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

這「碘」好神奇 淨水、排毒都靠它

這「碘」好神奇 淨水、排毒都靠它#排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2006年,我在eBay上搜尋和碘有關的物品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黃銅製的碘壺,上面的印記顯示那是供美國內戰期間南方邦聯的士兵所使用的。我後來發現當年那些士兵的背包裡除了水壺之外,也一定會帶著碘壺。一天擦3、400次碘酒 傷口痊癒還活了很久他們用碘來淨化水質、治療因衛生條件不佳而引發的感染,甚至用來處理槍傷和手術後的併發症。無論如何,我看到那個碘壺後,立刻就把它買了下來,納入乳癌選項基金會的收藏。當時士兵的背包裡除了備有水壺之外,也一定會帶著碘壺。有一位南方邦聯軍隊的上校約翰‧戈登在打仗時腿部、手臂、肩膀和臉部都被砲彈打傷,而且傷口出現感染的現象。當他被移送到醫院時,阿拉巴馬第6軍團的魏澤里醫師開了碘酒給他,要他拿來塗抹傷口,一天擦個3、4次。戈登說他太太可能聽錯了,一天竟然幫他擦了個3、400次,但後來他不僅痊癒了,之後還當上了喬治亞州的州長,並且活了很久,一直到1904年才過世,距離他在內戰受傷的時間足足有40年之久。碘可排除金屬毒素、強化內分泌系統如今我們已經知道碘的功效不只是用來消毒而已。它還能排除金屬的毒素、強化內分泌系統,並且影響腦部和體內其他系統的運作(只是其中的機制迄今不明)。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碘廣泛被用來治療肺病。當時的醫藥用品目錄上甚至有一種名叫噴霧器的精巧產品,用來在某些療法中幫助病人吸入更多的碘。碘能夠排除肺裡的毒素,其效果有時可能非常強大,因此必須小心減緩排毒的過程。亞伯拉罕博士用「排除阻塞物」來形容碘將毒素和雜質排出血液和身體組織的過程。當時的人普遍相信碘能夠預防病毒感染。英國的紅十字會甚至因此製作了一種盒式鍊墜,裡面塞了浸泡過碘劑的棉花。實驗證實缺碘的人罹甲狀腺腫比例較高雖然法國的化學家尚‧巴普第斯特‧布森格在1830年代就建議在食鹽中加碘,但直到1924年大衛‧馬林博士才成功的促使美國政府下令在食鹽中加碘。他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他以俄亥俄州阿克倫市的青少年為對象做了一項實驗。俄亥俄州的土地以缺乏碘素聞名,當地人民罹患甲狀腺腫的比例高達56%,而女孩的罹患率又比男孩高出6倍。研究人員找了大約2000名小學生,讓他們服用碘化物,並以約2000名並未服用碘化物的學生為對照組。過了30個月之後,未服用碘化物的學生當中有22%得了甲狀腺腫,但服用碘化物的學生罹患這種疾病的比率只有2%。食鹽加碘後,不到10年的時間,甲狀腺腫的罹患率便急遽下降。在使用加碘鹽之後的6年間,底特律的甲狀腺腫罹患率便從9.7%降到1.4%。(本文摘自/缺碘大危機/柿子文化)

漂白水洗手 產褥熱死亡率降2%以下

漂白水洗手 產褥熱死亡率降2%以下#排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傳統醫學的醫生總是告訴患者和飲食無關,其實不然。我已看到無數病人僅僅透過飲食的力量,就能扭轉狀況。多數常規醫生都忽略營養是健康的重要因素。多數人並不知道麩質(gluten)會破壞腸胃道,摧毀免疫系統,並觸發自體免疫反應的惡勢力。透過飲食、治療腸道和排毒,才能恢復免疫系統的健康。塞梅爾韋斯的「洗手理論」當傳統醫學面對自體免疫疾病時,往往束手無策。數千名患者服用醫生所開的強力藥物,卻面臨破壞性的副作用,生活品質連帶受到極大影響。最可悲的是,這些病人被告知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面對這種可怕、無法治癒的疾病,卻不能停止和減緩惡化。然而,相同病人進行Myers Way 30天之後,就能遠離痛苦,使身體活力充沛,恢復健康生活。為什麼傳統醫學不知道有自體免疫疾病的解方?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而且總會想到塞梅爾韋斯(Ignaz Semmelweis)。你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是從醫學院畢業的人都知道這位匈牙利醫學先驅。醫生在每次接生間洗手可降孕婦罹病率十九世紀中葉,一個數以千計的婦女喪命於產褥熱(puerperal fever)的時代,產房接生的醫生,沒有洗手就繼續接生下一位產婦,導致產褥熱的發生率將近一成。當時的醫學史,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還未發表細菌理論,然而,在維也納一家婦產科工作的塞梅爾韋斯,認為是醫師缺乏正確的衛生觀念,導致疾病的傳播。因此,他建議如果醫師們在每次接生之間洗手,孕婦就會降低罹病率。從「洗手理論」建立衛生習慣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知道塞梅爾韋斯是對的,實際證據也驗明了這個道理:當他要求實習醫師用漂白水清洗雙手,產褥熱的死亡率顯著降到2%以下。你可能覺得塞梅爾韋斯的同事會驚訝他的成功,並迅速採納他的方法。然而,醫生卻認為那是針對他們衛生習慣不佳的嚴重指控,因此拒絕採用這個提議,更不會料到塞梅爾維斯的「洗手理論」,竟成為下個50年的醫療準則!對現在的人來說,維持完整的消毒、刷手,和確保無菌的手術區域,這只是一項基本常識,為何這些醫師無法接受?我無法想像他們整天穿著遭血濺濕的手術服,還用未經消毒的手進行接生!(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腸道變乾淨 燃脂速度變更快

腸道變乾淨 燃脂速度變更快#排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接受了我的診療,因為已經把大便排得一乾二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暢快感之後,他們就會這麼對我說:「現在吃什麼都覺得很好吃!」「最重要的是,有正常吃東西,體重卻下降了!」只要把滯留在腸子裡的大便全部排乾淨,營養的吸收力就會提高,所以會變成「不管怎麼吃都不容易胖」的體質,就是這麼神奇!把腸道顧好 就能養成易瘦體質「腸道變乾淨了,吸收營養的能力就會提高!」聽到這句話,應該有不少人會直覺反應「這樣應該會變胖」吧?那麼,你就誤會「吸收力提高」的意思了。這裡所謂的「營養」,是指成為身體潤滑油的營養素。你或許會進一步問:「身體的潤滑油是什麼呢?」「身體的潤滑油」能讓身體裡的能量燃燒得更快、提高新陳代謝、製造健康細胞的作業效率提高,不只不會變胖,還會幫你加速熱量的燃燒與分解脂肪,所以把腸道顧好,就能養成易瘦體質!不知為什麼,人覺得最好吃的食物通常是高油脂的食物,尤其是熱量高的零食類。所以許多人總是攝取過量的油脂,維他命或礦物質等營養素卻攝取不足,而這個不足的程度,已經到營養失調的等級!因此,現代人通常都擁有「卡路里過剩」的毛病。循環動作順利 就能暢快排便很多人會藉由服用營養補充品,來替代從食物中攝取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但只是「吃進去」,卻沒有讓身體「吸收」的話,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便秘的人有「只積蓄,不排出」的特徵,所以想要讓身體吸收養分,首先要養成暢快排便的習慣,讓腸道變乾淨,腸的吸收力才會提高。消化、吸收、排泄的循環動作就會像風車一樣順利旋轉,代謝就會變得活潑起來。先把腸裡不需要的廢物排乾淨,打造出能好好吸收營養素的腸才是首要任務。因為,排便習慣改善了,就會感到食物變得美味,小腹平坦、體重減輕的日子也離你不遠了!(本文摘自/1天1PUSH!推推腸,瘦小腹/瑞麗美人出版)

保腸排毒 地瓜中午前要吃完!

保腸排毒 地瓜中午前要吃完!#排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地瓜的營養豐富,有「東方的乳酸菌」之稱,所以有不少人會吃地瓜養生。不過,有些坊間說法是,過了中午就不要吃地瓜。理由是到了下午,人體的新陳代謝會變差,地瓜中所含的糖類就會囤積在體內,所以建議不要在中午12點之後吃地瓜,特別是有糖尿病或痛風的患者。關於這一點,中西醫學的看法各有不同。均衡攝取地瓜能通便、檢重、防癌營養師表示,在營養學中,地瓜就像是米飯,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好食物,有通便、減重,甚至防癌的功效,只要均衡攝取,不要吃得過多,就能幫助維護人體健康,而且在食用時間上也沒有特別的規定。建議在中午前吃地瓜促進排毒中醫學認為,早上的5點至7點是腸經的運行時間,是排便和代謝最好的時機;中午過後,人體的腸胃代謝功能就會慢慢變弱,若吃地瓜,恐怕對身體有損,所以建議可在中午前(最晚不要超過中午12點)食用地瓜,以保健腸道健康和促進體內排毒。吃地瓜能帶來的具體效用有以下幾點:1)  美容養顏/地瓜中所含有的綠原酸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產生,防止出現雀斑和老人斑;雌激素則能保持人體皮膚細緻、防皺、減少皮下脂肪堆積等,有美容養顏的功效。2)  幫助減肥/每100公克的地瓜熱量只有102大卡,僅約白飯的一半,而其中含有的豐富膳食纖維不僅能有助於增加飽足感,讓人不太會產生飢餓的感覺,進而減少吃零食的頻率,膳食纖維更有助於促進排出食物中的脂肪與糖分。不過要注意的是,地瓜雖能幫助減肥,但吃太多仍會發胖。55公克的地瓜約等於1分主食的量,成人依據不同的活動量,每人每天所需攝取的白飯量建議為1.5碗~4碗,因此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3)  健胃整腸,防治便祕/地瓜中的膳食纖維約為白飯的4.3倍。膳食纖維能吸收腸內水分,卻無法在腸道內被消化吸收,所以能使大便體積膨脹以刺激腸道、增強蠕動、促進便意,有助排毒通便,改善排便不順引起的便祕,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便祕有較好的療效。若有想要改善便祕問題,建議或許可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適量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地瓜來代替白飯,除了能增加飽足感、獲取澱粉、有助增加攝取膳食纖維,也能預防各種腸道病變。此外,地瓜為中鹼性食物(PH值約為6—10),胃酸過多的人食用適量的地瓜能有助於中和部分胃酸。4) 防癌抗癌/地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十分豐富的胡蘿蔔素,可以抑制上皮細胞異常分化,增強人體免疫力,阻止細胞中的蛋白質與致癌物結合。地瓜中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B2有抗氧化性,所以能抗癌、抑制癌細胞增殖,使癌症不容易惡化;維生素C及維生素E則能保護細胞的含量(尤其料理地瓜時若能連皮一起,將可保留住地瓜百分之60的維生素C、E);酚和菲酊酸可以抑制癌症形成,以及自由基的產生。脫氧異雌固醇(DHCA)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能促使乳癌與結腸癌細胞凋亡,而地瓜中所獨有的脫氫表雄酮也於近年獲得了美國醫院的臨床實驗證明,能夠有效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神經節噾脂(ANGLIOSIDES)可以將癌細胞轉換為正常的細胞。而說起地瓜防癌抗癌的功效,煮熟的地瓜又高於生地瓜;地瓜中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幫助益菌在腸道內蠕動,抑制細菌繁殖,同時可增加大便體積,防止胃腸道黏膜病變,預防形成大腸瘤。5)  改善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地瓜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其中,離氨酸可維持血管壁的彈性,預防粥樣性血管部產生阻塞以及硬化。此外,地瓜中所含的黏液蛋白以及黏液多醣類物質,也可幫助腸內膽固醇等隨大便排出體外,進而有改善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等作用。6)  控制血糖/奧地利維也納的一間大學在臨床研究中證實吃地瓜能有助於控制血糖。日本研究也發現,若給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餵食白皮地瓜4~6週,將能有效抑制大鼠口服葡萄糖後血糖升高,也可以降低大鼠們甘油三酯和遊離脂肪酸的數值,可見白皮地瓜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雖然對糖尿病人來說,一天少量地吃100公克地瓜有助控制血糖,但也不能多吃,因為地瓜畢竟屬於薯類,含有澱粉跟維生素,若當作主食吃,不僅不利於控制血糖,也容易發胖。7)  和血補中/地瓜的營養很豐富,有多量的糖、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能有效地為人體所吸收,防制營養不良的毛病。而且地瓜還能補中益氣,對脾胃虧虛等病症有益。其中,尤以烤地瓜的效用最好,在胃腸衰弱、氣力不佳時,吃烤地瓜是最有功效。(本文摘自/地瓜粗食養生書/世茂出版)

排毒消炎助代謝 這樣必吃!

排毒消炎助代謝 這樣必吃!#排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不喜歡蒜頭、洋蔥的辛辣氣味,但這種獨特的氣味來自內含的硫化物,也是其療效之源。有貧血、肝病、潰瘍應該避免功效/含有大蒜素和類黃酮的蒜頭、洋蔥是天然的抗氧化劑,除了可以降低膽固醇與血壓,還具有排毒、排重金屬、消炎、促進代謝、增強免疫力的諸多效用。不過,大蒜素有刺激作用,攝取過量會造成腹瀉,空腹時不宜食用,有貧血、肝病、潰瘍的人也應該避免。而切碎或壓碎的蒜頭,較能有效釋放大蒜素,如果不喜歡刺鼻的氣味,可以選擇蒜精代替。洋蔥可增強免疫、抗氧化洋蔥含有大蒜素、維生素A、B等多種營養素,有增強免疫、抗氧化、降血糖、維護神經系統等作用,也是我十分推薦的健腦食物。建議吃法/大蒜最好搗碎成泥吃,並且要先放10到15分鐘後再吃,這樣更有利於大蒜素的生成。對於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每天最好別超過一瓣;腸胃好的人,最好每天二到三瓣。有肝病、腹瀉、眼疾、胃病、腦溢血患者,則避免吃大蒜,會對身體過度刺激。加入蔬菜拌炒 能避免腸道刺激洋蔥的品種繁多,又以紅、黃、白三色最為常見。紅洋蔥辛味最重,多做成生菜沙拉;白洋蔥最甜,適合燉煮;黃洋蔥常用來快炒或煮湯,是食用中最普遍的品種。做洋蔥料理時,可加入綠色蔬菜拌炒,能中和硫化物,避免腸道受到過度刺激。(本文摘自/我也曾憂鬱/三采文化出版)

健康排毒 深呼吸多運動就對了

健康排毒 深呼吸多運動就對了#排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基本上,所有的排毒書籍和計劃都會表示,清潔身體最主要的就是清潔2個系統─腸道和肝臟,但是事實上,這2個器官系統並無法囊括全身,而淋巴系統雖然重要,但常被人們忽略。體重過重婦女 淋巴系統效果都不彰淋巴系統是身體排除毒素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當我們談論肝臟時,一般人都還具有一些概念,了解肝臟器官的基本功能,但是,當我們談論淋巴系統時,絕大部分的人往往無言以對,不過無論你是否了解淋巴系統,都無法否定它的重要性,因為淋巴系統與健康習習相關。淋巴系統是一種由充滿液體的淋巴結(node)、淋巴腺(gland)、淋巴管(tube)所組成非常複雜的網狀系統,在浸濕身體細胞、帶走組織「污穢」後,讓身體重新恢復正常狀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百分之80的體重過重婦女,她們的淋巴系統效果都不彰,淋巴系統流動順暢不但可以減輕體重,同時也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好。淋巴能把細胞裡的廢棄物帶到血液中淋巴系統包括淋巴腺、淋巴結、脾臟、胸腺、扁桃腺以及血管和輸送管,靠著上述這些元素,能把細胞裡的廢棄物帶到血液中,淋巴系統不但可以處理外部進入身體的毒素(如食物、空氣污染),同時也可以應付身體內部產生的毒素(正常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例如,在身體出現發炎狀況時,可以將發炎的廢棄物帶到血液中,進而清除這些廢棄物質。淋巴液在進入心臟附近的血管後,可以由此進入循環全身的血液,當淋巴系統清掃乾淨身體內的毒素,並且將這些毒素丟棄到血液中,腎臟立刻會開始過濾血液中的毒素。深呼吸和增加運動 才能使淋巴液流動淋巴液需要呼吸、運動、按摩才能保持流動,對於大部分經常坐著或呼吸很淺的人來說,保持淋巴液流動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此外,即使你經常運動,淋巴液還是有可能功能不彰,在人體裡,淋巴液要比血液多出3倍,但是並沒有其他器官可以像心臟般不斷抽送淋巴液,因此唯有依靠深呼吸和增加運動量才能促使淋巴液流動。壓力也是影響淋巴液流動的因素之一,因為人在壓力的情境中,呼吸通常都會變得比較淺,在第2階段排毒過程中,你會學習各種呼吸的技巧─在第六章時已討論過,即使在排毒計畫結束後,也應該把這種呼吸技巧融入每天的日常生活裡,因為這種呼吸技巧的好處不勝枚舉。(本文摘自:米謝爾醫師四週排毒聖經,由山岳出版社發行) 

趕走5公分腫瘤學她這樣吃! 自然醫學的實踐家──王甯

趕走5公分腫瘤學她這樣吃! 自然醫學的實踐家──王甯#排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癌症蟬聯每年10大死因,不外乎是由於飲食、生活習慣而來,罹患癌症之後,許多病友對生命感到絕望,卻也有些人嘗試與生命的過客和平相處,億升生醫有限公司負責人、自然醫學實踐家王甯,在罹癌後藉由改善飲食、傳統療法恢復健康,讓她只花了7個月的時間,就把不速之客──5公分的腫瘤趕走。有病就吃藥 未必是最好的治療原本從事藥廠行銷的王甯,因為整日往醫院跑,感冒的頻率很高,認識了生產保健食品的先生後,他告訴王甯,「有病就吃藥」,未必是對身體最好的治療,因此王甯決定要開始研究自然醫學,由裡到外開始整頓自己的身體。生理期血崩 腫瘤也長到5公分大去年過年期間,王甯的精神狀態不佳,生理期也加倍難受,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癌症已達第3期,腫瘤也長到5公分大,看了許多醫師,他們都堅持應盡快開刀,王甯想試試淨化身心對於體內平衡究竟有沒有效,於是罹癌後才開始藉由對身體做實驗,實踐學習6年的課程。不吃動物蛋白、去鹽分、去纖維果汁首先,王甯施行純粹飲食,嚴格排毒,捨棄動物性蛋白質,去除所有含有抗生素的物質,她試著讓自己的身體回復到未得癌症之前,除了不吃動物蛋白、不喝牛奶,飲食更完全去除鹽分,這段期間的飲食完全去除鹽分,都是用最純粹、不加工的飲食。又因為癌症病友的消化系統較差,因此她利用特殊調理器,攝取去除纖維的蔬果汁,改用燕麥、蔬菜湯補充營養、幫助消化,接著,澱粉則利用馬鈴薯打成糊狀攝取,因此即使生病,體重仍維持在一定的標準。經3個月飲食搭配治療 腫瘤消失無蹤王甯經過近3個月的自我淨化搭配化療療程,發現5公分的腫瘤神奇的消失無蹤,她說,生病不用怕,它只是身體的警示訊號,她認為,找回身體的平衡不是要靠壓抑病情,心靈淨化、改變飲食習慣同樣有辦法保衛健康。

睡不好 恐致體內慢性發炎!

睡不好 恐致體內慢性發炎!#排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熬夜、失眠、淺眠與昏睡(自以為睡得好,其實睡眠呼吸中止和昏迷一樣,醒來還是累,沒有真正休息到),都讓大腦無法好好休息,使耗氧量升高,原本大腦應該休息,讓氧氣集中到排毒器官—肝、膽、肺與大腸,但睡眠品質差,導致這些排毒器官沒有足夠氧氣與養分來解毒、排毒,使組織細胞再生、修復的能力下降,最後造成身體的各種疾病。失去解乳酸毒性的功能 缺氧傷害更大反過來說,身體毒素沒有順利排除,器官也來不及修復,人就容易疲倦,特別是肝這個排除乳酸最重要的臟器,失去快速解除乳酸毒性的功能,身體酸性更高,缺氧的傷害也更大。身體嚴重缺氧 會開始磨牙、翻來覆去當腦部偵測到身體嚴重缺氧,也不會讓人好好睡,怕一旦睡著就起不來,所以睡眠期間,交感神經仍呈現亢奮狀態,並開始磨牙、翻來覆去,處於淺層睡眠,甚至睡不著,結果又變成原因。要改善疾病,一定要解決睡眠品質不良的惡性循環,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與肝解毒、排毒,以及膽、肝細胞再生與修補的時間,如果沒有在10點半之前入睡,大腦耗氧量沒有降低,會讓原本該使用氧氣的膽、肝受到抑制,對於排除毒素有不良影響。早上6點起床 前晚11點就該入睡現在的青少年普遍有睡眠不足的問題,近年來引發各界重視,英國牛津大學及美國哈佛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學習、傳媒與科技》期刊的研究指出,年輕人上課打瞌睡實屬「非戰之罪」,因為青春期體內荷爾蒙分泌產生劇烈變化,連帶影響生理時鐘,若要在早上6點起床上學,前晚11點就該入睡,但青少年往往在半夜2點仍精神奕奕。體內慢性發炎 提高糖尿病、心病風險《睡眠醫學》期刊美國匹茲堡大學團隊研究顯示,青少年在週間的睡眠若不足,會引起體內慢性發炎,長期恐提高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更糟糕的是,靠週末「補眠」並無法緩和慢性發炎的狀況,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及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團隊發表於《心理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熬夜或夜間睡眠少於5小時,恐阻礙記憶形成。(本文摘自/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