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超有感!小雪是進入冬天的第2個節氣,時間大概落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代表冬季氣候更進一步寒冷與乾燥。中醫師提醒,小雪典型的氣候特徵是乾冷,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口乾舌燥,推薦民眾可善用溫和運動、艾灸足浴及養生食譜等3大保養心法,促進身體氣血活絡保持溫暖。
天冷超有感!小雪是進入冬天的第2個節氣,時間大概落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代表冬季氣候更進一步寒冷與乾燥。中醫師提醒,小雪典型的氣候特徵是乾冷,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口乾舌燥,推薦民眾可善用溫和運動、艾灸足浴及養生食譜等3大保養心法,促進身體氣血活絡保持溫暖。
冬天來臨,中醫師指出,冬季對應的臟腑是腎,在冬季時要好好補養腎氣,可調節身體適應嚴冬變化,建議可以多吃溫熱食物如藥膳排骨、當歸生薑羊肉湯等來滋補身體。此外,也要做好禦寒保暖,避免寒氣入侵體內而生病,也可透過按摩4穴位,緩解疲勞與疼痛等不適。
冬令進補小心蕁麻疹大發作!52歲蔡小姐多年前被診斷有蕁麻疹,雖服用西藥後可緩解搔癢等不適,但停藥後換季又時常復發,經過多次檢查未找出確切過敏原,因此求助中醫,經同時服用中藥搭配西藥,加上夜間搔癢時按摩止癢穴位,幫助紅疹搔癢症狀減緩,6個月後蕁麻疹不再復發。
立冬是冬天的開始,象徵一年的忙碌將要回歸到平和與安寧的階段,大自然萬物準備休養生息,為來年的春天打好基礎。中醫師建議,生活作息可以順應天地,早睡晚起,讓冬天養「藏」的功能發揮得更好,這個時節若保養得宜,對於較弱的臟腑功能之提升大有助益,建議同禪定練習,做好保暖的工作,消除壓力,加上養生藥膳及穴道按摩,讓身體的陽氣可以乖乖留在體內。
活動好評再續!進入深秋,涼涼的天氣,正需要好好補一頓,秋天恰巧也是靠食補養生的好時機,不妨趁機大吃一頓吧!尤其,秋天有許多養生美食,例如南瓜、栗子、螃蟹、柿子、柚子、酪梨、薑⋯⋯等。《優活健康網》為你整理「秋季限定|養生食材懶人包」,限時加入優活LINE好友,在2024年10月31日前回覆指定留言,就能一鍵免費下載!
今年時序已進入深秋,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下一個節氣則即將迎接冬天到來。中醫提醒民眾,霜降天氣明顯轉涼、日夜溫差逐漸擴大,此時要小心皮膚、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上身,並建議3招「霜降節氣養生法」,在入冬前多吃些溫補食物,如粥品及潤肺茶飲,以及穴位按模方法,讓身體準備好暖暖過冬。
食慾之秋來了!隨著天氣轉涼,秋天正是調養身體的好時機。中醫認為,秋季屬金,對應肺臟,正是補充能量的好時機,不妨利用當季食材滋補養生,像是南瓜、栗子、螃蟹、柿子、柚子、酪梨、薑等7大食材。《優活健康網》為你整理「秋季限定|食材懶人包」,限時加入優活LINE好友,在2024年10月31日前回覆指定留言,就能一鍵免費下載!
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寒露,同時也是秋天的第5個節氣,天氣逐漸轉涼,露水增多,寒露與白露時節相比,氣溫下降較多,地面的露水也更冷了,故名寒露。中醫師建議,寒露慎防感冒與呼吸道感染、皮膚乾燥與過敏等不適症狀,民眾可飲用百合大棗銀耳茶來潤肺,也能透過按摩列缺穴調理胸肺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