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

關節紅腫走不動 咖啡濃茶喝太多害的

關節紅腫走不動 咖啡濃茶喝太多害的#飲食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伯伯是一位60歲的退休教師,因長期喜愛內臟類、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某日忽然手指關節與踝關節紅腫、雙腿無力,痛到不能走路,就醫後發現急性痛風發作,黃伯伯抽血後發現血液中尿酸值甚至大於13mg/dl(標準值為7mg/dl以下)下。 原發性痛風好發肥胖、大量飲酒者痛風與飲食、作息、遺傳體質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秦僑慧指出,原發性痛風較好發於肥胖者、大量飲酒者、有痛風家族病史或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合併症伴隨著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屬遺傳性疾病。防痛風 日常飲食記得注意5點而繼發性痛風可由腎臟病、血液病及藥物、飲食、習慣等多種原因引起發炎、疼痛產生;臨床常見好發小關節處,如手指、腳指處紅腫,於抽血可發現血清中尿酸值升高,臨床常見合併症為高尿酸血症,易引起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導致反覆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秦僑慧護理師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上,飲食需注意以下5點,預防痛風發生: 1) 減少攝取這類食物/少量攝取普林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家禽肉類及菜花、菠菜、豆類、龍鬚菜、蘑菇等。 2) 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蛋白質攝取過多時,可使尿酸的形成增強。控制於每日每公斤體重不應超過1克蛋白質。 3) 增加維生素B1和C/大量的維生素B1和C能促進組織內淤積的尿酸鹽類溶解。 4) 多鹼少酸食物/ 少吃或忌食酸性強的食物,如醋、楊梅等,使尿酸在酸性環境中容易結晶析出,在鹼性環境中容易溶解。 5) 少吃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忌用興奮神經系統的酒、濃茶、咖啡。醋、蔥、薑、蒜等辛辣調味品均應限制,每天建議攝取約2000~3000毫升水分,稀釋血液中的尿酸濃度,並增加尿酸鹽的排泄。 秦僑慧護理師呼籲,有家屬史民眾也不用驚慌,雖然有家屬病史,但能正確了解痛風相關內容,並注意飲食預防,一樣能不免受疾病所苦,享受正常快樂的人生。  

一個月趕跑癌症?日本名醫這樣吃

一個月趕跑癌症?日本名醫這樣吃#飲食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要如何在一個月內消滅癌症?我查閱各式各樣的資料,幾經摸索後決定「創造適合自己的飲食療法」。當然,也不是從零開始,我打算參考葛森療法和星野式葛森療法,常是依些自己能力所及的可行方法。既然星野式的方法號稱葛森療法的簡易版,那我就來個更簡易的版本,或是取其所長就夠了。不過度拘泥無鹽飲食過去我沒嘗試過任何飲食療法,對我來說規矩一大堆的葛森療法負擔太大了。一想到自己再也無法享受飲食的樂趣,我的心情就很鬱悶。於是我決定追求輕鬆簡便的方法,如此一來我這個食療菜鳥也能輕易實踐。首先,我再三思量葛森療法提倡的「無鹽飲食」。說穿了,飲食療法無以為繼的最大理由,就是飲食療法的料理「不好吃」的關係。不好吃的原因多半是「沒有鹹味,味道太平淡」。最適合使用飲食療法治療的疾病,莫過於高血壓了。市面上有一大堆對抗高血壓的料理書籍,但高血壓患者還是有增無減。其中一個主因是「無鹽飲食太難吃」,導致患者無心從事飲食療法之故。飲食療法的菜色還是要有一定的口感況且有高血壓的人,本來就是喜歡鹽分和濃郁口味的人。這些人會為了醫療而拋棄自己喜歡的飲食,選擇苦行一般的難吃飯菜嗎?因此我認為,飲食療法的菜色還是要有一定的口感,否則無法持之以恆,也就沒有治療意義了。所以我放棄了「無鹽」飲食。當然過度的鹽分是不行的,為此我決定以不失清淡和美味的方式來減少鹽分,好讓自己可以長期進行飲食療法。食用大量蔬菜另一個問題,是大量攝取多樣蔬果汁;這可說是葛森療法最大的特徵,因為葛森博士認定蔬果汁是最佳的抗癌藥物。葛森療法在1958年問世時,飲用蔬果汁的原理還不明確,不過,最近的研究已經證實了這個理論的有效成分,是蔬果裡所含的「植化素」所致。植化素能消除活性氧、提升免疫力植化素(Phytochemical)的 Phyto 意指植物,chemical 則為化學物質。植化素是「有益健康的植物性化學物質」的總稱,尤其當中的抗氧化功效能消除活性氧的害處,提升人體免疫力,達到預防癌症和其他生活習慣疾病的功效。植化素是對抗癌症不可或缺的成分,但飲用大量蔬果汁還是有其難度。我不再堅持飲用大量蔬果汁,而是選擇每天食用大量蔬菜。當然,其中還是保留了「每天飲用一次蔬果汁」的原則。至於使用的蔬菜則和葛森療法一樣,選用新鮮的無農藥或有機蔬菜。禁止食用肉類和白砂糖在查閱各項資料後,我設定了兩大禁忌,也就是「禁止食用所有肉類和白砂糖」。肉類的動物性脂肪中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攝取太多會增加壞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提高動脈硬化的風險。再者,攝取過多動物性脂肪會導致壞的膽固醇增加,造成體內的免疫細胞必須花更多力氣處理多餘壞的膽固醇,如此,也就難以整治每天增生的癌細胞了。到頭來癌細胞不斷增生,不僅會提高罹癌的風險,也會引發癌細胞轉移和復發的可能。近來也有研究指出,動物性脂肪和動物性蛋白質都有增加癌症風險的作用。因此,我才立下禁止食用所有肉類的原則。抗癌過程中絕對不能食用加工食品至於白砂糖,是指精製過的砂糖。大家常說白砂糖是癌細胞的食物;的確,癌細胞在成長時所需的糖分,遠比正常細胞還要多,所以說砂糖是癌細胞的能量來源,一點也不誇張。因此,白砂糖也是不能食用的。最後,要注意的是加工食品。以肉類來說包括火腿、香腸、培根、牛肉乾等都屬於加工食品,是抗癌過程中絕對不能食用的禁忌食物。上述中,最麻煩的就屬白砂糖了。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食品幾乎都含有白砂糖,例如蛋糕、餅乾、雞蛋糕、果汁等甜食,以及麵包、醬料、燉菜等。為此,只要是「甜的食物」基本上都要禁止;選擇麵包時要注意成分標示,選擇沒有白砂糖的種類,最好是使用天然食材製成的。若真的很想吃甜食或在飯菜中加點甜味,請用蜂蜜或黑糖自己動手製作,千萬不要使用加工食品。(本文摘自/日本精神科名醫一個月,從癌症生還/采實文化)

近50%腎病患者 同時也是糖友!

近50%腎病患者 同時也是糖友!#飲食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師,我的血糖都控制很好,為什麼腎臟會出問題?」、「藥還要吃多久才會好?」據世界糖尿病協會統計到2015年的資料顯示,每11未成年人中即有1位為糖尿病患者。台灣腎病年報也統計出至2014年已有75,422正在接受透析治療,其中49%患者合併有糖尿病。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變的徵兆之一亞東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曾博郁表示,糖尿病腎病變為糖尿病最主要的併發症之一,可以透過蛋白尿檢查得知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變。當進行至較後期時,腎臟的過濾功能逐漸損害,最後導致腎臟功能衰竭,因為無法從尿液清理身體中有害的尿毒素,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氣及肌酸酐的上升,而導致尿毒症狀產生,終將走向洗腎人生。糖尿病腎病變可以透過以下生活習慣改善:1) 血糖控制/研究顯示控制血糖可以減少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目前建議的目標為糖化血色素7%,不過也不用嚴格控制到7%以下,因為會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2) 血壓控制/當腎病變產生時,絕大多數病人會同時合併高血壓,血壓控制已證實可以減少蛋白尿及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因此高血壓的控制在糖尿病腎病變的預防和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目前認為糖尿病病人若合併蛋白尿,血壓控制的目標應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且應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 或其受器阻斷劑(ARB)這類的高血壓藥物,除了有降低血壓及蛋白尿的功效外,對腎功能也有直接的保護作用。3) 血脂異常的治療/糖尿病病人血脂異常者,有較高的機會發生腎功能異常或衰退,所以應避免高脂飲食,建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00mg/dL以下。4) 限鹽及低蛋白飲食/限鹽及低蛋白飲食皆能減少腎臟的負擔,延緩腎臟的惡化。5) 戒菸/已有許多臨床研究證據顯示,戒菸對糖尿病腎病變有好處。6) 避免使用傷腎的藥物/避免使用到會傷腎的藥物,例如消炎止痛藥、特定抗生素及來路不明的藥物。生活習慣改變、嚴格控制飲食才能癌患腎功能惡化曾博郁醫師表示,一旦診斷糖尿病腎病變最重要的治療原則即為規則的追蹤,配合醫師的治療,藉由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及生活模式的改變,包括嚴格控制飲食、規律運動及戒菸,透過以上全方面的治療才可以有效地延緩腎功能的惡化。

講座/高纖防癌祕招大出擊

講座/高纖防癌祕招大出擊#飲食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如飲食能增加膳食纖維,則癌症罹患的機率會降低很多,經證實確實可以降低的癌症有:大腸直腸癌,口腔癌、食道癌、肺癌及胃癌;很可能可以降低的有:咽喉癌、胰臟癌、乳延及膀胱癌等;而可能降低的也有: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甲狀腺癌。但是過多的纖維素會引起腸胃不適症狀例如脹氣、腹痛、腹瀉、便秘,或影響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的吸收,因此要如何選擇適量的高纖食物?將在本次課程幫您解答。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 名稱:高纖防癌祕招大出擊時間:2017/9/13(三)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糖尿病教育班──吃的健康,放鬆心靈

講座/糖尿病教育班──吃的健康,放鬆心靈#飲食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人口不管是在全世界或是在台灣,都是現今社會常見的慢性疾病,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在發病之早期,大部分病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一旦確診後,往往讓病人感到震驚,更伴隨著許多面對疾病的擔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將在9月15日舉辦「糖尿病教育班」,將以自我壓力調適與地中海飲食為主,教導病友們自我營養之照護。糖尿病是強調自我照顧的一種慢性病,因此疾病的成因與預防都是病患及家屬需要學習與瞭解的,故在面對疾病過程中,產生出生理與心理上的不適與壓力,由此可見病友們不僅是醫療上需要被照護,心理部分更是我們須多加協助之處。聖馬爾定醫院將於9月15日(五)下午1點至5點,在大雅院區十樓學術講堂,舉辦「糖尿病教育班」,邀請醫師及營養師專題演講糖尿病患者壓力調適與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之介紹。歡迎有興趣的患者與民眾家屬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教育班──吃的健康,放鬆心靈時間:106年9月15日(五)13:00至17:00地點: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大雅院區10樓學術講堂(嘉義市東區大雅路二段565號)洽詢:(05)2783865或2756000轉3311/親洽本院二樓糖尿病衛教室(即日起開放報名至9/11(一)止)

晚睡誤健康 撫腸健胃3招加分

晚睡誤健康 撫腸健胃3招加分#飲食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加班太忙就不吃飯?可能陷入菌相平衡的風險,導致一連串的腸胃問題!台灣普遍上班族飲食習慣不佳,蔬果攝取不足讓腸胃問題加劇,如將標準放寬至建議給幼童份量的一日五蔬果,僅12%上班族達標。有許多「晚睡強迫症」者不僅晚餐不吃、常吃宵夜,更偏好油膩食物,容易在體內營造出不利菌相平衡的環境。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腸胃過度負擔針對全台1000多位25至59歲上班族所做的「上班族晚睡強迫症與腸胃問題影響調查」顯示,有晚睡強迫症候群習性的上班族,飲食習慣也呈現亂食現象。在「紓壓晚睡型」中,3成2的受訪者表示易有晚餐跳過不吃的習慣,;「榨乾晚睡型」明顯有6成3的人偏好油炸、燒烤等較為油膩的食物,;「愉悅晚睡型」的人中,則有40%的人有吃宵夜的習慣。彰化鹿港基督教醫師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成行表示,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往往會造成腸胃過度的負擔,若再加上晚睡強迫症原有的熬夜習慣,更會打亂腸道菌相的平衡、破壞腸胃的規律運作,也難怪上班族會頻頻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了。注意飲食均衡、補充好菌 對此調查結果,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陳郁涵指出,上班族的腸胃問題因威ˋ飲食、睡眠、壓力多重影響而日益加劇。若晚睡慣性無法立即調整,建議除了應注意飲食均衡性,也可以攝取優酪乳補充好菌,並搭配足量蔬果、攝取膳食纖維,降低腸胃問題發生的機率與風險。撫胃健腸3招針對台灣上班族「非晚不睡」的晚睡強迫症候群現象,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也以預防醫學的角度,提出「撫胃健腸三步驟」,讓上班族能從日常生活及作息開始注意,逐步遠離腸胃不適的困擾。1) 規律吃/飲食習慣須定時定量,固定用餐可幫助腸胃運作也規律化,降低腸胃負擔。2) 增好菌/多攝取促進腸道蠕動及補充好菌的食物,例如具認證的優酪乳、富含高纖維質食品或蔬果等,可降低壞菌增加的機率。3) 睡眠足/每日盡可能於11點前入睡,並睡滿7小時,讓腸胃能真正獲得休息。

多吃菜少吃肉 一定能遠離癌症嗎?

多吃菜少吃肉 一定能遠離癌症嗎?#飲食習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多吃蔬果少吃肉就能遠離癌症。」這句話應該沒人不認同,但我卻不以為然。因為我的患者中,隨便都能找出七、八十例來推翻這種觀念。前一陣子診所裡才出現一個典型的個案。這位患者每天都吃很多蔬菜水果,不吃烤的和炸的東西,垃圾食物也不吃,晚上十點以前就睡了,每天運動,生活作息很正常,但還是得到胃癌。此外,他也吃綜合維他命、葡萄籽、酵素,卻還是每天便秘,令他感到非常不解。之前每個醫生都叫他要多吃蔬菜水果,於是他把早就準備好的日常飲食紀錄給醫生看,連醫生都啞口無言。為什麼這麼健康的生活方式卻還是得癌症呢?吃熱性食物身體才會好 ? 他來找我時,我叫他吃辣椒、大蒜、咖哩,用麻油炒菜、炒蛋…等等,多吃一些熱性食物。他不敢置信,反問我說身體都這樣了,還能吃這麼刺激的東西嗎?事實上這位患者的體質屬寒性,好比冬天土裡的小草,需要一些熱能才能長得好,長得健康。寒性體質的代謝已經很慢了,再不吃這些東西讓代謝快一點,導致身體累積太多毒素,當然會得癌症。且蔬菜水果大部分都屬寒涼,他吃越多只會讓代謝變得更慢而已,西醫給他的建議,對他來說跟毒藥沒兩樣。後來他照我說的吃了3天,上大號就很順了。肝癌病患長期心理鬱悶、晚睡另外,也有患者疑惑,為什麼有人生活作息飲食都不正常,卻一直都活蹦亂跳生龍活虎?這是因為,有些病如癌症,跟作息不一定有必然的關係,主要還是要視體質而定。例如雖然肝癌病患多半都是長期心理鬱悶加上晚睡,但也不代表常熬夜或上夜班的人就一定會得肝癌,因為有些人天生就不容易得癌症。雖然不會得癌症,卻可能容易有心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等等。例如甲、乙兩個人同樣都經常大吃大喝、熬夜、抽菸、喝酒,肝不好的甲可能馬上就誘發肝癌,而另外一個乙雖然暫時看起來好好的,但一段時間(如果體質比較強可能10年、20年)之後才發現血管硬化、阻塞或突然中風。多運動、少勞動、別憋尿所以,我們都應該對自己的體質掌握得非常清楚,盡量順著自己的天生體質及後天環境來過日子。肝不好的人,就不要常發脾氣,不要晚睡,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心臟不好的人,就要盡量放空腦袋,不要想太多免得神經衰弱,容易失眠;脾不好的人,飲食要節制並且多運動,才不會容易發胖導致其他慢性病;肺不好的人,少吃冰冷也少吹冷氣,否則過敏體質永遠也無法根治;腎不好的人,盡量不要從事大量勞動的工作,切忌縱欲過度,不可憋尿,否則,很快就要洗腎了。(本文摘自/算病-算出體質,量身訂作養生方案/時報出版)

腹痛、消瘦、黃疸 胰臟癌3警訊!

腹痛、消瘦、黃疸 胰臟癌3警訊!#飲食習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的民眾,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比BMI小於23者增加了70%以上,而攝取過多的高澱粉食物,也將多出2.5倍的罹癌可能。現代人生活型態忙碌,加上西化飲食習慣,很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高及代謝問題,進而增添罹患胰臟癌機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指出,胰臟癌過去多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近五年來,台灣與其他先進國家,胰臟癌發生率逐步提升,發生族群也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除了常見的危險因子如抽菸、飲酒、肥胖、慢性胰臟炎外,遺傳也是罹患胰臟癌因素之一,由於胰臟癌症狀不明顯,患者在初期常誤認為消化道疾病,延誤黃金治療時機。胰臟癌3警訊:腹痛、消瘦、黃疸「早期發現是對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戴承正醫師說,胰臟癌常見症狀包含腹痛、背痛、不明原因消瘦及黃疸等。一旦出現上述一個甚至多個症狀,且持續長時間未獲得改善,都要特別留意可能罹患胰臟癌,應盡快就醫檢查。此外,戴承正也建議一般大眾可透過全癌基因篩檢,檢測已知的遺傳性癌症,擬定個人化健康計畫。二線新劑型藥物助增晚期胰臟癌整體存活期針對經確診無法手術切除的多數晚期胰臟癌患者,過去僅有第一線化學治療一個選項,一旦治療失效,就等同無藥可醫。所幸隨著醫學發展,晚期胰臟癌治療已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由台灣研發的二線新劑型藥物,以微脂體包覆,可穿透腫瘤血管孔壁,進入腫瘤核心釋放高濃度藥物,有效提升整體存活期,且降低藥物副作用。戴承正醫師指出,癌症治療若能有多線藥物提供選擇,治療控制效果就越好,長期存活機率也會相對提高。過去幾年來,胰臟癌治療選擇相當有限,二線新劑型藥物的問世,對醫療團隊及患者而言,不啻為另一項治療的新武器,可為患者帶來一線曙光。(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