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長期失眠成隱形殺手 健康睡8妙招

長期失眠成隱形殺手 健康睡8妙招#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睡眠人類是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一件重要的事,以1天睡覺8小時來算,人的一生時間1/3花在睡眠上!但如果連這1/3的時間也睡不著、睡不好,那可真是令人惋惜!這對生活不僅是件苦差事,也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像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憂鬱症、焦慮症、認知能力下降等,都可能與長期失眠有關。擬定睡前儀式等8招 達到睡前身心平穩狀態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鄭翔如醫師表示,要睡得著、睡得好,可從古人的智慧中窺得一二。宋代蔡季通《睡訣》中提及「先睡心,後睡眠」,睡覺前要讓情緒、心態達到平穩的狀態,睡眠自然便會安適。要達到睡前的身心平穩狀態,有以下8招可以參考:妙招1) 擬訂專屬於自己的就寢前例行儀式/做一樣自己喜歡、可以讓自己放鬆、減輕壓力的事情,睡前1小時就開始沉澱自己,例如閱讀、聽音樂、泡澡、腹式呼吸或冥想等,移除心理壓力。妙招2) 避免會干擾睡眠的物質/如咖啡因的攝取,下午5至6點後不要喝含咖啡因飲料;睡前3小時不喝酒,因為酒精會讓睡眠的下半夜處於淺眠階段,反而對睡眠品質無助益;還有戒菸。妙招3) 睡前液體攝取適量/除了避免睡前喝太多水而半夜常常起來上廁所外,也要避免睡前幾小時就完全不喝水,結果造成半夜乾渴醒來。妙招4) 避免睡前進食過多或吃進刺激性食物/包含太辣、太甜的食物,都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或胃酸逆流問題。妙招5) 平時保持規律適度的運動習慣/可以提升心肺耐力,舒緩壓力;但睡前2小時就不適合做劇烈的有氧運動或肌肉鍛鍊,應轉而做輕度伸展舒緩的運動。妙招6) 創造最佳的睡眠環境/如控制臥室噪音、隔絕光線、保持房間涼爽通風,或選擇讓自己感到舒適的寢具。妙招7) 讓臥室是僅用於睡覺和親密的空間/避免在床上處理公事、打電腦、看電視等。妙招8) 維持規律的睡眠時程表/讓自己固定時間睡覺與起床,將睡眠限制在1天1次的長時間夜裡睡眠,即使是周末假日也不例外。鄭翔如醫師表示,如果能從這安神睡眠8招中找出自己可以做到的部分,並開始實踐,讓自己睡醒後處於神清氣爽的狀態,便是邁出好眠人生、健康保固的重要一步。

盤點安全睡眠環境 嬰兒務必仰睡!

盤點安全睡眠環境 嬰兒務必仰睡!#睡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隔一段時間,國內外總會出現因家長等照護者疏忽,讓嬰兒在不當的睡眠環境下致死的傷心案例發生。國民健康署呼籲,務必讓1歲以下的寶寶仰睡,並提供安全睡眠環境,避免寶寶因無力移除覆蓋口鼻的障礙物而窒息。美國兒科醫學會指出,嬰兒猝死症候群是造成美國嬰兒死因的第3位,每年約有1900件案例發生。而根據JAMA Pediatrics醫學期刊105年文獻回顧的研究指出,趴睡相較於仰睡,導致嬰兒猝死的風險較高。另外與睡眠環境相關的危險因子,還包括與他人同床共眠、太軟的床面(例如沙發)、不適當的被褥或物品堆積等。嬰兒猝死症候群  居嬰兒十大死因之列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的死因統計資料,自民國97年起,嬰兒猝死症候群始終名列嬰兒前十大死因。近5年(102-106年)來,每1萬名活產嬰兒中就有1至2個寶寶會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106年有23件不幸案例,讓寶寶無法平安長大。嬰兒猝死症候群指「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針對嬰兒猝死,台灣兒科醫學會也參考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建議,提出「1歲以下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作為預防嬰兒猝死的建議事項之一。安全睡眠環境5守則 預防嬰兒猝死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家長及主要照顧者,為降低嬰兒猝死發生風險,1歲以下寶寶任何時間皆應保持「仰睡」姿勢,並排除可能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例如枕頭或填充玩具等)。因寶寶無法像較大的孩童或成人,可以將掩蓋口鼻的外物移除,所以嬰兒床上任何鬆軟物品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窒息,一定要特別留意物品放置的地方,避免對寶寶造成影響。除了每次應仰睡,國民健康署為協助家長及主要照顧者檢視寶寶的睡眠環特別提供「寶寶安全睡眠環境5守則」,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在照護者的注意下遠離嬰兒猝死症帶來的危機:1) 寶寶與其他人一起睡是嬰兒猝死症的危險因素之一,就算與父母或多胞胎兄弟姊妹,都建議「同室不同床」。2) 使用毛巾被或毛毯保暖時,應裹至寶寶的胸部,並將手臂露出,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或建議穿著一件式或睡袋型嬰兒睡衣。3) 嬰兒床的表面必須堅實平整,不可以有鬆軟物品,例如枕頭、填充玩具等。且不要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4) 避免環境過熱,不要讓嬰兒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沒有空調設備時,應該注意通風。5) 無菸環境,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國民健康署提供每位出生的寶寶一本兒童健康手冊,內容有「新生兒照顧錦囊-安全睡眠環境」及「嬰兒猝死症預防有訣竅」等,提供家長、褓姆、祖父母及主要照顧者檢視寶寶的睡眠環境是否安全。

睡不飽易肥胖!別放過這黃金睡眠時段

睡不飽易肥胖!別放過這黃金睡眠時段#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白天總覺得累、睡都睡不飽嗎?常失眠體重卻直線上升?小心翼翼計算每餐熱量、努力運動,嚐試各種不同減肥方法,減肥效果卻不如預期,或總是在體重達到目標後,無法維持多久又開始復胖。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或許你應該好好檢視睡眠品質。睡眠不足使脂肪代謝紊亂 影響荷爾蒙分泌現代人很多都有睡眠不足問題,但別以為睡眠只影響精神,用咖啡提神或假日補眠就好。根據美國健康研究顯示,睡眠時間是神經、內分泌調節非常重要的階段,長期睡眠不足,不但容易影響情緒、健康,還會加速老化與肥胖的形成。研究顯示,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的人,比起睡眠時間7小時的人,肥胖機率增加高達50%。睡眠不足如何影響體重的變化?何信緯醫師說明,睡眠不足的人不但會讓脂肪代謝紊亂,還會影響胰島素、皮質醇、飢餓素與瘦體素這些荷爾蒙的分泌,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是飢餓素和瘦體素的分泌。激餓素增加 對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胃口大開飢餓素又稱為食慾增加素,睡眠不足時,飢餓素增加會造成食慾變好,尤其會特別想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這也是很多減重的人無法抵抗高熱量食物與甜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睡眠不足的人也因為清醒時間比較長而吃進更多食物,不知不覺中就攝取更多熱量。(圖表參考自 journal of Obesity & Eating Disoeder vol.1 No 2:2)睡眠也不是睡越多越好,而是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何信緯醫師表示,每個年齡層都有不同的睡眠需求,一個成年人所需要的正常睡眠時間大概是7個小時,其中黃金睡眠的時間是指凌晨11點到3點,切記千萬別熬夜,即使假日睡再久也補不回來。如何提升睡眠品質1) 避免午睡時間太長。2) 適量運動。運動不但可以減重,更可以提升睡眠品質,但是避免在睡前3小時做運動。3) 睡前7個小時避免咖啡因的攝取。4) 避免過度飲酒。因為酒精會破壞睡眠週期。5) 睡前1至2小時,暫停使用3C產品。6) 晚餐在睡前4小時前完成。如果晚餐太晚進食,睡覺時胃裡還有大量食物沒來得及消化,食物的熱量與脂肪就容易囤積在腰、腹、臀部與大腿。7) 睡前30分鐘洗溫暖熱水澡、喝杯溫牛奶,讓身體放鬆,緩解全身疲勞,都是促進睡眠不錯的好方法。利用良好的睡眠 改善長久以來困擾的肥胖近年來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肥胖對健康造成的影響,減重也成為許多人生活中努力的一部分。肥胖的成因也往往不只單一因素,一味少吃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何信緯醫師建議,好好檢視自己的作息,在秋冬之際,利用一夜好眠的荷爾蒙量,把健康補回來吧!

睡久不等於睡夠!深層睡眠很重要

睡久不等於睡夠!深層睡眠很重要#睡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睡得好嗎?睡眠佔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一般人常認為能夠安穩的入睡即是擁有良好的睡眠,但其實睡得著不代表睡得好,而睡得久也並不代表睡得夠;究竟要怎麼判斷睡眠品質的好與壞呢?睡眠障礙原因多 恐致嗜睡、低專注力、疾病長庚醫院睡眠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黃玉書表示,入睡困難、睡眠時常中斷,無法持續入睡或出現過早醒來等症狀,當這些表現形態出現一個星期超過3天以上,且持續一個月以上,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如造成疲憊、嗜睡、精神不濟等,即是失眠障礙。而睡眠障礙的類型有很多,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肢體抽動症、猝睡症。比如現今男性常見的打呼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研究也證實其與高血壓、心血管、中風有關,不止大人,若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小朋友則可能影響到學習及情緒,家長應特別當心。基因決定睡眠長短 精神狀態可判斷睡眠品質每個人一天的睡眠需求量不一樣,黃玉書醫師指出,一般人睡眠時間平均約8小時,但也有些人只需短暫的睡眠就能精力充沛,而一個人屬於長睡型、短睡型都是受基因影響。此外,評估睡眠品質最明顯的指標就是隔天早上的精神狀態,有些人可能睡滿7、8小時,隔日還是覺得沒睡飽,且有愈睡愈累的感覺,另一部分則可能睡短暫3、4小時就覺得精神飽滿,所以睡眠時間長短,不是唯一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還有睡眠是否有達到深層睡眠,是否睡眠一直被打斷,均是重要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提升睡眠品質 從調節生理時鐘開始若要預防睡眠障礙,黃玉書醫師提到,若真的睡不著,則可做一些不要太刺激或太興奮的事情,等到感覺睡意來了,再上床睡覺;而日常除減少咖啡因的攝取、就寢前3-4小時內勿做運動、白天睡眠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等,最重要的還是應調節生理時鐘,若長時間下來症狀依舊沒有獲得改善,就應尋求專業睡眠醫師協助,針對不同的症狀以藥物或行為進行治療,以讓自己擁有一夜好眠。(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小睡一下 竟有多達16好處!

小睡一下 竟有多達16好處!#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知道讓自己睡足合理的時間,並且讓身體睡到自然醒有多麼困難。有時,似乎這就是不太可能。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睡眠,你可以用寧靜、美好、恢復體力的小睡來補足。在你忙碌的一天當中,我想不出有什麼比睡覺更放鬆、更奢侈、更自我撫慰的方法。我幾乎每天都會擠出一點時間小睡一下(或至少躺下來)。這能幫助我當個更好的母親、妻子、治療師,以及身為人的存在。拉上窗簾之後,我在眼睛上放一塊布,放開所有的壓力,把自己關機20到30分鐘。根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精神科兼任助理教授暨《你今天小睡了嗎?》(Take a Nap! Change Your Life )作者莎拉‧ 梅德尼克的說法,小睡擁有許多已經科學證實的優點:1)提振心情。2)刺激創造力。3)使記憶力敏銳。4)減少壓力。5)提高警覺。6)加速動作表現。7)降低糖尿病、心臟病發與中風的風險。8)幫助你減輕體重。9)增強你的性生活。10)增進你的知覺、精力、動作技能和準確性。11)增進你決策判斷的能力。12)縮減你對高油、高糖食物的渴望。13)減低你對咖啡因和其他刺激物的需要。14)增進身體使皮膚和組織再生的能力。15)提高抗老化生長激素的濃度。16)讓你的外表保持年輕。真的很神奇,是吧?在其他的文化裡,小睡被視為上班的常態;然而在美國,小睡一會兒,不知怎麼地成為「像個孩子」的同義詞。但請從這週開始,找一、兩天打個盹。沒有什麼是最完美的時間,只要選擇你方便的時候,並且配合你的精神好壞。有些先進的工作場所備有安靜的房間,讓你可以躲進那兒瞇個15分鐘。如果你的工作場所沒有這種地方、但附近相當安全,你也可以到車子裡或在公園鋪個毯子打盹幾分鐘。如果週間小睡對你而言真的太過荒唐,那就從現在開始堅持在週末小睡,而且六、日兩天都要。倘若你有小孩,就能有絕佳的安排:跟你的孩子一起好好地睡個怡人的小覺,你們全都會愛上它的,而且因摟抱促發的催產素,會讓你們都得到極大的樂趣。(本文摘自/疼痛是你最好的心理醫生:好萊塢明星都風靡的正念自癒法/天下雜誌出版)

養好肝、好解毒 冬天要早睡晚起

養好肝、好解毒 冬天要早睡晚起#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的老祖宗便一再說明睡眠的重要,《黃帝內經》的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篇〉,就開宗明義說一年四季如何睡覺養生的重要,比如春天需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夏天得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秋天應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冬天應該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肝臟得到血的滋養 眼睛就能看東西此外,《黃帝內經》〈五臟生成篇〉:「諸脈者,皆屬於目;諸髓者,皆屬於腦;諸筋者,皆屬於節;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即點出人睡眠時,血歸藏於肝臟,肝臟得到血的滋養,眼睛就能看東西;腳得到血的滋養,就能夠步行;手掌得到血的滋養,就能握物體;手指得到血的滋養,就能攝拿東西。睡醒起床外出為冷風所吹,血液凝滯於肌膚時,就成為血痹;血液凝滯經脈,血液就運行不暢;血液凝滯於腳,便形成足部逆冷,這3種情況,均是血液不能正常地環流於經脈之中的緣故。血足夠 肝臟才能做好更新解毒的工作而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晚上早點睡覺,且真正躺下來放鬆時,人體中會有1000毫升的血液匯集流到肝臟,當血足夠了,肝臟才能做好更新解毒的工作,此時肝臟會膨脹至幾乎2倍大,這說明我們老祖宗的觀察有多麼精準,只有睡得好,我們的肝臟才會好,眼睛才看得見,才能行走,才能拿東西,頭腦才正常。然而,現今每個人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滑手機,耗眼傷肝(肝開竅於眼),日復一日,請仔細想一想,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大腦不會出狀況嗎?(本文摘自/逆轉失智症:我的母親這樣做,遠離失智,腦細胞活化了!記憶力提升了!/大喜文化)

別小看午睡!可提升工作效率超過3成

別小看午睡!可提升工作效率超過3成#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了記憶,需要六小時以上的睡眠。但是,難免有人工作太忙,每天都要加班。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吧?這樣的人該怎麼辦呢?要克服睡眠不足引起的效能下降,王牌就是「小睡」。德國呂貝克大學做過以下的研究。先把畫著插圖的十五種卡片,拿給所有實驗對象背起來。四十分鐘後,再把插圖跟剛才不太一樣的卡片拿給一半的實驗對象背起來(為了攪亂記憶)。另一半的實驗對象是在小睡(Non-REMsleep,非快速眼動的睡眠時段)四十分鐘後,再背卡片。然後,針對最先背的卡片做測驗。結果,有睡覺組的成績比沒睡覺組好。沒睡覺組的答案率是百分之六十,有睡覺組的答對率是百分之八十五。睡眠確實可以促進記憶的長期保存此外,根據腦的影像分析顯示,睡眠確實可以促進記憶的長期保存。睡眠可以促進記憶的長期保存,防止種種資訊帶來的記憶衝突。僅僅四十分鐘的小睡,對記憶的扎根也有很大的影響。小睡除了有助記憶,也可以全面改善大腦的效能。根據美國NASA的研究顯示,小睡二十六分鐘,可以提升百分之三十四的工作效率,以及百分之五十四的注意力。在美國,越來越多企業引進小睡室或被稱為小睡艙(nap pod)的睡眠機器,Google、Nike等大廠都有引進。在日本,由厚生勞動省編製的「打造健康的睡眠指南」,也在相隔十一年的二零一四年重新修訂。午睡可改善下午因睡意而引發的工作問題文中有以下敘述:「午睡可以改善下午因睡意而引發的工作問題。在下午較早的時間,短短午睡三十分鐘,可有效改善會受睡意影響的工作效率。」國家對小睡的效果做了保證。以前,公司的氛圍或許是午睡就會被罵「你在幹什麼!」但現在的日本企業,也有越來越多設立小睡室或支持午睡的公司。(本文摘自/不用記憶的記憶術/平安文化)

睡得好不發胖!飲食5大招

睡得好不發胖!飲食5大招#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飲食不只與瘦身息息相關,也是決定睡眠品質的重大關鍵。一天三餐中,尤以晚餐最為重要。接下來將為各位介紹能幫助睡眠,讓你一早醒來覺得神清氣爽,而且絕不發胖的飲食方式。1) 睡前三小時一定要吃完晚餐/睡前進食會迫使身體在應該休息的時間消化食物,如此一來,交感神經會在睡眠期間啟動,讓身體遲遲無法進入休息模式。此外,有助於分解脂肪、延緩老化的成長荷爾蒙,一定要在胃清空時才會分泌。若胃裡充滿食物,成長荷爾蒙就無法分泌,進而導致發胖。成長荷爾蒙會抑制胰臟分泌胰島素,避免產生多餘脂肪。因此,早點吃完晚餐也能幫助瘦身。2) 嚴守八分飽/「因為吃太飽而感到不舒服」時,腸胃必須卯足全力消化吸收,這個反應會對人體造成極大負擔,並使人覺得難受。過度飲食不僅危害健康,也會加速老化。睡前必須盡量減少對內臟的負擔,才能維持健康狀態。晚餐吃「八分飽」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若因晚歸而不得不在深夜進食,建議只吃「七分飽」就好。3) 細嚼慢嚥/雖說睡前最好清空胃臟,但有時難免因加班或應酬而晚回家,若是飢腸轆轆反而令人難以入眠。此時會建議減少進食份量,吃一點食物墊墊肚子即可。唯一要注意的是,必須細嚼慢嚥。咀嚼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幫助消化食物,減輕胃部負擔。目前最常聽到的說法是「每口食物都要咀嚼30次」,我建議要咀嚼50次。話說回來,每口食物都要計算咀嚼次數確實有些難度,所以其實只要隨時提醒自己「咀嚼咀嚼再咀嚼」即可。每一餐都細嚼慢嚥,如此一來,不必吃太多也會感到飽足。目前已經有研究證實,咀嚼30次能將食品中的九成有害物質轉化成無害物質,為了擁有健康身體,也為了避免吃太多,平時請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4) 飲食內容注重營養均衡/很多人都以「工作忙碌」、「時間太晚」為藉口,買便利超商的飯糰果腹,或吃簡單的茶泡飯、甜麵包來解決一餐。這種飲食內容不只會導致營養不良,也會影響睡眠品質。身體必須攝取足夠的維他命、礦物質與蛋白質,才能分泌促進安眠的褪黑激素、血清素等荷爾蒙。此外,碳水化合物與糖分會讓血糖值急速上升,使胰島素過度分泌,進而囤積脂肪。因此,應盡量組合蔬菜、蛋、豆類、海藻類等多種食材,每種食材的份量不需太多,重點在於攝取均衡的營養。5) 多吃清腸食物/腸道功能不佳,身體無法順利排出老廢物質與毒素,便會造成極大壓力。累積在腸道的毒素流經微血管,被身體再度吸收,不只會引發各種疾病,也會降低內臟功能,導致失眠。醫界有一派學說認為,腸道會製造可促進舒眠的荷爾蒙「血清素」。確實發揮腸道功能,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多吃富含纖維質的穀類、根莖類蔬菜、海藻類、味噌與納豆等發酵食品,能增加腸道益菌,維持順暢的腸道環境。日本傳統料理大量使用上述食材,想要擁有優質睡眠,那麼就得好好認識這些有益健康的日本飲食。(本文摘自/超神奇!又好睡又能瘦/平裝本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