高風險病毒更有效益。其中菜花,高達9成是因感染HPV 6、11型所導致。 莊豐賓醫師強調,性生活是一個重要議題,感染HPV不代表性生活紊亂,目前的環境與病毒活躍性都讓民眾較容易感染疾病,施打疫苗已是國際預防疾病的主流觀念;從門診觀察像20~30歲年輕族群或上班族在心態上都相當開放,女性都能接受施打HPV疫苗,她們施打後,也鼓勵另一半一同前來接種做好預防。 事實上不僅女性,感染HPV對男性影響也相當大,WHO就建議90%女性15歲前接種HPV疫苗,男性則列為第2接種順位。台灣在公共政策上,衛福部國健署除了2018年起持續提供國中女性施打公費HPV疫苗外,9月起台北市更擴大辦理國中男生免費施打公費9價HPV疫苗,預計將有1萬名國中男生受惠。 莊豐賓醫師也提醒,由於男性沒有篩檢工具,更需留意預防。面對性行為,除了提醒伴侶們要全程配戴保險套,如果有相關疑問也鼓勵一起前來諮詢,即便是感染過,都能透過補充施打疫苗來讓身體產生抗體、避免感染,民眾如果有HPV相關問題,可到HPV友善診所進行相關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