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掉髮問題的第一步 切勿自行使用偏方

掉髮問題的第一步 切勿自行使用偏方#流感

男性對頂上三千煩惱絲的重視程度,不亞於女性對體重的斤斤計較。無論男女,掉頭髮的原因或型態包羅萬象,不是時下一般年輕人隨便上上網,自行收集資料、自行判斷原因、自行網購各式各樣的洗髮精、生髮水或口服藥物,甚至使用無奇不有的秘方、偏方,就能解決的。天主教聖功醫院皮膚科張賴妙珣醫師表示,雖然掉髮的原因當中,雄性禿佔了八、九成,但是其他還有圓形禿、休止期掉髮等在皮膚科門診中亦不少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遺漏其他一些少見卻較具嚴重性的掉髮,例如:甲狀腺疾病、性病當中的梅毒、自體免疫疾病中的紅斑性狼瘡等。所以遇到掉髮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求助於皮膚科專科醫師,經由醫師專業的診斷,確定掉髮原因再對症下藥,以免一開始就踏出錯誤的第一步。張賴妙珣醫師說明,頭髮的生長可分為三個週期:生長期、退化期與休止期。正常的頭髮週期循環,每天落髮在100到150根屬正常範圍,若超過則屬於病態落髮。雄性禿是男性最常見的掉髮原因,從青春期後便逐漸均勻地稀疏,求診病人當中二十歲以前的人佔極大的比率。臨床上男性有明顯的前額線後退、M型禿頭及地中海型禿頭等依嚴重程度分七級;女性的雄性禿表現為稀疏的落髮,不會演變成全禿。張賴妙珣醫師進一步解釋,雄性禿的治療主流包括口服柔沛藥物、外用落健生髮水(與落健洗髮精不同)及植髮(雷射植髮)等,但是因為雄性禿純粹是個人的審美觀問題,沒有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任何治療方式皆屬自費。柔沛(propecia)是美國FDA至今唯一核准上市的口服治療雄性禿的藥品,因為每天只需口服一顆藥(每粒含有1mg,可空腹或與食物一起服用,通常不會與其他藥物互相干擾),所以臨床上男性病患絕大多數採用此法;門診中1%~2%的病患會有性功能方面(性慾下降,勃起不能,射精量減少)的副作用,但百分比與沒有服用柔沛的一般男性相當。而所有性功能方面的副作用也會在停藥或繼續服用中消失。柔沛只適合男性服用,婦女及兒童不宜使用。最後張賴妙珣醫師提醒民眾,此藥只要停止服藥,大概約1~2年原本增生的頭髮會再掉落。

禽流感引起的發燒可高達 41℃ 易引起呼吸道衰竭致死

禽流感引起的發燒可高達 41℃ 易引起呼吸道衰竭致死#流感

H1N1流感是家畜家禽的流感病毒在豬隻身上經過重組,而後產生的新型流感病毒。其「人傳人」途徑,不外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病毒傳染高峰是發病前一天及發病後七天。台東基督教醫院感染專科醫師藍志堅說明,俗稱的「感冒」通常分成兩種。針對流感主題,藍志堅首先提到人類的感冒類型:一般感冒(common cold):是指由病毒造成的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已知有一百三十五種以上的病毒會導致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是指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含以下兩種情況:季節性流感(seasonal influenza):指一般人感染流感病毒,並引發之呼吸道疾病,每年均會發生季節性流行,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大部分人具有部分的免疫力,有疫苗可供預防。 新型流感(新流感):新突變的流感病毒品種所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如目前流行的H1N1。 依病毒構造,流感病毒又可分為 A、B、C三種類型:A 型:通常造成較強的病症癥狀。可造成區域性及全面性大流行。 病毒變異快速。 可感染人類、家畜、家禽等各種物種(禽流感、H1N1 新流感皆屬於 A 型流感)。B 型:較無強烈病症癥狀。只造成區域性流行。 病毒的變異不大。C 型:只造成輕微、甚至可忽略的病症癥狀。對公眾健康的衝擊輕微。藍志堅接著表示,動物也有流感,例如:空中飛的鳥及人養的豬。最令人擔憂、防不勝防的是,隨著飛禽遷徙而無遠弗屆傳播的禽流感。熟諳各類病毒的防疫專家藍志堅憂心的說明,禽類和畜類的流感,原先只在各物種間自相感染(如引起大批雞隻死亡之雞瘟),但由於病毒會自發性地不定時基因突變,新品種病毒於焉產生,導致原來只感染禽類的流感,對人類也造成威脅。過去一百年,禽流感病毒經由禽傳人、人傳人,導致三次(1918 年、1957年、1968 年)全球性、致命性的大流行。禽流感的病癥及發病初期與一般流感差異不大,但禽流感引起的發燒可高達 41℃,且較一般流感容易影響肝功能,也較易引起淋巴細胞減少及呼吸道衰竭,甚至因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針對只需一公克病毒就能殺死一百萬隻雞的超級殺手,藍志堅進一步解說禽流感病毒的頑強生命力:在低溫下,病毒可在受汙染的糞便中存活至少三個月。 在 22℃ 的水中可存活四天以上。 在 0℃ 的水中可存活超過三十天(例如:病毒能存活於冰凍湖水,直到野鴨再度遷徙回來)。 面對看不見的強勁敵人,除了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人類真的無計可施嗎? 藍志堅提醒民眾,高溫可殺死禽流感病毒(56℃ 達三小時或 60℃ 達三十分鐘),一般消毒劑,如:福馬林或碘化物,皆是禽流感病毒的剋星。另外,病雞(或病豬)的腸胃道、糞便、屁股、其至血液,都有病毒存在,民眾務必與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本文轉載自宇宙光雜誌2009年十月號第36~39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文章提供: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

換季防流感 首重提升免疫力

換季防流感 首重提升免疫力#流感

秋高氣爽,本是一年之中最宜人的季節,但也是冷、熱交替氣溫多變化的時節;稍一不甚易受風寒,常見疾病仍是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流行性感冒。因此,秋冬時節首要保健為感冒的預防及免疫力提升。天主教聖功醫院家醫科 - 謝偉倫醫師表示,預防流感,首要瞭解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有何不同;一般流感跟感冒一樣都會有咳嗽、喉嚨痛,少數也會有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但是流感發生38度以上高燒及其他如頭痛、全身痠痛的症狀較明顯、同時會有嚴重的疲倦有如被擊倒般的疲累。在老人、小朋友或嬰兒因表達能力較差,產生的生理反應:高燒不退、突然的活動力減低或是嚴重嗜睡,一旦有以上症狀應儘速就醫。今年適逢新型流感大流行,謝偉倫醫師強調,大家應該更注意平時的保健與免疫力提升。而新型流感跟一般的流感有何不同?實際上流行性感冒每年都有,而新型流感的症狀與過去季節性流感也都相同,依過去的統計死亡率約千分之二到五,每年也有人因為流感併發症而死亡。此次H1N1是過去沒有流行過的流感病毒,一旦大流行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免疫,因此被感染人數恐會增加;雖然目前預估的新流感死亡率與過去季節性流感相比,並未明顯增加,如果感染的人數眾多,死亡人數仍會相當可觀。至於流感的保健與一般傷風感冒的預防保健並無不同,仍以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飛沫及接觸傳染為重。若出現類流感症狀,如發燒、咳嗽等症狀,請及早就醫。就醫後宜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有外出,請記得戴上口罩,並注意咳嗽禮節,以手捂住口鼻,避免病毒傳播。流感的飲食保健,謝偉倫醫師則建議宜重清淡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含豐富維生素C,易於消化,有助提高免疫力,對抗病毒)並應多喝水,避免大魚大肉過度進補,反而降低免疫力;另外身體免疫力最重要的養分,叫做「睡眠」,生活規律並充足的睡眠,才是最好的養生與保健之道。

臺北聽奧H1N1新型流感防治經驗談

臺北聽奧H1N1新型流感防治經驗談#流感

本次聽奧防疫工作,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張聖原及昆明院區院長顏慕庸領軍,全院同仁積極投入與配合,建構以旅館、賽場及醫院監測通報節點的防疫網絡,並於上述管制節點配置酒精性洗手設備。院區並派駐12區健康服務中心防疫人員,採責任制分工每人負責1家飯店或旅館,總計34家維持環境監測與每日類流感症狀個案通報的密切聯繫,另與賽場醫護站連線,若有疑似H1N1新流感個案通報,立即介入疫情調查與控制,杜絕疫情蔓延。本次聽奧期間總計類流感通報管理計22人,確診A型流感人數計5人,5人中確診H1N1新流感1人,另一起4人為H3季節性流感群聚事件,並未發生繼發性群聚感染,本次因H1N1新流感住院或重症治療人數則為0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社區傳染病防治組護理長謝英慧說,第21屆夏季聽障奧運於9/5-9/15在臺北舉行,來自世界各地81個國家聽障奧運選手與工作人員約5千5百多人入境,適逢全球H1N1新流感疫情,短期瞬間人群密度與互動大幅增加,也容易增加傳染病發生機會,一旦爆發疫情,尤以呼吸道傳染疾病,易引發集體感染事件,對主辦城市與選手將造成極度傷害。謝英慧表示,為了鞏固亞洲第一次,守住臺灣驕傲,該院聽奧防疫準備工作戰戰兢兢,絲毫不敢心存有任何僥倖!由事前周全準備至圓滿閉幕為止,所有的人都竭盡所能齊心協力,完成該次任務。聽奧終於圓滿閉幕,所有選手與相關人員於9/18晚間也已全數出境,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臺灣的「好」終於能讓全世界看到!大家都共同引以為榮。但就H1N1新流感防治則尚不可掉以輕心,臺灣是否能贏得這場防疫勝戰,仍需大家繼續努力!謝英慧強調,新流感病毒與季節性流感病毒感染在臨床上都會出現如:發燒、全身痠痛、倦怠等症狀,是非常類似很難區分。所以在家中或共同生活環境社區裡,仍需加強防範杜絕疫情傳播。她再次提醒,H1N1新流感首重預防,防疫由自身個人衛生做起,防疫不可掉以輕心,但也無需過度恐慌!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忠孝、陽明、中興及和平等五院區,特別因應疫情需要,開設「類流感特別門診」,供出現新流感症狀民眾快速看診。她表示,類流感特別門診採一般門診收費,周一至周五上、下午各開設一診,忠孝院區於周六上午也加開一診,為民眾提供健康照護服務。

嬰幼兒流感症狀表現與成人不同

嬰幼兒流感症狀表現與成人不同#流感

成人若感染流感、新流感,可能出現類流感症狀: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38℃)及呼吸道症狀,並具有肌肉痠痛、頭痛、極度倦怠感。不過,幼兒若感染流感、新流感,不見得一定出現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有可能只有發燒,或合併腸胃道症狀。嬰兒甚至也不一定會發燒,表現出來的症狀可能只是懶懶的,沒有活力,也沒有食慾。小兒科醫師提醒說,只要看到嬰幼兒吃不好、睡不好,不會互動、玩耍,家長就要有警覺性,最好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診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吳宗儒說,有些幼兒得到流感會有一些特殊臨床表現,如哮吼、或氣喘發作,在治療特殊症狀時,可考慮檢驗是否有流感病毒,評估是否應投予克流感抗病毒藥物,以縮短疾病病程。有些幼兒則必須小心排除是否合併繼發性細菌感染,或黴漿菌感染,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以免病情快速惡化。以往報告指出,幼兒得到流感後,腸胃道症狀表現比例會較兒童或成人高,今年美國新流感報告亦指出,部份感染個案以腸胃道症狀表現,值得國內小兒科醫師多加留意。吳宗儒表示,婦幼院區在八月下旬開始陸續診斷許多流感快篩陽性個案。其中大部份屬於國小及幼稚園的學幼童,不過也有一歲小病患。其中有一些個案需要住院,在投予克流感治療後,症狀都得到緩解,不過也有幾位診斷為流感合併重症,幸好在婦幼醫療團隊細心照料下,最後都能康復出院。吳宗儒強調,由於婦幼院區是以產兒科患者為主,而孕婦及嬰幼兒又是流感感染後易有合併症的高危險群,因此保護在院內的孕婦、產婦及新生嬰兒免於院內感染,是該院區感染控制重要任務。一般而言,醫院是病患集中場所,環境病毒量也會較高,若沒有看病需求的民眾應減少進出醫院,以防感染。而因應新型流感流行,該院區在產後護理之家、產後病房、待產病房、產科門診及嬰兒室皆實施訪客或病患限制,對於有症狀的產孕婦也設計一套標準診斷及處置作業流程,對於照護的醫護同仁及陪病親友也實施每日體溫監測,並在院區內廣設酒精性乾洗手,加強公共區域清潔及消毒;對於健康的孕產婦及嬰兒,期能做到病毒不近身,環境少病毒的目標,在感染性較高的醫院當中,仍然能安心產檢、待產及生產。

H1N1新型流感疫情升溫 秋季將屆,提醒民眾多加注意

H1N1新型流感疫情升溫 秋季將屆,提醒民眾多加注意#流感

前一段期間H1N1新型流感疫情似乎有稍稍緩和跡象,民眾可暫時鬆一口氣之際,近日來新流感疫情卻有持續升溫的現象,多處地區都發生群聚感染,面臨可能出現疫情大爆發的秋季,提醒民眾還是要做好自身防護準備,以遠離流感的威脅!繼成功嶺傳出國內最大宗的感染案例後,連在醫院的工作人員也傳出爆發群聚感染,甚至台北市國中小學校園也中箭落馬,逼得政府不得不祭出短暫停課措施,避免疫情向上竄燒,顯示新流感的疫情未曾停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感控小組 張秀雯感管師表示,這波的群聚感染,主要為A型流感所引起;H1N1新型流感病毒佔所有已分型A 型流感病毒的86%,罹患H1N1新型流感的病人會出現發燒、畏寒、頭痛、上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呼吸急促)、肌肉痛、關節痛、疲勞、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若民眾出現以上症狀,最好迅速就醫。不過,張秀雯感管師提醒民眾,如果您要接受醫院「流感快速試劑篩檢」服務,須同時符合以下三項條件:(1)突然發燒,耳溫超過攝氏38度、(2)有呼吸道症狀;具有肌肉痠痛、頭痛、極度倦怠感其中一種症狀者、(3)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與支氣管炎。經「流感快速試劑篩檢」反應為A型陽性(檢驗結果需一小時),不必等到檢體送到實驗室確認為H1N1,就應投以克流感藥物(Tamiflu),並進行自我健康管理,避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克流感藥物的治療係在症狀發生內的48小時內服用:一天二次、一次一顆、服用5天。但若醫師診斷符合「流行性感冒倂發重症」的病人,醫院就須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及檢體外送。此外,疾管局也建議,現階段希望民眾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如一定要到醫院必須戴上口罩;進出醫院時要洗手或用酒精消毒;避免用手摸眼口鼻;儘量避免前往人潮聚集的場所,並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出現咳嗽、發燒等類流感症狀,應儘速就醫。目張秀雯感管師說,前依現有資料顯示H1N1新型流感病毒的傳播方式應與一般流感病毒類似。主要是透過大粒子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間傳播;不過,目前並不清楚病毒是否會經由眼、結膜或胃腸道而感染。由於這是一種人類的新型A型流感病毒,由感染者傳染給密切接觸者可能很常見。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及體液(腹瀉糞便)應視為具由潛在傳染性。所以張秀雯呼籲民眾平時應做好個人平時之預防措施,試述如下:1、遠離感染來源。 2、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3、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4、有呼吸道症狀時,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包括:  (1)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  (2)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  (3)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2 公尺以上距離。  (4)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  (5)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

預防新流感 〝手〞護你我健康

預防新流感 〝手〞護你我健康#流感

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截至8月28日上午6時止全國流感住院病例累計共103例,其中5例死亡;臺北市流感住院病例累計15例。 開學正值全民動員防治新流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市民注意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正確洗手,家中孩童如果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時,應戴上口罩、立即就醫,按時服用醫師處方,並至症狀解除後24小時才能返校上課;學童就醫後家長應向學校回報醫師診斷結果,由校護經由校安系統通知教育局並填寫「臺北市各級學校及幼托機構疑似傳染病事件通報單」通報轄區健康服務中心,以利衛生局確實掌握疫情趨勢。開學後臺北市停課標準將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建議,高級中等(含)以下學校、幼稚園、補習班、及托育機構,於3天內同一班級有2名以上(含2名)學生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感染流感時,建議該班停課5天(含例假日)。為防治H1N1新型流感疫情,衛生局已擬定H1N1新型流感衛教宣導單張內容,將由教育局於開學後發放學生及家長,加強宣導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防疫期間,當有班級依停課標準停課時,請務必注意學童作息與安全,避免讓孩子參加人口密集活動,如到補習班、安親班等人潮聚集場所。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相當,主要是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染,症狀有: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會出現眼睛發紅、流鼻涕等症狀。預防方法為:(一)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時用衛生紙、手帕遮蔽口鼻,適度休息、增加抵抗力。(二)遠離感染來源,生病時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三)出現流感症狀時,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接觸史及週遭親友是否有類似症狀之群聚史,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疫情擴散。

「藥」如何防治「H1N1新型流感」?

「藥」如何防治「H1N1新型流感」?#流感

「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均具有傳染性,所以可能會在出現發燒症狀前就感染其他人,因此遠離感染源及勤洗手是最重要預防措施。Q1. 為什麼克流感(Tamiflu)與瑞樂沙(Relenza)可以治療H1N1新型流感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方喬玲說,流感病毒表面抗原中有一種很重要蛋白質,即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神經胺酸酶作用是促使複製的病毒從宿主細胞中釋放出來,同時幫助病毒穿透呼吸道粘膜細胞。所以,若是神經胺酸酶功能被抑制,病毒複製及感染能力就會受到破壞。克流感(Tamiflu)與瑞樂沙(Relenza)均為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擴散,使新形成的病毒顆粒無法從被感染細胞中釋出、再去感染其他細胞。Q2. 使用克流感(Tamiflu)需注意那些事情呢?方喬玲指出,成人及青少年≧13歲用法是早晚各一粒,連吃五天。最好能夠在症狀出現後48小時內即開始服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它可以使流感患者提早2-3天恢復正常體能及活動力,同時也使流感症狀減輕。五天療程目的在於完全消滅病毒,若中途停藥致使病毒尚未完全殲滅,殘存病毒很可能會產生抗藥性。克流感最常見副作用是噁心及嘔吐,這些症狀是短暫且通常發生在服用第一個劑量時,方喬玲建議,可與食物併服以減少此副作用發生。近年來從上市報告中發現,流行性感冒患者服用克流感後,曾出現少數肝炎及肝指數上升現象,甚至有自我傷害及譫妄情況,尤其以兒童影響較多。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也因此要求在克流感說明書上加註,服用克流感可能會導致出現神經系統問題的警語。她強調,克流感懷孕的分級定為C級,孕婦及授乳婦女應經醫師評估後使用。在老年人或肝腎功能不佳的病患,一般是不須調整使用劑量。另外,克流感併用其它藥品尚無臨床上有意義的藥物交互作用產生,所以併用上無需擔心此問題。Q3. 使用瑞樂沙(Relenza)需注意那些事情呢」?方喬玲表示,瑞樂沙(Relenza)是一種口腔吸入劑,成人及年滿5歲兒童每日治療劑量為10mg(一天吸入兩次),持續使用五日。在治療第一天儘可能服用兩個劑量,但用藥間隔至少要2小時。它與克流感一樣,需於發病兩天內服用,效果較好。常見副作用包括:腹瀉、嘔心、咳嗽、頭暈、頭痛及鼻炎症狀等。瑞樂沙不建議施用於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氣喘或是慢性肺阻塞疾病),可能影響呼吸道功能減退;若是醫師同時處方瑞樂沙及吸入式支氣管擴張劑,必須在使用瑞樂沙前先用支氣管擴張劑。她還說,與克流感一樣,在上市後曾經被報導可能引起患者精神錯亂或是行為怪異等不良反應,目前兩者皆屬於新藥上市的安全監視中藥品,衛生署隨時監視上市後的使用情形。瑞樂沙懷孕的分級定為C級,使用前需與醫師討論,一般來說並不建議於懷孕或哺乳期間使用。在併用藥品方面,瑞樂沙已被證明具有很低的藥物交互作用風險。另外,肝腎功能不良病患皆不須調整瑞樂沙使用劑量。Q4. 需要先吃藥來預防H1N1新型流感嗎?答案是:不需要!方喬玲說,克流感與瑞樂沙不是疫苗,不會讓人體本身產生抗體,只有在接觸病患、旅遊後,出現類似症狀或有罹病高度風險時,才使用此類藥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個人先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是避免新型流感病毒造成大流行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