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

孩子視力差 父母責任最大

孩子視力差 父母責任最大#近視

大人不示範正確身教,孩子是不會改變的如果我說:「孩子會得近視或遠視,父母要負最大責任。」家長一定覺得很痛心。不過這句話講得一點都沒錯,尤其對於本身視力差的家長,我更是格外強調這點。請不要誤會,我並非在責怪「遺傳基因不良」,而是在批判為人父母的生活習慣。我一再提及,用眼過度的生活習慣是導致視力變差的原因,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種生活習慣,視力自然會惡化。請思考:為何孩子會養成用眼過度的生活習慣呢? 原因當然出在父母身上!因為父母本身的用眼習慣錯誤,整天看電視,一有時間就看雜誌或漫畫;孩子從小看到父母這麼做,當然有樣學樣。那麼父母該如何負起責任呢?多數家長會採取緊迫盯人、警告提醒的對策,可是那麼做根本沒用,不斷叨唸也是枉然,那樣教育孩子完全行不通。從現在起,請把視力回復訓練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唯有父母自己先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進一步改變孩子。因此,每當家長帶孩子來治療近視時,我一定會說:「請爸媽在家裡也一起接受訓練吧!」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鬥志。容我再次強調,如果爸媽一邊躺著看電視,一邊指導孩子做視力回復訓練,絕對不會有效果。很多時候,孩子未必會心服口服地接受訓練。他們心裡一定這麼想:「爸媽不也因為近視戴著眼鏡嗎?憑什麼指責我?難道他們就不需要被訓練?我幹嘛乖乖聽話?」如果孩子接受訓練時只是做做樣子,視力不可能真正恢復。因此我要呼籲:請全家人一起戒除不良的用眼習慣,就從現在開始。(本文作者/中川和宏)(摘自/驚人的視力回復眼球操/采實文化出版)

環境、遺傳影響近視 建議三歲前應做眼部檢查

環境、遺傳影響近視 建議三歲前應做眼部檢查#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影響近視與否和度數深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環境與遺傳。台灣因為少子化的趨勢,使得很多父母對小朋友的期望與要求都很高,每天都會花長時間在大量閱讀,書籍的字體又小,進而造成未上小學前就近視很深。新竹馬偕醫院眼科醫師簡鸝瑩表示,眼睛是靈魂之窗,對學齡孩童的發展學習是很重要的器官。一般建議孩子三歲前先做一次眼部的檢查,看是否有先天性的眼病變或是斜視。視力檢查未達合格標準並不等於近視或是弱視,必須由眼科醫師配合年齡與視力發展曲線作屈光(包括近視、遠視與散光)檢查確認。正常的幼稚園或低年級學生,應有淺淺的遠視,若已沒有遠視,就要小心近視的形成。散光是指角膜的弧度不對稱,小於一百度的散光大部分不影響視力也很少需要配眼鏡,但高度的散光就需要配戴眼鏡,造成小朋友弱視常見原因就是高度散光和高度遠視。簡鸝瑩提醒,眼睛是人很重要的感知光線器官,若出現不舒服的情況,一定要經由眼科醫師詳細的評估與檢查,才能確保眼睛健康。

視力變差無感覺? 醫:可交替遮眼檢測

視力變差無感覺? 醫:可交替遮眼檢測#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69歲陳姓女子因眼睛紅癢而就醫,經檢查竟發現不僅罹患結膜炎,右眼視力0.7,左眼視力只見眼前20公分,左眼白內障非常成熟,眼底視網膜也不可見。但問診發現,患者對於左眼視力很差完全不自知!幸好,左眼經施行白內障小切口超音波乳化術治療後,視力可達0.7,眼底視網膜檢查正常。為何視力變差而完全沒有感覺?眼科醫師吳仁斌表示,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當單眼視力逐漸變差,尤其是白內障所引起的,雖然立體感會較差,但時間一久對日常生活環境也會逐漸適應。吳仁斌解釋,一般人只要有一眼視力好 ,便足以應付大部份日常生活所需,因此若不刻意「交替遮眼自我檢查」測試眼睛有無異樣,常常不會發覺有一眼視力變差。吳仁斌說,交替遮眼自我檢查可應用於三種情形。一、瞭解學齡前兒童兩眼是否不等視(兩眼度數差異>200度),提早治療,以避免弱視;二、若患有飛蚊症者,可以用來確定哪一隻眼有飛蚊或閃光增加,在就醫時可提醒醫師注意;三、自我測試是否單眼視力惡化,或眼前有陰影遮擋,或是影像變形扭曲,因為這些狀況可能是因疾病(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所引起的。如何進行交替遮眼自我檢查?吳仁斌指出,先將手洗乾淨,用單手來輪流遮住左右眼,遮眼時要特別注意不要壓到眼球,以免影響測試結果或是受傷。輪流遮住左右眼,看相同一物體,比較單獨使用左右眼觀看有無不同,畫面的清晰度及影像是否有變形扭曲。

近視族選配錯誤泳鏡 當心水中藏危機!

近視族選配錯誤泳鏡 當心水中藏危機!#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炎炎夏日,即將要進入暑假期間,不管是大小朋友們,都喜歡做游泳、戶外戲水等活動,不過,近視游泳族要小心囉!泳鏡若選擇不當,當心視力模糊引發游泳安全危機。調查就顯示,高達7成6近視游泳族錯誤選配泳鏡,近2成選配錯誤泳鏡者曾有不適症狀發生。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醫師呂大文表示,泳鏡鏡面的選擇最好使用絕對平面,因球面或弧面的鏡片易造成「視疲勞」,發生頭暈、眼睛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呂大文解釋,由於水和空氣的光學原理不同,當人進入水中由於折射率的改變,易使眼睛無法聚焦。若泳鏡選擇球面鏡片,水下影像會縮小,度數會增加;而弧面鏡片水下影響則是會扭曲變形,更會造成高度散光。建議民眾盡量選擇平面泳鏡,不論水上或水下,光線都直接進入透鏡,使眼鏡在水上水下的度數不變。另外,呂大文也提醒,戴隱形眼鏡游泳,可能會造成急性結膜炎或潛在危機。若要下水游泳的民眾,呼籲選擇與陸地眼鏡度數相同、鏡面絕對平面的泳鏡,避免壓迫眼球。錯誤的泳鏡,當心因視力模糊產生意外事故威脅,應慎選泳鏡,才能保護眼睛健康。(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樂閱讀/有近視就不容易老花?

樂閱讀/有近視就不容易老花?#近視

你只是沒察覺而已!眼睛的老化是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無論是原本視力正常或者近視、遠視的人,眼睛老化的情況都一樣會悄悄降臨。長久以來,流傳著一種「有近視就不容易老花」的說法,不過這完全是迷思。這個錯誤的資訊,應該是源自於個人感覺的差異。近視的人不容易察覺到自己有老花眼,只是如此罷了。由於眼鏡的矯正度數都比實際度數更淺一點,所以即使看不清楚近物,也只會覺得「近視度數好像又加深了」,或是拿下眼鏡靠近一點就看得清楚,因而不放在心上,錯過了察覺老花眼的時機。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只根據「是否看得清楚近的東西」來判斷有沒有老花眼是不準的。看不清楚近的東西,只是眼睛老化的症狀之一,重要的是「無論遠近,都可以順利對焦」。真的?假的?老花眼流言追追追!Q:戴老花眼鏡會使老花眼惡化嗎?A:不會。老花眼的人只要戴上老花眼鏡便可以輕鬆地看清楚,可是一拿下來就看不清楚,所以反而會比看得清楚時更在意視野模糊的現象,如此罷了。Q:做雷射手術會變成老花眼?A:雷射手術跟老花眼沒有關聯。有時候是在沒發現自己有老花眼的情況下動手術,結果反而在手術後突顯出老花眼的症狀來(也有改善老花眼的雷射手術)。(本文作者/本部千博)(摘自/別讓眼睛過勞死!/平安文化出版)

台灣囝仔愛玩電腦 近視率遠超歐美

台灣囝仔愛玩電腦 近視率遠超歐美#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臺北市國小一年級生視力不良率高達三成、齲齒率近四成,郝市長為關心學童健康問題,藉著與全市國小校長面對面機會,強調學童齲齒及近視問題絕非小事,並說明維護學童健康不能光靠家長,尤其學齡兒童價值觀與生活習慣的養成,都要仰賴校長與老師的支持與配合。依據調查統計發現國小1年級學童近視率由95年19.6%上升至99年21.5%,國小6年級學童近視率由95年61.8%上升至99年65.8%,顯示國小學童近視率逐年上升。越小罹患近視,將來演變成高度近視機率較一般人高,依行政院國民健康局調查,臺灣18歲高度近視率有16.8%,遠高於歐美全人口2%。齲齒也是臺灣兒童口腔中最常見且嚴重的疾病,101年學齡前兒童口腔篩檢結果顯示,臺灣學齡前兒童齲齒率62.74%,據國健局95年調查,12歲兒童恆齒齲蝕指數為2.58,與世界衛生組織訂定12歲兒童恆齒齲蝕指數為2顆以下之目標數仍有差距,齲齒不但造成牙齒疼痛,也會因咀嚼不良導致營養攝取不均,影響兒童身心發育、降低生活品質。衛生局長林奇宏與教育局長丁亞雯共同表示,針對近視及齲齒等健康問題,衛生局與教育局已邀請學校、校長及合約醫療院所共同推動專案,和以往防治最大不同在結合醫療專業,並有實證為基礎之規劃,將視力及口腔保健課程融入教學,營造健康護齒及護眼之友善校園環境,期望藉由建立都會型學童高度近視及齲齒防治新模式,提供專業視力篩查及口腔保健服務,以達到未來3年「高度近視,減度百萬。學童齲齒,3年減半」之目標。

遠視300度或散光300度以上 易造成弱視

遠視300度或散光300度以上 易造成弱視#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開學已一個多月,臺北市各中小學與幼稚園都已進行學童視力檢查,滿臉擔心的家長帶著被學校檢查出視力不良的小朋友和一張學校回函紛紛求診。家長們急問:「醫師,怎麼辦呢?我小孩的度數算是弱視嗎?有沒有方法讓他的視力變好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醫師楊佳靜指出,電腦驗光最好能在散瞳劑點眼後,等候三十分鐘左右再檢查,可以得到較真確數值。「弱視」是指最佳矯正視力小於0.6,也就是說,戴上正確度數的鏡片後,依然無法看到牆壁上視力表0.6那一行的C字標或E字標朝向的缺口方向,並不是指裸視不到0.6就算弱視。楊佳靜表示,單純近視的小朋友較不容易弱視。遠視300度或是散光300度以上容易造成弱視,這時小朋友必須配戴度數充足的遠視及散光鏡片矯正上述原因,才能刺激小朋友視力發育,改善弱視這個結果。如果兩眼度數差異很大,造成兩眼視力發育不平衡,這時除了戴上眼鏡,還要輔助使用遮眼治療與弱視訓練,才能讓兩眼視力平均發育。楊佳靜說,一般單眼弱視的矯正會比雙眼弱視困難,因為小朋友是被要求訓練用視力較差的那邊眼睛去進行日常生活。如果能早期發現,單純遠視或散光造成弱視的治療效果是很好的。臨床上可以看到七、八百度遠視,並有四、五百度散光的小朋友,視力半年內從零點二迅速進步到一點零的。一般弱視治療最好持續到小朋友十歲左右。楊佳靜強調,學齡兒童和學齡前幼兒的視力和眼睛檢查很重要,家長可以在小孩滿三歲時教導比視力表、分辨立體圖形狀,然後主動帶小朋友给眼科醫師診治,如果發現異常,儘可能多了解醫師解釋的內容,鼓勵小朋友配合治療,希望小朋友都有良好視力發育。

近視超過六百度 罹白內障機率恐增10倍!

近視超過六百度 罹白內障機率恐增10倍!#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你知道嗎?全球有51%的失明人口是因為白內障所致,國人白內障年齡層下降趨勢更越來越明顯,不僅在5年內30-54歲青壯年白內障患者增加2成以上,國民健康局更推估,未來10年台灣至少有100萬以上老人,可能面臨白內障困擾!到底什麼是白內障?眼科醫師張正忠表示,簡單來說,原理就像把眼睛裡的水晶體想像成一塊玻璃,玻璃變髒,當然就會看不清楚,若將水晶體想像成一個橘子,果皮部分就是水晶體的包囊,果肉與果核就是水晶體本身,想要動手術解決困擾,還要看時機決定。一般來說,近視若超過600度,罹患白內障的機率就會增加5至10倍,而老花則是因為年齡增長,眼睛變焦遲緩所致,但通常白內障與老花眼都是相輔相成。若想解決白內障困擾,醫師建議可以考慮人工水晶體矯正治療,一項最新突破的水晶體治療,可以同時解決白內障、散光與老花眼的問題,不過張正忠表示,還是要依照患者的體質考量,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但這項新突破確實為白內障患者所帶來新曙光,更有85%的患者在手術之後不再需要靠眼鏡來輔助視力。而在手術之後,視力就此一勞永逸,不再惡化了嗎?張正忠說,患者還是需要定期檢查視網膜,最好半年檢查一次,尤其隨著年齡增長,更是不能忽視。眼睛是「心靈之窗」,人類用眼睛看世界,用眼睛感官一切,就顯示視力多重要,可以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從古至今,科技發展進步快速,為求便捷的生活,手機、電腦、電視等產品,與人類眼睛時時刻刻密不可分,就造成了現代人用眼過度的問題,提醒民眾,當眼睛出現視力模糊問題時,千萬別輕忽,找醫師詳細檢查、評估,保護好眼睛,要從生活環境做起。(現代人手機不離手,白內障很容易提早上身/主辦單位提供圖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