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

別亂吃! 小心蕁麻疹找上門

別亂吃! 小心蕁麻疹找上門#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1歲5個月的陳姓男童,跟著父母親到泰國餐廳吃晚餐,家長隨手拿了月亮蝦餅給孩子吃,睡覺前小朋友身上出現一兩處紅疹,媽媽以為是被蚊子叮咬,所以並沒有特別在意;沒想到隔天身上開始陸續長出紅疹,連臉上也滿佈,男童變得比較燥動易哭鬧,讓家長非常擔心,趕緊帶孩子到小兒科看診,經醫師檢查後,確診小朋友長出紅疹是因為急性蕁麻疹所造成,口服藥物治療後,紅疹就慢慢消退而痊癒。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分為急性與慢性(發病持續6周以上),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可能誘發過免的各種因素(如食物包過食品添加物、藥物、感染、吸入物如空氣污染PM2.5、接觸物等)很難完全避免,所以過敏疾病在現代社會中才很容易發生。發生在喉嚨氣管 恐會胸悶甚至危及生命蕁麻疹臨床表現主要會出現紅色或粉紅色、大小不等在皮膚上的突起疹,是因為當身體接觸到一種或多種過敏原時,造成皮膚、粘膜小血管急速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大部分也會伴隨著癢感,非常不舒服,但若小血管急速擴張的部位不是出現在皮膚表層,而是發生在喉嚨氣管時,患者就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休克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觀察接受程度  一次只給一種食物海鮮雖然是容易引發過敏食物之一,但卻擁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DHA、EPA等),所以不用刻意避免讓孩子食用,只要循序漸進調整副食品順序,並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先給予魚肉等單純食物,之後再少量給予帶殼海鮮或貝類等複雜食物,觀察接受程度,並且一次只給一種食物,特別注意外食時,不要輕易給予嬰幼兒吃從未吃過的食物或菜餚,以避免誤食參雜有誘發孩子過敏的食物成分,或菜餚食材不新鮮而導致不適。

長期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氣喘?

長期酷酷嗽 是感冒還是氣喘?#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時序進入冬季,氣溫也逐漸下降,民眾如果出現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狀時,除非是流行性感冒,否則頂多七天就可大致恢復;但對本身有過敏性體質的人來說,卻可能將面臨與即將來襲的氣喘抗戰。感冒、氣喘分不清?醫:症狀若拖太久就需注意高雄長庚醫院呼吸胸腔內科主任吳沼漧醫師表示,「氣喘患者導致急性惡化的兩大原因,除了過敏原外,就是病毒感染了。」至於為何溫差會導致氣喘發作,他解釋,氣喘患者因長期處於發炎狀況,冷空氣容易刺激支氣管,因此對溫差變化特別敏感。尤其,一旦不幸染上感冒,更容易令氣喘惡化。要如何區分感冒還是氣喘?吳沼漧醫師說,感冒跟氣喘兩者環環相扣,如果感冒拖太久,伴隨有呼吸困難、喘鳴聲或胸悶時,就是感冒引起的氣喘發作,而這也是典型的氣喘症狀,他提醒,如果出現慢性咳嗽的情形超過兩周時,就要懷疑可能是氣喘在作祟。類固醇治療副作用多 生物製劑減緩過敏症狀對於過敏性氣喘的臨床治療,原則上是採階梯式治療,依據氣喘的控制程度給予治療方針,目前藥物分為長期服用的吸入型類固醇及發作期間暫時服用的支氣管擴張劑。「通常95%的患者可用前四線藥物就能達到控制,只有5%的嚴重型患者,在控制不佳時,會使用第五線的口服類固醇治療。」吳沼漧醫師指出,對於嚴重的過敏型氣喘患者,第五線藥物目前已有生物製劑可用,「生物製劑能減緩發作、也可減少口服類固醇的劑量,也能改善過敏症狀如過敏性氣喘、蕁麻疹等。」對於嚴重型氣喘患者,過去多採取類固醇治療,但副作用多,且改善疾病的效果並不顯著,如今生物製劑在對抗過敏性氣喘可做治療,有臨床實驗證明,患者使用四個月後肺功能相對改善。不過在接受治療前還是提醒民眾要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建議,再進行施打,並注意可能潛在的副作用。吳沼漧醫師提醒,目前氣喘用藥尚未達到「改變體質、根除氣喘」的目的,因此,除了積極處理、儘快消除發炎症狀、遵醫囑持續用藥外,也需做好平日保養,包括保持環境整潔、避免接觸過敏原、在溫差大的季節,記得穿著保暖、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及採取「地中海型飲食」等,另外,在流感季節,最好可施打流感疫苗,以免受病毒感染而誘發氣喘發作。

蕁麻疹致眼唇腫脹 飲食治療不再癢

蕁麻疹致眼唇腫脹 飲食治療不再癢#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0歲的楊先生一年多來蕁麻疹反覆發作,身上出現大片紅疹讓他奇癢無比,有時眼睛嘴唇腫脹更是引人注意,曾經到幾家診所就醫,類固醇越吃越多仍不見好轉。醫師表示,台灣的蕁麻疹盛行率高,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曾經發作,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成年女多於男 急、慢性都與飲食有關收治個案的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吳政翰醫師分析楊先生的飲食習慣,發現鳳梨、南瓜是引起蕁麻疹的誘因,經飲食治療將近一個月,不僅減少用藥,症狀也有明顯改善。他指出,蕁麻疹好發於30~50歲的成年人,女多於男,身上各處都可能出現紅、腫、癢和膨疹,有些人還會出現「血管性水腫」,眼睛、嘴唇腫脹,若是發生在喉嚨可能妨礙呼吸,患者會感覺喉嚨緊、聲音沙啞,必須盡快就醫以免危及生命。蕁麻疹又稱風疹,有些人的症狀一兩天就消失,有些人會持續很久。吳政翰醫師表示,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類似典型的過敏反應,主要是食物或藥物引起;若持續六週以上就屬於慢性,其中三分之一是因為免疫功能失調,三分之一與食物有關,而外界刺激如搔抓、溫度變化,或是身心壓力大以及慢性感染也可能誘發蕁麻疹。急性、慢性都與飲食有關,急性患者容易回想是對哪一種食物過敏(例如海鮮),慢性患者卻很難明確分辨。類固醇副作用多 飲食控制可望改善蕁麻疹尚無根治的方法,目前醫界以抗組織胺和類固醇為主要的治療方式,然而抗組織胺具有嗜睡、嘴乾、老人心律不整等副作用,類固醇也可能造成外觀變化、體重上升、胃痛、月經周期不規則、長不高或骨質疏鬆等情形。許多患者必須依靠藥物才能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甚至長期或大量使用類固醇。蕁麻疹患者最大的困擾是癢,國外研究證實,有三分之一的慢性蕁麻疹患者,經過調整飲食後症狀可獲得明顯改善,甚至不再發作。而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堅果類、部分新鮮蔬果,也可能含有引發蕁麻疹的成分,種類因人而異,吳政翰醫師說,飲食治療必須兼顧可行性,才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達到減少用藥的效果。

中醫調理蕁麻疹 內外兼顧不再癢到爆

中醫調理蕁麻疹 內外兼顧不再癢到爆#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洪小姐29歲,這半年來每2~3天只要在較熱的環境就容易周身發作膨疹,十分的癢,而褲帶、內衣肩帶、襪子鬆緊帶等皮膚受壓的部分容易出現「蕁麻疹」,嚴重時甚至眼腫、唇腫。台灣蕁麻疹盛行率約2成  好發女性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王瑜婷醫師表示,據台灣研究顯示,有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病人大多有長期的心理壓力,並有失眠問題,導致惡性循環。蕁麻疹沒有感染性,可發生在所有年齡層,在台灣的盛行率約20%,其中又以女性的好發率為男性的2到3倍。治療上,西醫用藥為抗組織胺,必要時會使用類固醇。但重點仍在於找出原因,去除才是治本之法。中醫認為,造成蕁麻疹的原因多體質、抗病能力差、氣血虛弱,受到外邪侵犯、飲食不當或者情緒變動過大,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證多為虛實夾雜。中醫兼顧症狀控制與體質調理所以,中醫師根據蕁麻疹的表現以及病人的其他體徵,進行辨證施治,王瑜婷醫師說明,臨床常見證型包括以下幾種:風熱相搏證、風寒外束證、衛外不固證、氣血兩虛證、衝任失調證、心經鬱熱證、脾胃不和證、毒熱燔營證、血瘀經絡證。依致病因素不同,治療用藥也有差異。王醫師也說,急性蕁麻疹多因藥物、食物、感染等誘發,因此應儘量避免接觸這些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甲殼類海鮮、穀物、魚類、豬肉、鴨肉、堅果類等;還有酒精性飲料、咖啡、牛奶、奇異果、草莓、芒果等,或是避免吃到不新鮮的食物,也不要服用來路不明或非合格醫師處方的中草藥。

【免費講座】淺談蕁麻疹

【免費講座】淺談蕁麻疹#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有被蕁麻疹困擾嗎?時常這裡抓那裡抓停不下來嗎?蕁麻疹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相信有蕁麻疹困擾的朋友們,對這些問題都非常好奇。對此,為了替同樣受蕁麻疹所苦的朋友們解惑,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特別邀請了魏永霖藥師和大家談談蕁麻疹,並教導大家生活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可以避免或降低皮膚的不適感,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名稱:淺談 蕁麻疹時間:1月21日(三) 下午15:30~16:00地點:耕莘醫院新店總院E棟1樓門診候藥區 洽詢:(02)22193391分機15142 藥劑部

蕁麻疹難防病因多 拒吃海鮮也會發作

蕁麻疹難防病因多 拒吃海鮮也會發作#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好發於各年齡層,盛行率為20%,由此推估全台灣將近每5人中就有1位有蕁麻疹的困擾,但提醒民眾要多注意,當蕁麻疹發作時,若是不斷的去抓它,恐會變成濕疹。蕁麻疹主要是刺激物與免疫球結合所致民眾常常以為蕁麻疹只要不吃海鮮、芋頭等刺激性食物就好,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蕁麻疹是典型的皮膚第一型過敏反應,經由外來過敏原與E型免疫球蛋白(IgE)結合,引發皮膚中或血液中肥胖細胞的活化反應,因而使得這些細胞中的組織胺釋放出來,這些組織胺會使得皮膚中的血管擴張、組織腫脹,也會興奮神經引起厲害的癢感。辨別急性與慢性 才能有效根治它臺大醫院皮膚科朱家瑜醫師表示,急性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突然發得全身到處都是,不到半天時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頂多發作2~3天,就會自己痊癒。反之,如果蕁麻疹日復一日、反覆發生,造成令人困擾的皮膚病,並且超過6週以上,這時就稱做慢性蕁麻疹,甚至有人經年累月拖個好幾年不好的。慢性麻疹病因多種 透過飲食控制也根治不了慢性蕁麻疹通常都不是由食物過敏所引起的,若是食物過敏所引發,大多的病患不用幾天就會發現是什麼食物引起自己的過敏反應,只要稍加注意避免再吃到會過敏的食物,大多可以不藥而癒。且要讓皮膚中的組織胺釋放出來,不一定是透過過敏反應,還有可能是物理性原因,包括冷、熱、壓迫皮膚、摩擦都有可能直接引發皮膚中的抗組織胺釋放出來,結果也會發生跟蕁麻疹一模一樣的疹子,自體免疫性蕁麻疹則是由於人體產生自體免疫抗體所造成的。此外,據台灣研究結果顯示,有高達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生活情況下,所以,壓力也是造成慢性蕁麻疹原因之一,因此,只要適當紓解生活壓力對於改善慢性蕁麻疹的病情有很大的幫助。慢性麻疹口服藥物 需長期服用才有成效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是最難治療的一類,因為找不到病因,無法透過改變飲食來根治,所以,只能透過長期服用抗組織胺來控制病情,一來可降低皮膚的敏感度,二來也可以控制過敏反應的發生。此外在服用藥物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只要吃過一次要覺得無效就會跟醫師要求換藥,因為抗組織胺的藥物需長期服用,而不是短期內就會出現成效的,因此,最好連續服用一周以上、甚至兩周若無明顯效果再來要求換藥,才是正確的方式。

男童愛吃炸雞排可樂 蕁麻疹發作癢不停

男童愛吃炸雞排可樂 蕁麻疹發作癢不停#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男童平日喜歡吃炸薯條、雞排、巧克力搭配冰可樂,加上寒假又晚睡,導致蕁麻疹上身,從急性變成慢性,發作時間超過6週,不時發癢。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烱宏表示,患者從年初,每天全身起小紅疹抓一下就變成凸起疹塊,面積逐漸加大非常癢,讓他無法專心上課和睡覺。針灸+中藥可改善醫師診問後,發現男童平常飲食重口味,喜歡吃炸物及冰飲,加上晚睡,導致身體趨向濕熱,出現大便黏臭、睡覺磨牙、舌偏紅等症狀,加上體內濕熱之氣無法正常透散,導致蕁麻疹出現,已從急性變成慢性。再施以針灸、中藥調理,建議飲食清淡,少吃烤炸辣食物和冰冷飲料;經過2周調理後,發作頻率大減,從每天發作減到每周發作1至2次,即使發作也短暫消失,1個月後已無再發作。5成以上恐找不出誘因張烱宏醫師說,蕁麻疹會使皮膚出現極癢凸起的疹塊,像是被蚊子叮咬一般的腫塊,中醫稱為「風團、風疹塊」,日常生活中常見過敏原食物為魚、蝦、蟹、核果類、芒果、花生等;藥物類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抗生素最常見;冷、熱、觸壓、陽光也是誘發因子,但也有約5成以上的病人找不到任何原因。急性蕁麻疹常突然發作,全身都有可能出現症狀,大部分24小時內就會消失。若發作時間持續超過6星期就稱為「慢性蕁麻疹」,病情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或睡眠;而慢性蕁麻疹可透過中醫體質和病因分析,加上針灸及藥物調理獲得改善。

換季皮膚癢增3成 冬季癢、蕁麻疹最多

換季皮膚癢增3成 冬季癢、蕁麻疹最多#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天氣忽冷忽熱的冬春交接時分,許多人都會有皮膚發癢狀況,為此問題就診的民眾更是增加了2~3成,醫師指出,季節交替之際,冬季癢跟蕁麻疹的病患特別多,也有病患感冒伴隨背部皮膚癢,甚至還出現疼痛感,檢查才發現是帶狀皰疹病毒惹禍。提醒,造成皮膚癢的原因繁多,嚴重者還可能是肝腎問題,不可不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醫科顏正中醫師表示,皮膚癢可能由完全不同疾病所產生的類似症狀。如果是冬季癢,四肢容易脫屑,提醒勿用太熱的水洗澡、每日勤擦乳液,而乳液建議選擇植物性、低敏性的產品 。冰敷、輕拍 別抓癢顏正中醫師說,吃了特定食物、藥物,或是皮膚接觸特定物品導致的發癢或起疹,可能是過敏症狀,嚴重的甚至會氣喘發作導致呼吸困難。而過敏性蕁麻疹,造成原因更是百百種,跟食物、藥物、氣候、粉塵都有關係。如果是長期全身發癢,要小心是否有肝腎功能方面異常;此外,少數久病不癒的癢,可能是甲狀腺問題、自體免疫問題、貧血,甚至有可能是淋巴癌。最後,顏正中醫師也提醒,皮膚癢、脫屑,可別用手抓,以免破皮流血造成感染,若當下搔癢難耐,也可先以冰敷鎮靜或拍打的方式,來降低瞬間搔癢感,而若搔癢狀況持續6個月無改善,就要小心恐不是單純的皮膚問題,應速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