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

別誤會!近視度數低不代表「視力」好

別誤會!近視度數低不代表「視力」好#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許多人都有這樣的迷思,以為就算有近視,只要「度數」不高,就算不戴眼鏡也能看得清楚。不過眼科醫師強調,所謂的「度數」其實是近視、遠視、散光三種數值的組成,有人可能近視只有一百度,但「視力」只有0.1而已。所以臨床上曾出現有近視度數不高的新兵,抱怨平常看東西都沒有異狀,就是打靶的時候怎麼都打不到的案例,而這也是許多民眾常有的疑問。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常務理事張朝凱醫師說明,屈光度數與視力並無直接關係。 所謂的「度數」為近視、遠視、散光所組成的結構,量測方法為客觀的電腦驗光機;視力則為主觀的視力測量表來呈現。因此當有近視100度時,每人所反映的視力皆不盡相同,所以有人看得到0.8視力,也有人只能看得到0.1視力。張朝凱醫師指出,度數的深淺確實會影響視力的好壞,但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的度數與視力並沒有一定的等級比例,還要考慮角膜、水晶體、視網膜、黃斑部等問題,如角膜白斑、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而「視力」又分為裸視視力和矯正視力,台灣使用的視力表示法,按照萬國視力表為標準視力為1.0,其中矯正視力最為重要,就是戴隱形眼鏡或眼鏡時所測量到的視力,打靶是否準、可否考駕照等,都是以此為依據。此外,許多人認為只要透過雷射手術,就能矯正「視力」嗎?對此,張朝凱醫師表示,近視雷射手術僅能取代眼鏡、隱型眼鏡所帶來的不便,但不能治療其他眼疾所帶來的視力問題!此外,最佳矯正視力是影響近視雷射手術後視力回復狀況的重要關鍵,因此必須以病患本身的眼睛條件,來決定近視雷射手術後的視力狀況,有些患者本身條件僅只能回到0.8的視力,不可能經由雷射手術後提升到1.2。張朝凱醫師解釋,度數與視力就像相機,視力就是相機畫素,而度數則是焦距問題,本身相機畫素要好,並且對上焦距,才能拍出好看又漂亮的照片。目前適逢畢業季節,許多學子會因為兵役、出國留學、就業等需要,而求助眼科醫師進行雷射屈光手術,在此提醒所有民眾,視力的好壞與度數的深淺要搞清楚,千萬別混為一談。台安醫院眼科醫師王倫奕則提醒,眼睛體質是不可改變的。例如有些民眾長年配戴隱形眼鏡導致視力品質、敏感度降低、或者是高度近視若有視網膜退化的現象等,可能雷射手術的矯正視力結果會更差。因此,求診者的度數為高度近視或高度散光、淚液測試分泌不足合併角膜發炎、角膜厚度過薄、角膜缺氧導致新生血管者,應慎選屈光手術經驗豐富的醫師,與醫師完成術前的詳細溝通,了解本身的條件是否符合,才能確保手術效果及安全。

近視立刻配眼鏡?醫師:錯誤觀念

近視立刻配眼鏡?醫師:錯誤觀念#近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家長注意!小朋友視力出現問題時,如果直接帶孩子去配戴眼鏡,近視可能弄假成真。眼科醫師呂俊憲建議,小朋友配戴眼鏡前,應該先讓眼科醫師檢查後,如果需要去配戴眼鏡時,再經由合格的驗光師檢測度數,選擇合適的眼鏡才不會對眼睛造成負擔。事實上,兒童在近視200度之內,都有可能是假性近視,這時家長應該先帶孩子去眼科診所求診,而不是直接帶去眼鏡行配眼鏡。呂俊憲表示,假性近視可採用滴散瞳劑,或調整生活型態的方式,或許就能讓兒童遠離當四眼田雞的困擾。如果確定是真近視後,再到眼鏡行找合格的驗光師配眼鏡,因為專業驗光師可以幫助眼鏡族找到恰當的度數,減少視力惡化及眼疾的發生。呂俊憲說明,因為小孩還在發育,度數不正確易造成眼睛的疲勞和負擔,甚至會造成度數加深,且眼鏡也不要長期配戴,不需要戴眼鏡的時候,就不要戴眼鏡,應該要拿掉眼鏡,讓眼睛充分休息。呂俊憲強調,很多人有不正確的觀念,以為等到有眼疾時才要去找眼科醫師檢查。他建議學齡兒童,最好每3個月檢查一次,一年檢查4次,成人半年檢查一次,一年檢查2次。尤其是高度近視的人因為眼球變形,導致視網膜變薄,容易引發許多後遺症,更需要定期檢查。 至於該如何選擇鏡片?呂俊憲建議,選擇眼鏡時盡量購買安全鏡片,因為玻璃易碎,假使發生意外或掉落,不但危險也不易善後。此外,選擇抗紫外線的鏡片,也可以避免眼睛受到太陽光、紫外線的刺激。

暑假期間不出門 學生近視增

暑假期間不出門 學生近視增#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把近視列為失明及視力障礙的主因之一。依據國內外研究顯示:戶外活動是近視發病和惡化的保護因素,長時間的近距離活動是近視的危險因素,國民健康局認為戶外活動可減少近距離用眼,對兒童有多方面的好處!時值暑期長假期間,為避免孩子放假時窩在家中看電視、玩電腦等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行為,影響孩童的視力,加深近視度數,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家長應該把握暑假時間,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藉機增加親子感情與互動,亦可達到護眼、舒壓的功效。依國民健康局對民眾愛眼、護眼行動呼籲,除了到戶外活動外,平時閱讀的距離、時間與姿勢、光源之充足性甚至於連續性靜態玩玩具等,都會影響孩童視力因此須特別注意。

使用3C易近視 「20-20-20」護眼

使用3C易近視 「20-20-20」護眼#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為了讓小孩能夠不要戴眼鏡,許多家長都會想辦法透過吃健康食品、眼部按摩器、視力矯正器等預防小孩近視,但成效卻不是很好。哈佛眼科呂俊憲醫師表示,雖然近視眼是因為眼球前後長度增加,但基因遺傳、環境與用眼模式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而近年來,電腦、3C充斥著小朋友的生活,其中3C產品因具有藍光電磁波,最容易影響視力。 要如何預防近視發生呢?育群中醫診所醫師林名育認為,想要擁有好視力,可以透過居住環境、少依賴3C產品、正確的用眼習慣、適度進行眼球運動與穴道按摩等五種方法來預防。林醫師指出,有專家提出護眼要遵守「20-20-20」法則,意思是每隔20分鐘眼睛要讓眼睛休息,花20秒的時間看遠處,距離至少要超過20英呎(約6公尺)。國外研究發現,都市小孩罹患近視比例高於鄉下小孩。林醫師有位病患,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來到台北,原本沒有近視的他,卻在三個月後出現200度近視。林醫師推論應該跟鄉村地方寬廣,視野較遠,所以很少近視。建議父母可以在週休二日的時候,帶小孩出去走走,多接觸大自然,可以減少近視的機率。 假日多帶小孩出去走走,可以降低近視機率。 一般人的用眼習慣很容易造成眼球肌肉僵硬,導致眼睛疲勞、無法放鬆,可以透過眼球運動讓眼睛活動一下。以下有眼部運動的作法有兩種:眨眼運動:先用力閉起眼睛,再慢慢睜開,重複5~10次;透過眨眼運動可以避免眼睛過度乾澀、疲勞;眼球運動:頭部不動,只有眼球進行活動,分別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然後再上下運動、左右運動,最後進行順時針、逆時針轉動;這樣可以放鬆眼部肌肉,讓眼睛更靈活。 更多新聞在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8/8/934.html

想減緩近視發生 多到戶外活動就可以

想減緩近視發生 多到戶外活動就可以#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灣兒童近視問題,已成為健康重要議題,國民健康局指出,根據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3~11歲兒童,經醫師告知有近視情況的比例為32.7%,其中3~6歲學齡前兒童為10.0%,7~11歲學童更高達47.8%。國民健康局針對未滿12歲兒童的日常生活行為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3~11歲兒童在非假日時,平均每天有128分鐘花在看螢幕的活動(包含上網、打電動、看電視等),假日則增加至267分鐘,進一步分析看電視和打電腦的時間,顯示3~11歲兒童在非假日和假日分別花107分鐘和204分鐘看電視,打電腦的時間則相對少許多,分別為21分鐘和65分鐘。整體而言,假日每天平均看螢幕的時間是非假日的2.1倍,看電視和打電腦的時間則分別為1.9倍和3倍,尤其現在正逢暑假期間,如何避免兒童長時間打電腦、看電視,都值得父母關注。依據國內外研究顯示,戶外活動是近視發病和惡化的保護因素,長時間的近距離活動是近視的危險因素,每天戶外活動超過2~3小時,可能減緩兒童近視的發生和惡化,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應看任何電視,大於2歲的幼兒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不要超過2小時,國民健康局則認為這樣的建議,確實可減少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對兒童有多方面的好處!國民健康局也呼籲家長,應把握暑假時間,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除了可以藉機增加親子感情與互動外,亦可達到護眼、舒壓的功效!

雷射近視易得老花?術後成效靠維持

雷射近視易得老花?術後成效靠維持#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雷射近視手術可以讓近視族擺脫眼睛的框框,但是許多人擔心手術所帶來的後遺症,更有人認為雷射手術會讓人提早老花。育群中醫眼科醫師林名育說,手術其實治標不治本,以光學物理的角度而言,當角膜角度變平,當然可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但以病理的角度來看,做完雷射近視手術,患者本身仍是高度近視,還是伴隨眼部疾病的高風險。因此,術後仍然要定期回診,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老花眼是因為眼睛睫狀肌鬆弛所致,平均發生年齡是40歲,但近年來因環境變化的因素,例如眼睛過度使用,就容易加速眼睛老花的年齡,所以老花的產生跟有無做過雷射近視手術無關。倒是眼科醫師在手術前,會將患者的年齡列入評估標準,針對年紀40歲以上的患者,預留100度的近視度數,抵銷未來可能發生的老花。張朝凱醫師表示,當初自己在手術時,就特別與他的老師溝通,預留100度的近視度數,以抵銷未來老花可能的度數。 呂俊憲醫師表示,一般人角膜厚度大概是500-600微米,術前檢查厚度的最低標準是500微米,而術後剩餘的厚度最低標準是250微米,如果再次接受雷射近視手術,術前評估經計算後削平的角膜厚度仍剩餘250微米以上,當然可以再次接受雷射近視手術。但呂俊憲醫師建議,雷射近視手術後,病患應負起責任,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用眼的習慣又上身,才能確保術度數維持的品質。 雷射近視手術會將角膜切開一個辦膜,因此會切掉角膜部分神經,而影響淚水的分泌,造成術後乾眼的症狀,所以做完雷射近視手術後的病人,醫師都會要求點人工淚液,當防腐劑長期不斷接觸眼睛時,就容易產生眼睛過敏發炎等副作用,所以一定要慎選無添加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保護自己的眼睛,且動完雷射近視手術後,因角膜癒合尚未完全,所以睡眠時要貼戴眼罩,以避免睡覺時壓迫或無意識手揉眼睛的舉動。更多報導在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2&mon=7&id=484

心理創傷造成近視?回溯記憶發現根源

心理創傷造成近視?回溯記憶發現根源#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視除了有基因遺傳、生活環境、習慣之外,是否還有什麼原因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呢?身心靈領域專家認為,所有疾病其實都是過去陰影或回憶的殘留,所以想要治癒疾病,就必須要療癒過去的創傷。美國作家露易絲‧賀認為,我們的疾病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我們的身體很像世界上最奇妙的機器,能反映我們內在的思想和信念;並且藉由身體的不適跟我們進行對話,告訴我們身體的狀況。所以應該花一點時間,來傾聽身體的呼喚。一位近70歲的女士,她從小近視,一輩子都戴著眼鏡;幾年前出現白內障,導致她的視力愈來愈差,所以希望能改善視力。身心靈領域專家肯恩經過深入了解之後,利用記憶回溯到4歲的時候,因為媽媽生了弟弟,讓她認為媽媽不再愛她,於是她開始自我封閉,眼睛的知覺也漸漸消退。肯恩發現,當事人由於擔心缺乏愛、沒人欣賞,才使視力不斷退化。所以建議她必須重新發展自我,才能消除長期累積在眼睛的壓力。 露易絲發現遠視的人個性活潑外向,不太有內省的能力。近視的人會向內退縮、尋求安全的避難所;遠視的人則積極擴展自己、參與活動、建立關係、考慮未來,儘量避免發展內在的自我。因此近視的人必須學著擴展自我,讓自己活得更自在一點。近視也可以追溯到個人早年受到的創傷,因為大腦拒絕接收訊息,導致視力衰退,影響眼球發展。有些人相信近視是因為眼睛肌肉受傷而造成的,一旦化解了創傷或衝突,眼睛肌肉就能獲得紓解,而以更自然、更有活力的方式發展。 更多報導在http://lightweb.uho.com.tw/articles5/97/1806.html

學童暑期狂打電玩 恐近視加深

學童暑期狂打電玩 恐近視加深#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小朋友開心迎接暑假到來之時,因假期長時間使用電腦、看電視、打電動或閱讀等時間過長,易造成學童近視率上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培養學童能有良好的時間管理概念,及避免長時間用眼,製作「視力保健動畫宣導片」,可結合電腦設定正確的用眼習慣及透過行事曆方式設定備忘提醒功能,讓學童能輕鬆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依據教育部99年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使用網路的時間多為晚上6時到10時,另在寒暑假期間,使用網路時間會多於平時,高中生平時每週上網時間則約22小時,但到寒暑假期間,每週上網時間則高達42小時,最常進行的活動是玩網路遊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蔡景耀主任表示,家長可以趁暑假期間,建立並改善學童平日的用眼習慣。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暑假即將來臨,小朋友開心迎接假期的同時,家長除了注意學童暑假的戶外安全外,也應關心學童於家中不要長時間上網、看電視及打電玩等,避免暑假過後,近視找上門!並落實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護眼原則,宣導片內容以各種可愛貓頭鷹動畫的提醒小視窗宣導護眼知識及結合本府教育局推廣之「愛eye元氣護眼操」,正確用眼習慣除了閱讀應保持適當距離,姿勢應坐正,書桌檯燈燈光以60燭光為適宜,不要彎腰駝背或趴在桌上看書,應保持35公分以上的閱讀距離,休息時多眺望遠方,多到戶外接近大自然,睡眠要充足、飲食要均衡等,暑假期間做好視力保健,以避免暑假結束後,學童近視度數加深。有關視力保健宣導之相關資訊,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兒童及青少年保健/視力及口腔保健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