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

端午竟是「身體排毒」好時機?營養師推吃「新五黃」助消化、養正氣

端午竟是「身體排毒」好時機?營養師推吃「新五黃」助消化、養正氣#蔬果

端午節不只吃粽子,還能「排毒養生、促進健康」的習俗?其實端午時節,有「吃五黃」和「養正氣」的說法,但不少人一看到粽子就大快朵頤、食用過量,導致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營養師提醒,想健康吃粽又不想攝取太多熱量,可利用「新五黃」吃法,搭配5種高營養密度食物,吃粽也能兼顧健康。

把討厭蔬果變好吃!苦瓜加鹽、香菜切碎⋯「6大難吃蔬果」美味秘訣

把討厭蔬果變好吃!苦瓜加鹽、香菜切碎⋯「6大難吃蔬果」美味秘訣#蔬果

你是挑食的人嗎?茄子、苦瓜、青椒、秋葵、香菜及胡蘿蔔蔬菜,因為其特殊氣味、苦味、口感等因素,是許多人小時候不敢吃的菜,甚至長大了也不敢吃。其實,透過聰明料理,「恐怖」食材也能健康又美味。《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難吃蔬果變美味的秘訣,下次就可以試吃看看了!

有食譜》排鈉還能消疲勞!營養師激推「蔬果礦泉水」4步驟補礦物質

有食譜》排鈉還能消疲勞!營養師激推「蔬果礦泉水」4步驟補礦物質#蔬果

近年隨著現代人對於健康、環境的意識提升,「蔬食」變成了全新的飲食文化趨勢,多吃蔬食除了可以排除身體裡的鈉,也能消除疲憊感,讓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韓國蔬菜營養師洪性蘭於《蔬食是一切的答案》一書中,收錄了各種方便攝取蔬菜的生活訣竅,也分享多道蔬食料理、飲品,幫助讀者打造蔬食習慣。以下為原書摘文:

排便不順,只吃蔬菜沒有用!營養師:比起沙拉更該選吃「這2款」

排便不順,只吃蔬菜沒有用!營養師:比起沙拉更該選吃「這2款」#蔬果

根據衛福部指出,成人每日建議攝取大約20~35公克的膳食纖維,你每天都有吃足夠的膳食纖維嗎?膳食纖維是種不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它可促進腸道蠕動、便便排泄以及防止便秘,還能降低腸道疾病的發生率。對此,營養師表示,只要掌握好飲食的技巧,就算三餐都是外食,一樣可以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

多吃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果 助你長壽好健康!

多吃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果 助你長壽好健康!#蔬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菠菜、番茄、紅蘿蔔、柑橘、南瓜等黃綠色蔬菜與水果,都是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來源,根據一項日本的研究報告,天天吃這類蔬果,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風險喔!類胡蘿蔔素是什麼?簡單來說類胡蘿蔔素是600種以上結構類似的化合物總稱,在許多植物、藻類,還有某些細菌和真菌身上,都可以找到它們;這類化合物與人類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例如ß-胡蘿蔔素能在人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發揮維持粘膜與視力健康的作用、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能在黃斑部發揮抗氧化與吸收藍光,幫助維持保護視網膜運作。我們都有多吃蔬果有益身體健康的概念,而這有部分的原因,可能就來自於這群化合物們的貢獻。至今,已經有許多類胡蘿蔔素的攝取和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進行過,而這些研究檢查參與者血中的類胡蘿蔔素濃度,並以此分析特定疾病的發生,以及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類胡蘿蔔素可能有助於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的用處。從每年血中類胡蘿蔔素看各種死亡風險雖然有許多研究發現人們血中類胡蘿蔔素的濃度與一些疾病的死亡風險有關,只是這些研究幾乎都只有追蹤開始測那麼一次血中的類胡蘿蔔素,並以此分析之後疾病的發生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只是呢!我們的飲食習慣是會改變的,特別是拉長時間來看,就會有明顯的差異。隨著年紀增加,對於食物的喜好會改變啦,或是生活狀況改變,食物選擇發生變化,或是期間有了新的知識,食物選擇改變等等生活行為的改變,都會影響類胡蘿蔔素的攝取,當然血中的濃度也會有所不同;換句話說,能持續追蹤血中類胡蘿蔔素的變化,再用來分析各種疾病與死亡風險,會比只分析1、2次要更有參考價值。有一篇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在研究期間,每年都會檢驗參與者血中的類胡蘿蔔素含量,並以此分析所有死因、癌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搜集 22 年以上的資料參與這項研究的人來自日本北海道南部的八雲町,他們是在1990~1999年間,有做過健康檢查的居民,同意參與研究的人總共有3116位,再開始進行追蹤調查的時候,全員的年齡都在40歲以上,平均年齡54.7歲,女性約佔6成。此試驗一直追蹤到2017年12月,期間總共有762位參與者死亡,其中有253位死於癌症、210位死於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會用追蹤期間,參與者每年的血中類胡蘿蔔素濃度來統計分析與各種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檢測的類胡蘿蔔素不是單一化合物,而是多種胡蘿蔔素的總和,包含了: 玉米黃素和葉黃素:菠菜、地瓜葉…等來源。 角黃素:藻類、蛋 β-隱黃質,柑橘類水果的皮含量豐富 茄紅素,西瓜、番茄都有 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黃綠色蔬菜大多含有 總胡蘿蔔素(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茄紅素) 總葉黃素類(玉米黃素與葉黃素、角黃素和 β-隱黃質) 維生素原 A(β-隱黃質、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上述成分後面有來源食物,但要說明的是,不是只有植物或藻類才有,像是雞蛋也含有葉黃素、角黃素,只是在我們的飲食裡,植物是比較豐富的類胡蘿蔔素來源。經過分析後,發現血中總類胡蘿蔔素的濃度上升25%,總死亡風險下降低15%、癌症死亡風險減少18%,而心血管疾病降低14%。那你可能會問,要讓血中提升25%的類胡蔔素濃度會不會很難?或是很花錢呢?答案是不會,只要你每天有吃到多種這類的食物應該就可以了。(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多吃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果 助你長壽好健康!)

宅配蔬果箱夯 這樣分類保存美味更持久

宅配蔬果箱夯 這樣分類保存美味更持久#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在全民防疫期間,為了減少群聚的風險,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宅配蔬果箱變成蔬果採購新選擇,但採買回家的蔬果該如何保存,才能維持新鮮美味?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提供居家蔬果保鮮小撇步,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健康。蔬果到貨,耐低溫、不耐低溫分類貯藏蔬果箱裡蔬果種類很多元,農試所建議,到貨第一步,依照蔬果特性選擇適合保存的環境,立刻分類分流,才能讓食材維持較久的美味。消費者可根據當季蔬果種類,及居家可提供的冰箱容量及貯藏環境,將蔬果簡單分為耐低溫與不耐低溫兩類。耐低溫的蔬菜有葉菜類、豆菜類、果菜類及瓜菜類等;耐低溫的水果有桃、番石榴、紅龍果等;但是要特別注意,有些水果雖然耐低溫,在放入冰箱前,要先放在通風良好的室溫後熟,等果實轉變成適當的風味後,才可以低溫冷藏,例如洋香瓜、木瓜、芒果等。不耐低溫的蔬果,可置於通風良好的室溫環境即可,例如地瓜、南瓜、洋蔥、蒜頭及香蕉等,因為過低的溫度可能會讓這些蔬果凍傷,果實細胞因低溫導致細胞膜受損與代謝異常,導致果皮褐化、果肉凹陷、果實不後熟及味道改變等情形。適當包裝,減少蔬果水分散失農試所指出,第二步是將分類好的蔬果,以具有保濕效果的方式進行保存,消費者可選擇居家方便取得的包裝材料,例如乾淨的PE袋、夾鏈袋,或利用乾淨的保鮮盒,進行分裝保存,包裝裡面可以放入一塊乾淨的棉布或餐巾紙,以乾淨水打濕,有加強保鮮的效果。建議以單次食用量包裝,使用方便,又能保鮮。透過分裝食材方式,可避免有少量蔬果腐損時,容易產生乙烯(一種自然產生的老化植物荷爾蒙,為無色無味的氣體),造成包裝在一起的蔬果快速後熟、或菜葉黃化,因此透過乾淨小量包裝,可維持較久的新鮮美味。農試所提醒,蔬果到貨時,請儘快分裝置於冰箱或通風處,建議包裝好的蔬果勿大量堆疊以避免壓損,而且分批食用可減少食材的減損浪費,也能顧全荷包。不過,蔬果還是有一定的賞味期,建議消費者購買的新鮮蔬果,儘速在3至7天內食用完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