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換季氣溫改變 應提防心臟猝死

換季氣溫改變 應提防心臟猝死#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有許多知名明星,在青壯年期間就因心臟猝死而離開,令人不禁擔憂猝死的年齡層下降。尤其正值換季之際,氣溫的變化會使血管收縮,當血管硬化時,容易造成血管斑塊破裂或主動脈剝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也需要規律運動,才能保持血管彈性,避免疾病發生。心臟猝死兩大類 血管性疾病及心律不整敏盛醫院 心臟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 陳念中醫師表示,心臟猝死主要分成血管性疾病以及心律不整兩大類,前者主要為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所導致 ; 後者除了與血管阻塞有關,也可能因為慢性心臟衰竭。男女生好發年齡不太一樣,因為女性有女性賀爾蒙是天生的保護機轉,有女性賀爾蒙的保護下,像是膽固醇的比例會比較好,三高問題的發生率也比較低。陳醫師進一步說明,心律不整還包含一些先天性疾病,像是長QT症候群、布魯格達氏症候群、肥厚型心肌病變等,都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猝死性心律不整。另外,心房或心室的早期收縮,是指在正常心律下心肌不正常的放電提早搶拍,在疲勞、睡眠不足、緊張的狀況容易發生,屬於較良性心律不整,而惡性心律不整是指,心室頻脈、心室顫動,發作時可能造成突然倒下或失去意識。陳醫師講述,心臟猝死原因與血管動脈硬化關係甚大,血管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及家族早發性動脈硬化病史有關,在正常情況下,血管內皮完整時血管不易動脈硬化,而當危險因子造成血管發炎內皮受損,免疫細胞會將氧化的膽固醇帶進血管壁內,長時間累積就會造成血管狹窄及阻塞的不可逆狀況。緊急狀況發生 聯繫警消人員並使用AED陳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到達醫院前即已心跳停止,到院後會儘速進行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當心臟猝死的狀況發生時,會根據疾病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症狀,如果是心肌梗塞的胸痛,較屬於壓迫性,而主動脈剝離的胸痛較像是撕裂性或刀割感的疼痛。若民眾在路上遇到有人路倒,建議呼叫旁邊的人協助聯繫警消人員,趕緊尋找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並依照指示使用急救,爭取黃金搶救時間。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規律運動、飲食習慣 避免心臟猝死發生陳醫師分享曾有一位病患一天抽5包菸,因長期且大量抽煙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經搶救後恢復,但病患回家後仍感到胸痛與不適,隔一段時間又發生第二次心肌梗塞,原因是嚴重血管痙攣,推測可能是瞬間戒菸,導致身體無法立刻適應,經建議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戒菸貼片、口香糖,循序漸進戒菸,胸痛即緩解不再發生。在日常生活上,除了要有規律運動外,還須減少攝取高鹽分、高熱量、高澱粉、高油脂,以及高膽固醇食物,像是蛋黃、動物內臟、海鮮等,並且減少熬夜,因為熬夜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得血壓上升、血管收縮,進而產生心律不整,增加心臟猝死的機會發生。避免心臟猝死需提早預防三高,且維持良好的體態,並注意氣溫變化,保持心臟健康從日常做起。

登山急性心肌梗塞 他如何九死一生?

登山急性心肌梗塞 他如何九死一生?#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能夠接受「心臟移植」畢竟只是少數,其實還有更多的患者,在等不到移植而在虛弱崩壞中哀號死去,不僅在「心臟」這器官有這種情形,其他諸如肝、肺、腎等器官的等待者也是如此,只是他們或許有一些替代療法,可以多撐一些時日。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在著作《謝謝你在我們心裡》(時報出版),分享接受心臟移植者的故事,希望民眾多注意身體的警訊,更留意自身的健康狀況。 「守法」辦理入山證 救了自己一命2003年6月底,45歲的姜運䄊和警界同事帶著眷屬到雪霸公園旅遊, 除了登山健行,並計劃當晚下榻山屋,享受山林裡的芬多精。原本可以直接利用警察的身分,在管制哨打聲招呼,不用辦理入山證進入雪霸公園,但是先到集合地點,個性又一絲不苟的姜運䄊覺得,雖然是警務人員更應該知法守法,於是還是繳了錢,辦了入山證。 雪霸國家公園是由新竹縣橫山分局所管轄,當姜運䄊領到登山證的時候,看到上面分局長戮章顯示的名字姓林,這才想起竟是自己在警察大學的同學,心中發出會心的一笑,好多年沒見,現在竟調派在這裡。姜運䄊渾然不知,他這個「守法」完成入山證的動作,卻救了他一命,否則他當晚大概已經命喪雪霸公園裡的山裡。 當天登山的行程沒有特別緊湊,姜運䄊一行人享受山間鬱鬱蔥蔥的景色,以及清新怡人的空氣,逛了有名的神木群,彷彿置人間仙境,享受難得的輕鬆。在山莊晚餐後,大夥續在餐廳品茶閒聊,姜運䄊突然覺得背部有些小疼痛,原來不以為意,但因持續不斷,以為自己身體累了,於是先回小木屋休息,但背部疼痛的程度,卻變得愈來愈劇烈,甚至往前胸蔓延,他此時已大汗淋漓,好像淋了一場大雨, 而且因為痛得無法忍受,竟倒在地上打滾。 在餐廳聊天的朋友們根本沒有發覺異樣,直到姜運䄊試著爬出房門,卻不支倒在樓梯間,才被人發現前來察看,驚覺事態嚴重,呼叫其他人來幫忙,看到姜運䄊的模樣,有人趕忙撥出手機想找救護車。 山屋遊客攜硝化甘油 意外成續命丹由於夜色已暗,姜運䄊處在雪霸國家公園的山屋等待救援,但一般的救護車根本不願意,也不想冒險入山救護病患,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甚至可能是會讓自己出事的工作。正當眾人急如熱鍋上的螞蟻,七嘴八舌討論著要如何將狀況緊急的姜運䄊送下山時,痛得幾乎講不出話的姜運䄊想到自己的同學,於是有人直接打電話連繫橫山林分局長,說他的同學姜運䄊在雪霸公園的山屋裡,需要緊急救援。 由於情況急迫,最後以警車為前導,領著救護車上山救人。姜運䄊依稀記得,開車上山時耗去的時間不知道多少,但救護車下山大概只花了90分鐘,就被送到山下最近的竹東榮民醫院。 蘇上豪說,大家大概猜到姜運䄊應該是突發性「急性心肌梗塞」,但他為什麼還能撐到下山呢?原來姜運䄊的好運氣不是只有橫山分局的林分局長,當晚雪霸公園的山屋遊客中,裡面有一位護理師,竟隨身帶著治療心絞痛的「硝化甘油」,即舌下含片,暫時穩住了他病情,才能有後續的動作。可惜被送到竹東榮民醫院的姜運䄊好像被老天爺開了個玩笑,該院急診醫師及設備,都無法處理像他那樣棘手的病例,於是他被轉至規模較大的竹北東元醫院。 由於姜運䄊一開始的症狀是劇烈背痛,為了怕有「主動脈剝離」 的可能性,所以他被安排了緊急電腦斷層,卻發現沒有什麼問題,此時抽血的報告回來也證實,他是「急性心肌梗塞」沒有錯。 所謂「主動脈剝離」,一種複雜而致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 它是起因於主動脈血管壁的中層因各種原因(如高血壓或結締組織缺陷)受損後,加上血管壁內膜破裂,血流經由內膜的裂孔,進入血管壁中,將血管內膜和中層撕開,而血流可以在此撕裂開的空間中流動,形成所謂的「假腔」。由於「假腔」的形成,主動脈的管腔一分為二,而假腔往往會壓迫所謂的「真腔」,可能會造成身體各處的血液供應不足,形成肢體或腦部的缺血現像,又由於假腔的外圍不是完整的血管壁結構,因此較為脆弱,容易破裂造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死亡。因此緊急及積極的治療是避免死亡的唯一方式。 醫院給10分鐘 暗示交代重要遺言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若不處理,至少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也就是以1小時約百分之一的速率增加,因此診斷及治療是與時間賽跑一般,約71%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8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而91%會在6個月內死亡。 折騰了一夜,只有氧氣、嗎啡小劑量的給予之外,東元醫院也限於人力、設備不足,只能在清晨將虛弱的姜運䄊轉往北部某間醫學中心處置。轉到醫學中心的姜運䄊依他自己的回憶告訴我,當時的意識還是非常清楚,一般的檢查做完之後,急診室的值班醫師覺得他的病況危急,立即安排了緊急的會診,然後告訴他的另一半,大抵是死亡率很高,給了她10分鐘,似乎暗示姜運䄊會九死一生,趕快得交代重要遺言,才好做下一步處置。 遭逢此劇變的姜運䄊一點都無法接受現況,但一切又像戲劇般的真實呈現,一時之間在急診室重症觀察區,也不知道該對太太說些什麼,只想起自己還存了多少私房錢, 藏在哪裡。有人讀到這或許會笑,但想必當時的姜運䄊內心一定百感交集,很多話不知如何啟齒,只想到如何給妻小那一點辛苦藏的私房錢。尷尬的談話說完沒有多久,姜運䄊隨即失去了意識,然後開始了一段有如煉獄的日子。 (本文摘自/謝謝你在我們心裡:器官受贈者的暖心奮鬥,與器官勸募的強力呼喚/時報出版)

黃斑瘤健康警訊 心肌梗塞增1.5倍

黃斑瘤健康警訊 心肌梗塞增1.5倍#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瞼黃斑瘤在皮膚科門診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它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在單側或雙側眼皮上,有一個或多個黃色斑塊。一般較常見於上眼皮,特別是內側,但下眼皮也不少見。眼瞼黃斑瘤一開始可能只是一小塊,但會愈來愈大,甚至多塊融合在一起。除了眼瞼 黃斑瘤也會長在關節及腳跟眼瞼黃斑瘤常被誤稱為是脂肪瘤,雖然它們兩者都跟脂肪有關,但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眼瞼黃斑瘤本身並不是皮膚腫瘤,也沒有脂肪細胞的增生,而是因巨噬細胞吞入大量的膽固醇,並沉積在真皮層所致;而脂肪瘤則是一種良性的腫瘤,是脂肪細胞的增生所形成的,通常全身都有可能發現,反而較少發生在眼皮的部位。黃斑瘤也可能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並以不同的外觀來表現,名稱上則以黃色瘤稱之,有全身性發疹狀的(像米粒般大小),有結節狀的(常發生在膝關節或肘關節),甚至有所謂的肌腱性黃色瘤(最常出現在腳後跟的阿基里斯腱)。3~5成患者 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偏高黃色瘤與高血脂可說是息息相關,眼瞼黃斑瘤也有三到五成的機會有膽固醇或是三酸甘油酯偏高的情況。而高血脂可能又源自於家族遺傳、糖尿病、肝臟疾病、甲狀腺疾病、腎病徵候群,或是使用一些特殊藥物之後而產生的。因此,黃色瘤患者的檢查項目不僅包括了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也常會去篩檢上述其他疾病。眼瞼黃斑瘤多發生在中年人及老年人,如果在40歲以前就有這個病症,則要考慮有家族性血脂異常的可能性。在性別上,女生比男生的發生機率高。女生的發生率約1.1%,男生的發生率約0.3%。在2011年丹麥的一項1萬2745人,長達33年的大型前瞻性世代研究中,發現有眼瞼黃斑瘤者,有較高機會得到心肌梗塞(1.48倍),缺血性心臟病(1.39倍),嚴重動脈粥狀硬化(1.69倍),及較高的死亡率(1.14倍)。對於眼瞼黃斑瘤的治療,有很多種選擇,包括:化學藥劑(三氯醋酸)、液態氮冷凍、雷射光療和手術切除。至於要選擇那一種治療方式,要根據病灶的位置 (與眼睛的接近程度),面積大小,以及患者能接受的恢復期和治療次數而定,然而不管那一種治療,治療後都可能有色素沉澱及色素流失等副作用,另外,眼瞼黃斑瘤也有可能再復發。(文章授權提供/陳弘聖醫師)

夏季護心行動 勿把心肌梗塞當中暑

夏季護心行動 勿把心肌梗塞當中暑#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月屢創高溫,台灣就像紅通通的「烤番薯」,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發生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可能是心臟病徵兆。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高溫真傷心 別因天熱慌了心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葉宏一指出,別再以為冬天才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其實夏季高溫炎熱也易傷心。因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夏季護心行動 及時給心臟消暑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強調別再把「顧健康」當光說不做的口號,延長身體保固期,就是將護心行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消暑降溫在室外活動或戶外工作者,儘量穿著寬鬆、透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戴遮陽帽及太陽眼鏡並備足水。當天氣悶熱、空氣濕度大時,建議冷氣設定在26至27度,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可減緩因經常進出冷氣房,冷熱溫差較大所造成的心臟血管負擔,另外如果不開冷氣則保持室內良好通風。健康飲食,及時補水飲食宜清淡可多選用蔬菜、水果、糙米、全穀雜糧,少吃油膩或高飽和脂肪食物。烹調建議以蒸、煮、川燙代替油炸。飯菜不宜過鹹,食鹽過多會使血壓升高。此外,要及時補充水分,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cc白開水的好習慣,避免含酒精及糖分的飲料;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者,則需諮詢醫師的建議。另外,可吃適量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規律運動運動有紓解壓力、增進血液循環等益處,每周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也可將運動融入和家人一起做家事、陪小孩玩的過程中。戶外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烈日下運動。戒菸節酒吸菸或二手菸,都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戒菸可撥打國民健康署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6年全球因酒害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300萬人,其中就有19%死於心血管疾病,建議盡量避免飲酒,如有需要,以茶水代酒。定期健檢善加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三高控制應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天氣熱翻了 心肌梗塞患者增3成

天氣熱翻了 心肌梗塞患者增3成#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夏天氣極端炎熱,急診醫師發現急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光是7月連續三個星期,患者竟高達三成之多,醫師表示,主要是天氣熱,在外工作或活動的民眾,常忘記補充水分、也容易將頭暈、頭痛誤以為是中暑,忽略本身原有疾病該注意的事項。年輕、抽菸或水分補充不足 血液過度黏稠導致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表示,這幾個星期因為急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到急診就診的患者較平常多,且年較為年輕,多數有抽菸習慣或水分補充不夠,使得血液過度黏稠而導致。豐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敏雄指出,心血管疾病病患有三分之一第一次發作,多以心肌梗塞呈現,因為天氣熱的時候很容易脫水,容易引起心臟血管血栓,產生突發性的心肌梗塞。同一星期內就有三名男性因急性心肌梗塞就醫,一名是在國道上突然胸口痛又冒冷汗緊急被送醫;一名是有20年菸齡的35歲患者,也突然胸痛送醫;還有一名則是過去就曾因心血管疾病緊急就醫,還好三人都在黃金救援時間內,進行心導管手術疏通血管、安裝支架,平安出院返家。腦中風多發生在7、8月豐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洪良一表示,近11年有5年收治腦中風人數最多的月份發生國曆7、8月,研判可能是夏天大家疏於控制血壓,或是因為天氣熱水分散失過多,水分補充不足,造成血壓變動導致中風。林技政醫師提醒,天氣炎熱,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在戶外活動、適時補充水分,一旦感到身體不適趕緊到陰涼處休息,如身體不適症狀越來越明顯,應儘早就醫。

血管阻塞併嚴重鈣化 旋磨術助放支架

血管阻塞併嚴重鈣化 旋磨術助放支架#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心血管疾病是無聲殺手,早期沒有徵兆,直到血管狹窄嚴重、血流量減低時,患者才會因缺氧胸悶、喘不過氣,甚至心肌梗塞等問題就醫,此時血管狹窄已非常嚴重,而血管鈣化則是會讓手術變得更複雜。FFR判斷是否施行氣球擴張術或裝支架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清埤表示,治療心血管疾病時,會透過血管攝影評估血管狹窄程度,直徑狹窄程度達50%即為狹心症,70%以上需以氣球擴張術或置放支架,將狹窄的血管壁撐大,重建血流。若血管整圈鈣化、阻塞嚴重時,高壓氣球難以撐開血管,則需先使用冠狀動脈旋磨術或帶刀片球囊,先將鈣化進行旋磨或切割再放支架。狹窄程度50~70%處於藥物治療、介入治療的模糊地帶,傳統的血管攝影只能估計血管病變的狹窄程度,無法判斷是否產生心肌缺血性變化。陳清埤主任指出,較新的診斷方式,是透過血流儲備分數(FFR)測試算出血管近端和遠端的壓力比,當血管狹窄,遠端血管壓力會下降,如果下降20%以上,即使狹窄程度只有50%,也需施行氣球擴張術或裝支架。動脈硬化組織磨碎 經由代謝排出體外陳清埤主任表示,單純使用高壓氣球擴張術,日後再狹窄機率約25%。心血管疾病可變異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三高、壓力、肥胖等,患者術後有沒有戒菸、控制體重,改變生活習慣都會影響日後再狹窄率。此外,手術也是一項重要因素,前一次用的氣球如果太小,氣球拿掉後血管就打回原形,或發生血管剝離沒看出來,也會造成日後再狹窄。標準治療方式為氣球擴張術或裝置支架,也有人採用切割球囊的非主流方式,若支架內再挾窄可考慮使用塗藥氣球。切割氣球可去除小面積的鈣化,大而厚的鈣化硬塊則需運用冠狀動脈旋磨術清除,旋磨術是用機械式方法將嚴重鈣化的動脈硬化處磨碎,以便置放支架能完整貼壁,降低長期再狹窄率,是臨床上相當有用的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旋磨術用直徑1.25mm-2.25mm、前端嵌有鑽石顆粒的橄欖形磨頭,以每分鐘15~20萬轉的速度,磨掉血管壁最硬的部分,形成一個光滑的血管壁通道,再用氣球撐開血管放置支架,使血管恢復暢通。被磨成細小碎片的動脈硬化組織,大小比紅血球小,不會塞住微小血管,並能經由代謝排出體外。女性乳房血管鈣化 罹心臟病風險提高陳清埤主任指出,有研究顯示,女性在乳房攝影檢查時,如果發現乳房血管有鈣化現象,日後罹患心臟病的機率為未鈣化者的1.5倍;糖尿病、腎臟病、洗腎及心臟病患者,也是血管鈣化的高風險族群。另外,有家族史,父親45歲前、母親55歲前罹患心臟病者,血管也比較容易鈣化,這些高危險群或有症狀的患者,應儘早至心臟科檢查和治療。

心臟病不只會胸痛 這部位痛也是警訊

心臟病不只會胸痛 這部位痛也是警訊#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病的症狀可能不僅是胸痛,一名70多歲的阿公因為牙槽疼痛去看牙醫,檢查出有牙周病,但牙齒拔光後,還是持續疼痛。輾轉到心臟內科就醫,才被發現有心肌梗塞現象,經心導管治療終於解除牙痛的警報,但也賠上牙齒被拔光的代價。心臟問題引發輻射狀牙痛一般人多認為心臟病的症狀只有胸悶、心痛,事實上並非如此。國泰健康檢查心臟專科院長葉勳龍表示,醫學上的心絞痛範圍是從上腹部到下巴,如果疼痛部位在下巴或左肩膀,有可能是心臟問題引起輻射狀的疼痛,不可不慎。胸痛仍是較典型的心臟病徵兆,常有患者因胸口疼痛的現象持續時間不久,就掉以輕心。葉勳龍院長提醒,如果胸痛來自心臟問題,代表是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雖然心絞痛未必會心肌梗塞,但心肌梗塞的必要條件是心絞痛,有些人因心肌梗塞來不及搶救而致命。主動脈剝離會有撕裂痛的感覺,範圍是前胸與後背同時疼痛,而且痛感是由「點」到「面」,愈來愈大,一旦有這樣的徵兆就很容易判斷是主動脈剝離,同樣有致命危險。實際上,若有胸悶痛的感覺,除了心臟本身的疾病外,還有包括胸腔疾病、消化系統問題。胸口刺痛多為拉傷、肺炎引起葉勳龍院長指出,來自於胸腔疼痛有八成是因為胸腔肌肉神經與肋膜引起,胸口如有刺痛感,因為肌肉神經拉傷,大部分跟姿勢有關。例如一個轉身或躺臥的動作,突然有刺痛感,或是感冒、肺炎引起肋膜疼痛等症狀,便可排除心臟本身的問題。現代人壓力大,會有胸悶不適等症狀,經檢查若無器官實質病變問題,研判可能情緒問題、壓力過大或緊張,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產生胸悶的不適感。葉勳龍院長呼籲,有心血管疾病及家族病史的民眾,出現胸痛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及早預防、治療,才能安心。

控好膽固醇 別讓心梗帶你走訪鬼門關

控好膽固醇 別讓心梗帶你走訪鬼門關#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約80歲的李婆婆回診時跟醫師炫耀「現在我的健康『脂數』都很正常吧!」,但其實在一年半前她因心肌梗塞走訪了二次鬼門關,從此她才開始認真用藥控制。在第一次心肌梗塞發生後,醫師已處方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來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期間數值控制在88mg/dL,不料,卻在服藥後的二年內發生了第二次的心肌梗塞,這次成功救回李婆婆性命後,除口服用藥外,同時再搭配PCSK9抑制劑,才成功讓她的壞膽固醇降至25mg/dL,目前「脂數」控制良好且對治療生活品質也感到相當滿意。最新治療指引 你的膽固醇應落在哪個「脂」南?收治該名案例的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表示,李婆婆透過服藥治療確仍然無法獲得控制,根據2019歐洲心臟學會最新指引,這類極高風險族群已服用最高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治療,並於兩年內發生第二次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應將壞膽固醇指數降於40mg/dL以下,因此,後續搭配PCSK9抑制劑治療,才成功讓李婆婆的壞膽固醇指數下降至25mg/dL。林柏霖醫師說明,依據風險性來分類,每個族群各有不同的「脂」南,若是一般無其他危險因素或年輕型糖尿病患者,應將壞膽固醇控制低於100mg/dL;若是高風險患者,如高血壓患者或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及糖尿病患者,建議控制低於70mg/dL;極高風險族群,也就是曾發生過心肌梗塞、中風、糖尿病伴隨視網膜病變或腎病變的患者,就建議應該要低於55mg/dL。膽固醇與你「心心相連」 應積極控制林柏霖醫師解釋,多數民眾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膽固醇指數,但當壞膽固醇控制未達標時,便會容易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動脈粥樣硬化等相關心血管疾病,這也是台灣107年十大死因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分別位於第2和第4位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並積極控制自己的膽固醇指數,才能確保心血管健康。對此,林柏霖醫師呼籲,可以透過抽血了解自己的膽固醇指數,篩檢後若無需治療僅需每兩至三年透過健康檢查來檢視膽固醇指數即可;但若檢查後發現壞膽固醇數值比較高的患者,則先透過飲食及運動來控制數值,約三至六個月後再抽血追蹤;若確診需要治療的患者,就必須配合醫囑用藥,才能避免併發症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