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弟出生時,即發現患有第1型神經纖維瘤,後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1個月大即因腫瘤壓迫氣管進行氣切手術。腫瘤隨著年齡漸長不斷增大,手術後頸部更長出2顆棒球大的腫瘤,導致面容歪斜,腫瘤甚至長進胸腔內部壓迫氣管與大血管,導致嚴重脊椎側彎問題,所幸加入恩慈療法接受口服標靶治療後,成功縮小腫瘤、擺脫24小時配戴呼吸器,周小弟開心迎接國中生活。
周小弟出生時,即發現患有第1型神經纖維瘤,後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1個月大即因腫瘤壓迫氣管進行氣切手術。腫瘤隨著年齡漸長不斷增大,手術後頸部更長出2顆棒球大的腫瘤,導致面容歪斜,腫瘤甚至長進胸腔內部壓迫氣管與大血管,導致嚴重脊椎側彎問題,所幸加入恩慈療法接受口服標靶治療後,成功縮小腫瘤、擺脫24小時配戴呼吸器,周小弟開心迎接國中生活。
癌症治療影響生殖功能,可能導致卵巢或精子產生不可逆的損害,進而導致不孕。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計畫」,補助女性乳癌凍卵、男性血癌凍精,計畫送行政院。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林宇旋10日說,適用範圍待商議,上路時程未定。
慢性腎臟病初期無明顯症狀,發現時多已晚期,且常合併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病。為降低慢性病與失能風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2025年起,將30歲民眾納入5年1次免費的腎功能篩檢,預計將有320萬人受惠;健保署也於3月1日將慢性腎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並結合腎臟病照護計畫,有效提升慢性腎臟病病友照護品質。
台灣急診室壅塞問題持續惡化,醫護人力已不堪負荷。對此,私立醫院陸續開出高薪搶才,卻有公立醫院提出住院醫師薪資「公定價」,引起工會反彈,認為若提升住院醫師待遇,自然能解決醫護缺口,盼加快推進《醫療法》修法,才能挽救眼下醫院醫師大舉流失的困境。
急診塞爆了!近日,台灣各大醫院急診部門近期出現嚴重壅塞,護理人員短缺問題日益加劇,導致醫療品質下降,衛生福利部針對醫院壅塞提出3大短期策略、2改革方向。對此,醫師工會回應,調床需要財務誘因、跨院協調名存實亡,急重症給付調整更需時間表,批評衛福部對護理人力荒反應慢一拍。
糖尿病人常合併高血壓、腎臟病等多重慢性病,若同時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惡化,最後有可能走向洗腎之路。為此,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希望將這些疾病共病同加入照護計畫,自2025年3月起,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將提供慢性腎臟病健保給付,預計造福15萬人以上。
胃癌長年名列國人癌症10大死因,更是前3大存活率最低的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2,000人死於胃癌,且年增逾4,000名新發生個案。醫師指出,近來台灣罹患胃癌的人數逐年上升,但是能早期發現的病例數僅佔約3成,而晚期確診後即使接受治療,也常讓醫師束手無策,因此胃癌成為最難治癒的癌症之一,如何早期診斷成為最大挑戰。
春節以來連日低溫,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春節期間平均每天急診就診3.7萬人次,也讓外界質疑護理荒導致病床開不出來。衛福部12日說明,近3個月醫學中心護理人力持續增加,目前急診的壅塞,最大原因還是流感、諾羅病毒等傳染病因素有關,會再與醫院協調病床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