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

小兒易過敏 中醫調理揮別急性蕁麻疹

小兒易過敏 中醫調理揮別急性蕁麻疹#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一名9歲小男童,從小就有鼻過敏的問題,前陣子突然全身起紅疹非常搔癢,抓到破皮流血,晚上都睡不好,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家長帶其前往中醫診所看診, 醫師表示該名男童屬過敏體質,在天氣過熱或是過冷、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或者黴菌)、飲食作息不正常時,就非常容易引發急性蕁麻疹。以中醫治療一個月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體內濕熱、腸胃功能弱 會表現皮膚過敏症狀收治這名男童的中醫診所副院長陳照青中醫師表示,皮膚是人體的排泄器官,透過臨床觀察,許多孩童長期脾胃濕熱的問題,便會表現於皮膚,出現皮膚過敏的症狀,通常這類型的小朋友喜歡吃烤炸之食物或長期喜喝冷飲,又長期有便祕的問題,一般孩童每日的排便次數應為一至二次,但是這名小朋友約二至三天才排便一次,有長期便秘的問題。肺主皮毛 調理脾、肺為治療重點另外,中醫觀點認為,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除了原有的鼻子過敏外,夏天經常吹冷氣或是電風扇,也容易造成外感風寒,風寒侵襲皮膚,是導致該名男童急性蕁麻疹的主要原因。陳照青中醫師指出,這名男童治療要著重在脾胃以及肺的調理,用藥以辛溫解表及通腑瀉熱為主,包含辛溫解表的桂枝湯加麻黃,通腑瀉熱的炙甘草、大黃,涼血解毒的牡丹皮、金銀花以及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白鮮皮、防風等等。火針、針灸、線灸合併治療 具驅風涼血、解毒效果陳照青副院長進一步說明,除了中藥調理以外,中醫也經常使用火針、針灸或是線灸等方式合併治療,曲池穴、血海穴等穴位都具有驅風涼血、解毒的效果,對於治療皮膚疾病都有相當顯著的成效。少吃易引起過敏食物 適當流汗平衡體內外溫度為避免蕁麻疹反覆發作,陳照青副院長建議,平時應少吃加工食品,避免攝取烤炸或甜品,另外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也需特別留意,如帶殼海鮮、蛋奶類、堅果類,或是鳳梨、芒果等,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夏日在冷氣房也盡量避免冷氣直吹頭部或軀幹,另適當的流汗也能有效幫助身體散熱,平衡體內外的溫度。體質失衡易受邪氣侵襲 勿用來路不明偏方或草藥陳照青中醫師提醒,若家中的小朋友屬敏感體質,有排便問題、經常腹痛、怕冷或怕熱、鼻過敏的情形發生,即代表體質失衡,尤其在腸病毒或是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過敏體質的孩童更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平時應做好保養、注意清潔衛生、維持正常的飲食作息,防止外在病邪入侵體內,若皮膚出現搔癢難耐的狀況,切勿使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或草藥塗抹浸泡,請立即尋求合格中醫師診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過敏體質少年 中醫調理改善蕁麻疹

過敏體質少年 中醫調理改善蕁麻疹#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早上起床噴嚏打不停,能停下來時卻又鼻塞或鼻水流不停,忽冷忽熱的天氣讓許多人的過敏特別嚴重。台北市一名國中三年級的男學生原本就有過敏體質,壓力一大還會合併蕁麻疹發作,全身發癢夜晚也睡不好,嚴重影響白天學習專注力與體力;中醫診所台北院區副院長吳依凡中醫師說明,以中醫觀點,肺主皮毛,肺臟宣發衛氣於皮表,所以皮膚與肺可以說是排泄的出口,當身體寒濕重又排泄不佳,鼻子與皮膚就開始出現狀況。清熱利濕藥物排除寒濕 持續暖脾胃利水通經絡吳依凡中醫師進一步說明,這位男同學除了本身是過敏體質外,運動後又喜歡喝大量冰飲解渴,而肺與大腸相表裡,冰飲加重了腸胃的寒氣,當學校每週的小考來臨,壓力一大、熬夜,蕁麻疹就馬上發作,身體更加虛熱。吳依凡中醫師一開始以清熱利濕的藥物如苦蔘根、牡丹皮等藥物,先排除他體內嚴重的寒濕狀況,兩週後回診,虛熱狀況穩定,蕁麻疹發作的次數與天數也改善,再調整以苓桂朮甘湯為主,持續清熱調理,茯苓、白朮可讓腸胃功能恢復暖脾胃,加入桂枝利水通經絡,治療後蕁麻疹與鼻過敏的狀況大幅改善,目前只須每月回診追蹤並調理體質,上課與睡眠都回復正常。迎香穴常按可緩解鼻塞 薑茶不建議長期飲用台灣鼻過敏患者非常多,加上空汙嚴重時,發作越發厲害,吳依凡中醫師建議,按摩鼻旁的迎香穴可以稍微緩解鼻塞的症狀,按摩時朝著鼻根推,以有痠脹為宜,飲食方面須避免生冷寒涼、減少造成身體寒濕的成分,也可減輕鼻過敏發作的頻率。另外,這幾天天氣轉冷,很多人會飲用薑茶,但是,吳依凡強調,小孩大多屬純陽體質,體內的先天陽氣非常旺盛,如果飲食太多熱性的薑,有可能會過於燥熱而導致大便乾燥,或者過於躁動影響睡眠;而大人因為身體狀況比較複雜,通常是寒熱交雜,即使是表現偏寒濕的過敏症狀,也不建議長期飲用薑茶。(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腸漏症的關鍵 腸道裡也有塵蟎!

腸漏症的關鍵 腸道裡也有塵蟎!#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塵蟎,大概是許多人一提到過敏時,第一個想到的過敏原。根據報告,塵蟎確實是臺灣最重要的急性過敏原,會引發各種上呼吸道症狀,例如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嚴重的話甚至會誘發氣喘,導致呼吸困難。據統計,有高達80%的氣喘患者對塵蟎過敏,至於其他過敏疾病如結膜炎、皮膚溼疹、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也都可能因為接觸塵蟎而被誘發。塵蟎的分泌物、蟲卵都可能引發過敏塵蟎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溫度約20到30ºC,溼度約60%到80%的環境,最適合塵蟎生長,而臺灣的氣候正好是塵蟎所愛,所以塵蟎可說是無所不在。塵蟎體積小,重量輕,可能飄散於空氣之中,牠的分泌物、蟲卵、屍體碎片、排泄物都可能會引起過敏,難怪是引發許多人急性過敏症狀的兇手。但是,你以為塵蟎只是這樣嗎?只會影響呼吸道?頂多讓你難過半天、擤擤鼻涕、打打噴嚏、吃吃藥就沒事了?那你就太小看塵蟎了!根據2016年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腸胃學》(Gut)的研究報告,塵蟎並非只在我們的呼吸道被發現,也不只影響我們的呼吸系統。研究證實,在我們的腸胃道裡,也發現了塵蟎過敏原的存在!更糟糕的是,牠並不是相安無事地從糞便中被排出來,而是會破壞腸道黏膜細胞的緊密連結,造成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形成腸漏,還會引起發炎反應。過敏症狀的人塵蟎可能是共同元兇我們周遭的環境到處都有塵蟎,正因為它無所不在,又散布於空氣中,我們可能不經意就吃進肚子裡,或者吃到被塵蟎過敏原附著汙染的食物。從研究看來,塵蟎的過敏原能夠通過腸胃道消化液的重重考驗,在我們的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甚至直腸都發現得到牠的蹤跡!學者還認為,這項發現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許多有過敏症狀的人,罹患發炎性腸道症或腸躁症的風險相對來說比較高,因為塵蟎極可能就是共同元兇。而無所不在的塵蟎,可能也是造成氣喘及發炎性腸道症盛行率不斷升高的原因之一。既然塵蟎不只影響呼吸道、誘發氣喘和鼻炎,還可能影響腸胃道,造成腸漏,而腸漏又會增加體內發炎,罹患慢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影響健康甚鉅,那到底該怎樣避開塵蟎呢?定期清洗、曝曬寢具、衣物和家具有助防治過敏既然塵蟎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我們反其道而行就是了。例如將室內溼度控制在50%以下,讓塵蟎無法生存;或是利用高溫的熱水清洗,60ºC的熱水大約30秒即可殺死塵蟎;或是定期清掃室內,避免人體的皮屑、室內昆蟲的排泄物或屍體、發霉的食物等,成為塵蟎的食物來源。夏天的溫熱潮溼可謂塵蟎的最愛,最好定期清洗、曝曬寢具、衣物和家具。若有飼養寵物也要格外注意,貓狗的皮屑同樣是塵蟎的食物來源,定期清洗打掃更顯重要。以上各項措施,都有助於防治塵蟎,避免誘發過敏及發炎疾病。(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過期泡菜吃下肚 竟致眼皮腫脹

過期泡菜吃下肚 竟致眼皮腫脹#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0歲的張小姐在清理冰箱時,發現放了3個月的韓式泡菜還沒吃完,覺得不想浪費,所以當作配菜吃下肚,沒想到隔天起床時眼皮出現腫脹感,眼周皮膚出現紅色疹塊,之後紅疹區域逐漸擴大,經醫師檢查後,確認患者是因為食物過敏而引發蕁麻疹,注射抗過敏藥物後,症狀已緩解。食物變質導致皮膚過敏春節連假客人多,家中時常都會準備滿桌的菜餚、點心,但一次購買太多食材,放進冰箱太久就會忘記,導致過了幾星期或幾個月後才發現,此時將食物吃下肚,不僅可能造成胃腸不適,還有可能因為食物本身變質而導致皮膚過敏或蕁麻疹的發生。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表示,患者吃的韓式泡菜為醃製品,經過分裝又放置過久,導致蛋白質腐敗,經腸胃道進入身體後產生過敏反應,如果延後就醫治療,不僅紅疹部位將擴增,可能連嘴唇都會紅腫。注意添加成分 防止身體過敏李俊諒醫師呼籲,過期食品或放置過久的食物,就算有冷藏也切勿因怕浪費而食用,民眾也要注意保存方式與保存時間,避免吃下腐敗食物而造成腸胃不適,或者引發過敏情況。另外,也要特別注意醃製或加工等食物製作時的添加成分,防止吃下會引發自己身體過敏的食物。雖然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常發生在嘴唇、眼皮和手腳掌等部位,但是若發生在喉嚨時,病人可能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別亂吃! 小心蕁麻疹找上門

別亂吃! 小心蕁麻疹找上門#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1歲5個月的陳姓男童,跟著父母親到泰國餐廳吃晚餐,家長隨手拿了月亮蝦餅給孩子吃,睡覺前小朋友身上出現一兩處紅疹,媽媽以為是被蚊子叮咬,所以並沒有特別在意;沒想到隔天身上開始陸續長出紅疹,連臉上也滿佈,男童變得比較燥動易哭鬧,讓家長非常擔心,趕緊帶孩子到小兒科看診,經醫師檢查後,確診小朋友長出紅疹是因為急性蕁麻疹所造成,口服藥物治療後,紅疹就慢慢消退而痊癒。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分為急性與慢性(發病持續6周以上),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可能誘發過免的各種因素(如食物包過食品添加物、藥物、感染、吸入物如空氣污染PM2.5、接觸物等)很難完全避免,所以過敏疾病在現代社會中才很容易發生。發生在喉嚨氣管 恐會胸悶甚至危及生命蕁麻疹臨床表現主要會出現紅色或粉紅色、大小不等在皮膚上的突起疹,是因為當身體接觸到一種或多種過敏原時,造成皮膚、粘膜小血管急速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大部分也會伴隨著癢感,非常不舒服,但若小血管急速擴張的部位不是出現在皮膚表層,而是發生在喉嚨氣管時,患者就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休克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觀察接受程度  一次只給一種食物海鮮雖然是容易引發過敏食物之一,但卻擁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DHA、EPA等),所以不用刻意避免讓孩子食用,只要循序漸進調整副食品順序,並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先給予魚肉等單純食物,之後再少量給予帶殼海鮮或貝類等複雜食物,觀察接受程度,並且一次只給一種食物,特別注意外食時,不要輕易給予嬰幼兒吃從未吃過的食物或菜餚,以避免誤食參雜有誘發孩子過敏的食物成分,或菜餚食材不新鮮而導致不適。

長期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氣喘?

長期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氣喘?#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時序進入冬季,氣溫也逐漸下降,民眾如果出現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狀時,除非是流行性感冒,否則頂多七天就可大致恢復;但對本身有過敏性體質的人來說,卻可能將面臨與即將來襲的氣喘抗戰。感冒、氣喘分不清?醫:症狀若拖太久就需注意高雄長庚醫院呼吸胸腔內科主任吳沼漧醫師表示,「氣喘患者導致急性惡化的兩大原因,除了過敏原外,就是病毒感染了。」至於為何溫差會導致氣喘發作,他解釋,氣喘患者因長期處於發炎狀況,冷空氣容易刺激支氣管,因此對溫差變化特別敏感。尤其,一旦不幸染上感冒,更容易令氣喘惡化。要如何區分感冒還是氣喘?吳沼漧醫師說,感冒跟氣喘兩者環環相扣,如果感冒拖太久,伴隨有呼吸困難、喘鳴聲或胸悶時,就是感冒引起的氣喘發作,而這也是典型的氣喘症狀,他提醒,如果出現慢性咳嗽的情形超過兩周時,就要懷疑可能是氣喘在作祟。類固醇治療副作用多 生物製劑減緩過敏症狀對於過敏性氣喘的臨床治療,原則上是採階梯式治療,依據氣喘的控制程度給予治療方針,目前藥物分為長期服用的吸入型類固醇及發作期間暫時服用的支氣管擴張劑。「通常95%的患者可用前四線藥物就能達到控制,只有5%的嚴重型患者,在控制不佳時,會使用第五線的口服類固醇治療。」吳沼漧醫師指出,對於嚴重的過敏型氣喘患者,第五線藥物目前已有生物製劑可用,「生物製劑能減緩發作、也可減少口服類固醇的劑量,也能改善過敏症狀如過敏性氣喘、蕁麻疹等。」對於嚴重型氣喘患者,過去多採取類固醇治療,但副作用多,且改善疾病的效果並不顯著,如今生物製劑在對抗過敏性氣喘可做治療,有臨床實驗證明,患者使用四個月後肺功能相對改善。不過在接受治療前還是提醒民眾要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建議,再進行施打,並注意可能潛在的副作用。吳沼漧醫師提醒,目前氣喘用藥尚未達到「改變體質、根除氣喘」的目的,因此,除了積極處理、儘快消除發炎症狀、遵醫囑持續用藥外,也需做好平日保養,包括保持環境整潔、避免接觸過敏原、在溫差大的季節,記得穿著保暖、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及採取「地中海型飲食」等,另外,在流感季節,最好可施打流感疫苗,以免受病毒感染而誘發氣喘發作。

蕁麻疹致眼唇腫脹 飲食治療不再癢

蕁麻疹致眼唇腫脹 飲食治療不再癢#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0歲的楊先生一年多來蕁麻疹反覆發作,身上出現大片紅疹讓他奇癢無比,有時眼睛嘴唇腫脹更是引人注意,曾經到幾家診所就醫,類固醇越吃越多仍不見好轉。醫師表示,台灣的蕁麻疹盛行率高,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曾經發作,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成年女多於男 急、慢性都與飲食有關收治個案的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吳政翰醫師分析楊先生的飲食習慣,發現鳳梨、南瓜是引起蕁麻疹的誘因,經飲食治療將近一個月,不僅減少用藥,症狀也有明顯改善。他指出,蕁麻疹好發於30~50歲的成年人,女多於男,身上各處都可能出現紅、腫、癢和膨疹,有些人還會出現「血管性水腫」,眼睛、嘴唇腫脹,若是發生在喉嚨可能妨礙呼吸,患者會感覺喉嚨緊、聲音沙啞,必須盡快就醫以免危及生命。蕁麻疹又稱風疹,有些人的症狀一兩天就消失,有些人會持續很久。吳政翰醫師表示,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類似典型的過敏反應,主要是食物或藥物引起;若持續六週以上就屬於慢性,其中三分之一是因為免疫功能失調,三分之一與食物有關,而外界刺激如搔抓、溫度變化,或是身心壓力大以及慢性感染也可能誘發蕁麻疹。急性、慢性都與飲食有關,急性患者容易回想是對哪一種食物過敏(例如海鮮),慢性患者卻很難明確分辨。類固醇副作用多 飲食控制可望改善蕁麻疹尚無根治的方法,目前醫界以抗組織胺和類固醇為主要的治療方式,然而抗組織胺具有嗜睡、嘴乾、老人心律不整等副作用,類固醇也可能造成外觀變化、體重上升、胃痛、月經周期不規則、長不高或骨質疏鬆等情形。許多患者必須依靠藥物才能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甚至長期或大量使用類固醇。蕁麻疹患者最大的困擾是癢,國外研究證實,有三分之一的慢性蕁麻疹患者,經過調整飲食後症狀可獲得明顯改善,甚至不再發作。而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堅果類、部分新鮮蔬果,也可能含有引發蕁麻疹的成分,種類因人而異,吳政翰醫師說,飲食治療必須兼顧可行性,才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達到減少用藥的效果。

中醫調理蕁麻疹 內外兼顧不再癢到爆

中醫調理蕁麻疹 內外兼顧不再癢到爆#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洪小姐29歲,這半年來每2~3天只要在較熱的環境就容易周身發作膨疹,十分的癢,而褲帶、內衣肩帶、襪子鬆緊帶等皮膚受壓的部分容易出現「蕁麻疹」,嚴重時甚至眼腫、唇腫。台灣蕁麻疹盛行率約2成  好發女性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王瑜婷醫師表示,據台灣研究顯示,有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病人大多有長期的心理壓力,並有失眠問題,導致惡性循環。蕁麻疹沒有感染性,可發生在所有年齡層,在台灣的盛行率約20%,其中又以女性的好發率為男性的2到3倍。治療上,西醫用藥為抗組織胺,必要時會使用類固醇。但重點仍在於找出原因,去除才是治本之法。中醫認為,造成蕁麻疹的原因多體質、抗病能力差、氣血虛弱,受到外邪侵犯、飲食不當或者情緒變動過大,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證多為虛實夾雜。中醫兼顧症狀控制與體質調理所以,中醫師根據蕁麻疹的表現以及病人的其他體徵,進行辨證施治,王瑜婷醫師說明,臨床常見證型包括以下幾種:風熱相搏證、風寒外束證、衛外不固證、氣血兩虛證、衝任失調證、心經鬱熱證、脾胃不和證、毒熱燔營證、血瘀經絡證。依致病因素不同,治療用藥也有差異。王醫師也說,急性蕁麻疹多因藥物、食物、感染等誘發,因此應儘量避免接觸這些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甲殼類海鮮、穀物、魚類、豬肉、鴨肉、堅果類等;還有酒精性飲料、咖啡、牛奶、奇異果、草莓、芒果等,或是避免吃到不新鮮的食物,也不要服用來路不明或非合格醫師處方的中草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