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別懷疑 「吃土」能顧健康!

別懷疑 「吃土」能顧健康!#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好幾份已發表的醫學研究都指出,乳糖不耐症患者吃了發酵或未經加工、所含益生菌與酵素較多的乳製品,能減輕症狀。而克菲爾酸奶特別有療效。《美國膳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有篇論文證實,患上乳糖吸收不良的成年人喝了克菲爾酸奶,能促進對乳糖的消化及耐性。94%的病患口服花粉後 擺脫過敏症狀很多人在戶外待的時間不夠,僅只斷斷續續接觸花粉,這才罹患季節性過敏。而工蜂來往蜂巢時沾上的花粉,還能有效應付此症之外一系列呼吸道疾患。丹佛一家診所獨立執行的案例研究也提到,94%的病患在口服花粉之後,全然去除了過敏症狀。蜂蜜與花粉裡的微生物在腸道定居,發揮漸進的天然免疫作用,幫忙免疫系統適應地方環境。蜂蜜還是益生菌的絕佳來源,而益生菌會滋養並教育腸道細菌。整年服食蜂蜜的話,等過敏季來到,你早就對花粉有所接觸,於健康有益,而免疫系統也較不容易對空氣中多出的花粉過度反應。養寵物能降低過敏機率《臨床與實驗過敏》期刊(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一份研究顯示,豢養貓狗等寵物也許能增進孩童的免疫系統並減少過敏。實驗人員研究了566位家有寵物的兒童,在他們滿18歲的時候抽血檢測。結果,養貓的孩子罹患過敏的機率下降48%,養狗的孩子則下降50%。該怎麼解釋呢?動物在泥土裡玩耍,而後把多樣微生物帶進屋。兒童不是吸入微生物,就是在碰觸「毛孩子」時讓微生物經皮膚進到體內。這等微量接觸規模不大,但經年累月之後越積越多,有助於讓益菌入住腸道、強化免疫機能。而這正是為什麼我不在意幫奧克里清清髒兮兮的腳掌。肌膚與地表接觸 平衡皮質醇《環境與公共衛生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研究發現,地球的負電荷能實際使我們「接地」,作用近似於電塔接地線。人體肌膚與地表的聯繫,能促進我們體內生物電環境穩定,進而管控身體系統的正常運作。研究人員相信,這種電荷交換可能是設定生理時鐘、調節晝夜間律、平衡皮質醇濃度的重大因素。《歐洲生物學及生物電磁學期刊》(Journal of European Biology and Bioelectromagnetics)有篇2006年研究揭示,受測者接地之後,皮質醇濃度回復正常水平及起伏規律,早晨濃度上升,傍晚濃度下降。吃土能維持健康與免疫反應還有好幾份相關研究也讓人看好「接地」的效果:改善睡眠狀態、提升活力、減少發炎、減輕疼痛。單單每天踢開鞋子,在地上走個幾分鐘,就能幫忙你吸收電流與維生物這等對身體有益的組合。(我喜歡稱之為「維他命G」。)沒錯,還得實際吃土。如前所述,土基維生物能支撐腸道健康與免疫反應。但,確切原因何在?在植物界,土基維生物有利於植物生長。少了土基微生物保護,原本健康的植物會營養不良,較容易得病,或受真菌、酵母菌、黴菌、念珠菌屬感染。正如植物在富含活躍微生物的土壤中生長得最好,你也需要這些微生物才能過得強健長壽。(本文摘自/土療,讓你更健康:治好百症根源腸漏症,就能治好皮膚炎、過敏、糖尿病、甚至憂鬱症/三采文化)

5招收心操 斷開「收假症候群」

5招收心操 斷開「收假症候群」#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漫漫長假很快將來尾聲,小朋友們都做好上學的準備了嗎?春假過後繼續放寒假,長達20多天的假期,生活秩序大亂的同學們,可以提早做「收心操」,調整心情,在開學前幾天應避免參與夜間活動,每天提早半個小時上床,把生理時鐘慢慢調整過來,可以避免開學後發生「收假症候群」。調整生活作息 5步驟收心操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小朋友在經過長假以後,生活作息會比學校作息鬆散,收假症候群雖然不是身體異常,但仍可能形成小朋友的壓力,面臨即將到來的開學生活需要一段調整及適應的時間。因此,許維堅主任提供「開學收心操」5撇步:1) 營造即將開學的氣氛家長可預先提醒小朋友即將開學,分享假期的快樂點滴,以及假期將結束的心情,並給予關心與重視。2) 引導孩子檢視作業檢視是否有遺漏的作業,家長可陪伴小朋友完成作業,增加親子互動。3) 生活作習調整將作習時間,如起床時間、就寢時間等調整成開學後的生活作習,逐漸恢復規律的生活習慣。4) 適當規範3C產品使用提醒孩子正確使用3C產品,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小朋友一同適當使用。5) 心理準備開學前家長應幫忙孩子收心,調整生活作息,並減緩子女上網、看電視時間,若孩子表現出不想上學的情緒,要多傾聽孩子心聲,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也可鼓勵孩子多與同儕聯絡,回想快樂時光,也會增加上學動力。

研究:睡姿與致癌有關係

研究:睡姿與致癌有關係#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句成語叫「自作自受」,無論從字面上或引申意義來看,說得一點都沒錯。一個人睡在床的左側或右側,睡彈簧床墊或無彈簧床墊,蓋暖和的被子,或是房內開了一盞小夜燈,健康狀況都會隨之而不同。讓寶寶仰睡 可以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率一些關於新生兒的科學研究顯示,只要讓寶寶仰睡而非趴睡,就可以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率。至於我們大人則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睡眠姿勢,而且這麼做永遠都不嫌遲。一家英國的連鎖旅館針對3,000名住客進行了一項調查,以得知睡在床的左側或右側,是否會對身心安適造成影響。結果顯示,睡左側的人,起床時心情較愉快、樂觀,也比較不緊張。根據數據,睡左側的回答者,有25%起床時,對人生有正面看法,睡右側的回答者則為18%。睡左側善於保護 睡右側較浪漫某些行為心理學家針對這點進行了研究,認為睡床左側的男性,生性善於保護他人,也比較實際;至於睡床右側的女性,生性則較浪漫多感。不過,這也與各地文化有關。在中國文化與風水研究中,睡在床右側與「陽」(責任與行動的同義詞)相連結,左側代表的是符合女性善感特質的「陰」。關於睡姿的問題,帶動了無數科學研究,而這些研究又徹底顛覆了醫學上的說法。幾十年來,我們都誤以為該讓寶寶趴睡,以避免寶寶因溢奶而窒息,時至今日卻已不同。所有醫生都建議要讓寶寶仰睡,因為這個姿勢能大幅減少新生兒猝死的風險。只要想想一個讓被子裹住的小寶寶,整個人陷進了過軟的床墊中,就可以明白,寶寶會有缺氧的危險。要是寶寶容易溢奶的話,可以在床頭下墊一大本厚重的書,使床墊微微抬高。肺癌與皮膚癌發生在身體左側機率較高我也建議有橫膈裂孔疝氣伴隨胃酸逆流的成年人,千萬別在餐後立刻睡覺,至少要等個2小時再上床。另外,喜歡在床上看電視的人,最好用2、3個枕頭墊著,讓自己呈半坐的姿勢。瑞典的豪柏格教授針對癌症發生率與睡姿相關性進行研究,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對於某些癌症為何傾向於發生在身體的某一側,他感到不解,其中有2種癌症尤其令他好奇,就是肺癌與皮膚癌。研究結果顯示,這2種癌症發生在身體左側的機率明顯較高,於是他試著找出合理的解釋。過程中,特別令他驚訝的是,通常較少受到陽光曝曬的身體部位(已知陽光曝曬是誘發皮膚產生黑色素瘤的危險因子),罹患這些癌症的機率反而較高,就女性而言是大腿與臗部,男性則是軀幹。他並注意到,日本並沒有出現這種身體左右側的差異與黑色素瘤的不尋常分布。床墊易讓某些部位產生黑色素瘤在其他的研究中,科學家觀察到床墊內的彈簧形成了一種電磁場反應區。但是日本人因為使用的寢具不同,並沒有這種現象──日式床墊是直接鋪在地上,並且從來不含金屬。科學家認為床墊的「彈簧」構成了一個電磁場接收區,而睡在上面的人便長期於夜間暴露在電磁場中。他們並認為這可以解釋為何身體的某些部位(男性是軀幹,女性是下肢與髖部),反而比受到陽光曝曬的部位,更容易產生黑色素瘤。就連電熱毯這種日常用品,蓋久了也可能會影響健康。美國阿貝爾教授研究了電熱毯與子宮癌的相關性,結果令人意外。他指出,夜間持續用電熱毯超過20年,罹患子宮癌機率較高。偶爾用電熱毯並不會有任何危險,不過,持續使用這種發熱保溫方式,還是會對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對於這種奇怪的現象,目前還沒有找到解釋的理由。(本文摘自/不吃藥,激活身體的自癒力/寶瓶文化出版)

調節睡眠 瑜珈飲食這樣吃!

調節睡眠 瑜珈飲食這樣吃!#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次薛先生很晚下班,體貼的妻子總提前為他準備好熱騰騰的豐盛晚餐。妻子覺得讓他飽餐一頓,就能睡得香甜。果不其然,每回薛先生離開餐桌就直奔臥室倒頭就睡,不一會兒就打起鼾來。可是他睡得並不安穩,早上醒來常常感覺渾身疲倦無力,懶洋洋地不想動。吃飽就睡 影響睡眠並降低睡眠的品質吃飽容易犯睏的說法讓很多人都以為睡前飽餐是睡好的保證。但是瑜伽觀點認為,吃飽就睡會使食物無法適時消化,導致胃腸道被迫持續工作,進而影響睡眠並降低睡眠的品質。「胃不和則臥不安」、「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一百步,不用進藥鋪」,這些民間俗語醫理也證實了瑜伽的這個論點。人體消化過程需要大量氧氣,但是人在睡眠中呼吸比較慢而淺,吸入的氧氣減少,反而會使消化過程變慢。而且在睡前進食,很容易造成胃灼熱和消化不良(包括脹氣、噁心、嘔吐、噯氣和放氣),也會干擾睡眠。瑜伽文獻中提到,未消化的食物會干擾身體的正常功能、阻礙血液和氧氣的循環運行,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和疾病。消化系統也同樣需要休養生息我們能感覺到身體的疲勞,所以知道在晚上需要休息,其實消化系統也同樣需要這樣的休養生息,進餐太晚就是強迫消化系統在該休息的時間加班工作。進食晚餐的理想時間是日落前後。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在此時間進餐,就需要將晚餐調整為小點心、水果或熱牛奶等少量和簡單的飲食,而且應該在睡前至少兩小時進食,這樣做既可以避免空腹睡覺,又不會影響睡眠。此外,瑜伽觀點認為,飲食對睡眠品質有很大的影響。譬如:吃某些食物有利於睡眠,吃另一些食物卻會讓人睡不好覺。例如:紅辣椒、大蒜、洋蔥等辛辣食物,會讓人心緒不安,引起失眠或多夢,所以晚飯最好別吃這類食物;辣的、油膩的和精緻加工的食物如果吃得太多或太快,也會引起胃灼熱和消化不良,而且入睡前進食這類食物,會因為仰臥加重胃灼熱,造成入睡困難,還會讓你半夜醒來,所以要避免進食這類的食物,特別是在臨睡前;糖、洋芋片、碳酸飲料裡一般都含有化學色素添加劑和防腐劑,會干擾神經系統,引起緊張焦慮,進而妨礙我們進入放鬆沉睡期。瑜伽飲食 助調節和平衡睡眠除了上述食物,營養不足的食物也會影響睡眠品質。事實上,有營養的食物、純淨水、新鮮空氣都是人們生存所必需的,缺乏這些則會造成人體營養的不平衡,導致失眠不安。因此,為了睡得香甜,我們需要營養價值高的飲食。均衡的瑜伽飲食中富含鎂、鈣、色氨酸和維生素B6 等人們所熟知的助眠元素,不僅能夠滋養身體,而且有助於調節和平衡睡眠循環週期,使我們睡得更沉、更香甜。1) 鎂元素有助於放鬆肌肉/鎂元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有:麥麩、糙米、杏仁、腰果、巴西堅果、蕎麥、大麥、豆類、洋薑、棗子和無花果。2) 鈣元素對舒緩神經極有益/鈣元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有:乳製品、豆腐、豆類、芝麻或芝麻糊、燕麥和菠菜。3) 色氨酸是天然鎮靜劑/色氨酸在乳品裡含量特別豐富。此外,各種果仁、瓜子、大豆和豆漿裡也有色氨酸。4) 維生素B6能催生睡眠激素/馬鈴薯、番薯、燈籠椒、蘿蔔葉、菠菜、香蕉、梅子和核桃等都富含維生素B6。(本文摘自/蕙蘭瑜伽 1:體驗自然療癒的美好生活/原水文化出版)

春節養生 要記得早睡晚起!

春節養生 要記得早睡晚起!#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立冬過後,晝短夜長,隨著氣溫低的時間越來越長,冬令進補是許多民眾讓氣血活絡、抵抗寒氣入侵的方法之一,只要順應自然四季變化以養生,就能增強體質,除了適當運動及飲食外,更重要的是睡眠時間充足,早睡晚起是重點,早晨不宜起得太早,才能養人體陽氣、避寒就溫。睡前可用溫水泡腳 多動動腳踝、手腕衛服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表示,冬季保養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順應自然,早睡晚起,等待日出才出外活動,注意衣著要暖和、寬鬆、柔軟,使氣血流通,腳要保暖,睡前可用溫水泡腳,多動動腳踝、手腕,改善手腳血液循環。另外,頭部易受寒,出門記得戴帽子、圍巾。冬季飲食飲食宜溫熱,但不可過熱,忌食生冷和黏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可食用一些偏溫性食物如薑、羊肉、雞肉、牛肉、火腿、蝦、核桃、胡蘿蔔、紅棗等。並有充分的蛋白質、脂肪,以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冬令進補則可根據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適當服食一些保養身體的中藥。少食用過度精緻的零食、不暴飲暴食黃盟珠醫師提醒,在節日期間,美食佳餚伴隨而來的必定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為主,連續幾天進食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急性胃炎、腸炎都是春節期間常見的急診病症。節日期間,應注意食物的搭配,蔬菜、水果不可少,不攝取過多含糖飲料,慎選零食,盡量少食用過度精緻的零食,不暴飲暴食,吃飯時也不要搭配冰涼飲料,遵循簡單飲食,早睡晚起、適時運動,就能享有快樂假期!

沒運動睡不飽 中壯年流感率升

沒運動睡不飽 中壯年流感率升#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返鄉潮等於流感潮嗎?流感高峰為每年年底至隔年3月,根據疾管署統計數據指出,除了2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為流感危險族群,上個流感季造成許多中壯年重症甚至死亡,25歲以上重症致死率皆逼近8%,流感有開始侵襲中壯年的趨勢。免疫力降 可能增加感染流感機率冬季流感潮加上年節將近,進入返鄉旺季的同時,因南北人潮交替、人潮多,交通時也必須長期處於密閉空間內,病毒易擴散,加強免疫力是維持健康的首要任務,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免疫力下降將可能增加感染流感的機率,施打流感疫苗、日常作息、運動、及完整營養是提升免疫力是最直接的方式。上班族外時多為空熱量楊承樺營養師指出,根據2015年飲食認知/行為調查,上班族外食多為空熱量,達到國健署每天蔬果579飲食建議的僅有1成,而國民營養調查顯示,能協助免疫力提升的8大營養素中,對於免疫細胞製造與代謝尤其重要的維生素E和鋅,全民卻普遍缺乏近8成!中壯年感染率與死亡率有提升的趨勢據疾管署數據顯示,2016年卻出現25~64歲單周就診高達7萬人次,49歲以下單周有40人因流感與肺炎死亡的統計,雙雙突破2008至今歷史新高!陳欣湄醫師呼籲,不論身體狀況如何,民眾都切勿大意。另外,壯年人多自以為年輕力壯、免疫力強不易發病,實際上感染率與死亡率有提升趨勢,現代上班族工時長,沒空規律運動,睡眠亦不充足,多數無法完整攝取一天所需的營養素,這些都有可能會降低免疫力。

夜貓注意!常熬夜恐致低體溫

夜貓注意!常熬夜恐致低體溫#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曾經在很晚的時候看到小學生若無其事地走在街上,當時我感到很驚訝。也曾在晚上10點、11點的時候看到和父母一起在居酒屋吃飯的孩子。我想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可是熬夜對孩子的身體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體內維持正常 自然暗度很重要我們的身體裡存在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體內時鐘,它就在大腦的下視丘。這個體內時鐘和自律神經關係密切,一天的甦醒到睡眠的節奏都由其控制。要讓體內時鐘維持正常的節奏,陽光和夜晚的自然暗度很重要。早上接觸到陽光,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就會分泌。血清素又稱為「療癒荷爾蒙」,可抑制不安或焦躁的心情,如果量不足會引發憂鬱症。情緒容易不穩定,或是易怒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因為血清素不足。熬夜錯過睡覺點 生理時鐘混亂此外,血清素也是製造具有助眠作用、抗氧化作用的褪黑激素的材料。褪黑激素在接觸陽光後經過14個小時才會分泌,再過2小時就會產生睡意。在那個時間點就寢會睡得很好。一夜好眠後,隔天的活動力和專注力自然會提高。假設早上6點起床,到了晚上8~10點左右就會想睡覺。可是因為熬夜錯過這個時間點,體內時鐘的節奏就變得混亂。結果自律神經變得容易失調,血清素和褪黑激素這些重要荷爾蒙的分泌也受到干擾。然後自律神經的作用變差,身體容易變冷,體溫也不易上升……這些情況前文中也已說明過。會睡的孩子長的大以前的人常說「會睡的孩子長得大」,其實這是有科學根據的說法。因為在睡眠中體內的生長荷爾蒙會大量分泌。大腦下視丘製造的生長荷爾蒙,透過血液流往全身,促進骨骼和肌肉的成長。晚上沒睡飽讓身體變冷,生長荷爾蒙就無法遍及全身。早睡早起,保持這樣的生活步調,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本文摘自/孩子不畏寒,提升學習力!/健行文化出版)

易做惡夢?別在睡前看電影!

易做惡夢?別在睡前看電影!#睡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就寢前看暴力電影,有些影像可能深入腦中,晚上睡覺時,便很容易做惡夢,研究也發現,電影若有性愛內容,睡覺很容易做春夢。夢境出現暴力內容機率高13倍研究顯示,與睡覺前沒有看暴力電影的人相比,若睡前看暴力電影,夢境出現暴力內容機率是沒看暴力電影者的13倍之多,研究作者美國俄亥俄州濟大學溝通學、心理學教授布萊德‧布希曼指出,睡前看暴力電影,對睡眠會造成很大影響。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做夢〉期刊(Dreaming)。布希曼表示,研究並沒有證實暴力電影、暴力節目、打暴力電玩會讓人做惡夢,常做暴力夢的人,或許本身就喜歡暴力,因此自然就會受暴力電影、暴力節目吸引。避免讓小孩觀賞暴力節目布希曼指出,一般建議避免讓小孩觀賞暴力節目、暴力電影,無論就寢前、其他時候都一樣,這項研究證據更加強這樣的論點,至於成年人,則要避免睡前看這類電影、節目,以免睡眠受干擾。習慣看暴力電影 常出現暴力夢境這項研究以近1300名土耳其成年人、小孩為研究對象,其中近半數為10歲以上兒童。在第一階段,所有人都要告訴研究者平常使用媒體的習慣,以及看暴力或性內容電影、節目的頻率,也要告訴研究者平常做夢內容。接著,研究人員請這些人在睡前觀看一些節目,並記錄當晚做夢內容。研究顯示,習慣看暴力電影、暴力節目的人,很常出現暴力相關夢境。若常看性相關節目、電影,做春夢頻率也會增加,但連結性不像暴力電影與做夢那樣強烈。美國精神科醫師基英‧貝雷辛接受外電採訪時提醒,暴力、性侵受害者最好避免觀看暴力、性內容電影、節目,以免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