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職業駕駛的75歲李先生,7年前因疲累、骨頭痠痛、吃不下造成體重下降,在各診所陸續就醫,後來因胸口、背部劇烈疼痛,嚴重時甚至只能趴睡,就醫檢查後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後疾病控制良好,如今能自在生活。
擔任職業駕駛的75歲李先生,7年前因疲累、骨頭痠痛、吃不下造成體重下降,在各診所陸續就醫,後來因胸口、背部劇烈疼痛,嚴重時甚至只能趴睡,就醫檢查後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後疾病控制良好,如今能自在生活。
你曾經「憋尿」過嗎?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憋尿的經驗,無論是工作很忙走不開、睡覺懶得起來上廁所,或是開車塞車、長時間坐遊覽車、甚至看電影時都需要暫時憋尿,但長期憋尿恐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對此,腎臟科醫師分享「10大憋尿傷害」,建議民眾不要再憋尿,一但進入中老年,身體就會有很多狀況出現。
腎臟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體內代謝後的廢物、藥物大都由腎臟排泄,但民眾若飲食高鹽高油、熬夜晚睡、憋尿等,腎功能就會加速衰退,最後恐要面臨洗腎的問題。對此,腎臟科醫師也分享「10大傷腎壞習慣」,包括久坐不運動、憋尿都上榜,他建議戒掉壞習慣越早越好,保護腎臟從今天開始。
15歲高中女生小澄踩飛輪10分鐘,竟出現可樂尿、站不起來等症狀立刻就診,診斷為過度激烈運動所造成的「橫紋肌溶解症」。醫師提醒,不論是重量訓練或是運動強度,都應計畫性逐步提升,先適當的暖身做好防護,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65歲的林先生是中小企業的高層主管,幾年前健檢發現腎功能不好,加上時常感覺疲倦,於是到腎臟科進一步檢查,發現腎功能持續惡化,做了腎切片之後才知道是腎絲球硬化造成的慢性腎病。
35歲M先生,過去無特殊疾病史,近來接受公司員工健康檢查,卻發現有血尿情況。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腎臟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醫師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兩側腎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水泡,診斷為多囊腎,俗稱「泡泡腎」。
25歲的小祿是一名工程師,平時工作壓力大、血壓高、常疲累,健檢報告有蛋白尿異常,但腎臟未萎縮,曾就診其他院所腎臟科醫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但在3個月前重感冒後,腎絲球過濾率(eGFR)自原本的80下降至50,進一步檢查更發現雙側腎臟腫大約11.5公分,更合併多種尿毒症狀,才趕緊希望透過中醫調理改善腎臟問題。
蘇先生到中醫診所就診時,高興地拿出抽血檢驗報告並表示,自己的腎功能已獲持續改善,從最開始的腎絲球過濾率GFR是21,一直進步到這次的78,連腎臟科醫師都覺得很驚訝。腎臟科醫師曾向蘇先生表示,以往病患只要是慢性腎衰竭,都只會一直惡化下去,沒想到他卻竟然反而不斷進步。蘇先生也疑惑並想請教中醫,到底中醫是如何看待腎衰竭這種疾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