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帶來的影響不只是血糖波動,還可能默默侵蝕視力。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患者約有3成有視網膜病變,但有做眼底檢查者卻不到三分之一,眼科醫師提醒,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小心5大徵兆,別誤以為只是用眼過度太累或度數加深,若延誤就醫,可能身陷失明危機而不自知。
糖尿病帶來的影響不只是血糖波動,還可能默默侵蝕視力。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患者約有3成有視網膜病變,但有做眼底檢查者卻不到三分之一,眼科醫師提醒,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小心5大徵兆,別誤以為只是用眼過度太累或度數加深,若延誤就醫,可能身陷失明危機而不自知。
看東西視線扭曲、變形,視野中央出現模糊黑影,別以為只是眼花!眼科醫師提醒,這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全台65歲以上長者約每10人就有1人罹病,更是50歲以上族群的失明主因。擔任衛教大使的藝人郭子乾以照護者身份分享自身經驗,岳母因黃斑部病變而導致右眼失明,左眼僅剩模糊視力,日常行動與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呼籲民眾善用1招自測視力是否健康。
根據內政部最新數據,台灣人口已連續近 20 個月呈現負成長,加上出生率持續低迷,使得台灣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門檻。在這樣的趨勢下,如何建構完善的熟齡照護體系,已成為當前最熱門且迫切的社會議題。然而,除了日常生活的照護與陪伴,熟齡族群的健康挑戰也日益嚴峻,特別是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其中,影響視力甚鉅的黃斑部病變,尤以在亞洲族群中盛行率偏高的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PCV),其帶來的永久性視力喪失風險更是不容忽視。最新研究數據指出,PCV 可透過積極治療改善視力,且逾半數患者能延長給藥間隔時間,為熟齡照護體系帶來一線曙光。 8萬6千熟齡因末期黃斑部病變恐嚴重影響視力 約六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屬於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 不治療恐快速導致失明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熟齡族,且隨著年齡增加,罹患機率也大增;台灣每10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末期黃斑病變發生率則約為1.9%,換算約為8萬6千位老人恐因疾病影響,而使眼睛中央視野功能完全喪失。 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PCV)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nAMD)亞型之一,在亞洲人身上特別常見。據統計,在亞洲族裔的「濕性」老年黃斑部病變(nAMD)病例中,PCV 佔比高達 60%,遠高於西方國家。PCV 的特徵是脈絡膜血管末端形成類似葡萄串的異常血管病灶,猶如血疱,若不處理,有如計時炸彈,可能隨時爆破,令視力急降,並恐導致失明,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幫助恢復視力和預防進一步視力喪失至關重要。 PCV 治療迎來新突破:積極治療有效改善視力並延長給藥間隔 過往,治療方式除了傳統的雷射光凝固治療、光動力療法,另外也可透過抗血管新生抑制劑來治療。近期在 2025 年歐洲視網膜專家學會(EURETINA)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為患者帶來了曙光。數據顯示,創新的治療方法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視力,還能顯著延長給藥間隔。在一年追蹤期間,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BCVA)從基線平均提升 8.9 個字母(第 40、44 及 48 週平均) 。這相當於在標準視力表上多看近兩行。重要的是,61% 的患者達到息肉病灶完全消退,86% 的患者達到息肉病灶不活動,這些發現可望降低視網膜出血和視力喪失的可能性。
7月暑假開始,你的孩子整天在家盯著手機和平板嗎?癌症關懷基金會調查顯示,全台國小3~6年級學童中,高達40%有近視問題,且情況持續惡化。營養師指出,除了少看3C、多到戶外曬太陽外,均衡攝取深綠色蔬菜、紅蘿蔔等富含葉黃素、β-胡蘿蔔素的蔬果,可有效降低近視風險達3成,暑假護眼不可懈怠。
現代人3C產品不離身、用眼過度已是常態,許多人擔心眼睛出問題,醫師指出,人的眼睛有主視眼、輔視眼之分,輔視眼出問題可能不易察覺,想要自我檢查視力是否出現異常,建議每天起床時,用手輪流各遮1眼,檢查雙眼視野是否有差異、模糊、中間黑點或黑斑、扭曲及辨色能力下降等異常,若發現異常就應儘速就醫檢查。
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也是造成糖尿病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醫師提醒,多數患者在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時,初期難以感覺到明顯症狀,但糖尿病若未良好控制,就會導致病變持續惡化,不僅可能導致失明、截肢風險,還會影響心臟問題,提高死亡率,可透過正確飲食原則來改善。
隨著年齡增加,視線開始灰濛、扭曲看不清?當心黃斑部病變上身!醫師指出,具有視力障礙的年長者中,每4人就有1人因黃斑部病變所引起,更是造成失明的最大主因。以往即使早期發現介入治療,視力也無法逆轉,只能穩定控制病情,所幸新一代針劑藥物在今年1月納入健保,可快速消除眼睛水腫、出血,有機會改善已受損的視力。
「青光眼」是由於視覺神經受損而造成的眼部疾病,由於眼壓異常而導致視神經萎縮,視野逐漸縮小,是一種會持續進行的視神經疾病,所造成的傷害無法回復。《優活健康網》特摘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所撰此文,分享青光眼的原因、症狀、預防與保健,讓民眾顧好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