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

沒症狀就不吃藥?解密糖友6大迷思

沒症狀就不吃藥?解密糖友6大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早期「三多一少」的症狀不明,因此有將近4成的病患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長期讓血糖失去控制的結果就好像讓全身的器官泡在糖水中,漸漸地對身體就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很多患者認為自己身體好了覺得不吃藥也沒關係,當心這種壞習慣可能讓血糖不自覺飆高!糖尿病常見6問題 醫師來解答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蓉表示, 2017年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是第五名的死亡殺手,疾病早期並不會讓患者特別不舒服,因此有些患者可能覺得不吃藥、不控制也沒有關係,等到身體出現症狀,才知道早已經併發其他症狀。大部分的人一有感冒、發燒、身體不舒服都會趕快去看醫生,但糖尿病患者因為不明白反而更恐懼看病。至於糖尿病患者有那些常見問題,就讓醫師馬上來解答:1) 糖尿病可以根治、痊癒嗎/糖尿病是一種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可以透過積極的生活飲食的調整以及藥物的使用來控制。提早發現,提早控制,就可以減少各類併發症的發生以及延長壽命。2) 糖尿病一定要使用藥物治療嗎/第1型糖尿病一定要打胰島素。有些第2型糖尿病病患一開始血糖值太高甚至已經有併發症也是會先使用胰島素;有些只是偏高一些,只要調整飲食、生活運動就可以達到理想目標,無需服藥,配合定時回診檢查即可。3) 每次回診抽血檢查,醫師都說我控制很好,在正常範圍內,可以減藥或停藥嗎/有藥物的幫助才達到血糖的控制,自行減藥或停藥一定會使血糖失去控制。4) 長期使用口服降血糖藥會不會傷害我的腎臟/林蓉醫師表示,口服降血糖藥物在上市前都經過嚴格的反覆檢驗,極少出現傷害腎臟的情況。當病患因為疾病沒有控制好,造成腎病變時,口服藥物反不能使用。為了好好保護腎臟就應該要按時服藥、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在理想範圍內,以及不抽菸。5) 胰島素好像會讓病情更嚴重/很多病患都是因為一開始沒有好好控制糖尿病,最後讓病程越來越嚴重,衍生許多併發症而導致死亡。臨床上,我們為了嚴格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會更積極提早讓病患使用胰島素。胰島素是歷史最久、最安全的降血糖藥物,連糖尿病的孕婦都是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的。6) 都沒有不舒服,為什麼一定要吃藥呢?/根據臨床觀察病患結果顯示,通常要血糖值大於300以上才有明顯的症狀。等到有症狀的腎病變產生時,腎臟已經失去8成功能。讓血糖「化敵為友」 定期追蹤血糖值當我們越了解糖尿病時,就越知道怎麼樣面對它,甚至知道怎樣跟它和平相處,當遇到糖口勢力磨堂口定要定時追蹤自己的血糖值,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內,「化敵為友」,一同攜手打造健康幸福的人生!  

講座/攝護腺肥大用藥指導

講座/攝護腺肥大用藥指導#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攝護腺肥大是許多中年男性心中難以啟齒的痛,將攝護腺與性能力劃上等號的迷思更是屢見不鮮,本課程藥師將帶您認識攝護腺,瞭解治療藥物的用途與保健之道,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本次的講座中由顏崧安藥師提供一些用藥上叮嚀和因應的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攝護腺肥大用藥指導時間:106年7月26日 (三) 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運動後熱量補充 300大卡內最適當!

運動後熱量補充 300大卡內最適當!#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運動完又餓又累,為了維持體態,一般人都會忍住不吃東西,事實上,營養師表示,運動完不吃東西反而容易造成肥胖。一般民眾擔心運動後進食會枉費努力運動的成果而不吃東西,事實上,只要適當補充並不會造成脂肪堆積。運動後補充輕食才不會流失肌肉量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劉珮芬表示,運動後吃東西並不會枉費運動成果,因為運動後肌肉細胞經過消耗能量和收縮刺激,需進食一份均衡營養輕食來增加肌肉修補,才不會流失肌肉量而讓基礎代謝率下降,只要適當補充,並不易造成脂肪堆積。但強調的是運動後進食的重點在於「時間」、「種類」及「份量」,建議每次運動後1小時內進食,依循運動強度與時間來補充運動後黃金比例的飲食,讓個人增肌提升基礎代謝又可達到減脂效果。慢性病人飲食可諮詢營養師個別設計劉珮芬營養師建議,運動後可補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為3:1的黃金比例食物,熱量約介於250-300大卡間。可以水煮玉米1根配上1顆茶葉蛋,或全麥土司3片配上鮪魚1兩,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或腎臟病等病人的運動後飲食,可自行諮詢營養師給予個別的飲食設計。一般民眾對於運動後吃東西時,對於慢慢吃會變胖或變瘦也是不正確的迷思。劉珮芬營養師提到,無論運動前後或不運動時,都應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進食後產生飽足感會因為胃部有食物而擴張時,將訊息傳至大腦而停止進食。若進食速度太快,訊號還未傳達到大腦前就已經吃進過多熱量,肥胖的機率就可能提升。 

戒菸常運動 頭皮循環好防禿頭!

戒菸常運動 頭皮循環好防禿頭!#迷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經常聽人說只要吃很多海藻就不會禿頭,但其實就算你吃再多海藻,也幾乎沒有任何使掉髮速度減慢的效果,更別說它具有生髮的力量了。就醫學角度而言,頭髮是由頭髮下面的毛母細胞經過重複的細胞分裂而成長.角化,被推擠之後而在頭皮上呈現出毛髮的集合體。生髮休止期便常會引起M型禿、掉髮從生髮~掉髮有一定的週期,經過成長期後進入退化期,由於毛母細胞的分裂逐漸變少,細胞衰退毛球也會變小。接著毛母細胞的分裂一旦停止,就進入休止期,毛髮的生長隨即停止。就像這樣成長期變短而休止期變長,就會引起頭髮稀疏、掉髮的狀況。在男性方面較多的是「AGA(男性型掉髮症)」,主因為強力的男性荷爾蒙分泌而使生髮週期混亂、成長期變短所引起的。這是由於髮根的5α還元酵素與男性荷爾蒙的睪丸酮結合,而演變成更加強力的睪酮素,使額頭上的M字型擴大、頭頂頭髮稀疏。女性因更年期障礙而使女性荷爾蒙減少時,也會發生同樣的症狀。逐漸高齡所產生的女性頭髮稀疏症狀,大部分都是「瀰漫性掉髮症」,因為頭皮及髮根部的老化,所產生的生髮週期之休止期長期化以及成長期縮短。促進頭皮血液循環 創造毛髮健康環境生髮障礙、生髮週期異常的原因是,營養不足、頭皮血液循環不佳、荷爾蒙失調、頭皮皮脂過多或是過少、因角化異常引起的大量頭垢、遺傳、疾病、藥物的副作用、壓力等各式各樣的理由。頭髮稀疏.掉髮情況時,除了疾病或藥物副作用等明顯原因之外,改善的基本方法就是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及規律的睡眠。另外還有戒菸,以及頭髮、頭皮常保清潔、進行適度的運動及頭皮按摩等,來使全身及頭皮的血液循環良好。「洗頭」不只洗頭髮 更要清潔頭皮重點是使頭皮的毛細血管作用活性化,毛細血管是負責提供營養的「生髮重點」。促進血液循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溫熱按摩」,用蒸過的熱毛巾及浸泡過熱水扭乾的毛巾,貼在整個頭上溫熱,再用手指頭及小刷子輕輕地敲打,或是用雙手抓捏頭部,刺激整個頭皮。另外,保持頭皮的清潔,創造毛髮容易生長的環境也是相當重要的。在洗髮前請先梳頭髮,洗髮精要先放在手心上起泡泡,再擦上濕潤的頭部,整個頭部都要清洗到,並以指腹來做頭皮按摩。並不是要清洗頭髮,而是要好好地清潔頭皮。黃綠色蔬菜、豬肝、貝類也對頭髮有益雖然吃再多的海藻也無法預防禿頭,但是海藻類富含能使毛髮營養的成分,對於已生長出來的頭髮,極具保護效果。對頭髮有益的食品除了海藻類之外,脂質較少的蛋白質食品以及富含礦物質、維他命的黃綠色蔬菜、豬肝、貝類等等。(本文摘自/自然醫學博士教你真健康常識/蘋果屋出版)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需配合患者病情及營養需求,以達到預防或矯正營養缺乏問題、修補身體肌肉組織、減輕治療所引起之飲食相關副作用並提昇生活品質。然而,在面對各親朋好友或自己不正確的飲食觀念下,可能會引發營養不良的問題。本次講座將由欒家菁營養師針對各個飲食迷思,包括:吃得太營養會使腫瘤長得太快?體重一定會減輕?如果吃不下打營養針就好?要改吃生機飲食或素食較好等問題給予建議,期望病患在飲食上有更正確的觀念。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時間:106年6月12日 星期(一)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你吃對了嗎?打破燕窩4大迷思

你吃對了嗎?打破燕窩4大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許多人都會將燕窩作為美容養生聖品,關於燕窩的吃法與挑選,網路上有流傳許多疑問與迷思,像是燕窩真的是吃越多越好嗎? 大人小孩都能吃嗎? 喝茶會阻礙吸收嗎? 但這些大多是沒有根據的說法,消費者千萬別被誤導了。迷思一: 燕窩吃越多越好?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燕窩每日的攝取量,一般成人是2~3克,病人是3~5克,若是即食燕窩則需再乘以18~20倍,也就是一般成人一天需攝取36~40克的量。適量攝取,並感受身體的反應,若是吃了一定的量覺得身體與精神狀態都不錯,那麼就是適合自己的攝取量。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老行家燕窩公關副理陳佩萱提到,只靠攝取燕窩保養的民眾,要持之以恆才看得出成效,不要想到才吃,只要每天早晚一湯匙,就能簡單維持健康及「美肌力」,找回澎潤彈力的肌膚。迷思二:大人小孩都能吃嗎?老行家燕窩公關副理陳佩萱說明,燕窩屬於平補藥材、性平味甘,無特殊味道,中醫理論裡對肺肝胃腎都很好。任何族群都可以吃,因為含有豐富唾液酸,對腦部發育好,因此建議在懷孕期間適量補充燕窩,可透過母體將營養提供給胎兒,有些人會給小孩子吃燕窩,建議在可以開始吃副食品時給他們吃。迷思三: 喝茶會阻礙燕窩吸收嗎?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燕窩是屬於動物性蛋白,不容易被茶鹼分解,小分子的型態是所有動物性蛋白最容易吸收的,建議早上空腹胃吸收力最好時食用,每天食用,以利身體儲存足夠養分,維持身體每一天的吸收代謝機能, 迷思四: 帶腥味的燕窩較純?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這是絕大多數消費者所存有的迷思,燕窩若是帶有腥味,可能是不新鮮或是不正常加工,品質良好的燕窩應是會散發淡淡的蛋白香味,不應有刺鼻的化學味或極高的腥味。燕窩在挑選與食用前都需打破迷思,以正確的觀念去選擇與食用,並掌握選擇燕窩的3高原則-高品質、高規格、高安全性,另外也要注意燕窩是否經過進口報關與具備正式的檢驗報告,而這些都可以向店家索取查閱,購買前只要多一個步驟就能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配方奶怎麼挑 兒科醫師3步破解迷思

配方奶怎麼挑 兒科醫師3步破解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諮詢/東元綜合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 古彥男)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母乳還是配方奶?新手爸媽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餵食問題。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打從小孩呱呱墜地開始,身為父母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照顧。東元綜合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古彥男表示,身為2個小孩的爸爸,他十分能體會各位爸媽在餵養小孩上的辛苦,他們一出生,沒多久就會開始哇哇大哭,餵食問題常是新手爸媽最先要面對的。 當然純母乳哺育永遠是最好的答案,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民國103年的台灣地區,2個月以下小孩的純母乳哺育率為62.3%,6個月以下則為45.8%,皆高於世界平均。但反過來說,亦即有近4成的爸爸媽媽們,在小孩出生2個月後就會面臨到配方奶的選擇問題。 三大原則 破除常見迷思 古彥男醫師表示,時常有家長會請他推薦奶粉牌子,曾經有一個病人,因為肛門周圍反覆的感染化膿住院,由於膿瘍範圍過大,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後來還得請外科醫師來切開表皮將膿引流出來。家長擔心水解蛋白的奶粉營養不夠,甚至認為這就是導致孩子住院的原因。類似的情節在門診或親朋好友的身上不斷上演。要怎麼樣為自己的寶寶選擇適合的配方奶,古彥男醫師提供下面3個大原則,給各位爸爸媽媽參考: 原則一:符合法律規範,有嬰兒配方字樣的配方奶 首先,對於嬰幼兒的配方,國際組織及台灣的衛生單位,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衛服部剛於去年7月份開始實施新的管理規範)。所有的配方,其內含的熱量是多少、醣類、蛋白質、脂肪的組成,以及哪些營養素可以添加,哪些不可以添加,必須全部要符合法規,才能在包裝上標示『嬰兒配方』字樣,就算是水解蛋白配方也不能例外。因此只要選擇包裝上有『嬰兒配方』字樣的產品,就不用擔心有營養不夠的問題。    (包裝上要認明有嬰兒配方喔。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原則二:選擇有醫學證據支持的廠牌 每個不同配方產品都是根據寶寶不同的需求所設計出來的。一般而言,比較大的廠牌,有比較多的資源與能力發展專利技術,並進行醫學研究。任何配方產品都必須有臨床上的證據支持,才能代表該產品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   (爸媽要記得選擇有臨床證據支持的配方。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原則三:根據寶寶需求,有專業醫師建議的產品 每個寶寶都有其個人的生理狀況,除了對配方會有不同的需求外,對同一款配方的接受度也都不一樣。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在照顧寶寶上所產生的需求,以及寶寶喝奶後的反應,來做配方的選擇與調整。當然市面上的配方品牌琳瑯滿目,醫學證據也不一定這麼好取得,此時不妨尋求兒科醫師的建議,找出適合的配方。  (根據在照顧寶寶上所產生的需求,以及寶寶喝奶後的反應,來做配方的選擇與調整。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最適合小寶寶的配方 就是最好的配方 古彥男醫師表示,常常在門診被爸爸媽媽問到,自己的小孩吃的是哪一款配方,不過答案常常讓他們失望,因為他的兩個小孩在一歲以前都是媽媽親餵母乳長大的。母乳在嬰幼兒的成長發育、加強免疫力,甚至是預防過敏上都是第一選擇。然而真的沒有辦法哺育母乳時,各位爸爸媽媽也不要感到憂心或困擾,市場上絕對沒有最好的奶粉,只有最適合您小孩的配方。把握上面的三個原則,相信你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小孩的配方,幫助他們健健康康的長大!

配方奶怎麼選 兒科醫師3步破解迷思

配方奶怎麼選 兒科醫師3步破解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打從小孩呱呱墜地開始,身為父母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照顧。東元綜合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古彥男表示,餵食問題常是新手爸媽最先要面對的。純母乳哺育永遠是最好的答案,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民國103年的台灣地區,2個月以下小孩的純母乳哺育率為62.3%,6個月以下則為45.8%,皆高於世界平均。但反過來說,亦即有近4成的爸爸媽媽們,在小孩出生2個月後就會面臨到配方奶的選擇問題。三大原則 破除常見迷思古彥男醫師表示,時常有家長會請他推薦奶粉牌子,曾經有一個病人,因為肛門周圍反覆的感染化膿住院,由於膿瘍範圍過大,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後來還得請外科醫師來切開表皮將膿引流出來。家長擔心水解蛋白的奶粉營養不夠,甚至認為這就是導致孩子住院的原因。類似的情節在門診或親朋好友的身上不斷上演。要怎麼樣為自己的寶寶選擇適合的配方奶,古彥男醫師提供下面3個大原則,給各位爸爸媽媽參考:原則一:符合法律規範,有嬰兒配方字樣的配方奶首先,對於嬰幼兒的配方,國際組織及台灣的衛生單位,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衛服部剛於去年7月份開始實施新的管理規範)。所有的配方,其內含的熱量是多少、醣類、蛋白質、脂肪的組成,以及哪些營養素可以添加,哪些不可以添加,必須全部要符合法規,才能在包裝上標示『嬰兒配方』字樣,就算是水解蛋白配方也不能例外。因此只要選擇包裝上有『嬰兒配方』字樣的產品,就不用擔心有營養不夠的問題。 原則二:選擇有醫學證據支持的廠牌每個不同配方產品都是根據寶寶不同的需求所設計出來的。一般而言,比較大的廠牌,有比較多的資源與能力發展專利技術,並進行醫學研究。任何配方產品都必須有臨床上的證據支持,才能代表該產品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 原則三:根據寶寶需求,有專業醫師建議的產品每個寶寶都有其個人的生理狀況,除了對配方會有不同的需求外,對同一款配方的接受度也都不一樣。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在照顧寶寶上所產生的需求,以及寶寶喝奶後的反應,來做配方的選擇與調整。當然市面上的配方品牌琳瑯滿目,醫學證據也不一定這麼好取得,此時不妨尋求兒科醫師的建議,找出適合您小寶寶的配方。 最適合小寶寶的配方 就是最好的配方古彥男醫師表示,常常在門診被爸爸媽媽問到,自己的小孩吃的是哪一款配方,不過答案常常讓他們失望,因為他的兩個小孩在一歲以前都是媽媽親餵母乳長大的。母乳在嬰幼兒的成長發育、加強免疫力,甚至是預防過敏上都是第一選擇。然而真的沒有辦法哺育母乳時,各位爸爸媽媽也不要感到憂心或困擾,市場上絕對沒有最好的奶粉,只有最適合您小孩的配方。把握上面的3個原則,相信你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小孩的配方,幫助他們健健康康的長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