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癢難耐、夜難安眠?原來是「不寧腿」在搞怪!一名上班族女性近半年來,因為睡前腳板、腳踝、腳底處奇癢無比,導致嚴重睡眠困擾,曾求診也嘗試過多種治療方法,包括擦藥膏或是按摩,但症狀未見改善,睡眠品質差使得她持續感到困倦,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直至她到萬芳醫院睡眠中心求診,才確診為不寧腿症候群。
腿癢難耐、夜難安眠?原來是「不寧腿」在搞怪!一名上班族女性近半年來,因為睡前腳板、腳踝、腳底處奇癢無比,導致嚴重睡眠困擾,曾求診也嘗試過多種治療方法,包括擦藥膏或是按摩,但症狀未見改善,睡眠品質差使得她持續感到困倦,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直至她到萬芳醫院睡眠中心求診,才確診為不寧腿症候群。
生活壓力大及工作時間長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標誌,除了工作時間長外,照顧小孩及日常勞動常搞得筋疲力盡,本來以為疲倦的身心狀態,晚上應該可以一夜好眠,精神狀況卻是異常亢奮!臨床上,超過一半以上睡眠障礙的人來自於自律神經失調導致!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自律神經失調型睡眠障礙的人生活上經常表現急躁個性、思慮較多而密、部分完美主義,症狀表現有容易緊張焦慮、偶發心慌不安、胸悶、心悸、消化機能差、排便狀態不穩定,造成這些失調症狀的主因來自於"交感神經持續亢奮高張",生理機能設定持續維持在"戰鬥進行中",無法順利進入休息放鬆狀態。 周大翔中醫師透過陰陽平衡思維及五行臟腑氣血調整來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身體失衡的偏性,臨床上自律神經失調型睡眠障礙常見「心腎不交」型辯證類型,透過調節臟腑"心"、"腎"重新連結心腎臟腑的氣血交通,引導身體失衡狀態推移回平衡,這樣的治療方式有別於直接命令身體切換開關的粗暴式調整,透過引導方式能有效改善自律神經自主調節能力,漸漸的自律神經可以回到不透過藥物而達到自主調控能力,也能自主放鬆睡眠。 中醫教你養心氣、存腎氣來幫助睡眠! 周大翔中醫師說明心腎不交的源頭往往來自於腦部訊號長期處在亢奮使用狀態中,除了自主尋找適合放鬆活動外,中醫教你透過"養心氣"來靜下心來讓腦部能適度休息,恢復原本腦中血液灌流的交換效率,心氣能恢復靜態休養後,過度損耗的身體氣血就不需要靠腎氣支撐過度勞累的生理狀態,因此,養心氣後腎氣可以得到喘息空間,回復到收斂休養狀態,也得以儲存身體有用的氣血於腎氣,供給於下次緊急使用。 大棗養心安神茶飲: 浮小麥8g,柏子仁3g,丹參3g,山茱萸3g,肉桂3g,炙甘草1g,紅棗5顆剖開,放入5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養心氣及溫腎氣來調節身體氣血失調狀態,其中浮小麥、柏子仁、丹參可以降低心氣過於亢奮外,透過丹參改善胸腔循環可以破除心氣瘀滯狀態,搭配肉桂、山茱萸來填補腎氣及收斂腎氣,對於心腎氣血交通有相輔相成效果。 睡前按壓三穴寧心安神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穴通心包而絡于少陽,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功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可以降低腦部及神經亢奮,達到心氣和緩之效。 神門穴:屬手少陰心經輸原穴,具安神寧心、清心熱、調氣逆等功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搭配內關穴同時按壓可以加強寧心安神效果,按壓兩穴時搭配呼吸吐納輕柔和緩。 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具養陰、寧神、養腎氣之效,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可以強腎養陰,每日足浴15~20分鐘也具同樣功效。 周大翔中醫師提醒,中醫治療透過養心氣存腎氣來疏通氣機及交通心腎能幫助調節自律神經失調,生活中仍需要注意良好生活習慣養成: 1. 睡前1小時避免看電視及滑手機,造成腦部受到藍光過度刺激 2. 不吃過度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及高糖食物,含咖啡因飲料適量飲用 3. 規劃每周固定1~3次有氧運動,活化腦部氣血循環及代謝 4. 睡前練習淨空思緒,搭配穴位按壓輔助 5. 避免自行購買不適當藥物服用
夜間打鼾呼聲超大聲,不僅可能吵醒伴侶、室友,也可能是疾病警訊!醫師提醒,雖然打呼很常見,但若鼾聲如雷「像洗衣機般大聲」,就要小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可能性,長期恐造成低血氧、睡不飽等狀況,增加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至睡眠門診就醫作進一步判斷。
幾乎所有人都曾經遇過,晚上睡不著白天又想睡覺的窘境,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行為睡眠醫學專家及研究員潔德.吳(Jade Wu)於《睡眠,你好》一書中,介紹關於睡眠的最新臨床科學知識,並以失眠症的認知行為治療為本,透過「睡眠日誌」打造個人化的好睡計畫,幫助讀者按部就班地改善自己與睡眠的關係。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有聽過「甲基化」嗎?甲基化就像基因表達的開關一樣,除了在DNA的製造、維持和修復中扮演關鍵角色外,它還在免疫細胞的正常形成、荷爾蒙代謝和解毒代謝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此外,甲基化還直接影響到睡眠所需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合成,建議透過甲基化代謝分析檢項進一步了解身體狀況。
台灣女性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人數比男性多!43歲的旅遊作家帆帆貓自曝,半夜常被自己的打呼聲驚醒,明明沒有失眠,每天也睡足7小時,但卻發現打呼聲異常大聲,不僅中斷睡眠,也因夜間頻尿問題變得淺眠,導致早上起床沒精神,長期下來越睡越累。就醫接受居家睡眠檢測後,才發現一個晚上打呼次數竟高達1,000次,被診斷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憂鬱症患者金賢真,長期受憂鬱症和失眠所苦,時常暴飲暴食,更會割腕試圖摧毀自己,嘗試過瀕死的經驗後,才發現對自己最苛刻的其實就是自己。他也於《當我說想死的時候,生命卻對我微笑》一書中,分享自己面對憂鬱症的故事,帶給有相同境遇的讀者力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隨著秒針不斷前進,時鐘規律地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望著身旁的枕邊人翻個身,露出放鬆的表情,不禁感嘆:「我到底何時才能睡著呢?」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9年的調查發現,全台失眠盛行率高達23.5%,慢性失眠則為10.7%,且有年年增加的趨勢。究竟,我們為什麼會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