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

黑眼圈跟過敏有關?電腦分析告訴你

黑眼圈跟過敏有關?電腦分析告訴你#過敏性鼻炎

這幾年過敏性疾病逐年增加,已經成為國民健康上最大的威脅。而長久以來黑眼圈一直被認為與過敏疾病有關,過敏免疫科醫師也經常被問到「我們小朋友有明顯的黑眼圈是否有過敏?」,長期以來一直無法得到真正的解答。為了真正了解此一問題,台大小兒過敏科醫師,陳建翰(目前在敏盛醫院小兒科服務)、林于粲醫師、江伯倫主任與中央警察大學溫哲彥教授、台灣科技大學的邱士軒教授一同開發出一個新的電腦評估方法,可以用來客觀地測定黑眼圈的顏色深度和範圍。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黑眼圈的顏色深度和範圍與過敏性鼻炎罹病時間長短、眼部和鼻子症狀都有相關性。此一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國際上過敏學研究方面排名第一的期刊【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所接受,顯示受到國際上相當大的重視。也因為此一研究受到國際研究的重視,所以被美國過敏免疫及氣喘學會的通訊特別撰文介紹。此一研究成果的主要意義在於:(1) 這是第一篇利用電腦定量的方法來研究黑眼圈,同時明確地證明黑眼圈的深度和範圍與過敏性鼻炎的嚴重度和罹病時間長短的確有關。(2) 未來可以利用此一客觀的評估方法來分析黑眼圈,並用來作為治療是否有效的重要臨床參考。(3) 這是結合不同領域和校際合作的一個重要例子,結合各種研究技術應用到生物醫學疾病上,將是未來的趨勢。這是第一篇利用定量的方法來研究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黑眼圈嚴重度,結合電腦科技評估的方式可以測定黑眼圈與過敏性鼻炎之間的關連性。未來,結合生物科技與國內已經很有基礎的IT和工程來發展,應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賞花招惹『花粉熱』 過敏噴嚏打不停

賞花招惹『花粉熱』 過敏噴嚏打不停#過敏性鼻炎

春天花草樹木盛開,形成一股賞花的熱潮。然而,花粉處處飛揚時,有過敏體質的人就會吸入或接觸空氣中飄浮的花粉,以致於出現不停地打噴嚏和咳嗽…等情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 - 張棋楨醫師指出,花粉是過敏原的一種,它會與過敏抗體IgE結合刺激免疫細胞放出致敏物質(組織胺、發炎介質等),而產生鼻子癢、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眼睛癢、喉嚨癢、咳嗽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花粉熱』,它包括了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結膜炎。■ 哪些花粉會引起過敏?張棋楨醫師表示,一般會引起花粉熱的花是靠風傳播花粉的風媒花,而花朵外形色彩鮮豔美麗靠昆蟲傳播花粉的蟲媒花(如玫瑰、向日葵、蒲公英、油菊等)則較不會。風媒花可分為草本植物及木本植物二類,這些植物遍佈世界各地。許多人誤以為台灣沒有什麼會引起過敏的植物,其實這些植物也生長在你我周圍,只是大家不太熟悉罷了,根據調查台灣以狗牙根、羊蹄、刺莧、油加利及木麻黃最常見。而日本以杉木居首,美國以豕草最多。 在一年四季中有各種不同的花粉在散佈,花粉季通常是由二月或三月開始,一直延續到十月。每逢花粉季時,在美國各地的州政府會印製或公佈當時花粉的種類及每日的花粉濃度(每立方公尺空氣中所含的花粉數量),如花粉濃度達每立方公尺空氣含20~100顆微粒,便會引發過敏徵狀。提醒有花粉熱的患者要注意防範,反觀國內只有氣象報告包括溫度、濕度或舒適度而已。 ■ 如何診斷對花粉過敏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 - 廖學聰醫師說,凡是在春天容易發作的結膜炎、鼻炎、咳嗽、氣喘或有暴露於某些植物間就容易發作的病史,都要懷疑有花粉過敏的可能性。其診斷的方式可用皮膚過敏原試驗或抽血(如MAST、CAP)來確定是哪一種花粉過敏。預防勝於治療,當對花粉過敏時,要去認識對自己會過敏植物的外觀形狀,每逢開花季節時就少去招惹它,然而要完全避免花粉是不可能的,如何減少暴露在花粉的作法,廖學聰醫師指出有以下幾種:(1)花粉濃度高時減少外出活動。(尤其是在草地運動)(2)在花粉季期間使用空氣調節清淨器。(3)趁花粉濃度較低時(花粉濃度最高時是在上午五點到十點之間),讓屋子通風。(4)外出時,要戴口罩、眼鏡及帽子。一旦有花粉熱症狀時可以服用一些抗組織胺(抗過敏)的藥物,幫助患者度過花期。若實在太嚴重,則可以考慮減過敏療法。

中醫護理 對抗過敏性鼻炎

中醫護理 對抗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

台灣空氣污染嚴重,再加上海島型的潮濕氣候,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隨處可見,尤其當氣溫驟變與粉塵環境下更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主要特徵為陣發性突然發作的鼻塞、鼻癢、打噴嚏、流鼻涕。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陳彤瑄護理師指出,在中醫門診乃屬常見的疾病,患者久病之後會經常反覆發作且不易痊癒。過敏性鼻炎常見的過敏原包括:空氣中的花粉、灰塵、黴菌、昆蟲類排泄物。 此外,還有遺傳因素,陳彤瑄護理師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其病史常可追溯到孩童時期或青春期,而且過敏有體質遺傳的傾向 ,若雙親之一有過敏性鼻炎 ,其小孩的罹病率為25%-30%。若雙親皆有,則機率增至75%-80%。 該病發作時可見鼻黏膜淡紅、蒼白、腫脹。鼻竅內可見清稀鼻涕,未發作時鼻腔黏膜即可恢復正常。但對病史較長,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見鼻黏膜極度蒼白、腫脹,使得鼻黏膜形成鼻息肉。鼻分泌物檢查或抽血檢查可發現IgE免疫球蛋白偏高。陳彤瑄護理師建議,有這個問題的民眾,日常生活保健與飲食宜忌,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偏「寒證、虛證」患者多為鼻黏膜血管耐受能力低,且對溫差過敏。應該養成長期運動的習慣以助全身性的氣血循環,才能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力。飲食禁忌方面應避免生冷飲料〈如:冰淇淋、汽水、啤酒〉,涼性蔬菜〈如:白蘿蔔、竹筍、空心菜、白菜、冬瓜、苦瓜、芹菜、絲瓜〉。涼性水果〈如:西瓜、椰子、橘子、葡萄柚、水梨、番茄〉等。二、偏「熱證」患者常合併有自律神經失調傾向。應多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練習放鬆身心,疏解壓力,練習靜坐、瑜珈或是氣功都是不錯的辦法。飲食方面則忌食油炸類〈如:炒花生、油條、炸雞〉,火爆類〈如:燒雞燒餅、爆米花〉,煙燻類〈如:香腸、火腿〉,高熱量食物〈如:蔥蒜、韭菜、花椒、牛肉、羊肉、鱔魚、南瓜、淡菜、乳酪、酒…等〉。其它如海鮮類及咖啡辣椒、沙茶醬等刺激性食品也應避免。三、簡易家居保健法每天早上只要花五分鐘時間,就可以改善鼻子的功能:早上一醒來先喝一杯溫開水,接著用溫毛巾覆蓋在鼻子上呼吸蒸氣兩分鐘。再由印堂沿鼻樑兩側按摩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來回指壓兩分鐘。最後指壓頸部兩側風池穴一分鐘。

春天讓你昏昏欲睡?中醫觀點:陽氣不足

春天讓你昏昏欲睡?中醫觀點:陽氣不足#過敏性鼻炎

隨著春天來到,白天慢慢延長,天氣漸漸轉暖,有些人反而會覺得早晨不易醒來。白天容易疲倦、頭昏、時時欲睡、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明顯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然而各項檢查指標均無異常。這可能是由於氣溫逐漸回暖,身體會較鬆弛,加上皮膚表層血流增加,導致腦部血流量相對減少所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中醫師黃伯瑜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這是由於秋冬寒氣損及人體陽氣,到了春天因為陽氣不足而導致上述症狀出現。黃伯瑜建議,應該盡量使睡眠時間規律,千萬不要想睡就一直睡。環境要常保持空氣流通,多到戶外活動,盡可能在早晨曬一小段時間陽光,並且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這些都有助於全身氣血循環暢達。此外,利用工作空檔伸伸懶腰、搓搓臉、揉揉後頸部,或者喝一些花茶提神,也都有幫助。有些疾病像是過敏性鼻炎,在春天氣候變化大會較嚴重,患者常因為鼻塞、頭脹、頭昏而精神不濟,也會影響晚上睡眠品質,使白天又更容易打瞌睡,應該就醫規律治療才會改善。黃伯瑜說,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的人,由於血管壁彈性降低,流到大腦血流量減少,以致大腦相對缺氧,而會頻頻打哈欠使胸腔内壓力下降,好讓腦细胞供氧情況改善。因此頻打哈欠可能是腦部缺氧前兆,應就醫診治。上述情況還必須要排除睡眠障礙所引起的白天疲倦、頻打哈欠、打瞌睡等現象,像是睡眠剝奪,睡眠節律失調,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猝睡症等都可能有這些表現,應尋求睡眠門診專科醫師做詳細評估。

咳嗽、喉嚨癢不見得是感冒

咳嗽、喉嚨癢不見得是感冒#過敏性鼻炎

許多人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剛進百貨公司大門就哈啾連連,有些人還可能緊接著有咳嗽、喉嚨癢的現象,逛一趟百貨公司下來,還以為自己被人群傳染了感冒,等到看醫師吃了藥後,病情仍是時好時壞。光田醫院胸腔內科潘信宏醫師表示,其實這群人有可能是因為過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而不自知,由於沒有對症下藥,病情自然無法痊癒。潘信宏醫師指出,許多長期咳嗽的患者,以為自己抵抗力不好而感染感冒,常常四處求醫吃感冒藥,不過只要一停止吃藥,就又開始咳個不停,其實這些都是鼻子在作怪,需針對鼻子做治療,才會有明顯的改善。通常這類過敏性鼻炎的人,初期症狀為打噴嚏、流鼻水及鼻涕倒流,到了後來就會演變成乾咳、喉嚨癢的現象,尤其是早上起床時特別容易咳,患者往往會咳到受不了而前來醫院就醫,不過這些症狀與感冒雷同很容易就被當作成感冒來治療。潘醫師表示,其實分辨過敏性鼻炎或感冒並不難,通常因感冒而咳嗽的患者約一至兩個星期左右情況即會有明顯好轉,但過敏性鼻炎的人則是一咳就一、兩個月以上,而且只要天氣一轉變,咳嗽的情形就會開始增加,有些民眾還以為是空氣污染或二手煙吸多了所造成,拖愈久反而咳的愈厲害,甚至嚴重到會出現類似氣喘的哮鳴聲。由於這類型患者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誘發咳嗽的症狀,因此潘醫師也建議,最好早上起床時在空氣較冷的那段期間戴上口罩,如果有打噴嚏的現象則需吃些抗組織胺、噴些噴劑等減緩過敏現象的發生,三個月後再評估一次,若症狀有所改善即可停藥,不過由於體質是天生的,未來仍有可能再復發,因此若再出現症狀,仍要趕快吃藥控制,否則累積到呈慢性咳嗽的現象時,則需治療較長的時間,且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合併感冒。

夏病冬治 三九天穴位敷貼預防鼻炎氣喘

夏病冬治 三九天穴位敷貼預防鼻炎氣喘#過敏性鼻炎

三九天穴位敷貼,可說是三伏天穴位敷貼的冬令加強版,同樣可以預防及治療過敏性疾病,以達「冬病冬治」之效。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冬季易發作疾病。中醫師說,今年三九天灸穴位敷貼時間分別是:12月30日(周二)、98年1月8日(周四)、1月17日(周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傷科醫師黃啟峰說,每年冬至或冬至隔日開始,每隔九天以中藥灸療膏進行穴位貼敷,連續治療三年。治療後,大多數過敏性疾病患者,其疾病發作頻率及症狀均有明顯降低與減輕。藉由中藥灸療膏穴位敷貼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驅散內伏寒邪,進而達到有效控制和減少疾病發作。此方法不僅操作簡便、成本低、無痛、無副作用,並能減緩過敏症狀及發作次數,預防過敏疾病發生。市立聯合醫院共七個院區中醫科,都有提供穴位敷貼服務。■ 夏養三伏,冬補三九黃啟峰表示,許多過敏性疾病,例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發炎等好發於秋冬季。在夏天,天氣轉熱,過敏疾病會逐漸好轉。但現代人整天不離冷氣,過食冰品冷飲,因此夏天感冒、咳嗽、過敏性氣喘、鼻炎病患增加,這是身體陽氣不足,寒氣過盛,相對免疫力隨之減弱。《黃帝內經》所謂:「形寒飲冷則傷肺」即是如此。中醫運用節氣變化,選擇夏天最熱「三伏天」進行中藥穴位敷貼,以助驅散內伏寒邪,強壯肺氣。如果說三伏天是運用穴位藥物敷貼以達到「冬病夏治」,那麼三九天灸療便可說是加強「冬病」治療效果,所以三九天穴位敷貼有鞏固及輔助三伏天療效作用。「三伏天」是選擇每年天氣最熱、陽氣最盛期間,於特定穴位進行藥物敷貼,達到扶正祛邪作用,以及減少冬天發病次數目的。「三九天」是選擇每年天氣最寒冷、疾病最容易復發時間進行鞏固治療。兩者治療時機皆是時令節氣更替交接時候,兩者都是強調扶助正氣,提高人體氣血調節能力,合乎中醫「天人相應」治則防病方法。黃啟峰指出,中醫養生配合大自然律動,《黃帝內經》所謂「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陽氣生於春,旺于夏,收於秋而藏於冬。冬天陽氣不足,陰氣盛而陽氣衰,宜保護體內真陰,飲食宜溫熱助陽,補氣益精為主。■ 三九天灸穴位敷貼療法黃啟峰說,三九天灸穴位敷貼,從冬至開始每隔九天,將「外敷藥丸」白芥、細辛、元胡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藥物研成生藥細末,用生薑汁調成膏狀貼於俞穴上,用膠布固定。每次貼2至4小時,每7至9天敷貼1次,3次為1療程。在人體特定穴位上敷貼辛溫、逐痰、走竄、通絡及平喘藥物,利用藥物陽氣疏通,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藥氣透過皮膚、俞穴、經絡直達病處,從而增加人體抗病能力,降低過敏反應,有利於改善氣喘、過敏性鼻炎及預防感冒。若有過敏發作,不限季節皆可作穴位敷貼,至過敏情況緩解。■ 哪些人(疾病)適合做穴位敷貼療法黃啟峰表示,穴位敷貼適用對象為兒童及成人均可。對於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容易感冒等過敏體質,能提升身體免疫力,減輕過敏現象及預防感冒。■ 那些人不宜作穴位敷貼1. 當天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咽痛2. 背部皮膚過敏3. 孕婦以及一歲以內嬰兒都不應接受穴位敷貼療法。■ 敷貼後注意事項1. 敷貼時皮膚多半會有搔癢或燒灼感,屬於正常反應。2. 在敷貼期間若出現皮膚過敏疼痛反應,皮膚起水泡等,需立即停用取下藥丸。(可用紫雲膏塗抹患處,蓋上無菌紗布)3. 敷貼期間飲食求清淡,勿食冰飲、生冷瓜果及發物,也要避免一些容易過敏的食材及菸酒。

冬至過後 三九天灸療時機 防虛冷禦寒氣

冬至過後 三九天灸療時機 防虛冷禦寒氣#過敏性鼻炎

冬天是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好發的季節,尤其在寒流發威時,讓這些病患吃足了苦頭。俗語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即每年冬至後的三個九天,是一年中寒氣最盛的時候,為恭醫院中醫部表示,根據中醫“形寒飲冷則傷肺”的理論,寒氣對呼吸系統的傷害最大,「三九天灸」和「三伏天灸」皆為穴位敷貼療法,利用溫熱性中藥以老薑汁調成膏狀,敷貼在與呼吸系統相關的穴位上,使藥效經由穴位吸收,再由經絡傳導到人體的呼吸系統,以扶助人體的正氣,而達到治療或預防疾病的效果。【日期】今年的「三九天」,分別是12月22、31日及明年1月9日三天,每隔九天敷貼一次,以敷貼三次為一個療程。  【適用對象】對於兒童或成人患有氣喘、支氣管炎和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或體質虛弱易感冒者,都可藉由穴位敷貼來改善體質與症狀,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冒頻率。【忌用對象】孕婦,皮膚易過敏者,發燒病患,正處於咽喉腫痛者。【注意事項】1.一般敷貼時間為4-6小時。 2.敷貼期間,出現皮膚過敏,或搔癢難忍,起水泡者,須立即停用。 3.敷貼當天不可洗冷水澡(以免降低藥效)。 4.飲食宜清淡,勿食冰涼飲料、生冷瓜果、辛辣物。     為恭醫院中醫部建議,接受敷貼前,最好經由中醫師診斷後再實施,若能配合個人體質的調養,療效將更顯著。

鼻過敏主因:免疫系統不平衡

鼻過敏主因:免疫系統不平衡#過敏性鼻炎

中醫由古至今在治療鼻過敏方面累積相當多的經驗,再加上現代醫學對於過敏性疾病發病機轉的了解,結合中醫藥現代研究,以中醫免疫學為基礎結合辨病用藥,不但可以改善過敏體質、增強抗病能力,也可以清除緩解鼻腔局部病理反應,療效是肯定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宗樾醫師表示,中醫治療鼻子過敏有以下幾種:一、內治:內服治療須依據證型而定,一般情況下,此病實者,熱者少、而虛者、寒者多。大體上可分為四型:(1) 肺氣虛寒症:治療主要以溫補肺氣,祛散風寒為主,常用玉屏風散合蒼耳散加減治療。若風寒襲肺,肺金受邪,營衛不和,可用桂枝湯加減治療。(2) 肺脾氣虛症:以健脾益氣為主,補肺斂氣法治療,常用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加減。(3) 腎陽虛症:治療採用補肺溫腎法,方用金匱腎氣丸。(4) 肺熱型:本型在臨床較少見,以清宣肺氣,疏氣通氣通竅為主,常用辛夷清肺湯加減治療。過敏性鼻炎無論偏寒或偏熱的體質,治療仍以虛證為主,許多鼻過敏小孩平日怕吹風,動不動就感冒,這類屬於“肺衛不固”型患者以玉屏風散療效佳,此方已被證實可以抑制IgE的產生及肥大細胞釋放生物活性物質的作用,可說是標本兼顧處方。林宗樾醫師指出,鼻過敏主要是因人體免疫系統的不平衡所致,臨床上先穩定症狀再加強體質的調理。先期中藥皆能緩解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後期則以健脾益氣補腎、扶正固本為目標,整體提昇人體的免疫能力,使之因免疫能力改善而達到治癒的目的。二、外治:薰蒸法,組成薄荷、鵝不食草、蒲公英、白芷、荊芥、皂角刺、當歸、熟地。鼻腔特別用油,組成如摩洛哥藍艾菊、白千層、頭狀薰衣草、馬鞭草酮迷迭香。以棉花棒沾油塗抹於鼻腔內緣周圍。三、針灸:取風池、迎香、禾髎為主穴,根據證型,選配肺俞、脾俞、腎俞。每次輪流使用主配穴各一對,每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宣通鼻竅,補肺健脾益腎,標本兼顧。耳針取肺、腎上腺、內鼻穴和內分泌、皮質下穴兩組交替使用。四、三伏天灸治療:取白芥子、細辛、甘遂研細末,用生薑汁調和,做成直徑約2cm大小藥餅,放在4cm防潮紙片上,用膠布將藥物固定於穴位:肺俞、風門、厥陰俞、心俞。在夏天初伏、中伏、末伏第一天,選上述三個俞穴雙側貼敷藥餅,每次約1~3小時,若感覺灼熱,即可將藥餅摘下,小兒貼藥40分鐘即可,皮膚過敏者慎用。五、按摩: 先將雙手魚際相互摩擦發熱,以魚際按於鼻兩側,沿鼻根至迎香往返摩擦至發熱為主,每日2~3次,或以食指商陽穴摩擦迎香、禾髎數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