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

吃避孕藥可豐胸?三大迷思須知

吃避孕藥可豐胸?三大迷思須知#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避孕藥可以治療痘痘、改善經期不順、減緩更年期症候群,好像還可以生髮、豐胸……?」對於這些無法確知的傳聞,大樹藥局郭建宏藥師強調,避孕藥主要是為了避孕,但有時對某些症狀也會產生效用,學理上稱為「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就是不按照正常的方式使用,發生額外帶來的效果,避孕藥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關於避孕藥的三大迷思迷思1:吃避孕藥可治療痘痘?避孕藥主要成分是雌激素跟黃體素,雌激素具有抗雄性素的作用,而雄性素是導致痘痘增加的元凶,因此吃雌激素就可以改善痘痘;理論上是對的,但會長痘痘有時是跟痤瘡桿菌有關,當皮脂阻塞毛囊時細菌就會快速繁殖,使毛囊及周圍發炎,所以要先找出致痘的原因。迷思2:吃避孕藥可以改善經前症候群(PMS)嗎?通常在經期來之前有些人會頭痛、頭悶、情緒低落或長痘痘,主要是此時體內的雌激素跟黃體素含量最低,因此吃避孕藥確實可以改善PMS。同樣的,更年期婦女體內的雌激素與黃體素逐漸下降,避孕藥也能有效緩解更年期症候群。迷思3:吃避孕藥可降低罹癌風險嗎?吃避孕藥確實有可能降低癌症(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也有研究指出,長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藥成分之一),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但仍要視您是否需要使用藥物而定。最高原則:遵醫囑與藥師建議用藥藥物用得好就是良藥,過量或錯用則變成毒藥,若在醫師和藥師的建議下使用,可讓經期規律、改善經前症候群,並有額外的效果;如果有潛在性的心血管疾病、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35歲以上則不建議使用,因為年齡是一個風險因子,使用避孕藥可能會加重或誘發靜脈栓塞(中風)。

遠離大腸癌 從破解3大迷思開始!

遠離大腸癌 從破解3大迷思開始!#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大腸癌患者有一半的人都會出現血便的現象,雖然血便不一定是由大腸癌引起,大多數是因為痔瘡、肛裂、大腸憩室炎等下消化道疾病,或是胃潰瘍、胃出血等良性上消化道出血所引起。65歲的王先生因為參加社區舉辦的大腸癌篩檢,報告呈現糞便潛血陽性而至的肝膽腸胃科門診就診,進一步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內視鏡發現5顆大腸息肉,並予以切除,因為息肉數量較多,醫師提醒約2至3年後需要再追蹤。國健署自民國99年起正式於全國推行大腸癌篩檢,但至今仍有許多民眾有錯誤觀念與迷思。大腸癌迷思大破解迷思一:沒有任何症狀,就不會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也不需要篩檢?樂生醫院肝膽腸胃科趙珂漢醫師說,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篩檢,進而早期發現及治療。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息肉癌化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息肉並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此外,根據國外研究,每1至2年進行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20%至32%的大腸癌死亡率。 迷思二:肉眼觀察大便顏色正常,就代表大便無潛血反應,也不需要篩檢?趙珂漢醫師指出,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所使用的是極敏銳之免疫法,能針對肉眼不可見的微量潛血進行檢測,所以即使大便顏色正常,也不代表大便沒有潛血反應的可能,因此建議民眾若介於50-75歲應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 迷思三:聽說大腸內視鏡很痛,我不敢接受大腸鏡檢,是否有替代方案?由於大腸的走向不是一根直直的管子,因此大腸鏡碰到轉彎處時,病人偶爾會感覺到臟器被拉扯的疼痛,通常檢查前會先讓病人注射止痛藥物及腸胃放鬆劑,緩解上述疼痛。或是於檢查時請病人改變姿勢、請助手壓肚子固定腸道等方法,都可減輕疼痛,讓檢查更順利進行。若民眾仍十分擔心大腸鏡檢所造成的疼痛,建議與醫師討論選擇減痛或無痛之大腸內視鏡檢查。其他替代方案如空氣鋇劑雙重顯影大腸攝影、電腦斷層虛擬大腸鏡等檢查,雖然也有偵測及診斷腸內病灶之功能,但若發現病灶仍需安排大腸鏡做進一步切片或化驗。 趙珂漢醫師呼籲,大腸癌的症狀與息肉的增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遠離大腸癌從糞便潛血篩檢開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預防大腸癌的不二法門,一旦糞便潛血報告呈現陽性,務必要至醫院腸胃科就診。

避談自慰迷思 一次破解自慰4大流言

避談自慰迷思 一次破解自慰4大流言#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為何大眾時常將自慰、性與負面畫上等號?醫師對此表示:「大眾對於自慰迷思的原因,可能來自社會不談、學校也不曾教導,首次自慰體驗基本以自我探索或是上網查詢資訊為主,過程中有許多口耳相傳的錯誤觀念,導致大家對於自慰有許多誤解。」根據全球自慰大調查,台灣社會談性風氣雖逐步健康,但數據中也顯示台灣人僅有28%於求學階段學習過自慰教材。泌尿科張孟霖醫師破解坊間及診間常見的自慰謠言,同步也將揭露在家庭、學校不敢大方談的「自慰冷知識」,盼教導大家正確的性觀念,讓性事更加完美!自慰謠言追追追!醫生揭密自慰流言民間有許多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流傳,特此整理出自慰常見的迷思,並邀請醫師實際解答,為消費者破解自慰謠言。流言一:自慰會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嗎?目前並沒有相關研究顯示自慰會對於身體帶來負面影響,至於常聽到「自慰會讓人長痘痘」、「自慰會掉髮禿頭」等後果,張醫師表示:「兩者之間其實沒有直接關聯!生理變化與性衝動同樣是受荷爾蒙影響,長痘痘或禿頭都是雄性荷爾蒙旺盛的表現。所以當荷爾蒙旺盛時,性慾也會變大,自然自慰的次數就會變多。」換句話說,自慰並不會導致長痘痘或是禿頭.主要還是荷爾蒙作祟,而荷爾蒙異常決定因素來自於作息、壓力、季節變化等。流言二:自慰會影響性功能嗎?自慰是否會影響性功能?是否會導致不孕或是陽痿等迷思?醫師表示結果正好相反,自慰並不會影響性功能,反而是有訓練有差,還有機會汰舊換新!醫師解釋:「自慰對於性功能是有幫助的,當男性排出品質不佳的精子後,能降低不孕的機率,女性則能透過自慰找到神經密集處,也就是俗稱的『G點』,讓性事更加圓滿。」醫師也提醒民眾若遇到生理問題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而非聽信偏方,同時適度自慰能夠幫助性功能,但過猶不及仍須謹慎處理。流言三:男生自慰會導致性器官變小?女性自慰會導致性器官鬆弛?醫師表示性器官取決於先天遺傳,後天的飲食、運動習慣也有些微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男性自慰頻率增加,性器官是有可能變大的。醫師進一步解釋:「如同健身時常運動的肌肉會變壯,當勃起頻率增加,充血機能良好,勃起幅度也會變好。」另外,醫師也解釋,女性的陰道肌肉組織非常有彈性,並不會因為自慰或是性行為而導致鬆弛。流言四:睡醒來還是睡前來比較好?睡前一發有助一覺到天亮根據全球自慰大調查發現,8成男性習慣睡前自慰,醫師表示,睡醒來一發其實會比睡前來的更持久。主因是人在休息時,大腦的血清素會上升,升高後更能控制性行為的快感,進而達到延遲射精時間,如此一來自慰或性行為的時間便可持續較久。至於自慰後會助眠,是因為就像是運動後一般,身體會有疲累感,因此變得比較容易入睡也是自然的。學習自慰了解身體 提升性滿意度從此開始醫師強調當遇到問題應該勇於求救,透過醫師專家習得正確資訊,在性事上能夠少走冤枉路。同時,醫師也給予2點建議,盼大眾都能安全、健康地進行自慰:一、自慰前後注意清潔,避免細菌感染雙手的細菌其實是全身數一數二多的,務必注意衛生,同時自慰後的清潔也很重要,體液在排出體外後,豐富的蛋白質容易成為細菌的養分,為了避免感染也要確實清潔。二、自慰及性行為皆要注意潤滑避免受傷不論是自慰還是性行為,不論有無使用成人用品都需要注意潤滑,否則容易造成表面破皮等受傷狀況,如發生感染,應盡速尋求醫師協助。無論男女,擁有性慾十分正常,因此對於自慰不需要感到負擔,醫生也提醒自慰是接觸性愛的第一步,適度的自慰並擁有正確的觀念,除了能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外,在與另一半親密時也能幫助彼此更快進入狀況,進而增進性表現。

減重三大迷思!吃錯無法瘦還會復胖!

減重三大迷思!吃錯無法瘦還會復胖!#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想減重就拒絕吃澱粉類食物,或是瘋狂地節食的方式來求的好身材,但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僅把自己弄得體弱多病、昏昏沉沉外,還可能會引發貧血、復胖等情形。豐原醫院營養師表示:這些都是減重的迷思,其實不吃白飯或油脂類食物,反而對減重一點幫助都沒有。    減重三大迷思!迷思一:減重目標訂太高豐原醫院營養師楊舒閔表示,最常發生的減重迷思就是設定自己要在一個月內減10公斤或20公斤,其實正確的減重速度建議為每星期減0.5公斤到1公斤左右,快速減重復胖機率非常高,循序漸進減重才能減少復胖機會。迷思二:不吃白飯再來就是不吃白飯的減重迷思,認為三餐不吃白飯就能減少澱粉的攝取,但澱粉其實是燃燒脂肪的助燃器,建議白飯可以改成全穀飯,因全穀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也能預防慢性疾病。迷思三:不攝取油脂食物最後一個減重迷思就是不攝取油脂類及食物,所謂的不吃油脂類應該是減少吃油炸物、肥肉和內臟動物皮,不是所有油脂類的食物都不要吃,適量攝取油脂才不會造成排便不順。避開6大讓你瘦不了的地雷食物地雷 1:挑選奶類產品時 注意是否有特別標示無糖 奶類應選有標示低脂、脫脂奶製品為主。建議減重者在挑選這類產品時,必須注意是否有特別標示無糖才去做選擇。 地雷 2:餅乾相對於一般的澱粉 還多了熱量、油脂與鹽分 建議選擇少加工、多膳食纖維類的食物,例如全穀米、地瓜、南瓜、山藥等;避免精緻澱粉,如蛋糕、甜點、精緻麵包等。地雷 3:高脂肪的蛋白質食物 貢丸、臘肉、香腸 建議以低脂為主,如里肌肉、雞胸、一般魚類、蛋白等,或黃豆製品如豆漿、黃豆、毛豆、豆包等;需避開地雷有貢丸、臘肉、香腸、熱狗、百頁豆腐等經過加工,熱量與油脂也會提升許多,屬於高脂肪的蛋白質食物。 地雷 4:果汁、水果乾、蜜餞 易攝取過量而造成肥胖台灣水果經改良過,糖分甜度過高,吃多了不利減重。可選擇甜度相對較低的蘋果、奇異果(綠)、芭樂等。地雷 5:類似蔬菜實為澱粉 玉米、菱角、蠶豆 要避開類似蔬菜但實為澱粉的食物,例如玉米、菱角、蠶豆、花豆、豌豆仁、蓮藕、荸齊、蓮子等。另外有做為零嘴的乾燥蔬菜,會經過油炸再烘乾,並進行調味,熱量也會提高許多。 地雷 6:培根、酪梨 都屬於油脂類 營養師建議減重者每日油脂攝取至少 3 茶匙,而非完全無油飲食。如攝取這些食物時都必須取代部分油脂,才不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 豐原醫院營養師楊舒閔表示:在減重的過程中,有些人會在宵夜期間突然肚子餓,民眾也能喝一杯240cc牛奶取代其他消夜,減少身體負擔,因為牛奶有安眠鎮靜效果、又有飽足感,不至於讓減重成為壓力的負擔,想要健康有效減重,都能洽詢醫院營養師協助,才能健康無負擔!

痘痘貼迷思?針對這種痘才有效

痘痘貼迷思?針對這種痘才有效#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青春痘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許多成人痘也造成大人們的困擾。青春痘是許多人共同的煩惱,萬一處理不當,會造成發炎、色素沉澱等問題,有些民眾會買痘痘貼來「抗痘」,沒想到卻越貼越糟,反而讓發炎更加惡化。但痘痘貼要怎麼用才有效?痘痘貼貼覆在青春痘傷口上,能快速吸收膿包,同時使痘痘表面傷口與外界隔絕,形成保護隔離層,能預防外部細菌汙染及不潔手指的不當擠壓,提供完整保護,幫助傷口癒合,痘痘好得快!青春痘4主因 首重每日清潔愛吃甜食、油炸物會增加皮脂腺分泌,晚睡、熬夜與壓力則易讓荷爾蒙失調,而卸粧、清潔沒做好,或是用到不好的清潔劑、不適合的保養品,都可能阻塞毛孔和造成皮膚發炎,做好每日清潔,是防堵青春痘的第一步。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醫師強調,治療青春痘要先認識4個主要成因。1)毛囊角化不全,導致毛孔被阻塞。2)受荷爾蒙影響,皮脂腺分泌旺盛。3)喜愛生長於油脂分泌旺盛處的痤瘡桿菌(Propionebacterium acnes)過度繁殖。4)上述3項成因所造成的發炎反應。痘痘貼布只適用傷口、膿頭型痘一般常見的黑、白頭粉刺,是尚未發炎的輕度青春痘,須注重清潔、疏通毛孔,適合以A酸、水楊酸擦拭,可協助加速角質代謝,降低發炎機率;而摸起來有紅腫現象的青春痘,屬於中度以上,如:沒有化膿,卻有微突發紅的中度丘疹型青春痘,以及看不見膿包,但能看見一顆紅腫的重度囊腫型青春痘等,均是發炎反應,應就醫診治。正確的擠痘痘方式,需要工具和技巧,假如是用手指亂擠的話,施力不均勻很容易越擠越糟糕。痘痘貼主要是用於隔離外在髒汙、吸附傷口分泌物、物理性防曬與遮瑕的人工敷料,僅適用於有傷口,或可看見膿頭、只須用青春棒輕輕壓擠,就流出膿液的青春痘類型。含藥痘痘貼大多使用水楊酸、茶樹精油,或預防細菌感染的六次甲基雙醋酸氯啶(Chlorhexidine)等成分,只有促進角質代謝和抗菌的功能,無法治療青春痘並緩解發炎。」如果是閉鎖性粉刺痘痘貼不但無法吸附毛孔裡的髒汙,還會蓋住粉刺,讓毛孔阻塞更嚴重;對於沒有膿頭的囊腫型青春痘,代表皮膚深處已在發炎,若繼續用痘痘貼悶住,反而會讓症狀惡化,此時應儘速就醫做消炎處理。青春痘療程2~3個月 持之以恆青春期受到荷爾蒙影響,油脂分泌旺盛,是長青春痘的高峰期;成人則可能因生活習慣、工作壓力,以及女性期經影響荷爾蒙而冒痘。如果是油脂分泌過剩,早、晚可用清潔劑和涼水輕撫洗臉,若已長青春痘者仍須正常清潔,但因皮膚正在發炎,不要太用力搓揉,擠壓,並注意防曬,以免色素沉積。治療青春痘一個療程需2~3個月,一定要有恆心喔!

含礦物油彩妝易塞毛孔?食藥署揭迷思

含礦物油彩妝易塞毛孔?食藥署揭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聽說使用太油的化妝品、保養品,會造成毛孔阻塞,反而容易長痘痘,是真的嗎?有人說美妝產品裡的礦物油,是致粉刺的兇手,真的是這樣嗎?對此,食藥署近日表示「目前的研究並沒有發現礦物油會刺激皮膚長痘」,若實際在使用相關美粧產品時有疑慮,可先在局部皮膚試用,確定沒有任何肌膚不適的反應後再行使用。食藥署說明,礦物油具有很強的封閉性保濕能力(occlusivity),也就是它能在肌膚表面形成一個薄膜,防止水分流失。然而,礦物油這個特性卻也讓人擔心:薄膜會不會堵塞毛孔。其實礦物油不像植物油一樣容易氧化,所以保存較容易。且礦物油較無色無味,在美粧產品上的應用性高。礦物油(Mineral Oils),是保養品中很常用的油封保濕劑,包括凡士林、唇膏、嬰兒油、護膚油、髮油等,也可以從產品成分中辨識,例如標示液態石蠟(Paraffinum Liquidum)、異烷烴(Isoparaffin)、微晶蠟(Cera Microcristallina)、純地蠟(Ceresin)和地蠟(Ozokerite)都屬於礦物油家族的一員。此外,食藥署建議,如果肌膚屬於油性、易長痘痘或粉刺的類型,建議使用礦物油比例較低、或其他成分的保濕產品。

補鈣2大迷思?睡前是最好補鈣時機

補鈣2大迷思?睡前是最好補鈣時機#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有「健康沉默殺手」之稱骨質疏鬆,只要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可能造成骨折。孩子在黃金成長期,必須有足夠的鈣質用於骨骼成長與骨質維護,需要盡可能增加骨質密度,才能有效減少成年後骨質疏鬆症。鈣質是身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成分,且不管任何年齡層都需要補充足夠鈣質,專家表示補鈣時機其實「睡前吃」效果最好!鈣充足的好處包含減緩骨質流失、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改善經前不適以及降低體脂肪達到有效減肥等多項好處。補鈣更要補D、鎂和磷!鈣依成分可分為4大類,包含碳酸鈣、檸檬酸鈣、磷酸鈣以及乳酸鈣,在醫療上常用做治療骨質疏鬆症且最適合孩童的鈣質補充。近年醫藥界發現維生素D不僅是維生素或營養素而已,也已被證實是具多重生理作用的「健康荷爾蒙」。維生素D和鎂可幫助鈣質吸收,維護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避免骨質疏鬆。磷可以確保鈣質被小腸充分的吸收,減少噬骨作用。所以補鈣的同時也要補充維生素D、鎂和磷。常見的2大補鈣迷思迷思1:喝咖啡,會影響鈣吸收?咖啡因、外食頻繁、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也可能造成鈣吸收效率低落、干擾鈣吸收。 迷思2:維生素D只需依賴日曬就足夠?鈣質的吸收需要多元的營養素發揮協同作用,包含可以強健肌肉進而提供支撐骨骼根本的蛋白質,以及可增強骨骼硬度的鎂、鉀、磷、鋅等礦物質都應完整補充,並且透過適度運動,啟動骨重塑機制、增加骨密度。從老至少鈣質攝取嚴重不足 補鈣這樣吃若兒童黃金發育期缺少鈣質攝取,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偏低時,會使得骨骼釋出鈣離子到血液中平衡血鈣濃度,造成「骨蝕作用 (bone resorption)」,長期下來易導致骨骼成長不良,影響未來骨密度。要杜絕缺鈣問題,可以從好的鈣磷比且高鈣的食材替換和多做戶外運動兩方面著手,建議多攝取鮮奶以及深綠色蔬菜(芥藍、莧菜、紅莧菜)、鮭魚、優格、雞蛋、起司、蛋黃、小魚乾、黑芝麻等,以達到增進鈣質吸收的效果。

全面攻破健康與酸痛3大迷思

全面攻破健康與酸痛3大迷思#迷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迷思1:錯把身體當物體人體是有生命有心性有靈性的「mind body」,並非「physical body」,但很多人把自己的身體視為手機、電腦般的用品,壞了就是送修,所以當身體有狀況時,就到醫院「進廠維修」。當你習慣只用醫療解決身體的症狀時,你就是在物化自己的身體,而且依賴他人來對待你的身體。迷思2:錯把痛點當重點台灣醫療「俗擱大碗」,造成民眾高度依賴醫療,一旦疼痛出現,無論頭痛、牙痛、胃痛、肩頸酸痛,患者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痛點上,一有疼痛就找醫師。但處理痛點就能根治症狀嗎?不能的!因為痛點並不是重點,處理疼痛真正的重點在於找出疼痛產生的原因。既然功能失常是姿勢異常造成的,想讓脊椎、肌肉、筋膜、關節的功能恢復正常,必須從改掉壞姿勢做起。可是多數人卻只聚焦在處理症狀,而沒有去阻斷創造症狀的源頭,本末倒置了。以肩頸酸痛來講,請大家做一個動作:豎起左手食指,然後右手食指按在左手食指指尖上,用力往後壓,此時左手食指連接手掌的地方是不是會痛?這個痛點的產生,是因為有外力壓著指尖所致。肩頸酸痛就好比這個情況,當我們胸前肌肉短縮,肩頸背部就繃緊了,長時間下來就產生疼痛,但大家往往只處理出現疼痛的地方,卻沒有想到,放鬆胸前短縮的肌肉才能徹底消除疼痛。以剛才請大家做的壓手指動作來說,如果把被用力往後壓的左手指尖放開來,痛點自然就會消失。迷思3:錯把不痛當健康當症狀被療癒、疼痛消失了,大家就以為自己恢復健康了。但沒有症狀、無病無痛並不等於健康,因為痛點只是在醫療處置下暫時消失而已,只要你沒有從根本解決疼痛發生的原因,一段時間後它會再度發作。以上這三個錯誤的迷思,讓很多人認為身體同部位同症狀的毛病周而復始產生是「正常」的,並沒有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如此,只在每一次症狀又發作時,趕緊求助醫療。就醫時,醫師當然是針對症狀給予治療,醫師跟患者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消除症狀,而忽略了姿勢異常跟功能失常這樣的惡性循環。但我們不是因為有痛點才不健康,我們所有的症狀、不舒服、疼痛,都是因為不好的生活習慣及行為模式而產生,痛點只是呈現最終的結果。(本文摘自/好姿勢,救自脊/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