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 有年輕化趨勢

退化性關節炎 有年輕化趨勢#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老人專利,運動、過度的負重、肥胖或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會讓關節過度磨損,使得罹患關節炎的病患年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關節保健的迷思與討論也越來越廣泛。退化性+類風濕性 常見兩種關節炎關節為骨頭的末端,在外層有平面的軟骨,讓兩個骨頭之間互相摩擦。而支撐著軟骨與活動的,是由韌帶、肌腱、肌肉、關節囊與附著的肌肉組織,組成了一個可重複使用數十萬次活動的構造。關節炎主要是關節的軟骨退化或者結締組織發炎產生,常見的關節炎為退化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過度使用、運動、身體重量過重或是喜好爬山、慢跑的民眾;而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遺傳的體質,自體免疫細胞會攻擊關節構造,造成全面性的關節功能損傷,與退化性關節炎磨損只有部分位置的狀況不一樣,是全身性的破壞,可經由驗血檢驗出。腰、臀、腿復健有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究竟該怎麼透過復健運動來緩解或預防膝關節退化?過去總認為膝關節退化透過訓練大腿肌肉即可,但光靠這樣其實是不夠的!一旦發現膝關節退化,也說明著腰椎、髖骨可能也有退化的情況,復健運動應該腰、臀、腿肌都要訓練到才對。為了避免民眾在家做錯運動,造成更嚴重的傷害,退化性關節炎的復健多半是較溫和的運動,如:水中走路、騎腳踏車、原地抬腳,有助強化下肢整體肌肉群的耐力;但假使想學強度更大的運動,就建議民眾要諮詢專家做進一步的評估。聽從醫囑並配合正確的復健治療針對大部分民眾會自行服用葡萄糖胺來緩解膝關節退化的疼痛,的確有研究報告指出藥品級葡萄糖胺,有助減輕初期膝關節退化的情況,但假使膝關節軟骨已經磨損到了中重度時,葡萄糖胺的療效就沒這麼顯著。此外,前兩年骨科醫學會也提出,治療膝關節退化應適當藥物治療並配合復健,特別呼籲民眾,若有膝關節無力的問題,應趁早就醫聽從醫囑並配合正確的復健治療,幫助緩解關節退化的狀況,千萬不要因為怕痛而不動,反而容易加重退化的情況。(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騎單車秀肌耐力?先顧好膝關節

騎單車秀肌耐力?先顧好膝關節#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你也在瘋騎單車秀肌耐力嗎?前些時間柯P挑戰「一日雙塔」,從新北市富貴角到屏東鵝鑾鼻,全程520公里,挑戰的過程中遇到逆風、爬坡等狀況,這不僅挑戰體力、肌耐力,更是挑戰膝關節。到底騎單車會不會傷膝蓋?亞東醫院骨科廖伯峰醫師表示,假使民眾肌耐力原本就差,若一次不小心騎過度,很有可能造成膝關節的損傷。騎單車也會傷膝蓋?平日夜晚或週末假期,總是在腳踏車步道、河堤邊甚至是山區,都可以遇見三五成群的單車族,嘗試訓練自己的體能及肌耐力。不過,似乎很多人不知道騎單車也有可能會傷膝蓋,廖伯峰醫師說,其實要看年齡,也要看騎單車的時間與強度。如果今天是20、30歲的年輕人,騎單車當然沒有問題,不過若是中老年人,假使肌耐力原本就不太夠,一次騎太久的單車,或是坡度太陡、強度太強的話,的確有可能造成膝關節的損害。廖柏峰醫師就分享,自己的診間就曾出現騎單車騎到膝蓋受傷的患者,一問之下才發現運動前沒有先熱身,爬坡又又騎太久,結果膝蓋就受傷了。騎單車一次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騎單車怎樣的強度跟時間最適合?」廖柏峰說,正常來說,騎單車半小時內都還算可以,怕就怕有些人是一次騎太陡,時間一次就1、2小時,有些人甚至直接跑山,除非本身肌耐力就很好的人,否則一般人都會不太舒服,更何況是中老年人。廖伯峰建議,騎單車可以訓練肌力,是一項很棒的運動,建議民眾,騎單車先試騎平路,花個10分鐘先熱身一下,接著慢慢增加陡度,一次最好不要1小時最好;至於肌耐力不好的人,騎車時建議要戴護膝,保護膝蓋,若擔心負荷量太大,也可先騎定點單車,順了之後再上路。葡萄糖胺有助預防膝關節退化?「葡萄糖胺有助預防膝關節退化?」這個問題是許多退化性關節炎民眾都急迫想知道的答案,廖伯峰醫師說,葡萄糖胺是關節軟骨的重要成分,有研究發現,藉著補充葡萄糖胺可以幫助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不過在臨床效果來看有的人症狀明顯改善,有的人沒感覺,目前研究可能與使用藥品級或食品級葡萄糖胺有關,站在醫學的立場,廖柏峰醫師說,「請民眾依自己的運動習慣及關節使用量來斟酌使用。」他接著說,自己的病患吃了葡萄糖胺後,有些人關節不舒服的問題真的有改善,活動也變得比較順暢,但有些人則感覺不明顯,所以,民眾不妨可以適度適量使用,假使試了發現有改善,建議就持續服用;但3個月後發現沒有效果,則需考量是否該停止服用。

什麼?跑步膝關節承受力 竟是體重4倍

什麼?跑步膝關節承受力 竟是體重4倍#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近來台灣各地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的一家接著一家開業,「社區型健身房」更是隨著社區而建,吸引許多主婦或是退休人士平日沒事就會前往一試,不過亞東醫院骨科醫師暨運動醫學科主任張君健醫師提醒,跑步前最好先做好暖身運動,平時也要訓練大腿股四頭肌與腿後肌的肌肉,才能避免膝關節出問題。跑步機傷膝蓋?醫師:室外跑步更傷你也是慢跑一族嗎?先前有新聞指出,跑步機跑步容易傷膝蓋,不過這樣的說法並不是很正確。張君健醫師認為,比起室外的跑步,定點的跑步機反而對膝蓋比較好。張君健醫師進一步解釋,因為室外跑步,不管是柏油路、PU跑道、公園磁磚等處,膝蓋都必須要有往前「蹬」的這個動作,才能往前跑步;而室內的跑步機,僅需要將膝蓋抬起,就可以往前跑,兩者相較起來,室外跑步是較傷膝蓋。跑步膝關節承受壓力 高達體重的4倍張君健醫師接著說,以膝蓋承受的壓力來談,我們站立不動時,膝蓋承受的力量就是我們的體重重量,而跑步或爬樓梯,膝蓋除了負荷我們的體重之外,也需要出力抬起我們的身體,最高的壓力可達到體重的4倍,這就是為什麼跑步容易傷膝蓋的原因。所以,張君健醫師建議,針對喜歡跑步、慢跑運動的人,如果本身大腿肌力不夠,或者是年紀比較大的人,最好選擇定點跑步機尤佳,比較不容易傷膝蓋;假使比較年輕的族群,或是本身大腿肌耐力就夠的人,當然室外跑步也很好。葡萄糖胺有助降低膝蓋不適感不過,假使本身有膝關節退化問題的人,適合跑跑步機嗎?張君健醫師說明,要看嚴重程度,假使屬於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透過肌肉的訓練,強化股四頭肌與腿後肌,跑跑步機當然沒有問題,不過針對比較嚴重的患者,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較為保險。至於有些民眾會吃葡萄糖胺來保養膝蓋,張君健醫師說,葡萄糖胺是軟骨的一個重要成分,針對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攝取之後的確有助於降低膝蓋的不適感,「建議民眾,假使膝蓋有退化系關節炎的人,除了能透過攝取藥品級葡糖糖胺來緩解關節的不適感,最重要的是,要同時訓練我們的大腿肌肉,來分散膝蓋的壓力,這樣的作法才是根本。」張君健醫師提醒。在家也能訓練大腿肌肉至於怎麼訓練大腿肌肉,張君健醫師提供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式,只需要一張椅子就好,趕緊看過來!1)挺直坐好,大約坐在椅子的1/3處。2)右腿往前伸直,這時右腿與地面呈現平行。3)停約3、4秒鐘,會感覺大腿前側與後側處酸酸的,這就代表做對了,有訓練到大腿的股四頭肌與腿後肌。4)大約做15次之後,換左腳,重複動作即可。5)每天可做3組來訓練大腿肌肉。

驚「癬」!頭皮屑滿天飛 原是乾癬惹的禍

驚「癬」!頭皮屑滿天飛 原是乾癬惹的禍#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四月正值季節交替之際,氣溫變化大易導致頭皮代謝異常,容易有頭皮癢且頭皮屑變多的現象。患者王小姐近日發現頭皮屑莫名爆量,走到哪裡,屑就掉到哪裡,還發紅發癢呈現片狀一大片一大片的掉落,造成生活上的困擾。經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不是頭皮屑在作怪,而是有嚴重的頭皮乾癬。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張雲亭提醒,一般人以為頭皮屑變多是脂漏性濕疹所導致,其實還有可能是乾癬的初期表現! 乾癬疾病共病多 患者應及早就醫治療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性疾病,但以皮膚症狀為多,如果是在壓力大或季節更換期,發現有頭皮癢且頭皮屑增多的現象,且伴隨有紅色斑塊、皮膚明顯隆起,或者在四肢關節出現腫脹疼痛、指甲凹陷等,臨床上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就會評估可能為乾癬患者,治療上除了治療皮膚症狀外,也會考量是否併有新陳代謝或心血管系統方面的慢性疾病,一併治療。張醫師表示,乾癬之所以會與心血管疾病有關連,主要是致病因子與細胞激素有關,這種細胞激素會導致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從國內的研究資料可發現,同年齡相比,有乾癬症狀者,同時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症狀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兩倍,必須長期治療才能得到控制。積極治療 乾癬患者重拾幸福人生傳統治療乾癬的方式是以免疫製劑、維他命A酸等用藥,但免疫製劑可能傷及肝、腎,或讓血球降低;而維他命A酸則易致使不孕、皮膚乾裂、血脂肪或有讓肝功能不正常的疑慮。「患者若對傳統用藥效果不理想時,建議可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抗體所研發而成的生物製劑,可降低傳統用藥的副作用,效果也比較好。」研究指出,抗腫瘤壞死因子可降低乾癬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藉由兩周施打一次,也可改善皮膚的乾癬症狀,張醫師說,目前在國內健保規範中,生物製劑的治療給付時間已延長為兩年,且必須在傳統用藥無效後才可使用,不過,若不考量經濟因素,及早用藥可大幅改善乾癬及關節侵犯症狀。從臨床上來看,約有八成患者表示滿意,可回歸正常社會功能,提高自信心。他強調,乾癬是不容易斷根的疾病,即使經醫師評估可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平日也應保持生活作息的正常、放鬆情緒、且配合定期回診,才能達到最理想的疾病控制。

年節在家打牌坐太久 碰出乾癬性關節炎!

年節在家打牌坐太久 碰出乾癬性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原本就有乾癬症狀的莊先生,平常就偶爾有下背痛及關節痠痛情形,過年期間經常約朋友來家中打牌且長時間久坐,數日後卻發現持續下背痛及手指腳趾關節緊繃的現象,一開始以為是姿勢不良導致的關節痠痛,誰知年節過後開工,症狀卻沒緩解,甚至出現嚴重下背痛致無法下床以及手指腳趾紅痛腫脹等情況,至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以上症狀都與乾癬引發的乾癬性關節炎有關!乾癬性關節炎輕忽不得 嚴重造成關節變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洪偉哲指出,臨床上統計,約有5-40%的乾癬患者同時會出現關節炎、下背痛與著骨點疼痛的症狀,可說十分常見,而由於關節破壞是不可逆的現象,若輕忽嚴重性延誤治療,就可能導致關節損壞變形,最終影響日後的生活作息,實在輕忽不得。乾癬屬於一種皮膚慢性發炎反應,常見的症狀包括有明顯的斑塊、發癢、脫屑等情形,雖多為皮膚症狀,實際上卻是自體免疫調節出現異常所致。因此,若乾癬患者出現夜間或清晨起床時下背痛,但活動後可以改善;或有手足肘等周邊關節發炎現象,甚至出現足跟疼痛與腫脹等症狀時,就要高度警覺可能是乾癬性關節炎在作祟,應提早就醫治療。研究顯示,當乾癬患者的指甲、頭皮或股溝間出現嚴重的乾癬症狀時,將來發生乾癬性關節炎的風險也會增加。洪醫師表示,上述症狀最易被輕忽,而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疾病本身併發代謝症候群、冠狀動脈硬化、脂肪肝、眼睛病變等等種種問題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患者積極治療 才能減少共病發生目前治療乾癬關節炎的方式分為三個部分,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針對嚴重患者的外科手術治療。洪醫師提醒,傳統免疫調節抑制劑藥物使用在控制皮膚與關節發炎,但對於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目前衛生福利部已核准多項生物製劑可供申請使用,但需一定藥物療程及符合健保條件,透過定期每兩週回診治療以改善皮膚及關節炎症狀。洪醫師表示積極治療乾癬與乾癬關節炎可降低乾癬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對看不見的潛在關節病變有保護作用。上述案例經由適當的治療後,關節疼痛及下背痛的問題已消失,對乾癬皮膚症狀亦有大幅改善。洪醫師提醒,乾癬性關節炎及相關下背疼痛易被輕忽,因此醫師建議,乾癬及乾癬關節炎患者平日宜多了解自身症狀及可能影響部位的嚴重程度,同時也要清楚目前使用藥物的種類與注意事項,聽從醫囑按時治療且定期回診,只要積極控制且治療,就可減少日後憾事的發生。

延緩關節炎更要動 快走、游泳是良方

延緩關節炎更要動 快走、游泳是良方#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民眾常容易誤解,認為退化性關節炎是起因於運動過度所致,所以一旦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就不能從事運動,認為運動會導軟骨磨損加速惡化而停止規律運動的習慣。但事實上,適度運動能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關節組織的流動,維持軟骨的正常運作,而規律的運動還能控制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因此關節炎患者仍應持續運動,只是要注意方式。4運動處方  降低關節炎發生率衛福部新營醫院復健科倪昊白醫師表示,延緩膝關節退化的運動以走路、騎腳踏車、游泳、水中運動較佳。相較於慢跑,走路對膝關節的衝擊較少。像是騎腳踏車(尤其是室內腳踏車),既能訓練肌肉的力量又不傷膝,且除了達到增進心肺功能,及骨質密度的效果,而且對關節的衝擊也較少。但還是要注意調整座墊的高度,以坐下來向前踩踏板時,腳尖能夠碰觸地面為宜,避免活動空間不夠,造成膝蓋彎曲角度太大,反而磨損膝蓋。而游泳及水中運動,則對膝蓋關節沒有負擔,如果不會游泳,可做些水中運動,例如在水中走路,這些運動對關節非常好,因為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的壓力,水的阻力也可用以強化肌力。過度依賴護膝 無法訓練肌肉至於有膝退化性關節炎者,則較不建議參加專業級的登山活動。倪醫師表示,對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在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並有間歇性休息,例如,走10分鐘休息5分鐘,不要勉強。足夠的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倪醫師叮嚀,一般人在從事劇烈或長時間運動時常穿戴護膝來保護膝蓋。但護膝也不需要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使用,而是間歇性使用。例如,當膝蓋不舒服時穿上,狀況好時則拿下,不要一直依賴護膝,才有機會訓練肌肉。

膝蓋紅腫熱非痛風!恐是致命敗血性關節炎

膝蓋紅腫熱非痛風!恐是致命敗血性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關節紅腫熱痛,卻不是痛風作祟!一名76歲的李先生,有糖尿病與攝護腺肥大病史,約一個月前突然高燒,且右膝嚴重紅腫熱痛導致無法行走,送醫發現經抽取關節液化驗,發現白血球數比正常值高出數十倍,培養出大腸桿菌,確診是細菌感染所致敗血性關節炎,好在經過抗生素治療,已康復出院。泌尿道感染細菌 隨血液入侵膝關節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蔡明翰醫師說,住院後因右膝嚴重腫脹,立即抽取關節液緩解症狀並送檢,關節液檢驗發現白血球數目高達15萬5000顆,正常關節液的白血球約在2,000顆,表示關節液中有細菌感染,因此並非痛風而是更嚴重的敗血性關節炎。研判患者有攝肥腺肥大問題,透過泌尿道感染大腸桿菌,並隨血液進入關節才會引起發炎。輕忽致殘 嚴重恐奪命而蔡明翰醫師指出,敗血性關節炎又稱為化膿性關節炎,最常發生在膝關節,除關節受傷細菌入侵,關節附近有傷口,像是香港腳、灰趾甲也可能感染。其他的危險因子還包括:糖尿病、肝硬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若沒有立即且有效治療,不但受感染的關節可能會永久致殘,約3成的病人甚至致死。他也特別提醒民眾,敗血性關節炎常被誤認為痛風發作而輕忽,因此民眾若有突發性關節腫痛甚至發燒,請立即就醫切勿遲延,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當心!乾癬不只會癢 3成患者併發關節炎

當心!乾癬不只會癢 3成患者併發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乾癬與關節炎,竟是難兄難弟!惱人的乾癬,要提防共伴效應,也就是會嚴重破壞骨頭與關節的乾癬性關節炎。醫師指出,約有3成的乾癬病患,慘遭乾癬性關節炎侵犯。也提醒乾癬患者,目前還沒有任何抽血檢查,可以診斷出乾癬性關節炎,因此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關節變化。台灣乾癬發生率仍達0.5%~1%,相當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溼免疫科蔡嘉哲醫師說,最近就診的一位40多歲的男子,就是典型病例。他乾癬纏身已有30年之久,最近半年,左側膝關節及大腳趾開始腫痛,意味關節炎已合併乾癬出現。 乾癬侵襲處多  皮膚、眼睛、關節難幸免傳統認為,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都只是局部的皮膚病,事實上,2者均為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全身性發炎。蔡嘉哲說,乾癬是角質細胞在感染或外傷後,觸發大量增生,致使角質細胞成熟,造成表皮凸起、發炎,出現銀白色脫屑紅斑,且讓人搔癢不止。侵襲處除了皮膚,眼睛、關節、骨頭、指甲也難以幸免,甚至牽連到心臟疾病與腸病變。麻煩的是,合併發炎性關節炎、指甲病變、指趾炎、手腳關節新骨形成,乃至殘障,這些都已令人疲於應付,大片紅斑在外觀上的衝擊,更嚴重影響人際關係。部分病患因為心理壓力過大,終日憂鬱,不知何時才能擺脫惡疾。但醫師也說乾癬性關節炎,常以抗發炎藥物、免疫力調節藥物治療,加上近年來也有生物制劑可選擇,所以患者勿灰心,目前控制乾癬性關節炎已成為可能的任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