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養好肝、好解毒 冬天要早睡晚起

養好肝、好解毒 冬天要早睡晚起#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的老祖宗便一再說明睡眠的重要,《黃帝內經》的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篇〉,就開宗明義說一年四季如何睡覺養生的重要,比如春天需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夏天得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秋天應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冬天應該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肝臟得到血的滋養 眼睛就能看東西此外,《黃帝內經》〈五臟生成篇〉:「諸脈者,皆屬於目;諸髓者,皆屬於腦;諸筋者,皆屬於節;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即點出人睡眠時,血歸藏於肝臟,肝臟得到血的滋養,眼睛就能看東西;腳得到血的滋養,就能夠步行;手掌得到血的滋養,就能握物體;手指得到血的滋養,就能攝拿東西。睡醒起床外出為冷風所吹,血液凝滯於肌膚時,就成為血痹;血液凝滯經脈,血液就運行不暢;血液凝滯於腳,便形成足部逆冷,這3種情況,均是血液不能正常地環流於經脈之中的緣故。血足夠 肝臟才能做好更新解毒的工作而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晚上早點睡覺,且真正躺下來放鬆時,人體中會有1000毫升的血液匯集流到肝臟,當血足夠了,肝臟才能做好更新解毒的工作,此時肝臟會膨脹至幾乎2倍大,這說明我們老祖宗的觀察有多麼精準,只有睡得好,我們的肝臟才會好,眼睛才看得見,才能行走,才能拿東西,頭腦才正常。然而,現今每個人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滑手機,耗眼傷肝(肝開竅於眼),日復一日,請仔細想一想,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大腦不會出狀況嗎?(本文摘自/逆轉失智症:我的母親這樣做,遠離失智,腦細胞活化了!記憶力提升了!/大喜文化)

別小看午睡!可提升工作效率超過3成

別小看午睡!可提升工作效率超過3成#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了記憶,需要六小時以上的睡眠。但是,難免有人工作太忙,每天都要加班。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吧?這樣的人該怎麼辦呢?要克服睡眠不足引起的效能下降,王牌就是「小睡」。德國呂貝克大學做過以下的研究。先把畫著插圖的十五種卡片,拿給所有實驗對象背起來。四十分鐘後,再把插圖跟剛才不太一樣的卡片拿給一半的實驗對象背起來(為了攪亂記憶)。另一半的實驗對象是在小睡(Non-REMsleep,非快速眼動的睡眠時段)四十分鐘後,再背卡片。然後,針對最先背的卡片做測驗。結果,有睡覺組的成績比沒睡覺組好。沒睡覺組的答案率是百分之六十,有睡覺組的答對率是百分之八十五。睡眠確實可以促進記憶的長期保存此外,根據腦的影像分析顯示,睡眠確實可以促進記憶的長期保存。睡眠可以促進記憶的長期保存,防止種種資訊帶來的記憶衝突。僅僅四十分鐘的小睡,對記憶的扎根也有很大的影響。小睡除了有助記憶,也可以全面改善大腦的效能。根據美國NASA的研究顯示,小睡二十六分鐘,可以提升百分之三十四的工作效率,以及百分之五十四的注意力。在美國,越來越多企業引進小睡室或被稱為小睡艙(nap pod)的睡眠機器,Google、Nike等大廠都有引進。在日本,由厚生勞動省編製的「打造健康的睡眠指南」,也在相隔十一年的二零一四年重新修訂。午睡可改善下午因睡意而引發的工作問題文中有以下敘述:「午睡可以改善下午因睡意而引發的工作問題。在下午較早的時間,短短午睡三十分鐘,可有效改善會受睡意影響的工作效率。」國家對小睡的效果做了保證。以前,公司的氛圍或許是午睡就會被罵「你在幹什麼!」但現在的日本企業,也有越來越多設立小睡室或支持午睡的公司。(本文摘自/不用記憶的記憶術/平安文化)

睡得好不發胖!飲食5大招

睡得好不發胖!飲食5大招#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飲食不只與瘦身息息相關,也是決定睡眠品質的重大關鍵。一天三餐中,尤以晚餐最為重要。接下來將為各位介紹能幫助睡眠,讓你一早醒來覺得神清氣爽,而且絕不發胖的飲食方式。1) 睡前三小時一定要吃完晚餐/睡前進食會迫使身體在應該休息的時間消化食物,如此一來,交感神經會在睡眠期間啟動,讓身體遲遲無法進入休息模式。此外,有助於分解脂肪、延緩老化的成長荷爾蒙,一定要在胃清空時才會分泌。若胃裡充滿食物,成長荷爾蒙就無法分泌,進而導致發胖。成長荷爾蒙會抑制胰臟分泌胰島素,避免產生多餘脂肪。因此,早點吃完晚餐也能幫助瘦身。2) 嚴守八分飽/「因為吃太飽而感到不舒服」時,腸胃必須卯足全力消化吸收,這個反應會對人體造成極大負擔,並使人覺得難受。過度飲食不僅危害健康,也會加速老化。睡前必須盡量減少對內臟的負擔,才能維持健康狀態。晚餐吃「八分飽」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若因晚歸而不得不在深夜進食,建議只吃「七分飽」就好。3) 細嚼慢嚥/雖說睡前最好清空胃臟,但有時難免因加班或應酬而晚回家,若是飢腸轆轆反而令人難以入眠。此時會建議減少進食份量,吃一點食物墊墊肚子即可。唯一要注意的是,必須細嚼慢嚥。咀嚼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幫助消化食物,減輕胃部負擔。目前最常聽到的說法是「每口食物都要咀嚼30次」,我建議要咀嚼50次。話說回來,每口食物都要計算咀嚼次數確實有些難度,所以其實只要隨時提醒自己「咀嚼咀嚼再咀嚼」即可。每一餐都細嚼慢嚥,如此一來,不必吃太多也會感到飽足。目前已經有研究證實,咀嚼30次能將食品中的九成有害物質轉化成無害物質,為了擁有健康身體,也為了避免吃太多,平時請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4) 飲食內容注重營養均衡/很多人都以「工作忙碌」、「時間太晚」為藉口,買便利超商的飯糰果腹,或吃簡單的茶泡飯、甜麵包來解決一餐。這種飲食內容不只會導致營養不良,也會影響睡眠品質。身體必須攝取足夠的維他命、礦物質與蛋白質,才能分泌促進安眠的褪黑激素、血清素等荷爾蒙。此外,碳水化合物與糖分會讓血糖值急速上升,使胰島素過度分泌,進而囤積脂肪。因此,應盡量組合蔬菜、蛋、豆類、海藻類等多種食材,每種食材的份量不需太多,重點在於攝取均衡的營養。5) 多吃清腸食物/腸道功能不佳,身體無法順利排出老廢物質與毒素,便會造成極大壓力。累積在腸道的毒素流經微血管,被身體再度吸收,不只會引發各種疾病,也會降低內臟功能,導致失眠。醫界有一派學說認為,腸道會製造可促進舒眠的荷爾蒙「血清素」。確實發揮腸道功能,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多吃富含纖維質的穀類、根莖類蔬菜、海藻類、味噌與納豆等發酵食品,能增加腸道益菌,維持順暢的腸道環境。日本傳統料理大量使用上述食材,想要擁有優質睡眠,那麼就得好好認識這些有益健康的日本飲食。(本文摘自/超神奇!又好睡又能瘦/平裝本出版)

打造睡眠好環境 快檢查這些地雷!

打造睡眠好環境 快檢查這些地雷!#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床墊有軟的、硬的等不同類型,哪種好呢?壓力分佈又需要是如何呢?人體壓力有測試系統,可以協助我們了解脊椎是否能得到完整支撐。顧好睡眠品質 床墊、枕頭要選對一般正常人體,在胸椎曲度往後、在頸椎與腰椎曲度往前。如果睡著後,身體能保持放鬆的睡姿一段時間而不會肌肉緊繃,較為理想。如果床墊太硬,人體便會受到壓迫刺激而想要翻身,如果越睡越感到疲累,床墊可就是睡不好的因素之一。床鋪面積要大,睡覺時要能自由翻身,床的高度差不多到膝蓋,這樣才能便於上下床。然而床墊的選擇並非影響睡眠的唯一原因。枕頭要軟硬適中,稍微有彈性,頭頸部能夠得到支撐,能透氣。頸椎曲度關係到脖子後面的支撐力,如果睡覺時頸部是懸空的話,頸部的肌肉組織沒有獲得妥善的支撐,會睡得很辛苦。另外也牽涉到枕頭高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則呼吸道會被扭曲,影響睡眠時的呼吸。比較理想的睡姿是呼吸道為直的,如此最為暢通。如果早上起床我們感到頭暈腦脹,首先必須透過檢查,來確認是否有睡眠相關的障礙,並排除其他問題,最後才能針對個別的狀況來選擇不同的治療和決定適合的床枕。健康舒眠方位 2種不同見解關於睡眠的方位,想要健康舒眠有兩種不同的見解。一是建議頭北腳南,此說法主張,南北睡向能夠讓磁力線平穩穿過人體,避免地球磁場干擾大腦及各器官血流的運作。另一說法,建議睡眠方位宜朝向東、西方位,是唐代醫家孫思邈的建議:春夏頭向東臥以養陽、秋冬向西以養陰的概念,他認為,若要養生宜避免頭朝北睡,北方屬陰,人的頭頂有百會穴,是諸陽之會,朝北臥會傷人體的元神陽氣。長期身體右側臥 容易引發食道癌睡姿以放鬆為宜,每個人根據自己感到舒適的狀態來調整。會打呼者或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一般以側臥為宜。但有些研究報告提供不同身體狀況者參考,根據《美國腸胃科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長期身體右側臥,容易引發食道癌,因為胃部比食道位置高,食道與胃相接的肌肉變得鬆弛,胃酸回流容易造成胃病,甚至流進食道,使食道酸性時間變長,而左側臥的食道酸性時間最短。睡衣避免太過貼身 影響血液循環至於貼身穿的睡衣,則要能夠考慮到睡眠時方便轉身活動,避免貼身。腰帶宜避免太緊,才不致影響血液循環。而睡衣材質需顧及吸溼和透氣性、舒適感。在睡眠狀態下熱量會散發到體表,令人感到溫暖舒適。有些人在冬天穿很厚的睡衣睡覺,反而會覺得更冷,因為柔軟度較差,影響體表的血液循環以及皮膚的新陳代謝,使體表的熱量反而減少。據記載,兩千五百年前的至聖先師孔子,非常注重養生之道,活到七十二歲,其中一訣竅,就是夏天穿著清爽的單衣,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穿著合宜的睡衣,提高睡眠品質。(本文摘自/自己的睡眠自己救:運用醫療新科技,擺脫睡眠困擾/時報出版)

研究:睡眠品質差 增阿茲海默症風險

研究:睡眠品質差 增阿茲海默症風險#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不少罹患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病人有睡眠和生理時鐘障礙,例如:才吃過晚飯,就要上床睡覺;半夜經常醒來,甚至遊走。也有失智病人一大早就把家人全部吵醒、白天嗜睡或作息日夜顛倒等等,形成照顧上的一大難題。「睡眠障礙」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近期的醫學研究發現,睡眠障礙不僅是阿茲海默症的精神行為症狀之一,有些患者在發生失智症之前幾年,就開始出現睡眠問題,因而推論:「睡眠障礙」可能是失智症的先驅症狀,甚至是危險因子之一。睡好且睡飽,有助於預防失智發生目前已知類澱粉斑塊在腦中的大量沉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主要病變,而且是從失智症狀出現的前二十年左右就開始慢慢堆積了,直到堆積量大至讓大腦無法負荷才發病。近年來有動物實驗發現,「睡眠」有助於老鼠腦內類澱粉斑塊的清除;相反地,被剝奪睡眠的老鼠腦內的類澱粉斑塊則明顯增加。這些現象更讓學者們推測:良好、充足的睡眠可以降低或延緩失智症的發生率,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新招。值得注意的研究發現那麼,在人類是否也有類似研究? 強而有力的研究工具有一種「類澱粉蛋白正子掃描」可以偵測到在人腦內沉積的類澱粉蛋白,雖然在台灣尚未能應用於臨床診斷,卻是一個強而有力的研究工具。在一篇發表於2013年《美國醫學會神經期刊》的論文中,70位平均年齡76歲,參與「巴爾的摩老化長期研究」的老人,回答問卷中關於最近一個月的睡眠時數和品質的問題,並且接受類澱粉蛋白正子掃描,偵測腦中的類澱粉蛋白的沉積量。結果發現:與睡眠時間多於7小時或睡眠品質佳者相比,睡眠時數少(指6小時或不到6小時)或者品質不好(難以入睡、常常醒來、醒來後無法再睡或早早醒來)的人,腦部類澱粉蛋白的沉積量明顯較多。但何者為因、何者為果,或是互為因果,目前還無法確定。在這項研究的70名參加者中,有1人罹患失智症,3人有輕度認知障礙。將其他66位認知功能正常者的資料重新分析,所得到的結論仍然一樣,可見睡眠與腦部類澱粉蛋白的多寡有密切相關。但仍需進行後續追蹤,以探討這幾位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量較多的參加者,將來是否也會演變成阿茲海默症患者。 客觀的長期追蹤另一篇發表於同一期《美國醫學會神經期刊》的論文,則有698名平均年齡82歲、認知功能正常的社區居民,參與美國芝加哥「拉許記憶與老化研究」的年度追蹤,並接受「載脂蛋白基因E」的檢測(其中149人具有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罹病率的第四型E基因)。所有參加者一開始都要在手腕上戴十天的「腕動計」(actigraphy)。腕動計約手錶大小,可以記錄全天身體活動的狀態,因而可用電腦公式算出參加者夜間的活動量,藉此來推估整體的睡眠品質──夜間活動量大的人代表睡眠品質不佳。這比用問卷所得的個人回想資料更客觀。平均追蹤3年半後,其中98名參加者被診斷為患有阿茲海默症。經過統計分析,發現睡眠品質較佳的人,不僅將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低,對於有載脂蛋白基因E第四型者尤其有效果。在這項研究中,具有第四型E基因的人若再加上睡眠品質不好,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危險率是未帶有此基因者的4.1倍。但是在睡眠品質最好的那一組,此基因的危險率降到了1.8倍,這也表示:良好的睡眠,可以抵消基因所帶來的部分罹病機率。睡得飽,睡得好對於阿茲海默症,我們目前無法完全預防,只能藉由後天的努力(比如:受教育和多動腦),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多運動、地中海飲食及從事休閒活動),與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方面著手。如今,很高興又多了一項:睡得飽、睡得好,加入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行列,更有理由睡個好覺了。(本文摘自/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寶瓶文化)

假日補眠不打亂作息 別超過90分鐘

假日補眠不打亂作息 別超過90分鐘#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天亮,雖然醒過來了,但還是有點想睡……。今天是假日,不用像平常一樣勉強自己起床,而且今天沒有什麼行程,不如就好好「補眠」吧—。想必很多人在放假時的睡眠模式就是這個樣子吧。然而,即使放假一口氣睡了很久,卻還是無法消除平常累積的疲勞。假日的「補眠」其實有反效果長期累積下來的睡眠不足,有一個專業術語稱之為「睡眠負債」。然而,即使一口氣睡了很久,也沒辦法馬上還清睡眠負債。不僅如此,要是假日的起床時間比平常晚兩個小時以上,反而會讓生理時鐘亂掉,在假期結束後,會變得更難起床。償還平日的睡眠負債 破除週一症候群每逢假日,與其一次睡很久,不如與平日一樣在同一個時間起床,然後在白天時小睡一陣子,對身體比較好。「假日眠」是最適合假日的小睡。假日眠的睡眠時間為90分鐘,期間非快速動眼期與快速動眼期剛好各輪一次。假日眠與平日的能量眠相同,最好能在下午三點以前結束。若假日沒有其他事要做,可以早點吃完午餐,在下午一點到三點左右睡個假日眠,讓身體獲得理想的休息。假日眠時的姿勢可以躺下來睡。然而,為了不要睡超過90分鐘,請記得設個鬧鐘叫自己起來。另外,只要總睡眠時間在90分鐘內,一天內要睡幾次假日眠都沒關係。從早上起床後到下午三點以前可多次小睡,每次都睡10~15分鐘,也是一種假日眠的方式。平日與其在早上賴床,不如做好覺悟一口氣起床,再用假日眠來補充睡眠不足的部分。如此一來才能回復體力,並讓假日生活變得更加充實。(本文摘自/5小時清醒力:日本醫師教你晨型人的大腦深度休息法/世茂出版)

短眠必定對身體不好?錯誤觀念!

短眠必定對身體不好?錯誤觀念!#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藉由「練習」可縮短睡眠時間有八、九成的人為彈性睡眠者。而彈性睡眠者可藉由「練習」來成為短眠者。有一項實驗可以證明這段描述。該實驗以許多睡眠時間在8小時左右的人為對象,調查他們有沒有辦法縮短睡眠時間。實驗結果顯示,六個月後,每個人的平均睡眠時間都減少到5小時。有趣的是,在實驗結束的一年後,研究人員再次訪問當初的實驗參加者,發現他們仍能保持平均6小時的睡眠。故也證明,只要人們曾經養成短睡眠時間的習慣,要長期維持並非難事。睡眠時間越長 反而會縮短壽命講到這裡,可能會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要是這樣隨便縮短睡眠時間,身體不會出問題嗎?」先說結論,「沒有問題」。睡眠並不是越多越好。不僅如此,要是睡太久反而可能會縮短壽命。1980年代,美國曾進行一項有趣的研究。這項研究以100萬人為對象,分析他們的睡眠時間與壽命之間的關係。結果大出人意料之外。死亡率最低的是一天只睡6.5~7.5小時的人,而一天睡7.5小時以上的人,死亡率比睡6.5~7.5小時的人高出20%之多。主導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aniel Kripke博士指出「睡眠與食慾類似。若順從自己的慾望而暴飲暴食,就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同樣的,若是因為想睡而無止境地睡下去,對身體也不好」。日本也有類似的實驗結果。北海道大學地玉腰曉子教授以10萬名40~79歲的男女為對象,進行為期10年的追蹤調查。調查對象中,男性平均睡眠時間為7.5小時、女性為7.1小時。而死亡率最低的族群,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皆落在睡眠時間為7小時的組別上。故這個實驗結果亦顯示睡眠時間超過7小時的人,死亡率有偏高的傾向。然而睡眠時間長的人壽命卻比較短的原因,至今仍未有明確的定論。但我們仍可由簡單的統計數字看出,睡眠時間較長的人死亡率偏高。不要只用「時間」來評估睡眠對身體的好壞「既然如此,對人類來說最健康的睡眠時間應該是在7小時左右才對吧?」由實驗結果或許會得到這樣的結論。的確,若只看「睡眠時間」的數字,會得到這個結論。但這裡我想講的是,睡眠對身體的好壞不能單純只以「時間」長短評估。現在甚至有些研究報告指出,在男性實驗者中,睡眠時間為5小時左右的組別壽命最長。多數人只在意睡眠的「時間」長短,但睡眠的好壞需由「時間」與「品質」相乘來判斷。只要把睡眠「品質」提升到最高,那麼就能把睡眠「時間」縮到最短。短時間的睡眠之所以沒辦法讓你滿足,是因為睡眠「品質」太差的關係。「時間」與「品質」是決定睡眠好壞的兩大支柱。若你能同時顧好這兩點,要成為「短眠者」並不是難事。5小時清醒力改善睡眠品質到這裡,想必你應該能明白,只要提高睡眠品質,就能夠減少睡眠時間,且有很大的機會能成為短眠者。要做到這件事,首先要從你的睡眠品質下手,改變你的睡眠模式,讓你即使睡眠時間變短也能睡飽。讓我們再來看一遍本書將如何改善你的睡眠「品質」。STEP 1讓你學會「馬上入睡、立刻清醒」。這個步驟將告訴你如何縮短進入被窩到真正睡著中間浪費的時間,以及醒來到真正離開被窩所經過的時間。多數人的這兩段期間合起來約為20分鐘,只要能縮短這段時間,就能迅速提升睡眠效率。STEP 2提升你的睡眠「品質」,學習如何提高大腦與身體的「回復力」。多數人對於睡眠的理解並不多,這個部分將說明人在睡眠時,身體如何恢復體力。此外,若我們想提升其恢復效率,有哪些具體的做法。STEP 3將介紹,如何利用白天時的「小睡」維持充沛的體力。訓練自己成為短眠者的過程中,該如何應對突然產生的睡意。此外,若你想在白天過得更有精神,本章也將介紹五種小睡的方式與實踐的注意事項。經過前三個步驟的訓練,你能成功變身為短眠者,即使睡眠時間很短,睡醒之後仍精神很好,且能維持一整天。最後再以STEP 4兩個月內習慣「早上5點起床」,養成晨型人的習慣。(本文摘自/5小時清醒力:日本醫師教你晨型人的大腦深度休息法/世茂出版)

輾轉難眠?快創造自己的「睡眠儀式」

輾轉難眠?快創造自己的「睡眠儀式」#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晚上睡覺前的習慣,或是一定會做的事,就叫做「睡眠儀式」。用儀式這個字或許是有點誇張,其實像是「刷牙」、「上廁所」、「換上睡衣」等行動,都可以算是睡眠儀式。簡單來說,只要是在睡前一定會做的事,都可以算是睡眠儀式的一部份。這些我們常做的「儀式」可增加睡意若想順利入眠,進行睡眠儀式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重點在於,必須養成每天重複進行相同行動的習慣。當你開始進行睡眠儀式的各種行為時,大腦就會意識到「啊,這些行動代表接下來要睡覺囉」,並自然而然地產生睡意。這和「巴夫洛夫的狗」的原理相同。選擇可在睡前進行、不需思考的動作就像許多人的習慣一樣,「刷牙、換上睡衣」是最常見的睡眠儀式。畢竟,從認真動腦的時間,切換到休息時間,中間需要一段過渡期,而這個過渡期,最好能做一些「不需思考的動作」,比如「簡單的整理」、「伸展運動」、「聽音樂」之類。另外,腹式呼吸也是一種很有效的睡眠儀式。若你能選擇一些簡單而易於維持的習慣,自然而然地培養自己的睡眠儀式,那麼即使外在環境稍有改變,你也一定能馬上入眠。(本文摘自/5小時清醒力:日本醫師教你晨型人的大腦深度休息法/世茂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