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

全台200萬人逃不過!有1習慣「罹癌風險飆20倍」癌王胰臟癌也找上你

全台200萬人逃不過!有1習慣「罹癌風險飆20倍」癌王胰臟癌也找上你#戒菸

64歲許先生是菸齡達50年的老菸槍,退休後因為久咳不癒,在家人勸說下到醫院門診尋求戒菸方法。醫師使用醫病共享決策輔助表,與許先生討論可選擇的戒菸方式及輔助藥物,並轉介其接受免費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結果在其左上肺葉發現1.8公分的肺結節,馬上會診胸腔外科醫師,最後證實是肺腺癌並成功切除腫瘤。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全台巡迴邀民眾免費檢測肺功能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全台巡迴邀民眾免費檢測肺功能#戒菸

新冠肺炎改變了人們對於肺部健康的態度,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觀察,因咳、喘、痰症狀就醫的民眾中,確診為肺阻塞的比例明顯增加。為呼籲民眾正視肺阻塞(COPD)與肺部健康,今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於10/3日(一)至10/14日(五),首度於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巡迴舉辦「愛肺功能衛教專車」體驗活動,邀請肺阻塞(COPD)的高風險族群上車免費檢測肺功能。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北區委員柯信國醫師表示,據統計台灣一年有超過5,000人因肺阻塞(COPD)死亡,雖特殊時期民眾對到大醫院就醫較抗拒,不過很多肺部問題要透過肺功能檢測、照X光才能更精準診斷,因此建議民眾,若「咳、痰、喘」三大症狀持續3週以上,應至胸腔內科檢測,也盼此活動能成為高風險族群及早診斷的契機。 咳、痰、喘難直接聯想肺阻塞 疫情後罹病人數約增1.5倍  柯信國醫師分享,長新冠跟肺阻塞(COPD)的共通點是「咳、痰、喘」三個症狀,許多來看胸腔科門診的新冠肺炎病人,通常只有咳或喘,痰的狀況不甚明顯,不過一般民眾較難區分,也難以直接聯想到肺阻塞(COPD)。以前在門診收治的「咳、痰、喘」病人中,新診斷肺阻塞的病人比例約20%,「後來我們發現,這個數字在疫情之後大概上升到35%,推估可能是疫情趨緩後,民眾驚覺自己的症狀已持續太久,或變得太嚴重了才到門診求助」。可見在疫情期間,肺阻塞(COPD)患者延誤就醫的狀況確實有所增加。 延遲就醫恐致急性惡化 住院一年後死亡風險高 然而,若不治療肺阻塞(COPD)或延誤治療時機,恐提高急性惡化風險。研究顯示,約五分之一的肺阻塞(COPD)病人會在急性惡化住院後一年內死亡。「一般人也許很難想像,只是咳、痰、喘而已,死亡率怎麼這麼高?」柯信國醫師解釋,這可分為兩個面向討論:第一,肺阻塞症狀需達一定的嚴重程度才會住院;第二,急性惡化會加速肺功能的衰退,進而提高死亡率。因此,治療肺阻塞(COPD)除了要改善症狀,避免急性惡化也是關鍵。舉例而言,以往半個小時可走10公里,現在走100公尺就感到呼吸困難,或是半夜咳到無法入睡等等。 不過,柯信國醫師強調,很多病人上網搜尋後發現肺阻塞(COPD)是不可逆的疾病,就覺得再怎麼治療也沒用,但事實並非如此,患者在用藥治療後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進而維持生活品質。 抽菸、二三手菸恐致肺阻塞 高風險族群應每年定期檢測肺功能 越早診斷肺阻塞(COPD),就能更早避開致命危機。據統計,台灣40 歲以上成人約有6.1%患有肺阻塞(COPD),目前許多研究證實長期吸菸是高風險因子,而且菸齡越長,罹患肺阻塞的機率越高。柯信國醫師進一步說明,抽菸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其他包括空氣污染、有害化學物質、廚房油煙、二手菸等外部環境因素都可能提高罹病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現今有愈多研究證實,成年前肺功能發育不良,也會提高罹患肺阻塞的機率。「有些人肺功能基本發育比正常人差,加上20幾歲就開始抽菸,即使發病時間與一般人相近,肺阻塞症狀的表現也會嚴重許多」。因此,柯信國醫師特別呼籲,若屬於肺阻塞的高風險族群,最好能避免繼續接觸風險因子,尤其當咳、痰、喘症狀持續出現,應透過肺功能檢測來確認這些症狀是否與肺阻塞相關。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三地巡迴廣邀民眾免費檢測 為了宣導早期診斷肺阻塞(COPD),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1分鐘登階測試,民眾可藉由自己的登階速度自檢,若1分鐘內爬不到30階(約1-2層樓),應盡速至胸腔內科就醫。此外,今年學會更邀請台中榮民總醫院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一同舉辦肺功能檢測體驗活動,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40歲以上、有菸癮或正在戒菸、常接觸二手菸或三手菸者、咳痰喘症狀長達3周以上者」,就能免費上車體驗,並了解自己的肺年齡。現場也有專業的呼吸治療師駐點,與民眾分享正確的肺健康觀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眾呼朋引伴,一同響應!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活動詳情請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官網 每日檢測時間:11:30-18:30 ※18:00為最後開放上車時間 台北場:10/3(一)-10/5(三) 台北青年公園 台中場:10/6(四) 台中榮民總醫院、10/7(五)-10/8(六) 台中中央公園 高雄場:10/12(三)-10/14(五)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舌麻、嘴破好不了?3分鐘口腔黏膜檢查揪病因

舌麻、嘴破好不了?3分鐘口腔黏膜檢查揪病因#戒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歌手陳昇及演員張魁因嘴破好不了,經檢查後確診為口腔癌,還好都是初期,手術都恢復良好並復出。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欒智偉主任指出,口腔癌在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4,是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而預防口腔癌發生,除了避免接觸菸、檳榔及飲酒外,定期口腔黏膜檢查是最簡單的方法。欒智偉解釋,菸檳行為者不做口腔黏膜檢查,死亡風險會增加3~4成;而當口腔癌篩檢率達50%時,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風險。口腔癌檢查結果為早期(第0-1期)病灶與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8成,但延遲發現或治療的晚期個案存活率卻不到4成。預防口腔癌最好方法 遠離菸、酒、檳榔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短短3分鐘就可以檢查出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不會疼痛、也沒有副作用。口腔黏膜檢查除了可以早期發現口腔癌外,更重要是找出癌前病變(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予以適當治療,進而阻斷癌症發生。欒智偉強調,預防口腔癌的最好方法,不僅要遠離菸、酒、檳榔,還應立即戒菸、戒檳榔,以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的病變,並減少日後再發生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目前國健署提供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者及18 ~29歲有嚼檳榔原住民,2年一次的免費口腔癌篩檢。但所有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因此民眾如果發現口腔內有「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

年輕人也不能大意 劇痛且要命的主動脈剝離

年輕人也不能大意 劇痛且要命的主動脈剝離#戒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的背好痛,好像被撕開一樣……」躺在推床上的年輕男子一身冷汗,痛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因為上班時突然出現劇烈疼痛,被送到急診室。在一切正常的狀況下,卻突然發生劇烈的胸痛、背痛,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所以隨即安排檢查。「當確定診斷為主動脈剝離時,他其實非常的錯愕。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急的狀況,死亡率相當高,幸好在緊急手術後,患者已順利出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醫師回憶,「回診時,他說感覺好像又活了一次,得好好重新思考人生的規劃。」聽到心血管疾病,很多人會認為是老年人的專利,劉殷佐醫師提醒,然而近年來主動脈剝離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也不能大意!短時間內恐休克死亡 倖存也可能有腎臟竭、下肢癱瘓等後遺症劉殷佐醫師解釋,我們主動脈壁的構造有三層,包括內膜、肌肉層、外層,這三層構造本來是黏在一起,但是當主動脈內膜破損、產生縫隙時,高壓血流便可能灌入,並撐開主動脈壁。因為會造成主動脈構造整層分離,所以稱為「主動脈剝離」。主動脈剝離的發生,往往沒有任何預兆。大部分患者會突然間感到劇烈的疼痛,像刀割、被撕裂的胸、背痛,而且疼痛感幾乎無法緩解。主動脈剝離發生的位置不同,產生的症狀也會不太一樣。劉殷佐醫師分析,如果是從升主動脈開始剝離,患者會以前胸疼痛為主;如果只有降主動脈發生剝離,患者就會感到背痛。除了劇烈疼痛之外,主動脈剝離也會造成嚴重的急性併發症。當主動脈剝離造成主動脈破裂時,將導致大量內出血,患者會在短時間內休克、死亡。主動脈剝離後,蓄積在主動脈壁內的血液會形成「假腔」,逐漸鼓脹的「假腔」可能對「真腔」造成壓迫,進而影響血流,劉殷佐醫師解釋,「簡單來說,就是一條管路被撐開成兩條不一樣的路,若真腔被假腔壓迫就會造成正常的血流灌入不足的現象,導致器官缺血、缺氧。」依照主動脈剝離的位置,可能影響到不同的器官,而出現腎臟缺血、腸缺血、肢體缺血等狀況,如果影響到脊椎動脈,患者可能癱瘓,當腦部、心臟缺血壞死,患者可能當場昏迷、死亡,讓大家措手不及。幸運存活的患者,部分器官可能因為缺血受損而留下後遺症,例如腎臟衰竭、下肢癱瘓等,主動脈剝離的部位亦可能漸漸形成主動脈瘤,隨著時間,主動脈瘤將變大,破裂的風險也會越來越高,必須盡快介入處理。劉殷佐醫師強調,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險的急症,發作之前,患者感覺一切正常,發作之後,狀況會急轉直下,各種急性併發症陸續出現,進展很快,死亡率相當高。「大家平時要把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好,這些慢性疾病都會影響血管的健康。抽菸也對血管有害,最好能盡快戒菸。」劉殷佐醫師提醒,「主動脈剝離大多發生在老年人,但是近幾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千萬不能大意。」裝支架後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減少日後血管病變機會臨床上根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區分成「甲型主動脈剝離(Type A)」與「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剝離位置包含升主動脈的稱為「甲型主動脈剝離」,剝離位置局限於降主動脈的稱為「乙型主動脈剝離」。劉殷佐醫師說明,甲型主動脈剝離容易影響腦部、心臟,死亡率很高,必須盡快手術治療;乙型主動脈剝離可能影響腎臟、腸道、脊髓、下肢等,往往需要住入加護病房,密切觀察。甲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以開放式手術為主,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會打開胸腔、切除發生剝離的主動脈,然後以人工血管重建主動脈。乙型主動脈剝離可能使用藥物或主動脈支架手術來處理,劉殷佐醫師解釋,主動脈支架手術是微創手術,醫師會從腹股溝處將導管放入股動脈,在X光的導引下,把一個特殊設計的覆膜支架送到主動脈裡,確認位置後再展開主動脈支架,讓主動脈的血液在主動脈支架裡流動,不會再繼續灌入內膜裂孔。「傳統開放式手術是開胸後把剝離的主動脈截掉,換上一段人工血管取代主動脈。」劉殷佐醫師說,「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現在可以利用主動脈支架從血管內層把內膜裂孔隔絕開來,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術後疼痛較輕、住院天數也較短。」主動脈支架一開始是設計給年紀較大、手術風險較高的族群使用,一般患者若解剖構造符合主動脈支架置放的條件,亦可以考慮使用。接受主動脈支架手術後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減少日後血管病變的機會。(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為迎接金孫戒菸 阿公靠二代戒菸擺脫菸癮

為迎接金孫戒菸 阿公靠二代戒菸擺脫菸癮#戒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C先生抽菸30多年,曾數次嘗試戒菸但沒有成功,因孫子即將誕生,且發現自己咳嗽久治不癒,求助於樂生療養院戒菸門診,家醫科主任郭紋翠建議他可以使用「二代戒菸」,成功率高又有政府補助。他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試試,同時使用藥物輔助,而且在衛教師林惠珍專業協助下,才知道原來戒菸是有技巧的!最後成功脫離菸癮。 許多人曾經嘗試靠意志力戒菸,但其實沒有想像中簡單,尤其是菸癮來的時候,常會造成情緒起伏、坐立難安、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狀況,這就是所謂的「戒斷症狀」,是大部分人戒菸失敗的主因。而戒菸藥物最主要就是協助度過這個菸癮時期,藉此改掉抽菸習慣。戒菸藥物健保有補助 謹記戒菸3不 郭紋翠表示,自政府開始推動二代戒菸,國人吸菸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政府補助戒菸治療每個療程八周,每年最多兩個療程,戒菸藥物更為多元化,藥物也有健保補助,由戒菸門診醫師評估每個人適合使用的藥物,安排衛教師指導戒菸技巧,並檢測體內一氧化碳量。還要定期回診,評估戒菸進度跟是否需要調整藥物。比起自己靠意志力或自行購買尼古丁製劑,戒菸門診成功率高出許多。 郭紋翠提醒戒菸動機會影響成敗關鍵,如健康因素、家庭、花費等。注意「戒菸三不」:1.不拿菸:不要把菸放在隨手可得的範圍,並且移除和菸相關的物品如菸灰缸、打火機。2.不買菸:經過便利商店或買其他東西時,不要順手買菸,也不要幫別人買。3.不抽別人的菸:避免和抽菸的同事或朋友聚集,除非已經確定自己不會再抽菸。尤其是喝酒應酬的場合,能閃就閃,否則酒喝下去很容易忘記自己正在戒菸。 電子菸帶來的禍害 不會比傳統菸低 林惠珍衛教師提醒,近年來興起電子菸風潮,許多電子菸添加了水果、棉花糖等風味,吸起來香香甜甜,外型上很酷、很炫,吸引不少青少年人嘗試,但電子菸就像是包著糖衣的毒藥,不僅大多含有尼古丁、香精等有害成分,甚至有被加入毒品的可能性!再者電子菸在台灣並不合法,許多業者私下違法引進後,聲稱「電子菸可以幫助戒菸」、「使用起來安全無虞」等,事實上,電子菸帶來的禍害絕對不比傳統菸低。因此,建議民眾如果想要戒菸,還是尋求專業戒菸門診協助。

吃什麼都吐 竟是巨大主動脈瘤作祟

吃什麼都吐 竟是巨大主動脈瘤作祟#戒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這幾天都一直吐,吃什麼就吐什麼,連喝水都吐…」老先生虛弱地說。「肚子有開過刀嗎?」醫師問。「沒有,我只有血壓高,沒有開過刀。」老先生搖搖頭。「有可能是腸阻塞,先幫你打點滴,然後安排檢查。」醫師說。遇到腸阻塞的年長病患,一般都會將腸沾黏、大腸癌等問題納入鑑別診斷,不過當電腦傳回檢查的影像時,醫師不禁倒吸一口氣。原來,讓老先生腸子阻塞的原因竟然是顆巨大的腹主動脈瘤,直徑達12公分,於是連忙照會血管外科醫師。「腹主動脈瘤形成時,患者大多沒有感覺」,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柯博仁主任說,「老先生的腹主動脈瘤大到造成腸阻塞,竟然還沒有破裂,實在非常幸運。接受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後,老先生恢復得很順利,幾天後又能就開始吃東西,非常高興。」主動脈瘤不是癌,卻相當致命很多人聽到「主動脈瘤」會誤以為這跟肺癌、大腸癌一樣,是顆惡性腫瘤。柯博仁主任解釋:「主動脈瘤指的是主動脈血管壁因為老化、失去彈性,漸漸膨大變成一顆球狀的瘤體。當主動脈瘤體的直徑從3公分、4公分、5公分越來越大,就越來越危險;這就跟吹氣球一樣,氣球吹得越大越容易隨時破裂。」一旦主動脈瘤破裂,疼痛是第一個症狀。「患者會覺得腰痠背痛,」柯博仁主任表示:「這種疼痛是你換任何姿勢都無法緩解,非常痛!」接著患者會因為大量內出血、失血過多而休克昏倒、導致死亡。更棘手的是,主動脈初期並不容易被發現,在逐漸惡化、變大的過程中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就像個沉默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而又有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呢?柯博仁主任直言:「年紀大、男性、有抽菸習慣,以及本身若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問題,也是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超前布署,預防主動脈瘤破裂根據統計,當腹主動脈瘤的直徑大於五公分,或胸主動脈瘤的直徑大於六公分,就有極高的破裂危險。最好的對策就是,盡早發現主動脈瘤,並搶在其破裂之前接受治療,避免這沉默的炸彈突然爆炸。傳統治療腹主動脈瘤的方式是開放式手術,醫師會打開患者的腹腔,夾住主動脈瘤前端與後端的血管,接著切下主動脈瘤,並置換上一段人工血管,再放開夾住的血管。目前臨床上大部分都已經使用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醫師會從患者鼠蹊部開一個小傷口,將導管放入延伸至病灶的位置,然後展開帶有薄膜的支架。柯博仁主任說:「主動脈支架具有一層不透血的薄膜,這樣血液就可以順著在支架裡流動,不會再去衝擊主動脈瘤。只要主動脈瘤不再承受血壓持續衝擊,就能降低破裂的風險。」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的過程中,失血量通常只有1、200毫升,相較於開放式手術動輒200、3000毫升的失血量來說,比較不會造成心臟、肺臟過大的負擔而引起各種併發症,其優點包括死亡率低、傷口小、患者的恢復期短。由於每個人主動脈瘤的大小、形狀、長度不同,目前已有許多不同尺寸的主動脈支架可供專科醫師選擇,讓主動脈支架能夠運用在更多患者身上。減少併發症,小螺絲大妙用柯博仁主任說,每種治療都可能產生併發症,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也不例外。即使是手術完成,隨著時間經過,支架與血管壁若是貼合不良,血流可能又流入主動脈瘤,稱為「內漏」;或是因為在血壓衝擊下,支架漸漸滑脫,則稱作「位移」。「內漏跟位移,是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中最被重視的兩個併發症。」柯博仁主任說,「為了減少這兩項併發症的發生率,近年來醫師會在主動脈支架介入術之後,使用血管內固定錨釘,像鎖螺絲、釘釘子一樣,將主動脈支架與血管壁鎖在一塊兒,加強密度、更加牢靠。」抽菸會增加主動脈瘤發生、破裂的機率,柯博仁一再叮嚀,「沒抽菸的朋友,千萬別抽菸;有抽菸的朋友,得趕快戒菸。」上了年紀的朋友要多關心自己主動脈的健康狀態,只要利用超音波,短短幾分鐘便可以檢查主動脈的狀況,請記得定期追蹤。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請一定要控制達標!(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抽加熱菸較健康?醫打臉:危害更大

抽加熱菸較健康?醫打臉:危害更大#戒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0歲的黃先生是慢性腎病患者,每天抽一包菸長達20多年,近日因腎功能惡化、蛋白尿加劇,由腎臟科醫師轉介至家醫科門診戒菸。黃先生表示很想戒菸,但因工作環境、應酬等有太多無法抗拒抽菸的因素,朋友推薦使用加熱菸品,「聽說改抽加熱菸對身體傷害較少,我可不可以先用加熱菸,不要馬上戒菸?」青少年失去戒心使用 菸害成癮問題將加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藍亦倉醫師表示,市面上流行的新興菸品有「加熱菸」和「電子菸」兩種,由於具有新奇創意、特殊香氣等噱頭,年輕人容易被吸引而買單,業者又打著較不具有健康危害的大旗,甚至提出可以利用新興菸品幫助戒除紙菸的概念,不少抽菸者選擇改抽這些新興菸品,也有青少年因此掉以輕心就開始使用菸品,反而造成菸害成癮問題日漸嚴重。但加熱菸還是含有菸草,仍會產生焦油、尼古丁、甲醛、乙醛、致癌物等,長期使用仍會危害健康。此外,加熱菸品的菸具加熱設備,其材質可能因高溫加熱產生毒性物質,被人體吸收後會產生傳統菸品所沒有的健康風險。目前加熱菸品尚未合法,所以政府機關並無法管理加熱菸品的內容物及製造品質,民眾使用加熱菸品較沒有保障。仍含菸草、尼古丁 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藍亦倉醫師表示,戒菸也是傳統紙菸愛好者改用新興菸品的一個理由,但加熱菸品本質上就是菸草,無助於改善尼古丁成癮,對於尼古丁的渴望,仍會讓吸菸者一口一口的吸入這些危害物質,所以使用加熱菸比紙菸還健康的想法,可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倒不如破釜沉舟下定決心遠離菸害,只要戒菸動機夠強,加上專業的醫療協助,達成戒菸的目標就指日可待。藍亦倉醫師呼籲,菸品對健康的傷害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越早戒菸,其戒菸成功率也越高,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與癌症等疾病。近年衛生福利部持續推動「二代戒菸服務計畫」,民眾可以享受戒菸補助,比起改抽加熱菸更加經濟實惠,而且戒菸後對個人及家人健康都有所幫助,更是無價!

大叔不知主動脈剝離 胸痛竟硬撐2周

大叔不知主動脈剝離 胸痛竟硬撐2周#戒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5歲的蔡先生為40年老菸槍,上月底感到胸悶、胸痛,以為吃止痛藥可緩解,卻遲不見效,直到父親節前夕劇痛難耐,前往當地醫院急診,竟確診為主動脈剝離,建議立即轉院治療,患者原本還打算撐過節後接受手術,但83歲父親擔心兒子延誤病情,堅持陪同赴醫,術後蔡父慶幸:「謝謝醫師還我一個兒子!」8旬父堅持送醫 父子情得以延續蔡先生青少年時期開始抽菸,已經有40多年菸齡,多年前發現罹患高血壓,但認為沒有症狀,便無服藥控制,直到7月底突然感到一陣胸悶劇痛,本以為是在烈日下工作所致,不以為意,僅自行購買止痛藥緩解,隨後又連續胸痛,嚇得他趕緊赴醫,原本想延至慶祝父親節後再接受治療,所幸在父親的堅持下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才能延續父子情。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患者發生胸痛當下,先前往衛福部南投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主動脈剝離,此症為致命性的心臟殺手,根據統計,患者發病後每小時即增加百分之一的死亡率,至少半數患者在病發後48小時內會死亡,因此當時兩院便聯繫緊急安排手術,不過因患者個人考量,拖了兩天後才動刀,所幸術後順利恢復且無併發症,「確實十分強運」。 遇撕裂性胸痛和上背痛 應提高警覺劉殷佐指出,主動脈剝離是指主動脈內膜破裂後,血液從真腔(血液原本流動之處)進入假腔(因結構受傷而產生的裂縫處夾層),使得主動脈送到各器官的血流受到影響,就會產生缺血性症狀,往往導致腸缺血壞死、腦中風、急性腎衰竭、急性心衰竭,甚至死亡。 劉殷佐強調,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包括未良好控制高血壓、抽菸導致動脈粥狀硬化、遺傳性疾病、主動脈瓣膜缺陷、高強度重量訓練或使用古柯鹼等,一旦民眾突然感到撕裂性的胸痛和上背痛,痛感延伸至脖子或下背,就有可能為主動脈剝離,此外,視主動脈剝離發生處不同,受影響的器官不同,若有喘不過氣、腹痛、腰痛、意識不清等症狀,也應懷疑為主動脈剝離所致。 劉殷佐提醒,若患有高血壓的民眾,平時應控制血壓,有抽菸習慣也必須戒除,並維持適當體重,才能預防主動脈剝離悲劇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