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塊

婦人頸部出現腫塊 檢查竟是肺癌

婦人頸部出現腫塊 檢查竟是肺癌#腫塊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 40 來歲婦女,無意間摸到左內脖子有數顆突然變大的疼痛性腫塊而求診,並有輕微發燒情形,檢查發現左下頸部有2至3顆約2公分、痛且偏硬的腫塊,檢查鼻腔、口腔、喉嚨及其他頸部部位並無異常發現,經由電腦斷層檢查卻發現為肺癌。根據醫學研究統計,頸部惡性腫瘤多為轉移性腫瘤,其中高達 80%的原發部位,是來自耳鼻喉區域,但也有可能來自身體其他部位如肺癌、大腸癌等。造成頸部腫塊的病因很多,可以分成發炎或感染性組織、先天性囊腫、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等症狀。民眾發現頸部腫塊後會馬上就醫,大部份是因為頸部腫塊會疼痛,若是不痛,常常不以為意,等到腫塊逐漸長大才找醫生檢查,這時可能是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癌症,因而延誤治療的時機。佳里奇美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柯俊宏表示,所有疾病都應及早而積極圖為標示發現區域,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和評估,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尤其是癌症,更要把握黃金治療期,治癒的機會將明顯增加,才能持續擁有健康而幸福快樂的人生。(資料來源:奇美電子報提供)

透明細胞肉癌惡性度高 易有淋巴轉移

透明細胞肉癌惡性度高 易有淋巴轉移#腫塊

苗栗縣的黃先生右腳後跟有個腫塊,幾十年來一直沒有什麼變化,最近一年腫塊竟然長大了,還會感覺疼痛,他開始緊張,急赴地區醫院做切片檢查,病理結果卻表示沒有異常。他轉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尋求第二意見,醫師懷疑是惡性腫瘤,便建議他完整切除以獲得確切診斷。術後病理發現,該腫瘤細胞表現雖類似黑色素細胞癌,卻臨床上又不是百分之百吻合。進一步動用細胞基因學檢查,分析細胞染色體,找到腫瘤細胞在第12和22段染色體有互換情形,根據這個特點,才確定是透明細胞肉癌。皮膚科主任許致榮指出,透明細胞肉癌是罕見的軟組織惡性腫瘤,好發於年輕人遠端肢體的深部組織,並以皮下腫塊的面貌出現,不像黑色素細胞癌好發成年人,且皮表會有不規則色素斑提醒人們注意。透明細胞肉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且生長緩慢,後期則開始快速增生,侵襲周邊組織,更壞的情況是會有淋巴轉移或遠處器官轉移,肺部骨頭都可能遭殃。由於透明細胞肉癌與黑色素細胞癌一樣,容易有淋巴轉移的可能,不過前者細胞惡性度更高。換言之,局部切除只是治療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前哨淋巴結篩檢,方能判斷是否蔓延開來。因此,病患第二次手術接受了深及骨頭的廣泛性切除手術及前哨淋巴結篩檢手術。許致榮醫師說,如果腫瘤大於五公分,表面又出現潰瘍壞死,有轉移或局部復發的情況下,預後都會比較差。

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 也可能是惡性腫瘤

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 也可能是惡性腫瘤#腫塊

林小姐今年35歲,最近朋友發現她頸部有疑似腫塊突起,很擔心是不是癌症,至門診接受甲狀腺超音波及細針穿刺檢查後,診斷是單一甲狀腺結節良性細胞變化,目前接受甲狀腺素抑制治療,並定期門診追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宏達表示,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中出現腫塊,如果只有一個結節叫做單一結節,而出現一個以上就是多發性結節。甲狀腺結節患者以婦女和老年人居多。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但是仍有5%左右的機會是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以在診斷時要格外留意。引起甲狀腺結節的原因目前並不太清楚。陳宏達醫師說,個人體質因素的差異、遺傳、居住地區、飲水、食物皆有影響,如深井水中的腐植質可能會引起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其本質可能是增生或贅生物,有些是出血性的,有些是發炎,有些僅是膠體腫。陳宏達醫師指出,只要發現甲狀腺結節,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接受檢查來排除是惡性的可能。目前最標準做法是甲狀腺超音波及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如果細胞是良性變化,可以選擇甲狀腺素抑制治療,並定期追蹤。如果結節為濾泡性腫瘤或惡性結節,則應該接受手術切除治療。

男胸痛不止求醫 驚見牙籤卡肺部

男胸痛不止求醫 驚見牙籤卡肺部#腫塊

一名43歲男子因胸部挫傷而胸痛不止求診,經由X光發現肺部有一陰影,電腦斷層檢查證實有肺葉腫塊,並安排胸腔鏡肺葉種塊切除手術,但切下來的組織中赫然發現肺組織中竟包覆一根完整的牙籤,幸好手術過程順利,患者於術後兩日後出院。  台南市立醫院外科醫師吳星賢指出,檢查發現患者肺葉有腫塊,本來擔心是癌腫瘤,沒想到切除過程竟發現一根牙籤,當下鬆了口氣,取出來的組織經化驗只是肉芽組織。該男子仔細回想,表示似乎於十幾年前,印象中曾於酒後吞入或吸入東西,但經醫院檢查並無明顯發現。吳星賢醫師說,醫院病例中誤吞牙籤進入腸胃道時有所聞,但吸入牙籤於氣管並共存了十幾年則非常少見。吳星賢醫師建議,只要有印象可能曾吸入或吞入異物,最好主動告知醫師病史,並及早檢查及處置。

牙齦不斷長腫塊 少女罹患「牙齦纖維症」

牙齦不斷長腫塊 少女罹患「牙齦纖維症」#腫塊

一名20歲陳姓女子矯正牙齒後,右下側牙齒出現腫脹的情形,曾求醫接受手術治療,但腫脹情形仍不斷發生,直到至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檢查,發現她是罹患少見的「牙齦纖維症」,使用「廣泛性的切除手術」後,追蹤3個月並無復發情形。該院耳鼻喉科主任蔡青劭表示,患者矯正牙齒將牙架拿掉後,右側的下齒齦有一腫塊,求助牙醫取出硬塊後,經過一個禮拜的時間腫塊又長出來,來本院就醫安排「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發現罹患了少見的「牙齦纖維症」,使用「廣泛性切除手術」治療並無損傷牙齒與牙齦,術後此類的患者暫時不能經口進食,須使用鼻胃管灌食,不過患者並未使用鼻胃管灌食,而是自費使用靜脈注射的方法補充營養,再使用類固醇治療,目前已追蹤3個多月未有復發的情形。患者轉述曾至別家醫院尋求協助,醫師建議她要拔掉2顆牙齒,且要鋸掉下頷骨,蔡青劭主任考量到她還很年輕,且這種症狀是良性的,可以使用「廣泛切除術」來處理。蔡青劭主任說,「牙齦纖維症」發生的原因有的是不明原因,有些是與創傷刺激、遺傳性及牙周病有關。「牙齦纖維症」的臨床症狀是腫塊會愈長愈大但不會痛,腫塊的成長速度因個人口腔衛生而異。因此醫師呼籲民眾要注意口腔的衛生,若口腔內發現異常症狀,請儘快尋找專業醫師的協助,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與治療。

結核菌感染!五旬婦長腫塊 佈滿肩頸

結核菌感染!五旬婦長腫塊 佈滿肩頸#腫塊

台中一名54歲的職業婦女半年前頸部突然開始長出莫名的無痛淋巴腫塊,而且不斷增加,到後來整個肩頸都已佈滿腫塊,摸起來顆顆分明,簡直像一串掛滿粽子的粽串一樣。她擔心是罹患了癌症,到光田醫院求診後,才發現是頸部淋巴腺遭到結核菌的感染。一般醫院從門診、檢查、返院看報告到給予治療至少得花兩周以上的時間,但光田整合耳鼻喉科、胸腔內科及核子醫學科的醫療團隊,從檢查、看報告、確診到投予藥物治療皆在一天內完成,讓患者在當日就獲得最即時的治療。耳鼻喉科劉耿僚醫師表示,患者因為工作繁忙,加上身體並無其他不適症狀,腫塊也不會痛,所以一直沒到醫院就醫,後來越長越多,她害怕是罹患了癌症,才趕快來看診。由外觀來看,患者肩頸部位與常人無異,但觸診時,竟然摸到一粒粒連綴的顆粒。為進一步釐清病因,醫師立即安排各項檢查,並緊急會同胸腔科及核子醫學科共同會診。核子醫學中心王克彬主任指出,患者在接受自費的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後,很明顯的發現患者頸部淋巴腺蔓延多達數十顆疑似腫瘤的淋巴結,令人怵目驚心,病理切片檢查後,確定為結核菌感染頸部淋巴所導致。所幸此種肺外結核病無傳染他人的風險,目前透過藥物治療以及定期的追蹤,患者病情已穩定恢復中。疾管局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的結核病患者約有一萬三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肺內結核。其實,民眾有所不知,結核菌也有可能感染到人體其他部位,包括淋巴結、脊髓、關節、腦膜、腎臟等,稱為「肺外結核」,僅1/10的少數患者是屬於肺外的感染。而頸部淋巴結正是肺外結合最常侵犯的部位之一,這種肺外結核不會透過咳嗽飛沫傳染他人,因此不須隔離,透過六個月以上的藥物治療就能獲得改善。醫師指出,雖然目前治療結核病不再是件困難的事,但由於肺外結核的診斷不易,再加上長時間的療程,如果病患服藥遵從性不好而自行停藥,不只會導致治療之失敗,還可能產生抗藥性,因此需要病患之配合,才能將結核病治癒。也提醒民眾如果發現頸部有不明的腫塊,應該要儘快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以確定病因。

7成女性有乳房病變?職業女性更應落實乳房年終健診

7成女性有乳房病變?職業女性更應落實乳房年終健診#腫塊

乳癌雖是台灣女性癌症的頭號殺手,但醫師表示,台灣大約有七成女性可能有乳房變病的相關症狀,包含乳房疼痛或腫塊等現象,而多數女性卻沒有定期乳房年終健檢的習慣,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先機。乳房影像專家池永昌醫師表示,許多上班族女性終年為工作和生活奔忙,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熬夜加班、不正常飲食又缺乏運動,可能影響肝臟的代謝表現,增加乳房病變的風險,建議女性國人勿以忙碌或害羞為由,而忽略乳房年終健診的必要性。診間日前就有一名41歲的女性上班族,兩年前透過公司例行性的年終健診才意外發現自己的左乳有癌變現像,令人遺憾的是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雖然現在成為「少奶奶」,但也讓她更關心自己與身邊親友的乳房健康。上述案例僅是冰山一角,其實這樣的悲劇並非完全無法避免,只要力行定期篩檢,就能及早發現化解危機。針對各年齡層職業女性的乳房年終健診方式,池永昌醫師建議,20~29歲間的女性,可選擇醫師理學檢查及紅外線熱像儀檢查;30~39歲的女性可於上述檢查項目後考慮增加ABVS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儀;而40歲以上的高風險女性,擇最好輔以乳房X光攝影,以增加準確率。池醫師指出,現階段檢驗醫學科技進步,是女性的一大福音,像是以ABVS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儀為例,該儀器的設計不僅無輻射汙染,也無需讓受檢者被醫護人員觸摸到乳房,降低檢查時的顧慮與尷尬,而專屬於女性的受檢空間,也讓篩檢過程更加舒適隱密。由於罹患乳癌不僅是對女性個人有極大的衝擊,更可能影響整個家庭,因此無論是單身或是有家庭的職業婦女,建議每年皆應規劃乳房的年終健診,不要再漠視自己的乳房健康,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免觸摸乳房檢查 可望提高女性乳房健檢率

免觸摸乳房檢查 可望提高女性乳房健檢率#腫塊

擔心自己有乳癌風險,卻又不能接受「夾咪咪」或胸部被人觸摸的女性有福了,目前坊間已有免觸摸乳房檢查的服務,利用高解析度的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儀(ABVS)及紅外線熱像儀來提高偵測敏感度,並全程由女性醫護技術人員協助受檢,貼心的打造專屬女性的乳房健診空間,不僅為女性避免尷尬的心情,也可望提高台灣女性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的意願。乳房影像專科醫師池永昌表示,乳癌雖為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但因若能早期發現治療,就有機會大幅提高存活率及保留乳房,因此國健局特別擴大免費女性乳癌篩檢服務。但根據資料顯示,過去五年的篩檢率只約12%,顯示現行的篩檢流程並未設身處地的為女性設想,尤其是亞洲女性不如歐美開放,對私密部位的檢查常因「害羞」及「沒有安全感」而有心理障礙,因此即使知道乳癌的可怕,但仍對於定期篩檢裹足不前,十分可惜。目前乳癌的篩檢方法包括女性自我檢查、乳房影像檢查與醫師理學檢查等等,池永昌醫師建議,45歲以上的乳癌高風險族群除可每兩年一次接受政府補助的免費乳房攝影外,每年還可再進行其他免觸摸乳房檢查作為輔助,以增加驗證準確率。以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儀為例,這是一種可反覆進行、無輻射,適合任何年齡和生理時期、免觸摸乳房的檢查方式,如影印機一般將掃描版放置在乳房上方來檢查,受檢者無須讓陌生的醫護人員觸摸乳房,因此在過程中較為放鬆自在,這種精密的超音波掃描適合用於亞洲女性較為緻密的乳房組織,且對於腫瘤、囊腫、水泡等實質病變也有較強影像發現能力,幫助醫師更準確的判別病灶。此外,利用癌細胞增生時的代謝活動和血管增生會引起溫度增高的現象,以乳房紅外線熱像儀也能在免觸摸乳房檢查的前提下,來探測和分析胸部溫度的變化,幫助醫師判斷病徵趨勢,早期預警病兆。紅外線熱像儀敏銳的溫度探測功能,也能輔助曾進行乳房切除的乳癌患者,搭配血液檢查來監測乳癌復發狀況。有鑑於乳癌年輕化的趨勢,池永昌醫師呼籲,低於40歲無症狀的年輕女性,以及有乳癌家族史的民眾,也最好定期接受超音波或紅外線等免觸摸乳房檢查,掌握自己乳房的異常徵兆,才能降低乳癌的死亡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