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趕走起床氣 先建立時間觀念

趕走起床氣 先建立時間觀念#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家長們,是否也有過賴床的時刻呢?某些明明天氣好得不得了的早晨,太陽暖暖地曬進房間裡,可是前一天才為了工作或家事而奮戰到晚,於是瞌睡蟲大勝鬧鐘小天使──萬般只求,讓我多睡5分鐘吧!小孩抵禦生理睡眠需求的心更堅強孩子爬不起床時,就是這樣的心情,而且比大人更難受,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孩是比大人「更本能」、「重歡樂」的生物,所以他們抵禦生理睡眠需求的心也更堅強,加上在時間概念建立前,孩子起床的時間往往不是自己控制的,這種「非自願性起床」的狀況,就讓孩子特別容易在起床時鬧脾氣囉!看完這樣的說明,許多家長可能就明白,要長期解決起床鬧脾氣的做法,當然是讓孩子早睡早起、睡眠前不做情緒激烈的遊戲和運動、創造孩子起床後的期待,並且在孩子建立時間概念後,能讓他們自我管理上床與起床的時間、設置鬧鐘,只是,在一切進入孩子自我管理的美夢前,家長遇到孩子起床鬧脾氣,怎麼辦呢?孩子因大腦發展 懂得比能表達的多大人的起床氣,可能在起床後潑潑冷水、吃頓早餐、找心愛的人罵個兩句……就沒事了,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因為大腦發展的關係,腦袋懂的比能表達的多,即使起床後一肚子不開心也表達不出來,只感覺全身都不對勁,不想要人家碰、不想要人家問、更不想和人講話,此時大人觸犯了原則,孩子自然大哭大鬧。孩子表達與發洩 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容易陷入惡性循環的爭戰小孩的揮手踢腳,有時會傷到別人、傷到自己,雖然這對孩子來說是表達與發洩的一種,但在大人看來卻像是發作的小惡魔,容易引發一早趕著上班的慌亂感,在這種狀況下,有些爸媽可能選擇牽就、在孩子哭鬧下仍幫他們把生活瑣事打理好,有些爸媽自顧不暇,大吼或挫折感也跟著來(特別是當爸媽們聽專家的話,已經耐著性子和孩子玩許多小遊戲仍踢到鐵板後)。在這樣激烈的早晨,發脾氣後所感受到「爸媽也發脾氣」的反作用力,有時會讓家長和孩子陷入惡性循環的爭戰中:家長覺得,「為你做這麼多,你還不領情?」孩子也覺得,「叫你不要過來,你怎麼都不懂?」起床一件美好的事情,就變成名符其實的「起床氣」-起床了,親子一起生氣。觀察孩子習慣 是處理起床情緒的第一步雖然孩子的習慣可以建立,但這不代表孩子的個性本質,可以或需要被「轉變」,面對起床氣,許多家長往往請問專家、老師,然後拿了許多五花八門的方法試驗在孩子身上──結果有用固然是好事,結果無效,不只父母感到挫折,那些提出辦法的人也跟著失去效用。(本文摘自/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新手父母出版)

醫訊/正確使用助眠藥

醫訊/正確使用助眠藥#睡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久沒有一覺到天亮了嗎?現代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失眠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根據食藥署統計,國人一年平均吞下3億多顆助眠藥,但助眠藥卻往往令人又愛又怕,深怕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或是依賴性。亞東醫院將舉辦衛教講座「正確使用助眠藥」,課程中藥學部藥師王怡茹將帶大家了解睡眠,介紹睡眠衛生觀念及用藥注意事項,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正確使用助眠藥時間:105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23

睡不好?揭露3大迷思

睡不好?揭露3大迷思#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些失眠的人,對睡眠抱持一種不切實際或僵化的看法,許多普遍卻錯誤觀念讓人對睡眠產生誤解,以下我們討論的是,如何扭轉錯誤的認知,進而讓你能好好睡一覺。1) 我需要睡8小時或睡更久。這是對睡眠不切實際的一種想法,因為對睡眠的需求因人而異,即使是同一個人的睡眠需求,也可能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當人們正在談一場浪漫的新戀情時,他們需要的睡眠量會比平常少許多,但是他們日常的表現仍然很好,事實上由於生活充滿興奮,睡眠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浪費時間。睡眠品質 比睡眠時數重要相較之下,當人們的情緒低落或憂慮時,他們通常就希望晚上能睡8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不過,「希望睡更久」與「需要睡更多」是兩回事,如果你堅信自己需要睡8小時才夠,一旦你睡不到這個時數,就會自覺睡不夠而感到焦慮。基本上,睡眠品質遠比睡眠時數來得重要,你或許有過這種經驗:曾經睡了8小時或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並未擁有理想的心情、精力與專注力,睡得很少但卻意外地在白天活力十足。2) 我從沒有睡眠問題,現在也應該一樣。在前段的討論中提到,睡眠不是固定不變的,睡眠能力會隨你的年齡改變,因此你應該改變自己對於睡眠的期望,如果你正值中年,但卻堅信自己應該擁有年輕人的睡眠與精力,那麼你會大失所望,因為,隨著年紀漸長,能產生的深度睡眠會隨之減少,在白天容易疲倦的時間也會增加,這些都是正常現象。3) 我應該在頭一沾枕時就睡著,而且要一覺睡到天亮。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在半夜從未醒來過,其實,他應該更精確地說,他不知道他在半夜清醒過,能在任何時間睡著,或是一上床就立即睡著,又或是半夜不會清醒過來的人,很可能他們極度睡不好,或是患有睡眠疾病,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當時間分分秒秒過去而你還是睡不著,你會煩惱這又將是一個失眠的夜,而且這種煩惱將讓你往失眠的洞裡鑽得更深,此外,也讓你無法意識到自己其實曾經度過許多在30分鐘內就睡著的「正常」夜晚,讓你誤以為自己是睡眠品質很糟的人,一旦你相信自己是睡眠劣質者,這可能會變成一種惡夢成真的預言。(本文摘自/安眠,藥不要/時報出版) 

保「胃」健康 快拋棄睡眠3壞息

保「胃」健康 快拋棄睡眠3壞息#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胃,還好嗎?近期在國際期刊研究中發現有睡眠問題的人,胃部問題比率也相對高,顯示出睡眠問題確實涉及胃部毛病,提醒國人勿輕忽睡眠不正常造成壞菌增生的嚴重性,從調整睡眠習慣起步,平時維持規律飲食並選擇保胃功效的優酪乳,,預防不正常生活作息所產生的胃部隱憂。熬夜晚睡 破壞菌相平衡造成負擔針對全台1035位上班族所做的「不正常作息與胃部問題影響調查」中,近5成反應有胃部不適問題,開業家庭醫學科醫師王健宇解釋,人在熬夜及晚睡等睡眠作息不正常的情況下,壞菌會異常地增生,破壞菌相平衡,造成胃部負擔,長期下來恐引發胃部不適,因睡眠導致胃警報的「睡眠3壞息」問題,包括:1)    熬夜晚睡/午夜12點以後入睡的上班族,53%表示有胃部問題,比例大幅高於12點前入睡的上班族,顯示出熬夜及晚睡對胃部問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2)    亂睡失眠/入睡時間不固定者,56.1%表示有胃部問題,而經常有失眠情形者,有胃部問題更高達61.7%,不固定時間睡及失眠增加了胃部負擔,使壞菌滋生並累積於腸胃系統,造成極大負擔。3)    加班缺眠/加班超過3小時的受訪者中,有58.4%表示有胃部問題,一天工作超過8小時者,也有超過5成反應胃部有不適情形,馬不停蹄工作讓胃部跟著加班,胃部問題就會接踵而來。縮短睡眠時數、吃消夜 破壞胃部健康王健宇醫師補充說明,當縮短睡眠時數,胃部就會不停運作,因此深夜也較容易有吃宵夜,刺激消化道,滋生的壞菌會破壞胃部健康,產生不適感,精神不佳的上班族中,約55%自述有胃部問題,顯示出作息不正常與胃部不適相互影響,胃部保健就該從平時做起,透過好菌的補充,可以減少不適問題發生。

7撇步 戰勝兒童肥胖

7撇步 戰勝兒童肥胖#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指出全球的過重人口數由2014年的20億人,將上升至2025年的27億人,世界肥胖聯盟將今年10月11日世界肥胖日主題訂為「戰勝兒童肥胖」,目標是提升人們對於肥胖的挑戰性的認知,以及戰勝肥胖的具體作為。國中學童過重、肥胖率為29.0%及28.8%根據教育部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我國103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29.0%及28.8%,國小男童及女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分別為32.8%及24.9%,國中男生及女生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33.1%及24.2%。增加成人時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兒童肥胖導致種種健康問題,若不及時處理,將危及孩子的未來健康,例如:早發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女童早發育、氣喘及心理健康,研究發現比起正常小孩,肥胖兒童的血管硬度較高,長期肥胖會造成孩童和成人的心臟結構異常,國民健康署呼籲兒童肥胖防治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著手:1) 「和糖說不、開水最優」/鼓勵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2) 「溫馨共餐、全家安康」/鼓勵「跟孩子一起用餐」,以及「幫孩子準備餐點」,如此不但能照顧全家人的健康,亦能促進親子關係。3) 「鮮食蔬果、均衡飲食」/鼓勵多攝取新鮮蔬果、鮮奶、堅果、糙米飯等,養成孩子均衡飲食、避免偏食。4) 「拒絕零食、遠離高熱量」/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等高油、高鹽、高熱量,容易造成肥胖的食品。5) 「多多運動、減少久坐」/降低孩子使用電腦、手機和看電視等久坐時間,建議每天能累積60分鐘的中度到重度的身體活動。6) 「全家動員、走向戶外」/建議家長假日計畫全家一起從事親子活動,善用國民健康署輔導各縣市規劃的運動地圖及親子活動空間,多利用開設的健走步道、自行車車道,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從事身體活動。7) 「適當休息、充足睡眠」/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生活習慣,避免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6~8小時。

3步驟 簡單捍「胃」健康

3步驟 簡單捍「胃」健康#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5歲的許先生在旅遊業做內勤,寒暑假是1年中最忙的時間,旺季時候一天工作超過12小時,除了午餐及晚餐常忽略,工時長也壓縮到睡眠,胃脹氣問題的次數越來越頻繁,40歲蔡小姐,工作下班後還需要帶小孩,一整天「工時」加總有15小時,睡眠時數平均也不足5個小時,家庭工作兼顧壓力下,曾3~4天有胃脹氣及胃發炎情形。每晚睡1小時 胃部問題提升竟達15%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每晚睡1小時,最多可能提高15%胃部問題的機率,根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對全台上班族進行調查,發現近5成上班族(49%)受胃病困擾,包含胃脹氣、胃食道逆流、食慾不振胃口變差、胃潰瘍等毛病,開業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王健宇表示,除工時長,照顧家庭、追劇等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固定睡眠、注重飲食、捍胃3步驟預防勝於治療,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呼籲國人除了養成固定睡眠習慣,也要多注重飲食選擇,提出「捍胃3步驟」來幫助全台上班族簡單捍衛健康:1)    餐餐定食,營養均衡 /養成規律飲食習慣,避免重口味及過度刺激食物,以少油少鹽為主,減少胃部負擔。2)    補充好菌,平衡加分 /若無法馬上改變不正常作息的現況,選擇具有保胃功效的國家健康食品認證優酪乳,每日攝取1~2瓶,在腸胃培養好菌,避免引起胃部不適的壞菌增加。3)    放鬆心境,優質入眠 /睡前做伸展運動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提升睡眠品質。上班族辛苦拚績效,平時可藉由「捍胃3步驟」與不正常作息共存,時時補充好菌,讓腸胃道成為人生勝利的最佳後勤補給。

睡不著好憂鬱 多冥想、別賴床

睡不著好憂鬱 多冥想、別賴床#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到假日,許多人熬夜、睡到自然醒,生活作息不規律,假期結束後,反而覺得更疲憊,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甚至出現失眠與憂鬱傾向,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5年的調查發現,台灣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問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甚至將睡眠不足視為公共衛生問題。認知偏差、判斷力不佳、焦慮根據一篇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研究指出,有60%的美國人有睡眠困擾問題,13至64歲美國人,有43%表示自己睡眠不足,睡眠不足除了與交通意外、職業傷害有關,與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等疾病也有關聯,在整夜無眠的狀況下,對情緒調節有低度的反應,睡眠不足會失去衡量輕重緩急的能力,認知偏差、判斷力不佳與焦慮感。睡眠品質差 可能由呼吸疾病引起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劉嘉逸主治醫師表示,有些人每晚睡4、5小時即足夠,有些人則需要每日9至10小時的睡眠,若對自己的睡眠品質或時間不滿意,或半夜容易醒來,就需要注意睡眠狀態,失眠可能是由生理或心理疾病所引起,如呼吸疾病、生理疼痛、焦慮症、憂鬱症等,失眠也會導致焦慮、憂鬱情緒、注意力不佳。放鬆運動 泡澡、腹式呼吸、靜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失眠者可以做放鬆練習,例如:泡澡、腹式呼吸,或靜坐,避免睡前的運動,因為運動會活絡交感神經,反而會難以入眠,盡量避免辛辣刺激、酒精或咖啡因的食物,避免因攝入含大量水分的食物,若真的睡不著,可以透過類似冥想幫助入眠,假日不要延遲起床的時間,須維持與平日相同的作息。 

藍光擾眠?多接觸光更好睡

藍光擾眠?多接觸光更好睡#睡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也是抓寶貝一族嗎?現在很多人晚上出門抓寶貝,睡覺前還在滑手機,過去不少研究發現,晚上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會干擾睡眠,然而瑞典最新研究顯示,白天若能多待在明亮的環境中,可以減少這樣的困擾,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白天多接觸亮光,螢幕藍光干擾睡眠情況會比較緩和,晚上睡眠較不會受干擾。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睡眠醫學」期刊(Sleep Medicine)。 螢幕藍光 干擾睡眠澳洲電磁生物效應研究中心莎拉‧勞倫博士接受「澳洲版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Australia)訪問時表示,智慧型手機所散發出來的亮光會讓睡眠時間延遲,特別是藍色波長亮光,更會產生這種效應,勞倫博士解釋,「褪黑激素」這種荷爾蒙對維持、調節「睡眠-甦醒」節奏很重要,當身體接觸螢幕藍光等亮光時,這些光線就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並打亂身體原本的生理節奏。 在這次瑞典所進行的研究當中,共有十四名年輕男女參與研究計畫,神經科學系副教授克裡斯汀‧班尼迪克特與神經科學系博士生佛瑞達‧蘭泰爾,想了解民眾白天接觸亮光是否會影響藍光干擾睡眠效果,因而進行這項研究。 白天接觸亮光 晚上較好睡 結果發現,如果一個人白天接觸明亮光線,晚上睡覺前就算使用兩小時平板電腦,睡眠也不會受干擾,克裡斯汀‧班尼迪克特指出,研究顯示,白天多待在明亮環境,可以減緩晚上藍光的刺激,減少藍光干擾夜間睡眠,像白天多進行戶外活動,或讓辦公室明亮一點,都是不錯的方法,不過睡覺前若還在確認工作e-mail,或拼命上社群網站,很容易讓情緒過於亢奮,最後還是會干擾睡眠。 澳洲醫學專家建議,民眾在睡覺前一小時最好「關機」,將手機放下,抱抱身邊伴侶及家人,這樣比較實在,對提升睡眠品質較有好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