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

3多1少?糖尿病來敲門!

3多1少?糖尿病來敲門!#嘔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5歲的林先生因為發燒斷斷續續已1周,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的情形也持續了1天,掛急診發現白血球偏高、肝功能異常,住院1天後,血糖持續偏高,病人意識清醒,覺得很喘,呼吸音卻很乾淨,氧氣飽和度也不錯,仍有噁心、嘔吐及腹部疼痛,經緊急抽血後,確定是糖尿病酮酸血症,進行大量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菌血症、發燒 發現肝膿瘍、糖尿病加護病房的醫師進一步調整抗生素,但因病人有菌血症及持續發燒,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有肝膿瘍,肝膿瘍經過引流及抗生素治療後,病人的糖化血色素是10.4%,確診為糖尿病,隨著肝膿瘍逐漸改善,施打皮下胰島素已能控制好血糖,整體狀況漸趨穩定。學童以第2型為主 伴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高血糖的代謝疾病,由於胰島素的分泌缺失,或胰島素阻抗,或2者同時存在而造成高血糖,隨著飲食與運動習慣的改變,糖尿病人口數也快速增加,糖尿病發生的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逐漸下降,臺灣學童新發生的糖尿病是以第2型糖尿病為主,而且常伴有肥胖和高血壓。很多病人沒有症狀 住院才發現糖尿病典型的糖尿病症狀是「3多1少」,「3多」指的是多吃、多喝、多尿,「1少」指的是體重減少,然而,很多病人沒有任何症狀,有些病人會以緊急的「高血糖急症」(糖尿病酮酸血症、高滲透壓高血糖狀態)來表現,住院後才發現自己有糖尿病。按時服藥、打胰島素 不忽略飲食控制飲食、運動和藥物是糖尿病治療的3大支柱,治療上,除了按時服藥或打胰島素,同時也不可忽略飲食控制和規律的運動,罹病時間越長,醫師就會跟病人討論使用胰島素的問題,視病人的情況、醫護人員的熟悉度、病人(甚至家屬)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來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腸病毒升溫 2歲女童染重症亡

腸病毒升溫 2歲女童染重症亡#嘔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為北部2歲女童,該名個案已完成署外兒科專家複審確認為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考量目前整體疫情仍屬平緩,且腸病毒71型尚無明顯大流行跡象,現階段暫無須提升防治層級,疾管署將持續維持高度警覺,密切監測疫情發展。高燒、咽喉軟顎水泡、抽筋、意識不清個案本身有腦部發育不全,合併右側肢體偏癱與發育遲緩病史,8月底出現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高燒、咽喉軟顎水泡,就醫後診斷為咽峽炎,而後發生抽筋、意識不清、口吐白沫等狀,送醫後檢驗確定感染腸病毒71型,病況仍無改善呈現低體溫、低血壓與多重器官衰竭的休克現象,於9月12日因心肺衰竭及敗血症死亡。腸病毒疫情升 上周門診略增4.6%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近期腸病毒疫情略升,上周門、急診就診人次與前一周略增4.6%,目前社區腸病毒主要流行病毒株仍為克沙奇A型,截至9月20日共21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20例感染腸病毒71型、1例感染克沙奇A5型。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時序雖已入秋,惟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提醒家有幼兒的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仍不可掉以輕心,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手腳無力、無故驚嚇、持續嘔吐也請民眾特別留意幼兒健康情形,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例如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醫院治療,掌握治療契機,地方政府應加強督導監控轄內教托育機構的腸病毒疫情,並指導正確之處置措施,以防疫情擴散。 

幼兒、長者 留意腸毒腹瀉潮

幼兒、長者 留意腸毒腹瀉潮#嘔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內近期腹瀉疫情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近4周急診監測資料顯示,0至6歲兒童近4周急診腹瀉人口發生率上升幅度顯著,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暑假雖已結束,校園也是腸道傳染病好發場所,民眾仍應注重「餐前便後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生熟食分開處理」等良好飲食衛生習慣,以減少群聚感染事件發生的風險。環境、器物表面用漂白水擦拭疾管署表示,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嬰幼兒,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勤洗手,澈底清洗水果、蔬菜及澈底煮熟所有食物,吃剩的食物放冰箱保存,病患的衣物、床單立即更換,環境和器物表面應用漂白水擦拭(1,000ppm),處理患者糞便、嘔吐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用漂白水消毒(5,000ppm)後再沖入下水道,並澈底洗手。頭痛、發燒、腹痛、肌肉酸痛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糞口傳播,食用受病人排泄嘔吐物污染的水、食物而感染,常見症狀為腹瀉和嘔吐,可能有頭痛、發燒、腹痛、肌肉酸痛等症狀,大多患者通常可以完全恢復,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需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未熟蛋、肉、貝類民眾聚餐烹調應選擇新鮮食材,注意食材的衛生與保存,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者(尤其是餐飲業廚工)應停止處理食物,儘速就醫在家休息,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民眾如有需求可諮詢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

嗜睡、嘔吐 GBS恐致新生兒早夭

嗜睡、嘔吐 GBS恐致新生兒早夭#嘔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茲卡病毒最新疫情概況報告,中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英屬維京群島出現茲卡本土疫情,疾病管制署隨即提升英屬維京群島,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建議至第2級警示(Alert)。棕櫚灘郡 旅遊疫情建議列警示全球自2007年以來,至少有69國或屬地具茲卡病毒本土病例紀錄,疫情以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最為嚴峻,疾管署將迄今持續具流行疫情或可能有本土傳播之59國或屬地,包括亞洲地區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新加坡5國及美國佛州布勞沃德郡、邁阿密郡、皮尼拉斯郡、棕櫚灘郡,旅遊疫情建議列為警示(Alert)。20國出現小頭症 18國出現GBS已有20國出現小頭症或先天性畸形個案,18國出現GBS病例或GBS發生率增加情形,依現有證據,對於感染茲卡病毒與GBS、小頭症及其他胎兒腦部嚴重缺陷具因果關係已具強烈科學共識,近期全球疫情呈快速地理擴散情形,可能與北半球正處於夏季致病媒蚊活動度高有關,故仍須提高警覺。早發性發病 7天內會死GBS即是新生兒B型鏈球菌,是造成新生兒出生前後感染,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多存在於女性泌尿或生殖系統,若新生兒在生產過程中遭到感染,可能會引發腦膜炎、肺炎、敗血症,進而造成死亡,國內婦女每6人即有1人帶有感染因子,若新生兒感染,很有可能早發性發病,而在7天內死亡。感染GBS 嗜睡、體溫過高新生兒若感染B型鏈球菌,會有睡不好、嘔吐、嗜睡、體溫過高或過低等現象,懷孕35~37周的準媽媽,可以門診進行B型鏈球菌篩檢,確認寶寶是否感染,若確診感染,才可以盡早準備,在生產時準備有效的抗生素,能夠有效減少新生兒感染機會。 

烤肉吃太辣 恐誘發腸胃炎

烤肉吃太辣 恐誘發腸胃炎#嘔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節即將到來,烤肉已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團圓節目,在吃油膩的烤肉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食材的選擇、份量控制及衛生3大原則,才不會因為吃到不新鮮或不乾淨的烤肉,而讓急性腸胃炎找上門。脂肪和辣椒素難分解 增腸道負擔每逢秋節假期間之後,醫院急診室急性腸胃炎病例激增,主要原因都因烤肉時沒注意肉是否有烤熟,或吃太多油膩肉食造成腸胃炎,除了烤肉沒烤熟,還有攝取太多五花肉、雞翅、鴨翅等高脂肪的食材,使用過度辛辣的調味等因素,因為脂肪和辣椒素很難在消化道中分解,會增加腸道的負擔而誘發腸胃炎。嘔吐、水瀉 腸激躁症為高危險群腸胃炎的症狀一般有嘔吐、水瀉、腹痛,嚴重會發燒等症狀,甚至1天腹瀉1到數10次不等,尤其老人、小孩、腸激躁症患者都是腸胃炎好發高危險群,治療上,症狀較輕者,可口服電解質液以防脫水,病症緩解後,從少油脂、少量開始吃起,若已有嚴重的急性腹瀉症狀,應住院治療並接受靜脈注射輸液。避免用醬料 減少熱量及納的攝取在食物的選擇上要找新鮮食材,避免加工製品,不同種類的肉類及菜類,在清潔後要分類保存,以避免交叉汙染,生熟食應分開放置,用不同的砧板處理海鮮、肉類和蔬菜,新鮮食材可用少許蔥、蒜、醬油、胡椒醃製,避免用烤肉醬、沙茶醬以減少熱量及納的攝取。逾38.5℃ 呼吸、意識改變立即送醫若得到腸胃炎,在症狀消失前先不要進食,但需要補充水分、鹽、及葡萄糖以避免脫水,體溫若超過38.5℃或心跳、血壓、呼吸、意識改變就要立即送醫,切勿自行購買抗生素使用,因為抗生素會抑制腸內益生菌的生長,在腸胃炎初期使用反會延遲腸道自我修復的速度。

仰頭止鼻血?吞血易致嘔吐

仰頭止鼻血?吞血易致嘔吐#嘔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的鼻腔內聚集了豐富的微血管,若鼻腔環境太乾燥、太冷、感冒、鼻竇炎,或受到撞擊、挖鼻孔等外傷,就容易刺激為血管出血,小孩及老人尤其容易受影響,少數患者因為服用阿斯匹靈等阻礙凝血功能的藥物,或因肝病造成凝血障礙,也容易流鼻血,血壓太高及鼻腔腫瘤都可能造成流鼻血,但並不常見。坐或站讓血壓降低 上半身向前傾絕大多數的流鼻血不算是病,不太需要就醫,我們需要學會居家處理,流鼻血時請維持坐著或站著的姿勢,不要躺下來,坐或站會讓鼻子的血壓降低,相反的,躺下會讓鼻子的血管壓力變大,更容易出血,除了維持直立姿勢外,還要稍微讓上半身向前傾,以利鼻血流出,記得不要仰頭,免得患者吞下太多血刺激胃部。大拇指及食指捏住鼻子 壓迫5分鐘用大拇指及食指捏住鼻子,藉由壓迫止住鼻血,別忘了打開嘴巴呼吸,5分鐘之後放開手,通常鼻血已經止住了,如果還在流,再壓個5分鐘,若鼻血流到嘴巴要吐出來,免得吞進胃部引發嘔吐。裝加濕氣維持濕度 減少過敏、感冒請記得,若過去沒有特殊疾病卻常常流鼻血,可以在室內加裝加濕氣維持空氣濕度,並減少過敏、感冒等疾病的機會,還要養成不亂挖鼻孔的好習慣,當然,假使你太常流鼻血,還是要上醫院請醫師檢查。鼻骨骨折及血管破裂 要用手術矯正如果壓迫止血10分鐘後鼻血仍留不止,就要考慮就醫,醫師會檢查出血位置及破裂的血管,並以塗藥棉球塞住鼻子止血,較嚴重時則須考慮血管燒灼術,患者是因為外傷,例如被拳頭、棒球等外物重擊鼻子後而開始流血不止,也要考慮醫院處理,出血的原因可能是鼻骨骨折及血管破裂,須要用手術矯正才能止血。萬一除了鼻孔流血以外,身體其他部位也出現流血症狀,像是血尿、血便等問題也需要盡快就醫,使用抗凝血劑或患有肝病的患者,也須要考慮前往醫院處理流鼻血。(本文摘自/Dr.小志志圖解健康醫學/商周出版)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

貝類沒煮熟 易致霍亂#嘔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近期接獲3起霍亂感染事件,經檢驗確認共5名個案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血清型O1-Ogawa),分別為台中市龍井區3名、大甲區1名及彰化縣溪湖鎮1名,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為家庭群聚感染,衛生單位已啟動接觸者追蹤,提醒民眾避免生食生飲,生熟食分別處理,餐前便後一定要洗手。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疾管署表示,5名個案為4男1女,年齡介於50至82歲,其中台中市龍井區3名個案中,於8月10日出現腹瀉及嘔吐等症狀,餘2人(同住接觸者)檢體雖檢出霍亂弧菌但無症狀,另大甲區及彰化縣溪湖鎮個案具慢性病史,分別於8月14日及8月18日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其相關接觸者均無不適症狀。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通常為2至3天,症狀為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酸中毒和循環衰竭等,輕重程度因人而異,國內醫療資源充足,大多數病患接受妥善治療照顧後,都能康復出院。胃酸不足、胃切除者 高危險群霍亂傳染途徑是經由病人、帶菌者糞便、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一般感染原因為食用未煮熟受污染的水產品,特別是甲殼類或貝類,或吃入交叉污染的食物,感染後是否發病與食入菌量及人體免疫力有關,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癌症、免疫功能抑制、胃酸不足或胃切除者較易發病,屬於高危險群。避免吃生魚片、生菜、生蠔疾管署呼籲,食物要充分煮熟並注意冷藏保存,烹製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飲水應煮沸或喝安全衛生的包裝水,霍亂高危險群應避免食用生魚片、生菜、生蠔或未熟貝類等,以降低感染風險,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亦請儘速就醫治療。 

偏頭痛纏身 男日吞6顆藥

偏頭痛纏身 男日吞6顆藥#嘔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擔任主管的吳先生幾乎天天頭痛,每次發作都需要吃止痛藥,從高中開始,每當眼前出現光芒,就有如頭痛的預兆,接著會出現血管跳動般的頭痛,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剛開始時,休息就能緩和,但隨著工作壓力越重,頭痛愈來愈嚴重,常需服用止痛藥才能繼續工作。原發性頭痛 影響生活品質、精神差偶然服用一種頭痛成藥,問題大大改善,幾年後藥漸漸失效,他已經對藥產生依賴性他每天得吃上5、6顆藥,頭痛的問題仍難以解決,成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孫苑庭說明,像吳先生這樣長期為頭痛所苦的病例,在神經科門診中很常見,大部分原發性頭痛不會致命,但會影響生活品質,可能導致失眠、精神不濟、記憶力消退等症狀。持續4~72小時 偏單側抽痛孫苑庭醫師指出,吳先生的偏頭痛在原發性頭痛中很常見,偏頭痛的特徵是:反覆發作、過程持續4~72小時、偏在一側、如血管脈搏般的抽痛、嚴重到影響工作,而搖頭或走路、爬樓梯時會使頭痛加劇、合併噁心嘔吐、發作時會畏光或畏聲等,且偏頭痛常在特定情況下發作,如月經來前、吹到冷風、聞到特定味道、睡眠不足等。成藥易依賴 劑量過重恐傷腎有的偏頭痛患者會自行購買止痛劑或感冒糖漿服用,暫時能舒緩頭痛問題,但如果頻繁發作,時間久了也難以奏效,偏頭痛有其特殊治療藥物,藥量也有上限與禁忌症,必須由醫師處方,自行買藥吃可能導致藥物依賴,或因劑量過重而傷腎,甚至還可能誘發出另一種難纏的頭痛,衍生更令人頭痛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