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家長該如何回答兒童對死亡的疑問?

家長該如何回答兒童對死亡的疑問?#死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回答孩子有關死亡的問題之前,應先了解兒童心智發展的過程。「死亡」一詞只是大部分成人的禁忌,對孩子而言,可就未必那麼嚴重了。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對兒童的「死亡概念」做過深入研究,發現四至六歲的孩子是自我中心期,常會把周遭的事物擬人化,縱然是布偶娃娃,也會視為活的,六、七歲時,則會以為會動的就是活的,反之就是死的,如茶杯、水果。十一歲之後,孩子對於生死的觀念才會慢慢步入穩定及成人化。年幼的孩子因為抓不住死亡的意義,所以死亡有可能遠不如爸媽外出、同學搬家來得令他難過,但這時候的孩子為什麼還會害怕死亡呢?答案是,這是學習而來的。孩子對死亡的概念,大部分來自父母和家人,譬如父母親常會對孩子說:「你不乖,媽媽最好死掉算了!」等言詞,如此易使孩子將死亡和「悲傷」、「拒絕」聯想在一起而產生恐懼,甚至以鬼靈作為懲罰孩子的工具,如再哭鬧就會把你抓走,鬼最喜歡吃那些愛吵的孩子等。在回答孩子有關死亡的問題之前,首先應減低孩子的死亡恐懼,勿以「死」作為威脅,也不要將死形容極其可怕的東西,也就是父母不要將錯誤、不正當的死亡概念傳給孩子。有些父母喜歡告訴孩子死亡就跟睡覺一樣,有學者不贊成這種說法,因為如此會令孩子轉而害怕睡眠,或害怕黑暗的情境,使他們與「分離」產生情緒的聯結。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近期接觸少數的諮商個案,都因孩子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對「死亡」有更深入的疑問,令家長不知所措;加上「少年維特的煩惱」作祟,擔心青少年可能面臨展上的壓力而有憂鬱的情形、或是自我傷害的可能;我們在了解青少年正常發展歷程的同時,這些擔憂則必須透過醫療的專業協助加以評估,如青少年長期情緒低落、活動力降低、對許多活動失去興趣等等,合併其的診斷標準,則有疑似憂鬱症的可能,建議可以求助地區醫院以上的的「兒童心智科」醫師。

如何面對死亡?你能正面看待嗎?

如何面對死亡?你能正面看待嗎?#死亡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人生的路途,不管再多麼的遙遠,最終我們還是要面對死亡的來臨;平日忙碌的醫院,醫生在院內走道忙裡忙外,一天當中許多生命新誕生;也有許多人在生死關頭走了一回恢復健康;更有一些人不管年紀大小老少,也要與這世界告別。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讓即將離開世界的人,快樂且帶笑地離開呢?奇美醫院近來有一位小天使,悄悄的離開了人世間。一位年僅15歲的小女孩,原本還能快快樂樂的上學,每天到學校開心分享心中的偶像,但忽然間,嘴巴被插了管子,以幫助呼吸,從一般病房轉到了加護病房,此時她還期待能夠回到學校去上上課,與她最愛的同學們一起玩耍分享生活點滴。她知道醫院裏頭的醫生護士都對她很好,如果她想要玩電腦或想念爸爸媽媽,儘管工作再忙,她的父母親也會急忙的趕到醫院,看看他們的寶貝女兒。她也知道她要乖乖的,不要給大家添上麻煩。有天早上,她的父母與哥哥都來到了加護病房,媽媽在床邊啜泣掉著眼淚,邊說對不起邊吱吱嗚嗚與在旁的哥哥說,不要忘記了你有個這麼可愛的妹妹。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病房護理長章正俐表示,這只是加護病房其中的一個案例,也是醫護團隊想要去關切且照顧的小種子;而如何讓加護病房在一般民眾的眼中,不再是冰冷、悲傷的地方,且不再讓家屬因過度的緊張,而忘了與將逝去的親人說出內心話導致徒留遺憾,這是醫護團隊想要做的事情。長章正俐強調,醫療有其極限,生命也極為有限,如何在對的時機做出對病人最好的選擇,我們需要仔細思考;也提醒病人家屬們,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不必一定是滿身管路而腫脹不堪的沉默離開。長章正俐提醒,希望家屬與在生命最後的病人,能夠有機會去面對哪些放不下的事,把握機會對彼此道謝、道歉、道愛或道別,好好的完成每一道生命的圓。也許藉由臨終照護的流程改造,生命的結束可以不再只是哀傷的告別,而能更帶給活著的人溫暖正面的力量。

登革熱死亡首例!高雄苓雅區疫情拉警報

登革熱死亡首例!高雄苓雅區疫情拉警報#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今(28)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一名78歲居住於高雄市苓雅區女性,於8/20起陸續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8/24前往診所就醫,並被通報疑似感染登革熱,於8/25往生。疾管局表示,上週登革熱疫情首度突破20例,且高雄市疫情主要集中於苓雅區和煦里。疾管局指出,這名78歲居住於高雄市苓雅區女性,有低血壓病史,8/20起陸續出現發燒、關節及肌肉酸痛、腹瀉、頭痛與解黑便等症狀,8/24前往診所就醫,因血小板低下而轉診至某區域醫院急診並入住加護病房,隨後出現呼吸困難及寡尿等症狀,並被通報疑似感染登革熱,不幸於8/25往生。另外,去(2011)年國內共有5人因登革出血熱往生。在上週國內登革熱新增21例本土個案中,居住於台南市者有9例,包括中西區五妃里及民主里各1例,安南區幸福里、安富里、海佃里及國安里各1例,南區南都里、南華里及開南里各1例;居住於高雄市者有12例,包括苓雅區和煦里7例,仁政里、日中里、城東里、華堂里各1例及前鎮區西山里1例。高雄市101年截至8月27日止,計有45例本土登革熱個案。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由於四型登革病毒近年皆曾於南台灣出現,加上近期本土登革熱病例數快速增加,持續呼籲民眾,應經常檢視住家內外環境,徹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醫師於診治病患時,特別留意發燒病患,如懷疑感染登革熱,應即向衛生機關通報。

颱風過後積水容器多 慎防病媒蚊孳生

颱風過後積水容器多 慎防病媒蚊孳生#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台灣自今年5月起至8月26日止,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已累計有104例,其中有66例在臺南市,36例在高雄市,嘉義縣1例、苗栗縣1例。目前是台灣南部地區登革熱流行季節,因澎湖縣屬埃及斑蚊分布地區,具登革熱高度傳播風險,且近期又逢颱風季節,颱風下雨過後會產生大量積水容器,易形成病媒蚊孳生源。澎湖縣衛生局呼籲民眾及社區主動清除居家環境內外積水容器;屋頂陽台、大樓地下室應經常巡視,排除積水;住家四周環境的廢棄容器也都要加以清理,仔細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自然就能減少孳生源的產生,預防登革熱疫情發生。  登革熱是一種環境病,社區病,因此只要環境中存在適當的孳生源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噴藥並非防治登革熱的良方,因為噴灑殺蟲剤滅蚊之效果非常短暫,病媒蚊的族群通常在噴藥後1至2週就會恢復,因此,登革熱防治策略,以清除孳生源及容器減量為主,病媒蚊孳生源如未清除,登革熱病媒蚊密度將於一周後顯著攀升,如此時又有登革病毒侵入社區,將可能引發本土登革熱疫情。澎湖縣衛生局並提醒民眾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亦應主動就醫治療。同時亦提醒臨床醫師,如有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及時介入防疫,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

腸毒71型活躍 南市一例重症死亡

腸毒71型活躍 南市一例重症死亡#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南市衛生局6月21日出現首例腸病毒71型重症死亡案例,個案為5個月大男童,本月11日因發燒及口腔黏膜破損至診所就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13日出現活動力明顯下降、肌抽躍等重症前兆病徵,14日因病況快速惡化,於加護病房治療,雖經醫護人員盡力救治,仍不幸於21日晚間往生。衛生局疫調發現其同住家人及其褓母同時照顧的孩童皆無相關症狀。今年台南市截至22日已有22個確定病例,其中21人為3歲以下幼童。全國78例確定病例中,76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1例克沙奇病毒A2感染,1例為伊科病毒感染。衛生局呼籲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高峰期,腸病毒71型之活躍度仍高,重症個案持續發生,民眾及臨床醫師千萬不可輕忽。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該局特別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手部衛生,「一起來洗手 腸病毒快走」,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查詢。

今年首例! 腸病毒重症死亡

今年首例! 腸病毒重症死亡#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重症死亡個案,居住於南部的5個月大男童,因發燒及口腔黏膜破損至診所就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6/12因病況未改善,住進醫院治療,次日出現活動力明顯下降、肌抽躍等重症前兆病徵,6/14因病況快速惡化,轉送另一大型醫院收加護病房治療,雖經醫護人員盡力救治,仍不幸於6/21晚間往生;疫調發現,其同住家人及其褓母同時照顧的孩童皆無相關症狀。今年截至6/22止,已累計78例重症個案,以南區24例最多,台北區21例次之,其中76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高峰期,腸病毒71型之活躍度仍高,重症個案持續發生,民眾及臨床醫師千萬不可輕忽。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該局特別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飲酒過量死亡案例 研究:多見於男性

飲酒過量死亡案例 研究:多見於男性#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酗酒常是各項疾病淵藪,不過,根據研究顯示台灣地區民眾,因酒精性死亡的地理分布則有顯著不同,偏遠地區民眾因酒精性疾病死亡者遠高於都會區。(照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Photomag) 酒精飲品造成的死亡與罹病是各國公共衛生的大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二十億飲酒人中約有7,600萬人有飲酒問題;飲酒造成疾病、殘障導致每年大約造成2,300萬人口(全球死亡人口之3.7%)提早死亡。美國估計與飲酒有關的死亡每年約有85,000人,這些死因包括車禍、意外性傷害、自殺、他殺,以及相關之肝臟、胰臟與心臟疾病。美國2001年的分析顯示,歸咎於酒精濫用的相關死亡造成每年230萬人的潛在生命損失,以及每人平均30年之壽命短縮。其中年以上男性死亡多數係由酒精性肝疾。 在《台灣衛誌》2012年4月號中,由銘傳大學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林志銘與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林文苑分析結果顯示,台灣15歲以上死於酒精性疾病者總計30,669人,而男性與女性分別為20,990人與9,679人,男性佔全部死亡人數約68%。男性因酒精性死亡的比率遠遠大於女性,鄉鎮市區男性死亡人數約為女性二倍男女性酒精性疾病的死亡均明顯分佈於中央山脈與東部特定地區之情形,同時也存在非都市區域比例高於都會區之趨勢。 本研究也發現,台灣男女性酒精性疾病在13個鄉鎮市區內男女性別的死亡風險不一,這些鄉鎮市區可能存在特異的文化環境或社會經濟型態,造就了不同於台灣其他地區之男女性的死亡風險差異。值得注意的是以宜蘭南澳為中心之周邊7個鄉鎮與以雲林台西為中心之4鄉鎮,存在特有之女性酒精性疾病死亡聚集,這二個聚集區域鄉鎮是否存在特異社會經濟或人口文化因素,值得未來作進一步研究探討。

人生課題「善終」 可事先自我安排

人生課題「善終」 可事先自我安排#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古人云,人生有五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福臨門」:「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最後的一福「考終命」就是「善終」。阮綜合醫院共同照護護理師李春杏表示,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生活品質,努力辛苦了一輩子,卻往往忽略了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站─死亡前的生活品質。衛生署公布98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已經連續28年高居榜首,癌症死亡人數39,917人,逼近4萬人大關,平均每13分鐘就有1人死於癌症。而每個人如何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來安排自己的善終,例如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這是非常迫切且重要的議題。在今年 5 月時候,衛生署長楊志良回答立委質詢時表示,癌末插管、電擊是「浪費生命,也浪費醫療資源」。他強調,折磨生命就是浪費生命,希望未來病人一住院就有選擇最後急救的決定權,「這不是觸霉頭,這是SOP (標準作業模式)。」以呼吸照護的病患為例,多數病人很難再有自主呼吸,須終身依賴呼吸器,到最後甚至惡化成為植物人,這些病人一年耗費的健保費用高達五十七億元。每個人都不希望最後的餘生只能躺在病床上靜靜的看著天花板度過,更不希望因為生病拖累了家人,所以應該好好思考趁在完全自主的情況下,抉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是離開的方式,讓自己能平靜有尊嚴走完生命的旅程。護理師李春杏自畢業就一直待在血液腫瘤病房服務,也親身參與過許多癌末病人的急救,因為早年並未積極推廣末期病人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重要性,總看見家屬處於一陣驚慌與混亂中,夾雜著哭喊與遺憾無奈地送走了最愛的親人。李春杏認為,想要擁有平靜尊嚴的人生句點,就必須化成實際行動來付諸執行。李春杏說,要善終,就要先好好的「善生」用心經營每一天不虛擲光陰,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曾說過,每天出門前先問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再來就是把握機會學習臨終陪伴與告別,能在摯愛親友離開前能好好的「善別」,勇敢說出幸福人生四件事「謝謝您、對不起、我愛您、珍重再見」,彼此好好道別及感謝,將心中悲傷昇華作對彼此的祝福,期待生死兩相安。祝福天底下每一個人,活著的時候能珍惜每一個當下,也能思考並簽署好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讓自己在人生最後的旅程能好好「善終」,安寧善終是要預做準備的。(資料來源:阮綜合100年2月份月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