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牙

長者進食應注意!活動式假牙恐卡喉嚨

長者進食應注意!活動式假牙恐卡喉嚨#假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即便美食當前,仍應細嚼慢嚥,以免誤食異物。50歲的張先生不慎將一整排假牙吞入、卡在喉嚨,家人趕緊送急診,經X光影像發現假牙卡在咽喉,以異物鉗順利將假牙夾取出來,未造成咽喉、食道及氣管的傷害。活動式假牙若穩定性不佳 長者易誤食該名病患中風後行動不協調,平時需他人協助生活作息,晚間吃晚餐時,不慎將上排的活動式假牙吞入。異物卡在喉頭,若異物卡在食道等更深的部位時,可能就要使用胃鏡甚至手術取出。南投醫院牙科主任曾光暉表示,許多年長者會配戴假牙來協助咀嚼功能,會依據患者的牙齒條件來評估製作固定式假牙還是活動式假牙,如果活動假牙的穩定性不佳,又加上老人家吞嚥功能不好,便容易誤食。吞進異物忌喝醋、吞飯 避免呼吸道阻塞南投醫院提醒,應注意飲食習慣,尤其是老年人、中風、失智症患者,如有配戴活動式假牙應特別小心,避免誤食異物。建議老人家應在睡前把活動假牙取下,將其浸置在冷水裡保存,清醒時再裝上。並提醒每半年仍需定期回診檢查,進行口腔保健、假牙調整等。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提醒,若不慎吞進異物,應停止進食並立即就醫,不要掙扎、自行催吐。切記不要使用坊間喝醋、吞飯等方法,以免讓尖銳的食物或是假牙的金屬掛鉤造成黏膜傷害,甚至導致呼吸道阻塞,不僅加重病況,也增加診療的困難度。

下巴麻麻的 凶手竟是不當植牙!

下巴麻麻的 凶手竟是不當植牙!#假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65歲男性,這幾天自覺下巴有慢慢麻木現象,原因不明,至門診就醫。問診中得知,該男有攝護腺癌病史,接受過放射線治療,恢復良好。檢查發現,攝護腺癌復發轉移至下頷骨壓迫三叉神經,導致下巴麻木引起「頷麻症候群」,將安排進一步的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症狀為下巴異常麻木、觸覺喪失另一名56歲女性,近期發現下巴亦出現不明原因的麻木現象。就醫檢查確認是「頷麻症候群」,因假牙壓迫下頷神經造成。所幸及時移除假牙,神經功能得以恢復。開業醫師黃啟訓指出,「頷麻症候群」是相對罕見的疾病,指急性或亞急性不明原因的下巴麻木現象。表現出下巴異常麻木感以及觸覺、溫覺喪失,極少有疼痛感,且味覺及肌肉咬合力量完全不受影響。常見假牙、植牙不當、癌症轉移導致研究指出,主要原因包括下頷骨老化造成神經壓迫,不當的假牙或植牙造成下頷神經壓迫,以及最要注意的是癌症轉移,稱為惡性頷麻症候群。30%惡性頷麻症候群發生在癌症診斷之前,確診後平均存活期為15個月。黃啟訓醫師呼籲,若出現不明原因的下巴麻木,應到神經內科門診檢查,找出致病因素。當麻木範圍跨過下巴中線,或有持續擴大的現象,有癌症轉移的可能。近年來植牙風行,植牙前應詳細評估下頷骨的厚度與神經走向,避免神經壓迫導致「頷麻症候群」發生。

老人缺牙不重建 恐大增感染風險!

老人缺牙不重建 恐大增感染風險!#假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老人擔心拔牙傷身,即使牙齒已經搖搖欲墜或只剩爛牙根,也堅持不願拔除,反而大大增加感染風險。牙周病也已被證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系統性疾病的風險。口腔健康與營養攝取、美觀及社交活動息息相關。將進入高齡社會 牙齒照護成關鍵亞東醫院牙科部醫師陳詩芸表示,台灣人口老化快速,1993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是7%,為「高齡化社會」,預估2018年將達 14%,進入「高齡社會」而2025年,將跨過 20% 門檻,成為「超高齡社會」。隨著醫療進步,國人平均壽命也持續延長,如何維持老年生活品質更重要。許多老人家因為牙齒問題,飲食不便、營養不足,不美觀而漸漸斷絕與外界互動。如果自然牙經過治療後條件許可就儘可能保留,但前提是病人能做到良好的清潔,牙齒本身也能提供足夠的咀嚼功能。缺牙太久未重建,會造成鄰近牙齒移位、牙齒排列歪斜、假牙排牙空間減少、缺牙區牙床萎縮,日後假牙製作困難。仍有咬合的牙齒則易因受力過大而搖動或磨耗,加速損壞。更不用說忍受長期的進食困難和美觀問題,影響生活品質。活動假牙、植牙 重建牙齒選擇多陳詩芸醫師表示,活動假牙利用現有牙齒和牙床提供固持力和穩定性,有基本的厚度和體積以提供足夠的強度。第一次戴不習慣,但大部份的人配戴一段時間經過調整都能適應。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因本身太過敏感而無法接受,此時則須考慮植牙。年齡並不是植牙的決定因素,主要考量是缺牙區的齒槽骨高度和寬度、咬合狀況,某些系統性的疾病或是曾經做過頭頸部放射線治療須經過醫師評估。適當條件下植牙支持的固定假牙可以讓病人擁有接近自然牙的感受,而全口無牙的病患也可以透過植牙使得活動假牙更穩固,達到更好的咀嚼功能。

舌破2個月誤當癌 竟是假牙惹的禍!

舌破2個月誤當癌 竟是假牙惹的禍!#假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彰化縣一名83歲的謝姓老阿嬤舌頭下緣潰瘍經過2個月還好不了,試過多種藥劑及偏方,除了確認她並非舌癌,但仍痛到吃不好、睡不好,曾想利用鹽巴消炎、灌青草茶降火氣,卻搞到拉肚子。假牙的內鉤變形磨破嘴謝阿嬤看過5位醫師、西醫囑咐她要飲食清淡,補充維他命C及B群,多吃奇異果;中醫說是心火大,要少吃油膩及辛辣物。沒想到照做了卻都還是無效。後來才發現其病因出在半口假牙的內鉤變形,與舌頭不斷磨擦才導致舌頭破,拿掉假牙後,嘴破症狀很快就好了。舌頭破洞太久恐變成舌癌每個人應該都有舌頭潰瘍的經驗,大部分一個星期左右就會痊癒,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強調,臨床上有不少假牙不合導致舌癌、口腔癌的病例,此病例若再拖延下去,恐也會變成舌癌,戴假牙者一定要注意戴得合不合適。許嘉方主任表示,舌頭破超過2週未癒就可能是舌癌或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而老阿嬤2個月還未癒,又排除上述疾病,於是他以手指進行口腔觸摸,才發現是假牙內鉤變形,與舌頭不斷磨擦肇禍,加上阿嬤年紀大,沒有感受到疼痛,以致舌破處一直被磨擦而無法痊癒。​嘴破、舌頭破2週還未癒合就是警訊許嘉方主任說,不少病例都是因假牙突出的稜角或材質導致口內黏膜或舌頭受損,也有病例是病人自己用假牙或真牙去頂舌頭,口腔內的傷口細胞一再反覆地潰瘍與修復,最後誘發基因突變,導致口腔癌、舌癌等病變。許嘉方強調,嘴破、舌頭破是很平常的小毛病,但如果2週還未癒合就是警訊,一定要尋求醫師協助,找出真正原因;另一方面,從這個個案可以發現,假牙若咬合不正,與口腔或舌頭有磨擦,也一定要早日改善。

數位掃瞄假牙 準確度、美觀性大提升

數位掃瞄假牙 準確度、美觀性大提升#假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3歲荊小姐由於兩側上下顎後牙齲齒與咬合不正,需製作兩側後牙假牙,利用口內掃描方式製作15顆臨時假牙,荊小姐表示,相較於傳統印模製作臨時假牙,數位假牙的準確度與美觀性相當良好,不會有不舒服的情形。解決印模反嘔不適、立即確認牙齒品質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贋復科主治醫師鄭智文表示,曾有許多民眾在牙科印模時反嘔不適,也曾為了等待假牙製成而需要等待數週的時間;現在的牙科數位化,已能讓醫師直接掃描病人的口腔與牙齒構造,即時於電腦螢幕上呈現3D的牙齒影像,不僅可以免除傳統印模的不適感,也可以立即確認牙齒修磨的品質,帶給大眾生活上諸多的便利。品質精確、節省製作時間牙科數位化是利用設計程式在電腦中規劃假牙,最後再輸出齒雕機以電腦輔助修型的方式製作出假牙,假牙品質能更加精確,有較少人為誤差的可能性,製作時間也大大地節省,甚至有機會當天完成假牙製作,除此之外,病人口腔資料以數位化建檔,資料保存更加節省空間,也可以長久保存。能輔助植牙手術、應用隱形矯正治療奇美醫學中心引進醫院級全套數位化設備,系列完整服務提供病人更省時、準確的假牙治療。不僅能應用於假牙設計與製作,也能輔助植牙手術,應用在隱形矯正治療,提升植牙的準確度、降低矯正的不美觀與不適感。鄭智文醫師表示,總結來說,牙科數位化已應用於整合性治療,能提升假牙製作整體性的治療品質,增加假牙的美觀與精確性,也讓假牙的治療更即時、更省時。

護牙顧健康 假牙與植牙哪個好?

護牙顧健康 假牙與植牙哪個好?#假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的80歲陳老先生,因為假牙摔壞無法使用,醫師問診後,發現陳老先生最近曾因嚴重低血糖住院治療,且出院後血糖控制仍然不穩定,因此建議做假牙比植牙好,跟家屬說明假牙費用及治療計畫後,安排回診繼續治療。近50%老人為了做假牙才看牙醫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65歲以上民眾平均缺14.8顆牙,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植牙或活動假牙治療常困擾著缺牙民眾,衛福部苗栗醫院牙科醫師郭佳維表示,65歲以上老人,每4名就有1人是全口無牙,62%老人有裝假牙,但只有9%老人半年定期到診所洗牙,近50%老人是為了做假牙才看牙醫。郭佳維醫師表示,牙齒健康對老年生活的影響很明顯,牙齒不好會影響食物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腸胃道退化,造成各種慢性疾病影響全身健康。植牙可免除活動假牙的鬆動搖晃困擾,但不是每個老人都適合植牙,與醫師討論才能為牙齒找到最安全、健康的保存方法。老人血壓不穩 植牙治療應審慎評估郭佳維醫師說明,不論是植牙或假牙都有缺點,傳統假牙在10年後產生併發症如蛀牙、牙周病、假牙變形等的機率約佔10%,植牙5年後併發症如牙周病搖晃、植牙斷裂等症狀的機率約佔20~50%。 另外,老人的血壓容易升高或急降、體力和心臟虛弱、植牙傷口恢復慢,因此植牙治療前需要與醫師討論並謹慎評估,不穩定嚴重糖尿病、低血糖、不穩定高血壓、低血壓、肝硬化、洗腎、嚴重貧血、服用大量抗凝血藥物、心臟病、免疫異常疾病、腦中風、癌症、長期服用骨質疏鬆藥物、大量抽菸、咀嚼檳榔的慢性病的老人就不適合植牙。郭醫師提醒,無論是原有的牙齒或植牙、假牙,完成治療後,都必須注意每天餐後確實刷牙清潔,並且要定期回診洗牙檢查,才能延長牙齒、植牙或假牙的使用壽命。

牙痛就拔牙?醫師來解密!

牙痛就拔牙?醫師來解密!#假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牙痛要人命!牙痛突然發作時,到底要先救牙或乾脆拔掉、重新做假牙或植牙?首先需要先評估保留或拔除患牙,若醫師評估患牙可治療、留下的機率也大,一般而言,救治保留真牙有其好處,如評估後牙疾嚴重或預後不良,則建議拔除以降低感染或掏空基骨等風險。拔牙、缺牙 3重建選項報你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主治醫師宋博達指出,拔牙後產生的缺牙有可能造成鄰齒及對咬牙逐漸向缺牙區傾斜或移動,想要降低日後做假牙或植牙的困難,宋博達醫師提供以下常見的缺牙區重建選項:1) 傳統固定假牙/此種假牙乃是修磨缺牙區兩邊的牙齒作為橋墩,以搭建出相連的假牙。此方式的優點是美觀自然、比植牙便宜、方便也不太須要動手術。2) 植牙(人工植體支撐式固定假牙)/植牙優點就咬合力學及方便性而言,最接近自然牙,安裝植體假牙等待期平均3~6個月,個人缺牙區的條件不同也會影響手術的複雜度及植體假牙的成功率。術後對於植體的清潔及回診追蹤維護亦相當重要,因為植體雖不會蛀牙也不會生鏽,但其牙根表面粗糙,清潔不當則易藏匿細菌,進而發生植體牙周炎並使得植牙失敗,不可不慎。3) 安裝活動假牙/局部缺牙的時候,也可選擇製作「部分活動假牙」來重建缺牙區,此種假牙乃是透過鄰牙作為支柱並以鈎靠卡住,若是遇到全部的牙齒缺失,則採「全口活動假牙」。建議細嚼慢嚥、勤於清潔宋博達醫師建議,現代人對於拔牙後產生的缺牙區日益重視,無論是使用傳統固定式牙橋、活動假牙或人工植體支撐固定式假牙來重建缺牙區,都建議以細嚼慢嚥,平時勤於清潔,除一般牙刷外,使用醫師建議適合您的輔助清潔工具,如:單束毛(圓錐束毛)牙刷、牙橋穿引線、牙線、齒間刷等,並定期回診保養,如此牙齒與假牙方能長久。

假牙別亂裝! 小心口腔癌

假牙別亂裝! 小心口腔癌#假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口腔癌在台灣,有9成病患是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所導致,目前臨床上則有因假牙材質不佳、黏著不穩定,長期摩擦口腔黏膜而引發口腔癌,口腔癌容易被忽略,患者往往感覺黏膜部位有粗糙感,甚至疼痛才會就醫,如果發現口腔內有腫塊、潰瘍、出血或者紅斑、白斑的情況,而且超過兩個星期沒有癒合,必須提高警覺盡快就醫,以免惡化為口腔癌。 一名高齡92歲男性身體硬朗,沒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因長期配戴的假牙已鬆動,到牙科重新製作,但配戴後總是感到不舒服,嘴巴破皮疼痛長達好幾個月,而後醫師診斷發現,他的口腔內有一個大約3公分的潰瘍,切片檢查證實為口腔癌第二期,老年人長期佩戴假牙,應每半年回診檢查一次,若有不合或鬆動的情況,應及時修正或更換。  每半年檢查假牙 出現晃動應做修正至於長期佩戴假牙的老年人,牙齦和齒槽骨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萎縮,假牙與牙齦間會開始出現縫隙,造成活動式假牙鬆動,除了要注意假牙的製作品質外,建議每半年回診一次,同時檢查假牙,若出現晃動的情形應做修正,或置入一種類似樹脂的襯底來填補假牙與牙齦間的縫隙,以穩固活動式假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