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講座/認識膝關節炎

講座/認識膝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老是「卡卡」的?當您蹲著、跪著、上下樓梯等,會感到疼痛?久坐、久站或剛睡醒時會有僵直感?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長輩,超過一半以上會罹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一開始膝蓋會感到疼痛,後來平常走路也會痛,導致行動不便、活動範圍受限。甚至為了維持平衡,採不正確姿勢走路來減輕膝蓋壓力,恐怕導致兩邊膝蓋都變形。烏日林新醫院邀請脊椎外科主任謝博欽主講,帶領您認識膝關節炎以及正確治療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認識膝關節炎時間:106年11月20日(一)10:00-10:3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行銷企劃課 莊小姐)

葡萄糖胺護關節?6大族群不適用

葡萄糖胺護關節?6大族群不適用#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市售葡萄糖胺琳琅滿目,從葡萄糖胺液、葡萄糖胺錠,甚至擦的葡萄糖胺都有。標榜可以減少關節摩擦力、增加關節潤滑或舒緩關節炎,卻也讓民眾陷入食用葡萄糖胺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迷思,誤以為葡萄糖胺可以取代正規治療。硫酸鹽類葡萄糖胺 有效減緩關節疼痛葡萄糖胺是人體組織中的胺基酸單醣,它是軟骨基質及關節液的主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作用,人體可以自行生成,還可以提供關節保護。隨著年齡增長,體內葡萄糖胺合成速度不及消耗速度,會因缺乏葡萄糖胺造成關節退化與磨損。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葡萄糖胺製造時分成硫酸鹽類、鹽酸鹽類及N-乙醯葡萄糖胺3種型式,其中硫酸鹽葡萄糖胺較能有效減緩關節疼痛,被衛生福利部列為處方用藥,而鹽酸鹽類與N-乙醯葡萄糖胺尚無研究證實醫療功效。每天攝取至多1500毫克 搭配游泳、散步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根據人體實驗結果,硫酸鹽類葡萄糖胺每人每天攝取1500毫克即可,多食無益,還必須搭配低衝擊性有氧運動,例如游泳、散步及騎腳踏車等非跳、蹲類型運動,或者體重控制,才能強化關節力量、活動度及減緩膝關節退化。攝取葡萄糖胺類產品的副作用不常見,但少數人攝取後會有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噁心、胃灼熱等,或者是過敏反應如血管水腫、氣喘及光敏感等。海鮮過敏、使用抗凝血劑、服用糖尿病藥物、眼壓過高、高血壓患者及肝腎功能不全6大族群,應先徵詢醫師建議後再使用。

蹲下爬不起來?4招運動助改善

蹲下爬不起來?4招運動助改善#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蹲了,爬不起來!」困擾著很多銀髮族,大多是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造成行動不便,常見症狀有疼痛、僵硬、腫大變形或出現磨擦聲響。就醫時藉由X光檢查可以發現關節間隙狹窄或骨刺生成等現象。減重、運動、藥物治療三管齊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符民意表示,除了關節鏡及換關節手術,在膝關節炎初期可以藉由減重、運動、藥物及復健治療減輕疼痛改善病況。藥物治療有消炎止痛藥、補充軟骨成分藥物(葡萄糖胺)或是注射玻尿酸或血小板濃縮製劑都可以減緩及改善發炎及軟骨損傷。改善日常生活方式非常重要符民意醫師解釋,除了藥物治療,改善日常生活和運動方式更為重要。適度運動可以促進膝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所以即便有退化性關節炎也是需要活動保健。適合的運動是健走,走路時會產生間歇壓力刺激膝蓋軟骨的新陳代謝,但是要注意避免膝關節彎曲超過一半的動作如爬坡、爬樓梯。調整運動方式就能延長膝關節使用年限在騎腳踏車時建議將坐墊調高,如此可以減少膝蓋彎曲角度,減輕膝關節壓力。而在游泳時使用自由式比起需要反覆蹲踢的蛙式,較不傷膝蓋。符民意醫師建議,逐漸進入中高齡的朋友,可以依照自身體能條件,調整運動方式及生活習慣,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年限,迎接行動自如的銀髮生活。針對膝部的保健運動包括:1) 直抬腿運動/可強化大腿股四頭肌力量,穩定膝關節。2) 抱膝運動/可維持膝關節彎曲能力,並增加靈活度。3) 壓膝運動/可維持膝關節伸展能力。4)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提升股四頭肌力量。

關節紅腫晨僵 早期診斷防關節炎共病

關節紅腫晨僵 早期診斷防關節炎共病#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關節腫脹、晨僵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病時每天日常的痛苦,早期診斷及治療是防止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惡化的關鍵,發病後12周內開始治療,可增加緩解機會。而最新研究卻發現,從出現症狀到經風濕免疫科確認、開始藥物治療,平均卻長達11.79個月。早期診斷與持續治療預防關節炎共病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關節炎外,患者也常合併骨鬆症、憂鬱症、乾燥症,更糟的是可能還會引發心血管病變,因此早期診斷與持續治療,是防止關節炎進一步損害和預防共病的重要關鍵。蔡文展理事長指出,一般發生關節痛,會先想到骨科、復健科,或是去按摩、推拿,常常輾轉求醫好幾個月才轉診到風濕科;他強調,若早晨起床時感覺僵硬、關節有紅腫熱痛且具對稱性、症狀持續超過6星期以上,最好尋求風濕免疫科醫師診斷,若延遲治療,得花更多心力才能控制病情。生物製劑對中重度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目前RA治療藥物選擇多元,生物製劑問世後,對傳統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中重度患者,大多能有效控制病情。一位40歲就發病的陳老師受病痛所苦,不到50歲就提早退休,獨居的她這些年來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飛到美國,看看姐姐的生活狀況,使用生物製劑後,陳老師的病情控制理想,終於在快70歲時完成近30年的願望。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表示,宣導即時確診及正確治療的觀念,使患者能免受病痛限制,恢復正常生活。呼籲RA患者能勇敢面對它、接受它、治療它,及早治療,就能及早重拾精彩人生! 

幼童關節痛痛der!當心關節炎上身

幼童關節痛痛der!當心關節炎上身#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炎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一名年僅兩歲幼兒,原本活潑好動,日前出現走路一跛一跛、經常跌倒等症狀,家長一開始不以為意,還想說嬰幼兒七坐八爬十會站,兩歲應該還是在初期學步階段,不過直到孩子突然高燒不退、皮膚出疹且關節有腫脹的狀況,家長發現狀況不對,趕緊就醫檢查才確診罹患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所幸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已經獲得改善。腳痛、膝蓋腫起來逾六周以上 當心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是兒科常見的風濕疾病之一,卻很容易與生長痛混淆,家長不可不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部部主任孫海倫表示,生長痛好發年齡落在幼稚園大班到國小二年級學生,關節外觀並不會有變化,且孩子通常是晚上喊痛;至於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則是好發於16歲以下的孩子,雖同樣最常見腳痛症狀,但是可能伴隨關節紅腫、發炎,甚至是發燒,且這類患童疼痛多出現在早上,通常會維持六周以上。兒童特發性關節炎若延誤治療,恐影響孩子生長發育,日後面臨關節靈活度不佳、影響走路、長不高等問題,甚至波及眼部併發葡萄膜炎,嚴重可能導致失明。因此孫海倫主任提醒家長,當孩子沒有明顯外傷卻喊痛超過六周以上,應儘速帶到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做進一步診斷。生醫籲:切勿尋求偏方看對科別、積極治療 才是對抗疾病的不二法門孫海倫主任表示,目前治療兒童特發性關節炎以控制關節發炎症狀為主,若症狀輕微時則給予消炎止痛藥,緩解關節不適的症狀;對於較嚴重的患童,則以免疫抑制劑與局部類固醇為首選,而現今也可透過腫瘤壞死因子抗體研發而成的生物製劑治療,有助控制疾病,改善生活品質。孫海倫主任提醒,家長平時應多觀察孩子的活動情形,且保持警覺性,當有可疑的腳痛、關節紅腫甚至是發燒的情形,應赴大醫院尋求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診斷,控制關節發炎情形,及早治療才能預防更深層的破壞,且千萬不要迷信偏方或民俗療法,看對科別、積極治療,才是對抗疾病的不二法門。 

交不出作業簿 國二女罹關節炎無法握筆

交不出作業簿 國二女罹關節炎無法握筆#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就讀國二女同學,肘部關節持續紅腫疼痛,即便關節彎曲也無法碰到肩膀,甚至嚴重到手肘無力,連最心愛體育課都得缺席。起初女同學媽媽先帶她到國術館、骨科就醫,服用止痛藥減緩疼痛,但仍無法改善,後期甚至手已無法握筆寫作業。所幸,後來骨科醫師建議轉診至小兒過敏及免疫科治療,才被確診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簡稱JIA)。現在,女同學透過生物製劑治療2個月後,手肘關節恢復正常,開心地表示:「可以和同學接球、傳球,健康活動是我現在最幸福的事!」小朋友的關節炎 易與生長痛、運動傷害混淆高雄醫學大學小兒部小兒過敏及免疫科洪志興教授表示,臨床觀察,許多家長及學校老師對於小朋友出現關節疼痛症狀,第一時間常會聯想生長痛或運動傷害,很難想像這可能是免疫問題,洪志興教授表示,生長痛多會表現於肌肉,分布於小腿肚及大腿前側,並不會發生關節腫大,且休息後症狀會改善;而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最常見症狀為關節「紅、腫、熱、痛」,且會持續超過六周以上,或是早上起床時,關節像是被鎖住一樣,動作遲緩。孩子關節的健康 校護幫忙把關 篩檢表帶入校園縮短確診時間洪志興教授說明,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常發生於16歲以下的孩童,如果不能及時診斷、治療,會導致孩子關節永久變形,甚至造成終身殘廢的不幸遺憾。因此,為協助家長及學校老師提早發現孩子關節異常,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於2016年發佈「兒童肌肉骨骼關節問題轉介篩檢表」,透過觀察兒童站立及走路姿勢、頸部關節、肩膀、手肘、膝蓋以及手指運動等七個項目,幫助檢查篩檢。今年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舉辦北、中、南校護巡迴衛教講座,期望校園健康守護者的校護老師們,可讓學童做簡單的關節動作進行評估,如發現孩童關節異狀,可提醒家長儘早至兒童過敏免疫風濕專科進行精密檢查。最後,洪志興教授強調,即便孩童罹患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家長也不要過度憂慮,因為目前治療上有很多藥物可以幫助孩童們控制疾病,有效改善生活品質,像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腫瘤壞死因子抗體研發而成的生物製劑等,只要積極治療孩子們仍可以享受快樂的求學生活,同時預防共病發生!

又忘東忘西?腦部發炎害的啦!

又忘東忘西?腦部發炎害的啦!#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你的關節慢性發炎,離關節炎等退化性疾病已經不遠。發炎的肺部會引發氣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腦部發炎和阿斯海默症及其他神經疾患有關,包括「腦霧」(brain fog)和日常記憶失誤──我們把這些看成正常的老化現象而不放在心上,但這些記憶的差錯絕非不可避免的老化結果。這些,卻是發炎不可避免的結果,因為發炎會放火燒你的腦,使「我忘了剛把車停在哪裡」的時刻出現得更頻繁,也過早發生。動脈發炎可能是心臟病的前兆動脈發炎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兆。慢性發炎也被認為和多種癌症密不可分;它會在分子層級誘發有害的變化,導致癌細胞增長。發炎也是細胞老化和破裂過程的元兇,一些健康權威人士已開始稱此現象為「發炎性老化」。那是因為發炎確實會加速老化,包括我們在皮膚見到的明顯老化徵象。除了害我們生病,慢性發炎也會讓持久減重比登天還難。肥胖的細胞會不斷製造名為細胞激素(cytokine)的致炎性蛋白質,促成更多發炎,而發炎又會回過頭妨礙細胞裡製造能量的結構,即粒線體(mitochondria)有效進行它們的工作,就像一波波熱浪影響一間無空調工廠的產能──生產力在酷熱的環境中持續下降。粒線體的職責之一是燃燒脂肪:發炎會干擾粒線體進行這項工作,使脂肪更難燃燒,減肥無非緣木求魚。強化抗炎機制 從攝取聰明脂肪開始不少試圖減重的人可能一開始相當順利,但過沒多久,體重計上的數字就不再變動。這種很多人討論的減重「停滯期」通常就是這種發炎和脂肪貯積的循環所致。而這裡還有更壞的消息:為了突破停滯期而增加運動或減少熱量攝取,固然對減重有一些效果,但效果有限,而持續減重會變得更難達成。為什麼?因為發炎降低了我們正常燃燒熱量的能力。請記得,少許發炎是好事;那是身體自然療癒反應的一部分,幫助生病、受傷的我們康復。但當發炎變得不受約束──這就是慢性發炎的定義──請當心了!所以,我們要怎麼阻止發炎繼續戕害我們的健康、讓持久減重不可能實現呢?簡單:強化我們身體的抗炎軍隊。而一切就從攝取抗炎性食物,特別是聰明的脂肪開始。(本文摘自/聰明的脂肪/平安文化) 

好痛!關節炎保健常識要知道

好痛!關節炎保健常識要知道#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關節炎一發作,關節就會又腫又痛,不僅活動力受限,疼痛感也常令人難以承受。膝關節是人體負重最大的部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萎縮,此處的關節滑液也會分泌異常,導致軟骨細胞營養不足;而當軟骨的水分含量減少,即容易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導致關節退化。其實除了年紀之外,內分泌異常、肥胖、創傷與感染也會導致關節炎。因此,正確認識關節炎相關知識、有效預防與減緩病情惡化,是所有年齡層都須重視的課題。關節炎種類多 隱性患者要注意關節炎種類繁多,豐原醫院骨科的李榮耀醫師表示,常見的關節炎包括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而關節炎的主要症狀則是紅、腫、熱的發炎情況,且會使患者的關節活動角度受限,嚴重者甚至會產生關節積水或關節畸形的情況。許多關節炎患者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罹病,只覺得關節僵硬而嘗試民間偏方治療,最後疼痛加劇,甚至惡化到難以行走,連上廁所都要家人攙扶。緩解關節炎疼痛 需先抑制發炎反應若要緩解關節炎疼痛並防止惡化,就必需先抑制發炎反應。 一般常見的關節炎保健成分包括葡萄糖胺、軟骨素等。李榮耀醫師說明,葡萄糖胺是人體可自行合成的關節主要成分,只是隨著年紀增長,人體內的葡萄糖胺合成速度會不及消耗的速度,因此可能因為缺乏葡萄糖胺而造成關節退化與磨損。另外,多數葡萄糖胺保健產品所含有的軟骨素,則是軟骨結構的主要成分,雖能發揮保養關節的作用,但並沒有消炎和止痛的效果。根據研究指出,含於葡萄等天然食材內的抗氧化成分──白藜蘆醇,確實可降低人體血清中的發炎因子TNF-α濃度、幫助修護受損的關節;而白藜蘆醇所含的維他命c也可促進膠原蛋白增生,有助於軟骨修復。此外,研究亦指出,存於薑黃根莖部的薑黃素,可減少體內發炎物質的形成,進一步減緩關節炎的疼痛感。2012年《植物療法研究Phytotherapy Research》發表了一項針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證實薑黃素可減少膝部關節腫脹與炎症,可謂是關節炎患者的ㄧ大福音。以抗發炎天然食材 搭配日常的膝關節養護李榮耀醫師提醒,關節炎患者平常應該少上下樓梯、爬山、少提重物。過胖的病人應該減重,以避免膝關節負荷過大,但可適量運動。另外,關節炎患者冬天也要注意保暖,因為膝關節遇冷的時候,血管會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可能因此造成疼痛不適的狀況。另外,關節炎患者若想選購市面上的關節炎保健產品,應該選擇天然成分並且注意是否含有過多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切勿購買來路與成分不明的產品。關節炎患者可以依據自身的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產品,或向專業醫師、藥師諮詢,才不至於增加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