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是台灣長輩常見的困擾,超過2成以上的台灣長者有便秘困擾,若是入住照顧機構的長輩,就更多人有便秘的問題。便祕還可能誘發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必須要好好正視長輩的便秘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照顧便祕長輩的秘訣,要解決便祕就要先了解便祕的類型,才可以對症下藥。
便祕是台灣長輩常見的困擾,超過2成以上的台灣長者有便秘困擾,若是入住照顧機構的長輩,就更多人有便秘的問題。便祕還可能誘發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必須要好好正視長輩的便秘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照顧便祕長輩的秘訣,要解決便祕就要先了解便祕的類型,才可以對症下藥。
當家中有行動不便的長輩,或是失智症患者需要看護,想申請籍看護工等長照服務資源,得要經過層層關卡,其中「巴氏量表」的評估最複雜。對此,勞動部拍板放寬外籍看護工的申請門檻,不過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擔心,開放80歲以上免評恐引發搶工,且過早聘外籍看護工,恐讓長輩自主生活能力快速退化。
失智症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組合,除了記憶力減退,還會多種行為精神症狀。許多人照顧失智長輩時,會遇到長輩破口大罵,甚至動手打人的經驗,照顧起來是很大的挑戰,究竟失智者為何會亂打罵人?照顧者該如何應對?《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照服員的失智照顧經驗,讓照顧者可以順利照顧失智患者。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人都在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多了一個新身份「照顧者」,包括如何慢性病照護、應對失智⋯等,因此不免會產生壓力、不安。《優活健康網》這摘整外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長期照護的案例,建議照護者可以轉化壓力,過程中以幽默詮釋困難,使照護變成輕鬆有趣,也讓彼此更能享受「照護」。
失智症是一個需要照顧者更多理解,尋求外界支援的認知疾病,只要學會正確的應對方式,也能讓病情舒緩。日本老年精神醫學專科醫生吉田勝明於《失智症的對話方式》一書中,介紹不同類型的失智症,並詳細解說食、衣、住、行情境應對重點,如何正確引導讓照護過程更加順利。以下為原書摘文:
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面對的不僅是老人健康問題,導致醫療費用高漲,更將迎來老年長照等議題。對此,國內調查民眾對長照偏好發現,比起自己照顧,逐漸傾向選擇公共化資源,但現有資源不足,造成家人照顧比例較理想值高。缺工時代,家總指出,應用一對多照顧取代一對一照顧。
「我都吃燙青菜、不吃飯,怎麼還一直變胖?」「我都吃得很少,怎麼抽血報告還是充滿紅字?」常見許多錯誤飲食觀念,不僅營養不均衡、營養素攝取不足,甚至攝取過多熱量的現象。隨著老年人口數增加,台灣將在2025年時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想健康活到老「如何健康吃?」已變成銀髮族眼下最關注的事情。
70歲老翁半年前突發口齒不清及右側肢體無力緊急送醫,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發後立即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中風後接受相關復健療程,但進食或喝水常有嗆咳、吞嚥困難現象,返家後仍用鼻胃管灌食。3個月前由於右側肢體緊繃、疼痛讓無法復健,導致復原不如預期,家人的照顧壓力也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