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寶寶異位性皮膚炎 小心合併其他症狀

寶寶異位性皮膚炎 小心合併其他症狀#異位性皮膚炎

黃小弟從嬰兒時期開始.雙頰皮膚常常又乾又紅,胖嘟嘟的身材加上紅通通的雙頰,常讓親朋好友忍不住驚呼「卡哇伊」!但小兒科醫師卻告訴黃媽媽「寶寶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直到今年黃小弟上小學一年級,媽媽回想醫護人員曾經告訴她,等寶寶一歲就會好,接著又說兩歲會好?到現在又有人安慰她,青春期就會好,她只能祈禱真有這麼一天。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黃裕文主任說,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嬰、幼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通常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兒。一般來說,約有五%小朋友會發生,但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過敏體質,發生率會增加至約20%。黃裕文主任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尤其睡覺時,常因癢而無意識搔抓,導致發炎,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嚴重時甚至要住院治療。由於皮膚常處於慢性發炎,外觀乾燥、脫屑,變黑、紋路變多,急性時傷口還會有滲出液,流湯流水,影響孩子情緒很大。想預防孩子成為過敏兒,可從飲食著手,懷孕期少吃易過敏的食物,哺餵母乳至少四至六個月,母乳有助對抗由腸道進入過敏原,也可避免牛奶中過敏原。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因子:1.溫度變化、流汗 2.環境溼度降低 3.洗澡次數太多或過度清洗 4.和刺激性物質接觸,如清潔劑等 5.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如對香精、金屬合金、染劑等 6.空氣中的過敏原,如塵蹣 7.食物:例如帶殼海鮮類、牛奶、食物中的防腐劑等8.情緒與壓力:例如小朋友的父母將離婚,或是每次要上學之前,皮膚炎就搔癢的更嚴重等。

過年不注意 小心異位性皮膚炎發作

過年不注意 小心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異位性皮膚炎

甫迎接2012年到來,緊接著長達九天連假的農曆春節也即將來臨,許多家庭都開始規劃各項國內外旅遊及年節休閒活動,但對於家中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家庭、尤以發病率最高的嬰幼兒來說,農曆春節期間短暫生活型態的改變,代表著到處都有可能藏匿著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的危險因子。(圖:每天擦高保濕乳液、為皮膚做好保濕,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日常照護重點)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醫師表示,國人習慣在過年期間安排國內外旅遊、或拜訪各地親友,但因短暫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改變,加上南北氣候變化與環境差異,使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接觸過敏原或其它危險誘發因子的機率較平常高出數倍以上。朱家瑜說明,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嬰、幼兒,往往不易根治,同時致使它惡化原因非常多,在治療時依患者症狀輕重給予內服抗組織胺、外用類固醇等藥物控制,主要的目的在減輕症狀,給予病患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除了儘量避免碰觸週遭過敏原之外,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及降低患者對類固醇的依賴,最好及最安全的方式是使用能重建皮脂膜,並具特效濕潤的身體保濕產品,同時與醫師充份溝通合作,持續耐心做皮膚治療及改變不當的生活習慣,大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改善。皮膚保濕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每日必做基礎保護工作。朱家瑜指出,在氣候濕冷多變的過年期間,小朋友要保持身體衣物的乾爽,減少身體濕疹復發機會,特別在天候寒冷的過年期間,室內溫差大,好動的小朋友常於室內戶外跑進跑出、遊戲玩耍,毛類衣物易與皮膚摩擦刺激患部,造成小朋友搔癢難耐,建議家長搭配「洋蔥式多層次穿衣法」,將較通風吸汗的棉質衣物穿在內層、較厚的針織衣物穿於外層,讓小朋友在室內戶外進出時,能因應溫度變化迅速穿脫衣物,另外剪掉衣服上的標籤也能避免皮膚過敏搔癢情況發生。

每天接觸美髮用劑 手部異位性皮膚炎

每天接觸美髮用劑 手部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

根據網路媒體報導表示,日前一位22歲從事美髮工作的女子,因為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洗頭、染、燙髮的清潔用品、專用染燙劑,後來手上出現明顯的水皰,甚至有搔癢的感覺,且逐漸加重,醫師表示,在經過藥物的治療後,情況已好轉。(圖片截取自維基百科,作者Eisfelder)女子本身就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加上持續接觸到清潔、化學類、染髮劑等產品,使得手上皮膚出現一顆顆水皰,容易發癢,從手掌分布到手指各處,後來還抓到破皮,流出滲出液,感到十分不適,嚴重影響到工作,根據台中仁愛醫院衛教文章中顯示,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症狀就是「癢」和「皮膚敏感」,依發作時間、年齡,而有不同的現象,簡單的說,病症發展從早期濕疹反應、丘疹、水泡,到後期的慢性皮膚炎乾皮、苔癬、色素沈著等。文章中針對飲食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避免攝食會過敏的食物,如病情需要,可做過敏原測試,一般來說則少吃防腐劑、色素、調味品等人工食,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大多與免疫因素有相關,因此多食益生菌能影響內免疫系統發展,也有異於異位性皮膚炎,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出,嬰兒前三個月專吃母乳,可降低有家族史的小孩,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優活推薦: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受不了嗎? 應首重保濕避免過度清潔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04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夜晚抓不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480該如何遠離過敏原 醫師提供5方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257

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受不了嗎? 應首重保濕避免過度清潔

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受不了嗎? 應首重保濕避免過度清潔#異位性皮膚炎

每逢季節交替的時候,許多人因此出現感冒、類流感症狀,但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這時皮膚出現紅腫發癢的情形卻更難以忍受!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皮膚科蔡秀欣醫師表示,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應首重保濕,平時可用乳液擦拭或使用專用的清潔用品,並應避免過度清潔使身體變得太乾燥而更不舒服。

過敏引發氣喘 使用類固醇安全嗎?

過敏引發氣喘 使用類固醇安全嗎?#異位性皮膚炎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台灣90%以上氣喘病患對塵蟎過敏,而塵蟎正是導致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病症的禍首。長相類似蜘蛛、腳上有吸盤、肉眼無法辨識的節肢類搗蛋鬼塵蟎,最喜在潮濕多雨的環境孳生。小兒科王崑伊醫師說明,地毯、毛氈、窗簾、床墊、棉被、枕頭、絨毛玩具、貓狗皮毛、人類脫落的皮屑、毛髮、指甲等都暗藏著無數塵蟎。通常一克灰塵中,塵蟎數量約一百隻。當塵蟎在呼吸道累積相當數量,人體的防疫機制就會啟動,繼而引發一連串過敏反應。過敏到底是疾病還是體質?是人體的哪個環節過度敏感?王崑伊提到了80%以上氣喘兒體內存在的抗體IgE。IgE是人體防疫系統中「免疫球蛋白E」的英文縮寫(immunoglobulin),也是免疫王國統帥Th2淋巴球細胞手下威力最強勁的抗體。具有遺傳性異位性體質的人,身體內的IgE總是多於常人且過度反應。由於病童年紀小,無法配合肺功能檢查,所以,兒童氣喘主要依據臨床癥狀來診斷。診斷確立後,過敏科醫師會在孩子滿三歲前後,為孩子開立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查,找出造成氣喘的過敏物質,進一步給予氣喘孩童和孩童家長避免過敏原的建議。氣喘常見藥物,王崑伊表示目前治療氣喘最有效的藥物是惡名昭彰的美國仙丹:類固醇。類固醇分三種:口服型、吸入型和注射型;長期使用口服型類固醇易產生月亮臉、水牛肩、免疫抑制、長不高、骨質疏鬆等可怕副作用;而吸入型類固醇不但沒有類似令人憂心的副作用,也能有效控制氣喘、預防急性發作。有時遇到氣喘急性發作,醫生會視情況開立短期的口服類固醇治療,主要是取其抗發炎的療效,通常不超過一週,也不會有長期使用的副作用;王崑伊呼籲,家長應讓孩子配合醫囑治療,才能避免氣喘急性發作的危險。王崑伊表示目前仍無百分百的根治方法,但只要配合醫囑,加上良好的環境控制,患者幾乎可達到完全不發作。而且,有三分之一氣喘兒童長大之後痊癒。王崑伊也提醒家長,切勿輕忽孩童慢性氣管發炎的症狀,即使只是微小發炎,若不加以控制,一樣會造成氣管壁肥厚及纖維化,氣管漸失彈性,氣喘症狀也就日益嚴重。延伸閱讀「人體各種過敏反應」: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50

夏季過敏 都是”蟑螂”惹禍

夏季過敏 都是”蟑螂”惹禍#異位性皮膚炎

時序入夏,高溫的氣候使得蟑螂、蚊子、蒼蠅、螞蟻出現在居家環境的頻率提高,讓人不勝其擾。牠們不僅破壞環境衛生影響觀瞻,也可能是傳染病的媒介,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幾年來蟑螂引起的過敏疾病(如氣喘、鼻炎)持續增加,蟑螂的罪行禍害又要加上一筆,所以過敏族要將蟑螂列為夏日除蟲的首要對象。■ 蟑螂為何引起過敏?一般而言,看見一隻蟑螂,表示牆後和縫隙中藏有數百隻。北醫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 張棋楨醫師指出,由於蟑螂住在陰暗不為人知之處,死後不易被發現,時間經久,死蟑會分解成小小粒子如塵蟎一樣, 再加上牠的穀屑、唾液、分泌液具有高度的致敏性,這些物質漂浮於空氣中,當人吸進呼吸道時便造成一系列的過敏發炎反應,臨床上病人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咳嗽、胸悶、氣喘等情況。■ 誰易對蟑螂過敏?根據國外知名的過敏期刊研究報告指出百分之三十~五十的過敏患者與蟑螂有關。北醫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廖學聰醫師說,而國內的資料也顯示蟑螂可能是僅次於塵蟎為第二常見的過敏原。美國國家內陸城市氣喘研究發現約36%氣喘兒童對蟑螂過敏。它更指出89%兒童房間裡存有高數量的蟑螂過敏原。在某些地區和種族,對蟑螂的過敏程度超過塵蟎,大多數的蟑螂生長在熱帶地區,台灣處於亞熱帶,一年四季其實都有蟑螂為害,只是夏季最明顯。在家裡的塵埃中可測得到些蟑螂過敏原的存在。要知道自己是否對蟑螂過敏,應請過敏專科醫師給予皮膚試驗或抽血檢查(MAST或 CAP)便可確認。許多患者常堅稱:「家裡看不到一隻蟑螂,怎麼會蟑螂過敏呢?」事實上這隻扁扁的蟑螂適應力驚人,神出鬼沒,夜裡可能自下水道爬出,白天即銷聲匿跡,而牠的分泌物早已不知不覺中混入家裡的塵埃中,使你防不勝防。張醫師與廖醫師表示,蟑螂是極難消除的,不能只是拿起掃把或拖鞋,啪一聲打下去而已,必須積極消滅家中出沒的蟑螂。【大家一起來滅蟑】1. 首先去其所欲,收妥任何可讓牠飽啖一頓的食物,所有碗盤和器皿都要馬上清洗,不可堆積在洗碗槽上,垃圾桶要密封或勤倒垃圾。2. 使用各種殺蟑劑或請專門人員來滅蟑,殺蟑劑有兩種,一種是噴劑,將藥噴灑在蟑螂爬行過的路徑,可看見蟑螂屍體到處陳列,會增加事後處理屍體的困難,但享受『眼見為憑』的消減快感。另一種藥劑以藥片為餌,引誘蟑螂來吃,因為蟑螂有吃食彼此糞便的習慣,如此可達到連鎖殺蟑效果,由於蟑螂是消滅在看不見的巢穴中,所以此法讓人感覺蟑螂好像變少,相較顯得無形但乾淨多了。不管是噴劑或藥劑,要將它們放在蟑螂經常出沒的地方,例如廚房裡的櫥櫃或抽屜,也可以在爐子、冰箱下面及其他蟑螂藏身之處。3. 堵住封住所有入口,避免蟑螂由外面進入。牆上、地板、窗戶、門扇上的破洞或縫隙都要補好;管線周圍的空隙也應該填滿。漏水的水龍頭一定要修好。4. 家中不要儲存垃圾袋、紙箱、報紙或空瓶,因為這些都是蟑螂最喜歡出沒的地方。蟑螂除了醜陋令人人喊打之外,還對台灣寶島五分之一人口的過敏族威脅甚大,蟑螂自古便與我們長相左右,夏天一到就造反,為了確保居家生活品質避免過敏病發作,在炎炎夏日中不要忘了大家一起來滅蟑。

梅雨季節來報到 過敏族『黴』運到

梅雨季節來報到 過敏族『黴』運到#異位性皮膚炎

今年梅雨季節的天氣,是陰晴不定,溫暖而潮濕。那種悶濕的感覺,足以使人整日昏沈慵懶,精神萎靡不振。相反的此刻正是黴菌蓬勃滋生繁殖的好時候,它伺機侵入人體的呼吸道,讓有呼吸道過敏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的人開始了難捱的日子。台灣地處亞熱帶,一般住屋內外極易發現黴菌的蹤跡,如地下室、浴室、廚房、水溝旁、落葉多的地方、草堆、廢物木材堆積處等。北醫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 張棋楨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知名過敏期刊研究指出,有過敏體質者對黴菌過敏的比例有高達百分之卅,而國內並無正確的統計資料,據推估約百分之十。黴菌有成千上萬種,一般可分為二類:一是單細胞酵母菌類,另一種則是常見有菌絲的黴菌類,這二種皆可以引起過敏。表列出數種常引起過敏的黴菌種類,其中以青黴菌及交錯道黴菌最常見。 黴菌是空氣中的過敏原,當鼻子吸入時就可能造成流鼻水、打噴嚏、鼻塞,兩眼下方像描了兩條黑影,像貓熊一樣,有些人甚至連視力、記憶力都受到影響。如果症狀再嚴重則會有咳嗽(久咳不癒或夜咳)、胸悶、氣喘等症狀。至於要如何避免黴菌過敏,廖學聰醫師表示,有黴菌過敏體質的人,盡量避免到黴菌容易滋生的地方,若不得已最好戴口罩進出這些場所。以下提供幾個環境上必須注意的事項,才能杜絕黴菌生長的溫床。(一)戶外:保持水溝暢通、常清理落葉及草坪、不要堆積木材廢物。(二)房間:盡量保持通風,密閉空間易長黴菌、使用冷氣機及除濕機保持濕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並定期保養清除機器內部 衣櫥內要防潮,並定期將衣服取出整理,被褥要曝曬、不要使用地毯、壁毯及泡棉製品、使用吸塵器或空氣清靜機可除去黴菌袍子。(三)浴室:勤加刷洗馬桶的角落、水龍頭、排水孔這些地方,洗澡後要打開窗戶。(四)廚房:使用排油煙機,排除烹飪所帶來的水氣、冰箱角落易生黴菌,食物不要放太久。(五)地下室:不要堆放太多物品,牆壁要防水漆以防潮生黴。可使用除濕機。(六)垃圾桶易生黴菌,需清洗乾淨且常倒垃圾。一般而言,對何種黴菌過敏可由皮膚試驗及抽血檢查(MAST或RAST)來確認之。而治療黴菌過敏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它(可用上述的方法),若環境改善後過敏症狀還是持續,便可能要服用抗過敏藥物,嚴重者則考慮減敏療法。張醫師與廖醫師強調,過敏體質的人要學會適應自然環境和氣候變化,為了避免梅雨季節來臨跟著走『黴』運,因此必須有一套良好的保健方法,才能減少並預防過敏疾病的發作。 

游泳涼一夏 小心”氯”過敏 痘痘長不停

游泳涼一夏 小心”氯”過敏 痘痘長不停#異位性皮膚炎

天氣越來越熱,雖然夏天尚未來臨,但已經有許多人受不了高照的艷陽,紛紛利用週末假日到游泳池暢快玩水。玩水固然開心,但皮膚科醫師仍要提醒民眾,要小心氯引發的皮膚問題。台中縣一名就讀大學二年級的女學生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肌膚非常敏感,日前因天氣轉熱,她與同學相約到游泳池玩水,不料之後卻發現自己皮膚嚴重發癢,而且還狂冒痘痘,原本平滑的肌膚變得坑坑疤疤,經光田綜合醫院整形美容中心醫師診斷後,確認是皮膚對水中的氯過敏所引起。好在該女大生滿臉的痘痘和凹疤在經過專業治療與該中心毛孔縮小淨痘護理療程後,肌膚已恢復原來的健康狀態。光田綜合醫院整形美容中心張和興醫師表示,氯對於人體來說是一種重要的電解質,可以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促進蛋白質、維生素B12或鐵質的吸收等,如果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無力、脫毛、鹼中毒等多種問題,但吸收過量也能導致高氯血症、酸中毒等。不過,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自來水中,也加入氯來進行消毒,而游泳池也通常會利用氯來殺菌,但民眾或許不知道,洗澡或游泳時,水中的氯可能會破壞皮膚和頭髮中的蛋白質,這也是為什麼部分民眾游泳過後會導致肌膚敏感、乾燥或發癢。而前述這位女大學生,本身就已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皮膚的平衡能力較弱、保水性差、油脂分泌不足。因此每當季節交替、氣候忽冷忽熱時,就時常會出現皮膚乾燥、紅斑或發癢、長皮疹、冒痘痘的症狀,這樣敏感的皮膚再加上氯過敏反應,才會讓問題一發不可收拾。因此醫師特別要提醒皮膚敏感的民眾,在換季或天氣炎熱的時候,應更加小心保護肌膚,建議可以減少接觸過敏原,做好皮膚保濕,勤塗保濕劑,有皮膚過敏問題的民眾最好不要下水游泳,以免引發病症。如果出現症狀,應立刻到醫院接受專業治療,將可幫助患者緩解症狀發生時之不適,同時避免症狀惡化,在臉上留下難以抹滅的疤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