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登革熱疫情不斷 高雄再添1例死亡個案

登革熱疫情不斷 高雄再添1例死亡個案#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疾管署公布高雄市新增3例本土登革出血熱個案,其中1例死亡,為今年第2例本土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今年截至為止共累計11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2例於一般病房住院治療中,7例已出院,2例死亡。目前新增之3例個案,其中死亡案例為苓雅區的68歲男性,有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等慢性病史,在8月12日開始出現發燒、嘔吐、肌肉痠痛等症狀,8月14日住院治療期間陸續出現血小板下降、腸胃道出血等症狀,8月19日因嚴重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其餘2例登革出血熱病例,一名為新興區79歲女性,8月7日出現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痛等症狀,8月10日住院治療並由醫院通報為登革熱,住院期間陸續出現血便及腹水等情形,目前已康復出院;另一名為苓雅區85歲男性,8月3日出現頭痛、關節痛、後眼窩痛等症狀,8月12日經醫院通報為登革熱並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陸續出現腸胃道出血及血小板下降等情形,目前住院治療中。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 較易受到感染風險對此疾管署表示,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期且高雄地區病例持續出現,疾管署呼籲曾感染過登革熱,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或罹患癌症的民眾,應特別注意落實登革熱防治及個人防蚊措施,避免感染登革熱而發生較嚴重登革出血熱。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等相關資訊,此外,醫師務必提高警覺,加強登革熱疑似個案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即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持續擴大。

注意!高雄登革出血熱添一死

注意!高雄登革出血熱添一死#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仍持續上升中,疾管署公布新增2例本土登革出血熱個案,其中1例死亡,為今年首例本土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本年累計共8例登革出血熱病例。登革熱流行期 民眾應提高警覺死亡個案為居住於高雄市苓雅區76歲女性,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8月9日出現發燒、嘔吐、肌肉痠痛、關節痛等症狀,其後於住院期間陸續出現血便等嚴重腸胃道出血症狀,於8月16日因嚴重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期,高雄地區病例仍持續出現,提醒具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民眾,為登革出血熱之高危險族群尤應特別防範。該署呼籲民眾務必做好清除病媒蚊等防治措施,並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今年截至為止共累計878例登革熱病例上週共新增174例本土病例,其中包括上述2例登革出血熱個案,境外移入病例新增9例。新增的174例本土病例,分別為台南市2例、屏東縣內埔鄉1例,以及高雄市171例,病例持續增加。本年截至為止,共累計878例登革熱病例,包括境外移入病例120例及本土病例758例,其中今年入夏後本土病例為744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來源分別為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諾魯、柬埔寨、法屬玻里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印度、中國大陸、吐瓦魯及緬甸。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 為出血熱高危險群疾管署提醒民眾,第一至四型登革病毒皆曾在南臺灣流行,如重複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時,較可能導致症狀較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另外,文獻資料指出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之患者,為登革出血熱之高危險群。請民眾務必積極主動清除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的病媒蚊孳生源,並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以維護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美研究:每日跑步7分鐘 可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

美研究:每日跑步7分鐘 可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跑步運動不僅可以預防疾病外,也可以抗憂鬱、消除疲倦等,日前美國艾奧瓦大學有項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只要跑步7分鐘,就算是慢跑,也能降低心臟病的死亡風險。該研究主要針對5.5萬名18~100歲的成人進行15年的調查,其中有25%的人平常有跑步習慣,而在調查過程中有3000多人過世,其中有1200多人死於心臟病。因此,研究團隊表示,將有跑步習慣與無跑步習慣的人相比,可降低30%各種死亡的風險及45%的心臟死亡風險,也因此他們的平均壽命也多了3年,不僅如此,而此研究目前刊登於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罹癌未及時治療 一年死亡率增3倍!

罹癌未及時治療 一年死亡率增3倍!#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所發布的全國十大死因中,癌症持續蟬連榜首長達三十二年之久,每年以逼近新增十萬人的速度增加,然而,因偏方、宗教、害怕及恐懼等原因,時常讓癌症病患經確診罹癌後,往往躊躇不前,不願立即治療,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約逼近兩成的癌症病患,在癌症確診之初,不願接受治療,導致死亡率大幅提高,是立即接受正規治療癌症病患的三倍以上!癌友及時治療 治癒機會大幅提升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度委託學者所做的研究指出,癌症病人不治療主要原因前7名依序為「年紀大覺得沒有必要再接受治療」、「害怕開刀」、「害怕化學或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擔心接受治療後影響生活品質」、「害怕治療過程或是治療後的外觀影響」、「需負擔家計或工作忙碌」與「害怕增加家人的負擔」。國民健康署為幫助病人破除迷思與解決困境,103年推出「癌友導航計畫」,只要一旦被醫師診斷為癌症,腫瘤個管師就開始主動聯繫病人,積極關懷病人,提供就醫資訊、醫療諮詢,傾聽心聲,幫忙消除恐慌情緒,希望能引導病人在3個月內接受治療,持續關懷追蹤至少1年。而目前此計畫涵蓋全台九成的癌症治療醫院,包括醫療資源較缺乏的花蓮、台東地區。

失智症會致命!死亡風險恐不亞於癌症

失智症會致命!死亡風險恐不亞於癌症#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美國日前公布一項失智症跨國研究,抽樣調查全球12國家,約6千名民眾對失智症的看法,結果發現,有4成的民眾誤以為失智症是非致命性疾病,近6成民眾誤以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現象,然而在美國,失智症被列為第六大死因,雖失智症不會造成立即性的死亡風險,但卻是一種漸進式的致命性疾病,我國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呼籲,台灣應將阿茲海默症列為死因疾病之一,才能讓國人有所警覺。失智症溫水煮青蛙 民眾不認為會致命美國完成這項失智症跨國研究,包括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丹麥、德國、日本、印度、墨西哥、英國、奈及利亞及沙烏地阿拉伯等12國,每國約有500人參與。其中,有4成民眾誤以為失智症是非致命性疾病,雖然全球民眾對於失智症的認知不足,但當被問到最害怕罹患的疾病是什麼?失智症高居第二位(23%)僅次於癌症。而在英國、加拿大及日本,逾3成的民眾害怕自己的伴侶罹患失智症。另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約七成台灣民眾把失智症徵兆當成正常老化現象,因此,台灣政府更要積極進行民眾宣導,以早期發現治療,減緩疾病之惡化。根據估計,到了2030年全球罹患失智症的人數將高達7千6百萬人,將衝擊全球經濟。逾7成民眾認為政府有責任找到失智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哈利表示,美國與7大工業國已經承諾投入研究經費積極找出失智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台灣失智症協會邱銘章理事長呼籲台灣政府應提高失智症之研究經費,並鼓勵跨國合作研究,與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對抗失智症。

全世界7.8億人無乾淨水 每秒15名孩童死亡

全世界7.8億人無乾淨水 每秒15名孩童死亡#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年的4月22日已成為世界性的環保運動日,在這天每個不同國籍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宣傳和實踐愛地球的觀念,這天也有一群小朋友們利用自己的方式,來體驗愛地球。這群,來自高雄榮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以停水電、飢餓捐的方式來力行,為沒有乾淨飲用水的兒童們,送他們一杯滿足生命的水,此外,也捐助台灣世界展望會水資源方案,讓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充滿溫情。小朋友身體力行 體驗飢餓、分享愛台灣世界展望會南區辦事處主任陳雅玲表示,目前全球仍7.8億人無法取得安全乾淨的水源,每15秒就有一名孩子因喝髒水而生病死亡,目前在緬甸、馬利、莫三比克、海地、賴索托及衣索比亞這六個國家,還有許多兒童等待大家幫助,為孩子帶來一杯滿足生命渴望的水。對此,在4月22日這天,小朋友一到學校就展開一整天的體驗與學習,一天下來不吃點心零食,早午餐則用豆漿米漿代替,也沒有便利的水電可用,此外,也透過簡單生動的方式,與小朋友分享節能減碳方法,讓大家能力行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觀念。為了乾淨水資源 造成許多孩童耽誤學習尚比亞的特瓦奇安達這裡,水井離家超過5公里,負責打水的婦女、孩童即使走到水井,還得排隊等待超過1小時才能取到水,也因此造成許多女孩為了打水而耽誤上學,學習情況相當不良。不過,許多當地居民為了便利,會在較近的溪邊取水,但這條溪人畜共用、水質混濁。據社區衛生宣導志工麥茉莉表示,約有四分之三的人喝了溪水都會腹瀉,甚至感染痢疾,因為水實在太髒了。在全世界7.8億人無法取得安全乾淨的水源,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每15秒就有一名孩子因為不乾淨的飲水死亡,對缺水的國家而言,只要一杯乾淨的水,除解決乾渴外,更可以改善他們的健康,讓他們得以擁有充滿希望的未來,為回應兒童對乾淨飲水的需求,以致發起水資源月,希望能幫助讓更多孩童免受水源之苦。

新生兒殺手 感染乙型鏈球菌恐致死

新生兒殺手 感染乙型鏈球菌恐致死#死亡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乙型鏈球菌GBS,又被稱為B型鏈球菌,是人體常見菌之一,常見於女性的泌尿及生殖系統,雖然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疾病,但被認為是嬰兒出生前後感染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國內每6名孕婦中就有1名為帶菌者,目前臨床絕大多數的帶菌孕婦都未出現症狀。孕婦應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 預防出現後遺症基隆市衛生局提醒各位孕婦,早期診斷,可有效預防新生兒感染,給新生兒一個健康的身體,且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建議,孕婦應在35~37週進行全面性篩檢,並針對陽性結果之個案,給予抗生素治療,可降低新生兒感染乙型鏈球菌75%以上的危險。但如果孕婦在生產前未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以及陽性帶菌者未接受預防性抗生素治療的話,在生產時可能會透過產道帶菌,導致新生兒感染乙型鏈球菌,進而造成新生兒出現敗血症、腦膜炎、新生兒肺炎,嚴重者甚至致死、出現神經系統等後遺症。媽咪福利! 接受篩檢可補助500元自101年4月15日起全面補助所有孕婦接受篩檢,每例補助新臺幣500元,且若經由採集後發現孕婦為陽性帶菌者,將會給予預防性抗生素治療,以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

糖尿病男咬指甲成癮 竟併發敗血症亡

糖尿病男咬指甲成癮 竟併發敗血症亡#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咬指甲這個小習慣,竟嚴重致命?英國一名40歲男子本身有咬指甲的習慣,且患有糖尿病,2年前曾截肢一條腿,日後又患上憂鬱症,喜歡咬指甲來紓解壓力,結果因糖尿病使神經變遲鈍,並受到細菌感染,最後併發敗血症逝世。外電報導,該男子患有糖尿病,2年前就因疾病截肢了一條腿,後來久病纏身、患上憂鬱症,習慣靠咬指甲來紓壓,但因本身就有糖尿病、四肢尖端的神經循環越來越差,導致指尖差點被他咬爛,醫生只好替他動切除手術。手指神經循環差 咬爛也不自知不料手術後,男子的傷口出現細菌感染,醫師注射抗生素治療,依舊無力回天,日前因敗血症逝世;男子的母親表示,兒子常把手指咬的亂七八糟,雖然他的離去令他們感到痛苦,但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他們的經驗,瞭解咬指甲的小習慣,也可能釀成大禍,千萬別輕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