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

寶寶保護力夠了嗎?出遊前爸媽必看!醫教「疫苗防護攻略」:肺炎鏈球菌這個型別須特別留意

寶寶保護力夠了嗎?出遊前爸媽必看!醫教「疫苗防護攻略」:肺炎鏈球菌這個型別須特別留意#肺炎鏈球菌

暑假到了,許多爸媽早就規劃好全家出遊的行程。不管是海外長程旅遊,還是國內親子旅行,寶寶的健康防護,絕對是每位家長最在意的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提醒,隨著暑期人潮頻繁流動,細菌、病毒容易交叉傳播,其中肺炎鏈球菌的威脅不容忽視,特別是高危險性的「血清型3」,即使已經接種疫苗,仍有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 5歲以下幼童、特別是1歲以下嬰兒,因為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常見的症狀為高燒、咳嗽、呼吸急促等,若細菌侵入血液或腦部,可能引發菌血症、腦膜炎等重症,甚至留下痙攣、聽力障礙等嚴重後遺症,影響孩子一生。 肺炎鏈球菌百種型別中,誰最棘手?醫:血清型3最難防! 肺炎鏈球菌有超過百種型別,黃高彬提醒,血清型3為其中難纏的高危險型別。由於其外層莢膜特別厚,就像穿了一件羽絨外套,人體免疫系統難以突破,即便已完成常規接種,針對血清型3的保護力仍較其他型別低2到3成。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最新監測及台灣研究指出,即便在普遍接種PCV13(13價)的國家中,血清型3仍是造成5歲以下幼兒侵襲性感染的主因,除了台灣也包含日本、香港等親子暑期旅遊熱門地區,家長們須特別留意。甚至有部分血清型3菌株產生變異,出現「免疫逃脫」現象,讓疫苗防護更具挑戰。 【爸媽最在意4大問題】疫苗怎麼打?怎麼選?醫師一次解答! Q1. 公費疫苗打了,還需要自費嗎? 針對肺炎鏈球菌,目前台灣公費疫苗提供「2+1」模式,即在寶寶2個月、4個月、12-15個月各接種一劑,但近年國際研究發現,這樣的接種方式雖能提供基本保護,但在面對血清型3時仍容易出現突破性感染。因此黃高彬建議,可於寶寶6個月時再自費補強一劑PCV13(13價)或PCV15(15價),把「2+1」升級為「3+1」,有效提高防護力,降低重症風險。 Q2. PCV13(13價)、PCV15(15價)、及更多價數的PCV20(20價),怎麼選? 不少家長在選擇時,常誤以為「價數越多,保護越全面」,但黃高彬提醒,疫苗的保護力其實就像一塊大餅,當一塊餅分給越多型別,每個型別所分到的保護力就越容易被稀釋。因此,建議選擇疫苗時,應優先重視疫苗針對高危險性的血清型3所提供的防護力,不應僅以價數多寡作為判斷標準。 Q3.接種PCV13(13價)後能再接種PCV15(15價)嗎?混合接種會有風險嗎? 即使寶寶已經接種了公費的PCV13(13價),6個月時仍可以接種PCV15(15價)來進行補強,有效提升寶寶的防護力。至於12個月時的最後一劑,爸媽也可以根據需求和醫師討論,選擇公費的PCV13(13價)或是自費的PCV15(15價),兩種疫苗交替接種的安全性無虞,爸媽們可以安心。 Q4.錯過了6個月的自費疫苗時機,還能再補接種嗎? 可以喔!根據衛福部資料,2-5歲的兒童為IPD的感染高風險群體,因此許多醫師建議,即使錯過了6月的自費疫苗接種時機,仍可以和醫師討論在孩子2-5歲時補接種一劑PCV13(13價)或PCV15(15價),加強孩子的免疫保護力,也減少感染後引發併發症及死亡的風險。 守護寶貝健康 家長必做健康守護功課!別讓肺炎鏈球菌有機可乘 暑假是旅遊旺季亦是感染高峰,黃高彬提醒,家中若有嬰幼兒的家長,應盡早將疫苗接種納入規劃,越早建立免疫防線,對孩子的保護就越可靠。另外,如果孩子出現高燒、咳嗽、喘促等呼吸道症狀,務必盡速就醫,及早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圖/黃高彬醫師建議,於寶寶6個月時補強一劑PCV13(13價)或PCV15(15價),能夠有效提高防護力,降低重症風險。

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15怎麼選?醫揭「正確順序」保護力最佳

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15怎麼選?醫揭「正確順序」保護力最佳#肺炎鏈球菌

暑假旅遊旺季熱潮升溫,小心病毒交叉感染機率也大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提醒,國際權威期刊最新資料指出,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正在全球41個國家持續肆虐,包括國人出入境頻繁的日本、香港等地區, 危險性不可忽視,更提醒1歲以下寶寶為高風險族群,家長應盡早規劃疫苗接種。

十大死因「肺炎」死亡率唯一飆升!醫:癌友感染7天內「死亡率達4成」

十大死因「肺炎」死亡率唯一飆升!醫:癌友感染7天內「死亡率達4成」#肺炎鏈球菌

衛福部公布最新202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結果,肺炎不僅長達8年高居第3大死因,更是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醫師提醒,肺炎不僅是老人殺手,更是癌症患者喪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創6年新高,肺炎不分季節,呼籲高風險群應盡速施打疫苗預防。

大S和教宗躲不過! 流感&細菌型肺炎疫情席捲而來

大S和教宗躲不過! 流感&細菌型肺炎疫情席捲而來#肺炎鏈球菌

近期流感與肺炎鏈球菌感染打破秋冬流行期,且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更是突破六年新高。對此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邱南昌醫師解釋,夏季也有感染案例,主要原因包含氣溫變化、免疫負債,以及個人衛生習慣鬆懈等,其中肺炎鏈球菌以「血清型3」尤其嚴重,歷年來在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血清型3長期榜上有名。在病毒細菌肆虐的時期,針對肺炎鏈球菌,大人、小孩該怎麼預防,來看專家解說: 夏令病毒細菌大亂鬥 流感&肺炎鏈球菌恐創高峰 時序逐漸步入夏季,但流感疫情仍處於流行期,似乎有點反常。對此邱南昌醫師警示,根據疾管署資料,去年6月出現一波流感及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峰,而今年度恐出現同樣的趨勢,顯示病毒與細菌打破往年常規秋冬流行期,全年無休。日前大S與教宗皆因流感併發肺炎辭世,引發大眾人心惶惶,邱南昌醫師也解釋,感染流感後容易引發細菌型肺炎,最常見的細菌就是肺炎鏈球菌。針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高風險族群如下列,因此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家庭,須特別注意: 5歲以下嬰幼兒 65歲以上老人 慢性疾病族群患有氣喘、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吸菸、高飲酒量、心臟疾病和慢性肝病等。 血清型3又毒又難對付 死亡率高! 邱南昌醫師分享,肺炎鏈球菌中容易造成侵襲性感染的血清型大概有10多種,其中血清型3因其特殊構造,抗體較難以對付,感染後死亡率高達30-47%,死亡率頗高。疾管署流行病學監測數據來看,多年來血清型3也一直是本土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的「常客」,年年榜上有名,不可輕忽。且不只台灣,如日本、香港、南韓等大眾喜愛旅遊的鄰近地區,都深受血清型3的肆虐與威脅。 大人/小孩疫苗怎麼選? 專家這樣建議 現行台灣市面上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2種,分別為: 結合型疫苗: 13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PCV13)、15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PCV15) 多醣體疫苗: 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SV23) 隨著疫苗演進,朝向多價數疫苗研發,除了PCV13/PCV15之外,未來也有其他更多價數的肺炎鏈球菌疫苗,但是須注意多價疫苗針對幼兒抗體濃度的表現,建議民眾可針對嚴重血清型,例如血清型3,主動與醫師討論肺炎鏈球菌疫苗之選擇。最後,邱南昌醫師強調,面對目前全年無休的流感與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感染,除了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衛生防護之外,建議依照醫囑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高風險族群成人接種建議: 目前政府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然而患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臟疾病等慢性病病人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最高達10倍,死亡率也大幅提高!而疾管署也建議19 -64 歲慢性疾病族群,應優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PCV13/15),再接種23價多醣體疫苗(PPSV23)。邱南昌醫師也提到,針對較嚴重的血清型3,可主動與醫師討論如何預防,加強保護。 嬰幼兒接種建議: 目前公費PCV13接種於出生滿2、4以及12-15個月,而邱南昌醫師也建議第6個月可再追加一劑PCV13或PCV15,加強黏膜保護力。而針對死亡率高的血清型3,爸媽也可與醫師討論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選擇。 圖/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難以對付,且盛行於台灣、日本、韓國等地區,呼籲19-64歲慢性病高風險族群、以及1歲前幼童,可與醫師討論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選擇。 圖/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邱南昌醫師指出,今年肺炎鏈球菌感染出現高峰,其中「血清型3」尤其嚴重,提醒高風險族群盡快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流感、肺炎鏈球菌⋯呼吸道疫情升溫!專家籲「3點」降長者肺炎重症

流感、肺炎鏈球菌⋯呼吸道疫情升溫!專家籲「3點」降長者肺炎重症#肺炎鏈球菌

台灣進入後疫情時代,新冠病毒、流感、肺炎鏈球菌⋯等呼吸道傳染病輪番肆虐,不僅對長者健康構成重大威脅,也造成醫療資源龐大壓力。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16日與立法委員、專家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應建立完善分級醫療,強化基層診所篩檢與輕症照護能力,降低長輩肺炎重症風險。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奪11命!醫警告流感患者風險更高:高達3成5合併感染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奪11命!醫警告流感患者風險更高:高達3成5合併感染#肺炎鏈球菌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民眾掃墓祭祖及出遊活動將大幅增加。但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病例持續攀升,截至2025年3月25日已達101例確定病例,其中11例不幸死亡。感染科醫師提醒,成人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自今年3月10日起擴大接種對象,呼籲19~64歲高風險族群盡速接種。

2歲孩半夜咳到吐⋯竟是肺炎鏈球菌作祟!不治療恐惡化「整片肺葉發炎」

2歲孩半夜咳到吐⋯竟是肺炎鏈球菌作祟!不治療恐惡化「整片肺葉發炎」#肺炎鏈球菌

孩子咳不停,竟是肺炎鏈球菌作祟!2歲半的呂小弟因反覆發燒、持續咳嗽而就醫,甚至夜間咳到嘔吐,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經醫師診斷,確診為肺炎,讓呂小弟的父母相當憂心。所幸醫師迅速採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經過5天住院,呂小弟逐漸恢復健康,父母總算可以鬆了一口氣。

防超級細菌無藥可用 亞東籲大眾就醫「4不1要」

防超級細菌無藥可用 亞東籲大眾就醫「4不1要」#肺炎鏈球菌

抗藥性細菌的高盛行率是醫界的重大挑戰,不僅影響醫院患者,隨著病患出院攜帶抗藥性細菌回家或長照機構,逐漸擴散至社區。亞東醫院12日舉辦抗生素衛教講座,邀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到院,設計互動式問答,同時設置細菌主題看板,提升民眾對抗藥性細菌的認識。 羅一鈞表示,衛福部已推出「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預計明年投入2億元,盼達成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5%等7項主要目標。透過政府、醫師和民眾攜手合作維護抗生素的多樣性,應對抗藥性威脅。 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強調,在生活中遵守「四不一要、診間三問」原則。四不:「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私自購買抗生素服用;「不」服用他人抗生素;「不」隨意停藥;「一要」要遵循醫師指示。推廣「診間三問」的概念,詢問醫師「處方是否包含抗生素」、「抗生素需服用多久」、「服藥有無注意事項」。 抗藥細菌 隨患者回家進入社區 楊家瑞指出,細菌為求生存,服用抗生素後,有些細菌會被消滅,但抗藥性細菌會佔據「地盤」,形成抗藥性菌株;這些抗藥細菌隨患者回到家中,進入社區。此外,為防家禽家畜感染,一些農牧業者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導致耐藥性細菌進入水源,危害環境。 內科部主任廖俊星提醒,抗藥性問題在肺炎鏈球菌及大腸桿菌中特別嚴重。肺炎鏈球菌多存在於呼吸道,與肺炎、中耳炎等疾病相關,政府推廣疫苗大幅降低感染率。然而,肺炎鏈球菌感染常由病毒引發,疫苗僅是一部分,還要配合勤洗手、戴口罩才能防止傳播。 大腸桿菌主要棲息在腸道,與尿道感染和腹腔感染相關,孩童期的大腸桿菌通常無抗藥性,隨年齡增長與抗生素使用增多,抗藥性問題逐漸浮現。不當使用抗生素會助長大腸桿菌抗藥性,建議小病如感冒應避免使用抗生素。 民眾普遍認為益生菌能改善腸道健康,益生菌不能達到最佳保健效果,更重要的是多攝取蔬菜、少食紅肉,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此外,胃酸在保護腸道中扮演重要角色,過度服用胃藥降低胃酸,易讓外來細菌入侵腸道。 抗生素與消炎藥 不混為一談 廖俊星指出,許多人仍將抗生素與消炎藥混淆。抗生素是對抗細菌利器,無法殺死病毒;感冒多由病毒引起,非細菌導致,消炎藥可緩解症狀。輕微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例如尿道感染,透過多喝水、不憋尿可減少風險,僅在發燒或全身性反應時需用抗生素;一般皮膚傷口多數能自行癒合,僅紅腫嚴重時才使用抗生素。 亞東醫院長期致力抗生素衛教,加強與民眾溝通,提升對抗藥性細菌的認識,增加醫護人員專業培訓,強化在抗生素管理與感染控制專長,控制抗藥性細菌蔓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