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

營養乘以5 有效防癌抗癌!

營養乘以5 有效防癌抗癌!#藥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而不要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對於癌症患者而言,我們認為食物才是最好的防癌抗癌藥。有研究顯示,對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在醫院接受各種治療或者服用各種特效藥物,而是應該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和習慣。均衡攝取各種營養 才能有效防癌抗癌在臨床中,總有患者問我:「抗癌應該怎麼吃最好?」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們祖先的書中就能找到準確的答案──平衡飲食,《黃帝內經‧素問》上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說明了均衡攝取各種營養,才是保持健康和防癌抗癌的關鍵,這對癌症患者而言非常重要。1) 「五穀為養」是指蓬萊米、小豆、麥、大豆、黃黍等穀物和豆類,為養育人體之主食。「五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質,脂肪含量不高。穀物和豆類同食,可以大大提高營養價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是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熱量的主要來源,而人類生長發育的自身修補則主要依靠蛋白質,所以「五穀為養」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對於癌症患者而言,保證能「吃」是康復的一個基本條件,而五穀的攝入也是非常重要的。2) 「五果為助」是指桃、梨、杏、李、棗、栗子等多種鮮果、乾果和堅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纖維,還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質。「五果」儘量生吃,才能保證養分中的維生素不受烹調的破壞。堅果類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質類似豆類,可彌補穀類蛋白質的不足。所以五果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我建議癌症患者多吃各類水果。3) 「五畜為益」指牛、犬、羊、豬、雞等禽畜肉食,對人體有補益作用,能增補五穀主食營養之不足,是平衡飲食食譜中的主要輔食。動物性食物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而且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人體正常生理代謝及增強身體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物質。臨床中經常有患者問我:「我能不能吃肉?」有患者怕吃肉加速癌細胞的擴散,所以,知道得癌後就改為素食主義者了,其實,癌症治療中,適當吃肉,對康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4) 「五菜為充」則指各類蔬菜,能營養人體、充實髒氣,使體內各種營養素更完善,更充實。蔬菜種類多,根、莖、葉、花、果均可食用。它們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B 族維生素,也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有增食欲、充饑腹、助消化、補營養、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癌變等作用,對癌症患者的康復十分有益。總而言之,癌症病人的日常飲食應堅持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的合理搭配,注意盡可能變換花樣,每天吃5至7種不同的果蔬,同時要多吃高纖維、低脂肪食物。避免吃過鹹、煙熏、醃製的食物,少吃油脂、糖、鹽,少喝酒。(本文摘自/抗癌名醫的食療祕方/時報出版)

老是頭痛?竟是脖子作怪!

老是頭痛?竟是脖子作怪!#藥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頭痛此症,還真頭痛!一大堆的頭痛患者,以為自己這輩子的頭痛,都得靠吃藥過日子了,其實,有大半的頭痛情況,是從腦袋下面的「頸子」生出來的,而腦子裡根本什麼事都沒有。頭痛治療得當 不必再吃頭痛藥不只如此,這些從「脖子」發動到「腦子」的痛,有一半以上是可以完完全全治好的喔!意思是說,如果治療得當,從此再也不必吃頭痛藥了,不相信?不可能?不敢想?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有《頭痛藏頸》一詩為證:筋膜骨膜透腦膜,疲勞姿勢外傷過,神經纏套大三小,揮鞭小面韌帶破。治頭痛就從筋膜入手脖子裡筋肉細又多,這眾所皆知,但可曾聽說,脖子的皮肉之間、筋這玩意兒,學問可大了。這層筋膜網,像一整套綿密的鐵道系統:往下,可達肩、手、軀幹,甚至腳底;往上,直通後腦門,然後跟腦子裡的硬腦膜相接,就像歐陸各國的鐵道相接一般,頸筋膜與硬腦膜,雖屬不同國度,彼此卻緊密相連。所以,一旦有肩頸僵硬的問題,這緊繃的力量,就化身成疾駛的列車,從頸部一路開進腦子裡作怪,讓原本只是單純的肩頸筋膜疼痛,一夕間「升等」成為頭痛的問題!治這種頭痛,就該從筋膜入手。低頭族、電腦族、有外傷 易造成頭痛無論是低頭族(長時間姿勢不良)、電腦族(肩頸肌肉疲勞),抑或是摔車族(外傷史)、刀疤族(手術史),都會打亂這7節頸椎與顱骨之間的正常排列,當身體感覺到失序的狀態過了某個門檻,就會引發筋膜調控或神經反射的現象,造成頭痛、頭暈,甚至耳鳴等臨床症狀。此時,就該找位具整脊專業的復健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仔細評估這偏斜、卡緊的顱頸樂高積木作品,並在必要時用科學手法鬆筋調骨、因勢力導(不一定要喀拉一聲喔!)讓積木排列歸位,往往這樣一弄,頭痛情況便會大幅改善!(本文摘自/攻疼新醫:筋骨疼痛專家Dr.Pain帶你找痛源、解痛根、脫離痛海/三采文化)

沒吃飯服藥 血糖過低險要命

沒吃飯服藥 血糖過低險要命#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劉先生因身體不適胃口不佳,吃不下飯卻照吃相同劑量的降血糖藥,因低血糖在家昏迷超過12個小時後送醫,經全力搶救後未留下後遺症,醫師提醒,糖尿病人都擔心血糖飆高,其實血糖過低,中樞神經系統也會出問題,同樣有生命危險,糖尿病人應瞭解藥物調整方法,並注意徵兆避免低血糖。咖啡色嘔吐物 低血糖致中樞神經受損劉先生有糖尿病史,合併高血壓、腎功能不佳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問題,幾個月前,家人發現劉先生一整天都不出房門,進房後發現叫不醒他,枕邊還有咖啡色的嘔吐物,送醫檢查發現,劉先生白血球感染指數高、有肺炎跡象,合併有急性腎衰竭與高血鉀等危急狀況,醫師確定為低血糖造成中樞神經受損。吃不下飯仍服藥 血糖過低12小時臺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徐盛邦醫師表示,劉先生住院期間先後出現腎衰竭、肺炎與腸胃道出血症狀,致病原因是劉先生罹患A、B流感後,併發肺炎、敗血,又因肺炎不舒服,吃不下飯,卻仍服用固定劑量的降血糖藥物,血糖過低至少12小時,引發中樞神經系統、呼吸道、腸胃道與泌尿系統等全身器官問題。中樞神經缺糖 會昏迷、癲癇、死亡徐盛邦醫師強調,嚴重的低血糖,對身體影響非常巨大,低血糖是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之一,臨床上血糖小於70,身體就會開始缺糖,小於55,中樞神經系統也會缺糖,會昏迷癲癇甚至死亡,建議糖尿病人隨身攜帶一些糖果或是泡咖啡用的糖包,一旦有疑似低血糖的症狀,就立刻補充糖分。 

醫訊/高血脂用藥指導

醫訊/高血脂用藥指導#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血液裡的脂肪超過正常標準,即稱為高血脂,血脂越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越高,究竟血脂高就代表要吃藥?血脂又該降到多少才是好?藥師將在課程中介紹常見的降血脂藥物種類。此次講座將由藥師王怡茹,將內容告知大家並教導大家如何認識降血脂藥物種類,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高血脂用藥指導時間:105年11月23日(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23

新型降血糖藥物 控糖更easy

新型降血糖藥物 控糖更easy#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針對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研究顯示,國內糖尿病盛行率達9.2%,而苗栗縣的盛行率更是高達12.7%,但民眾的自覺度卻不高,為呼籲重視糖尿病的發生,醫師提醒民眾要積極面對糖尿病,提早發現,提早治療。40歲以上、過重、缺乏運動應定期篩檢大千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梁文偉醫師表示,由於糖尿病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若沒有經過檢查,常容易讓患者忽略,因此建議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包含糖尿病家族史者、糖尿病前期者、40歲以上、體重過重、缺乏運動、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等,都要定期接受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治療的效果。留意使用的藥物 以免乳酸堆積造成中毒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可分為口服及注射2種,舊型的藥物容易出現腹脹、腹瀉、暈眩等副作用,造成患者的不適感,若是合併有腎臟或心臟疾病的患者,更需要特別留意使用的藥物,以免因乳酸堆積造成中毒現象,新一代的藥物不僅可穩定血糖,且不限年齡或肝腎功能皆可使用,同時不會增加體重,還可額外保護心臟和腎臟功能。保護心臟 1星期注射1次減輕不便新一代的注射藥物可達到比口服藥更佳的降血糖效果,亦可減低食慾、控制體重,並保護心臟功能,患者只需1星期注射1次,大幅減輕每天注射不便,此項藥物也同步在醫學中心使用,苗栗鄉親不需奔波至外縣市,即可獲得同等級的醫療服務。配合醫師是對抗糖尿病重要的關鍵梁文偉主任提醒民眾,糖尿病的治療方式,會依據病人不同的生理或疾病條件來選擇適當的藥物,因此配合醫師的治療方式是對抗糖尿病重要的關鍵,若能掌握好自身血糖狀況,病患也能輕鬆回歸日常生活。

醫訊/糖尿病用藥指導

醫訊/糖尿病用藥指導#藥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常情況下胰臟會分泌胰島素,當胰島素不足,無法幫助血中糖分代謝,過多的糖隨尿液排出,即稱為糖尿病,要治療糖尿病,先要訂好治療目標,選擇正確方式,才能達到效果。有良好的血糖恐致,才能永保體內健康,講座中由藥學部藥師黃瓊儀,提醒大家使用藥物時應注意的小細節,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用藥指導時間:105年11月9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23

規律服藥 降6%中風死亡率

規律服藥 降6%中風死亡率#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因寶島低音歌王郭金發不幸猝逝後,網路瘋傳為了預防突發性心肌梗塞,應該隨時備有藥品「耐絞寧」,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郁志表示,耐絞寧不像是感冒藥,不是家庭常備藥,屬於醫師處方用藥,若民眾有胸悶、胸痛等症狀,應就醫檢查,預防勝於治療,而不是把急救藥物當成保命符。頸部僵硬感、早晚頭昏 容易忽略近期天氣逐漸轉冷,早晚溫差大,又到了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高血壓患者由於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比方頸部有些微僵硬感、早晨或傍晚有些頭昏等,容易被忽略,因此又稱為「隱形殺手」,陳郁志醫師建議,要達到血壓控制目標,除了保持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外,規律用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亂停藥 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面對門診的高血壓患者,最讓醫師頭痛的就是自行更改藥物劑量,或者任意更改用藥頻率,等到血壓表現正常,也有患者會自行把藥停掉,陳郁志醫師表示,許多病人擅自停藥後幾天血壓正常,是因為藥物維持血壓效力還在,等到藥物濃度完全消失,血壓會再度上升,有些藥若驟然停用,可能會使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血壓降2mmHg 可降6%中風死亡率最重要的是積極控制血壓,遠離中風,陳郁志醫師提及,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血壓只要下降2mmHg,就可以大幅降低6%中風死亡率及4%心血管死亡率,不過相較於高血壓,忽高忽低、不穩定的血壓更危險。定期量血壓、規律服藥 才能遠離中風心臟內科醫師王志鴻也提醒,每年秋冬交際都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提醒民眾應要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及早尋求醫師的協助且規律服藥,才能遠離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讓自己活得健康長久。

吃「苦」當吃補?把關「藥」安全

吃「苦」當吃補?把關「藥」安全#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郭奶奶有高血壓也有糖尿病,某天突然頭暈就醫,醫師認為奶奶血壓偏高,除了血糖藥,又多開了1顆降血壓藥,幾天後,奶奶量血壓發現血壓竟從偏高變成偏低了,直到下次回診,醫師才發現奶奶為了方便,也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拿降血壓藥,導致重複吃了2倍劑量的降血壓藥,醫師囑咐奶奶停掉診所血壓藥,並天天記錄血壓變化。主動告知藥歷 把關自身「藥」安全如果個案看診時,能主動讓醫生知道自己正在吃什麼藥,提供醫療院所正確的用藥資訊,就能避免吃下2倍劑量的降血壓藥,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藥劑科技術主任胡雅姿指出,病患就醫時應該主動告知醫師、藥師自己的就醫習慣或目前正在服用的藥,做為醫師、藥師的用藥評估。病患可以善用醫療院所的藥事照護服務,例如新竹馬偕「藥物諮詢服務」窗口提供的雲端用藥整合諮詢服務,能提供就診前3個月在各醫療院所的就診、用藥資訊,也有藥師能為民眾解答各種用藥相關疑惑,包括怎麼正確吃藥、忘記服用時該怎麼辦、藥品如何保存等,守護民眾用藥安全。提供健保卡 可查詢3個月內用藥紀錄臨床上最常見民眾重複用藥、錯誤用藥,胡雅姿主任指出,有鑒於民眾經常有跨院看病、多科拿藥的需求,民眾只要提供健保卡,醫師或藥師就可以立即查詢病患過去3個月,於各醫療院所就診的所有用藥紀錄,提供醫師臨床處置、開立處方,或藥師衛教諮詢參考,開辦以來已經指導18,032位病患正確用藥。過量導致肝腎功能損傷 或藥物性肝炎許多民眾仍有「吃藥當吃補」的觀念,目前藥品製作趨勢,是將2到3種成份結合在一起成為「複方藥」,吃1顆就可以獲得2到3種藥效,但同成分或同作用的藥品成份,會因來自不同藥廠而有不同名稱,若以為「不同藥名就是不同的藥」,容易發生吃太多劑量的情況,嚴重還可能因藥物過量導致肝腎功能損傷,或引發藥物性肝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