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驚!20%民眾每周3天好憂鬱

驚!20%民眾每周3天好憂鬱#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好憂鬱想自殺!約20%民眾每周超過3天感到憂鬱,45.1%民眾表示身邊有憂鬱症親友。而調查發現,青少年、大學生(13-21 歲)每周逾3天感到憂鬱的比例顯著甚至高於其他年齡層。另外,超過40%民眾表示,若罹患憂鬱症僅會讓親近親友知道,男性比女性更不會隱瞞自己有憂鬱症。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比歐美低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李龍騰指出,一般門診中有不少憂鬱症病友,根據近代憂鬱症社區樣本跨文化的研究結果顯示,亞洲地區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相對較低,歐美可達10%至 15%,亞洲約 2%至 5%;會尋求專業協助比例約 20%-30%,與歐美約 50%相比也相對較低。不同專業可彼此支援,相互轉銜與持續關懷個案,讓患者及時獲得診治及痊癒。身邊有憂鬱症的親友,別忘適時紓壓。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從調查發現,超過50%民眾知道憂鬱症屬於身心疾病,近60%民眾覺得憂鬱症無法完全康復;另有13%民眾表示若自己罹患憂鬱症,不會讓他人知道。她提醒,照顧者一定要給自己喘息空間,可以與其他親友輪流照顧,建立紓壓習慣。葉雅馨強調,從上述結果發現,多數人願意傾聽與陪伴,並協助尋求專業資源,有憂鬱情緒困擾者,千萬不用擔心說出來會被拒絕或沒人傾聽。定期檢視情緒、建立紓壓習慣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說明,憂鬱情緒與憂鬱症並不一樣,憂鬱症會影響其社會及角色功能。他強調,憂鬱症是生理與心理的疾病,可以被治癒且能完全恢復角色功能。透過定期檢視情緒、建立紓壓習慣,例如:運動、參與社區活動、與親友聚會等,不但能預防憂鬱,也是讓憂鬱症狀好轉的方式。另外他也提醒罹患憂鬱症不是軟弱的表現,它是一種腦部的疾病,民眾可以透過傾聽、支持、陪伴及轉介四個步驟,陪伴身邊憂鬱親友。

半夜煮菜餵狗?桃花癲發作!

半夜煮菜餵狗?桃花癲發作!#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週末高溫可達攝氏25度,本周開始竟降到10度,而在這春天氣溫多變化的時候,正是所謂「桃花癲」好發時間;「桃花癲」就是大部分人熟知的躁鬱症,又稱雙相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天氣驟變門診確實有較多躁鬱症病人,若發現親人朋友出現情緒不穩、性情大變,應多加以關心!躁鬱症未好 自行停藥性情大變一名30多歲女子4年前因躁鬱症發作,會在半夜起床煮一堆東西去餵流浪狗,性情大變,還容易與同事起衝突,有次見路人喘不過氣要幫忙,反而在情急之下推倒路人,路人以為她要攻擊而報警。原來這名女子因為躁鬱症發作,卻在用藥治療半年後自行停藥,等到家人發現她又出現異常行為,就趕緊帶她就醫,目前已服藥控制4年沒有再發病。躁期發作忙東忙西、亂買車買房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江惠綾表示,躁鬱症可分為躁期與鬱期,有些病人只有躁期,但有病人則是躁與鬱會輪流出現;躁期會過度開心或煩躁不安,鬱期則是會情緒低落,不想做事。 江惠綾醫師指出,躁期發作時,有病人會晚上不睡覺,或是睡一下就起床忙東忙西,一早就出門到處亂跑,並會做一些沒有計畫的事,例如去亂買東西或是隨便答應別人事情,甚至會有人去買車買房,這是躁期會讓人擔心之處。 壓力、工作太忙也可能發病鬱期則是會出現和躁期相反狀態;江惠綾醫師進一步指出,鬱期發作時,病人往往會在床上躺著不想出門,也不太想吃東西,但是也有人發病是躁期與鬱期輪流出現。 有的躁鬱症病人是因為壓力,工作太忙碌也會造成發病。江惠綾醫師表示,想要控制病情,一定要接受藥物治療,因為即使是辭掉工作減輕壓力,若是沒有用藥治療,是無法改善病況的。(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逾半憂鬱症 會伴隨焦慮症狀

逾半憂鬱症 會伴隨焦慮症狀#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焦慮是憂鬱的夥伴,有一半的憂鬱症病例會伴隨焦慮症狀。有時候焦慮會引發憂鬱,有時候是憂鬱引發焦慮,有時候它們同時存在,像一場夢魘的聯姻。不過,也極可能會出現焦慮抵消了憂鬱,反之亦然。焦慮與憂鬱是一對有趣的組合,在很多方面,他們是正好相反的經驗,但把它們混到一起時,你是得不到一個中間值的快樂,甚至恰好相反。幻化成恐慌的焦慮,是快轉後的夢魘。依照我們二十一世紀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我們四周的東西看起來,焦慮可能比憂鬱還更糟。焦慮是因自由而頭昏眼花智慧型手機、廣告(我想到大衛.福斯特.華萊士一句偉大的話-「它做到了所有的廣告要達成的效果:創造出可藉由購買東西來舒緩的一種焦慮。」)、推特跟隨者、臉書的讚、Instagram、資訊爆炸、沒有回覆的電子郵件、交友軟體、戰爭、快速推陳出新的科技、Uber的方案、氣候的變遷、人擠人的大眾交通工具、有關「後抗生素時代」的文章、修過圖的模特兒、Google引起的疑心病、無盡的選項﹝「焦慮是因自由而頭昏眼花」-齊克果﹞、線上購物、「我們該不該吃奶油?」的辯論、原子彈爆炸後的生活、那些我們應該要看的美國電視劇、所有我們應該要讀的得獎書籍、那些我們沒有聽說過的當紅明星、所有我們理當去感受的不足、即刻的滿足、持續的精神錯亂、工作工作工作、二十四小時的每件事。能與現代世界搭上線 焦慮是無可避免的也許要能夠真正與這個現代世界搭上線,就表示焦慮是無可避免的。但在這裡我們再一次必須要區分出焦慮和「焦慮」(anxiety & Anxiety)。比方說,我一直是個焦慮的人,我從小就對死亡感到非常煩惱,煩惱程度絕對大過一般的小孩。而且我十歲時會跑去我爸媽的床上,跟他們說我不敢上床睡覺,害怕我醒來時再也無法看得見或聽得見。我一直很怕面對陌生人,在週日晚上就因為煩惱週一早上而胃疼,有一次我甚至哭出來(當時我十四歲),因為我覺得同樣的音樂卻不像我小時候聽到的那麼好聽。可以說,我是一個敏感的孩子。但是適度焦慮(Anxiety proper)-廣泛性焦慮症,以及我同時也被診斷出的恐慌症,可能是(但並非一直都是)一種極端的情況。它有可能是一種讓你一整天都擔憂、超強級數的煩惱。也就是說,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焦慮比憂鬱好治療得多。(本文摘自/活著的理由/天下雜誌)

無精打采一整天 恐是憂鬱症警訊

無精打采一整天 恐是憂鬱症警訊#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憂鬱症的警訊很難察覺。尤其對沒有直接經歷過憂鬱症的人來說,即使碰上了也很難察覺。有部分原因是人們並不清楚憂鬱症真正的樣子是什麼。我們把「憂鬱症」當作是「傷心」的同義詞,這其實還好,就像我們把「飢荒」當作是「肚子餓」的同義詞一樣。雖然在憂鬱症和傷心之間的差異,就如「真正鬧飢荒」與「感覺有一點點餓」的差異一樣大。憂鬱是一種疾病 不像發疹子或咳嗽一樣外顯憂鬱是一種疾病,但它不像發疹子或咳嗽一樣外顯,它是難以辨識的,而且通常看不見。雖然它算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不可思議的是,許多為它所苦的人卻無法在一開始就察覺到。不是因為它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它會的),而是因為那個不舒服的感覺似乎難以辨認,或是會和其他事情混淆。例如,如果你覺得自己沒價值,你可能會想:「我覺得自己沒用,因為我就是不中用。」我們很難認定,這就是生病的徵兆。或者如果我們確認自己生病了,也極有可能是自我價值感太低加上身心疲勞,使得想要說出口的意願或能力都降低了。但不管如何,以下列出的情況,是我們最常拿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得了憂鬱症:疲勞-如果一個人總是沒有理由地、從早到晚無精打采。自我價值感低落-這是外人很難察覺的一點,尤其對那些不擅於表達情感的人更是如此,但自我價值低落正好對跨越憂鬱困境完全沒有益處。「精神運動遲緩」-在某些憂鬱症案例裡,可能會出現動作與言語的遲緩情況。失去胃口(不過食慾大開也有可能是一種徵兆)易怒(不過,客觀來說,那也可能是任何事的訊號)變得比平常更安靜或更內向失樂症-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字,是因為這是伍迪.艾倫電影《安妮.霍爾》最初的片名。它的意思,正如我所說的,無法對任何事情感到愉悅,甚至像欣賞日落、享受美食,或觀賞八零年代吉維.蔡斯(chevy chase)的喜劇那一類令人愉快的事。突然變內向-如果有人變得比平常更安靜或更內向了,他們有可能正處於意志消沉狀態。(我還記得有好幾次我連話都說不出來,感覺像是我的舌頭無法動彈。而講話這件事似乎毫無意義,別人在講的事情,就好像屬於另一個世界。)(本文摘自/活著的理由/天下雜誌)

魚肉吃太少 易患憂鬱症、失智症

魚肉吃太少 易患憂鬱症、失智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隨著飲食習慣歐美化,人們食用肉類與加工食品的機會增多,食用魚肉的習慣逐漸減少。然而,不吃魚肉容易導致ω- 3 脂肪酸出現慢性缺乏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體會將大量ω- 6脂肪酸運輸到腦部,使腦內的脂肪酸失衡,進而造成憂鬱症等情緒障礙,且較容易使人罹患失智症。攝取的DHA量不足 使腦部機能降低ω- 3 脂肪酸能夠促進腦部活化,尤其是DHA-這是一種與腦部神經細胞膜有密切關聯性的脂肪酸,如果能夠充分輸送到腦部,就能夠使神經細胞膜變柔軟,藉此維持腦部機能的正常運作。相反的,當攝取的DHA量不足,細胞膜就會硬化,使腦部機能降低,腦部也較容易遭受損傷,進而導致憂鬱症發作。此外,腦部的神經細胞會隨著年齡增長減少,進而導致健忘等腦部機能衰退的問題。目前已經知道DHA能夠有效抑制腦部機能降低。除了前述功能以外,EPA與DHA還具有提升記憶力與學習能力的效果。腦部約有65%的成分是脂肪。透過飲食攝取油脂,會在體內轉換成各式各樣的脂肪酸,並傳輸到細胞膜與腦部等處。腦部有個叫做海馬迴的部位,主掌記憶力與學習能力,並含有大量的DHA。記憶力衰退 因突觸的細胞膜變硬海馬迴具有許多神經細胞,在神經細胞前端,有一種叫做突觸(Synapse)的部位,就像天線一樣,負責收發資訊。如果DHA確實覆蓋著突觸的細胞膜,能夠促進腦部活化,藉此掌握更多的資訊,並使資訊傳達更加順暢。若你苦惱於記憶力衰退、會突然想不出來要怎麼表達、有專注力不持久等問題,可能就是因為突觸的細胞膜變硬的關係。而這也是ω- 3脂肪酸攝取量不足的證據,所以每天用餐時請多食用魚肉吧。另外也可以搭配荏胡麻油、亞麻仁油、DHA等健康食品等。(本文摘自/吃錯油當然容易生病/世茂出版)

氣色差好憂鬱 睪固酮低下害的

氣色差好憂鬱 睪固酮低下害的#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真的嗎?腰圍變粗可能是男性賀爾蒙低下的症狀!一名43歲已婚男性前來求診,主訴氣色差、情緒低落、工作沒有活力,對生活相當悲觀,連對性生活都不感興趣,原本以為是憂鬱症上身,檢查結果,竟是「男性荷爾蒙低下症」惹禍,經補充長效型睪固酮針劑後,情況有明顯改善。氣色差、憂鬱 竟是男性荷爾蒙低下高雄榮總泌尿外科醫師簡邦平表示,中年男性如果感到腰圍變粗,時常情緒低落、身體虛弱、一下班回家就只想癱軟在沙發,想要靠運動減肥,卻因肌肉無力無法達標,許多人可能會懷疑是憂鬱症前兆或者中年發福現象,事實上,是「男性荷爾蒙低下症」找上門!睪固酮降低 出現情緒低落、失眠症狀簡邦平醫師說,男性體內的睪固酮濃度會在30歲之後逐年降低,台灣每4位40歲以上熟男,就有1人患有荷爾蒙低下症,除了睪固酮濃度低於標準值(350ng/dl)外,臨床也會出現情緒低落、體力下降、失眠、腰圍變粗及勃起功能障礙等症狀,因症狀和憂鬱症類似,容易讓民眾誤認是憂鬱症。補充睪固酮是最有效的治療在醫師指示下,補充睪固酮是改善荷爾蒙低下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透過施打長效型針劑或塗抹型治療,讓藥物在體內穩定釋出睪固酮,可抑制脂肪細胞形成及溶解脂肪細胞。另外也可增加肌肉力量及運動量,有效降低腰圍與體重,提醒患者要耐心接受治療,大約3個月為一個療程,男性會逐漸感受到體力變好,最好能夠搭配定期運動習慣,不但能維持活力,還能保持更加健康體態。

中年女憂鬱 恐增心病風險!

中年女憂鬱 恐增心病風險!#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年女性罹患心臟病機率與憂鬱症有關!根據2016年12月份<大家健康雜誌>報導,有憂鬱症病史的中年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明顯提高,心臟疾病為我國女性死因排名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而近日忽冷忽熱的天氣正為心臟病好發的季節,特別是有憂鬱症病史的中年女性。65歲以下女性 憂鬱症是心臟病顯著風險此研究從2004年開始,針對接受常規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1,084名,平均年齡55歲的美國女性進行10年的追蹤,每位女性皆完成一項包含悲傷(抑鬱)、無助、沮喪和消沉等問題的問卷,並詢問健康相關訊息,包括心臟病風險因素,如家族史、吸煙狀況、運動量,並在追蹤期間進行4次的憂鬱症問卷。研究開始時未有心臟病史的1,030位女性中,約有18%在1份以上的憂鬱問卷中回答「是」,其中有9%的女性在追蹤期間經驗心臟病發作至少1次,而在憂鬱感受中回答「否」的女性,其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僅占2%,研究者發現,在65歲以下女性族群中,憂鬱症是唯一與心臟疾病有關的顯著風險因素。憂鬱症造成的發炎現象 導致易罹心病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表示,近20年的相關研究顯示,憂鬱症與心臟病的關係相當明確,憂鬱症是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但兩者的生理轉機並不清楚,憂鬱症造成的發炎現象,導致個案易罹患心臟血管疾病較常被提到。更年期女性失眠、燥熱 有空巢期現象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研究中的對象(女性平均55歲)正經歷更年期,常出現像是失眠、躁熱、情緒起伏、身體不適等症狀影響生活,心理上可能面臨子女長大因為就學、結婚或工作離開身邊,被需要的感覺降低而有空巢期現象。想建立安適的環境與愉快的心理,可以積極建立興趣,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再次看到自己的需求、關注自己的生活型態,才能擁有健康身心,讓人生再次精彩。

常半夜驚醒 恐為憂鬱前兆!

常半夜驚醒 恐為憂鬱前兆!#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值求學階段的莘莘學子,往往會因學業成績低落而影響到心情,甚至引發出憂鬱症;日前就傳出日本皇太子的長女愛子,因為身體不適而沒有上學,外界即揣測是因為罹患憂鬱症。臨床上,也曾有位高三學生,因為課業成績直直落,因而拒絕上學,家長帶其就醫,才發現罹患憂鬱症。可能因為罹患憂鬱症 才不上學日本皇太子的長女愛子公主今年14歲,自9月26日起就沒有前往學習院女子學校上課,外界對於愛子的缺課有很多疑慮,最主要就是認為她這麼長時間休學不合理,有可能是因為愛子罹患憂鬱症,才會這麼久不去上學。 成績太差被同學譏笑 有拒學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表示,門診中,也曾有一名高三學生因為課業成績表現不好,有一科考試成績太差被同學譏笑,進而出現憂鬱症,不但有拒學問題,甚至到了要休學的地步。 用身體狀況當理由 家長要注意陳大申醫師指出,這名學生會有晚上難以入睡的情形,每天都睡不到6小時,早上去上學會遲到,而且上課也無法專心,之後就越來越會曠課,而會出現憂鬱症拒學的問題,家長對於子女常用身體狀況當理由,就要特別注意。 半夜常驚醒、睡不著 恐是憂鬱徵兆家長若是發現孩子有心情低落、流淚、發脾氣,或是說出不要活了,都不要忽視,須進一步就醫檢查,陳大申醫師進一步指出,若是青少年半夜常驚醒,或有早醒現象,且再也睡不著時,恐怕就是憂鬱症徵兆,應該要就醫評估,及早吃抗憂鬱劑與鎮定劑可望好轉,經由醫師的專業診斷,不用擔心這些精神科的用藥問題,遵循醫囑可避免病情惡化。 升學目標要有認知 不要有太多壓力此外,陳大申醫師提醒,大學考試成績和在校成績應該不會差很多,有的人之所以會在考場上表現失常,可能是因為焦慮症,因此,對於高三學生升學問題,要對目標有認知,排序不要做不切實際的期望,家長也不要給太多壓力,才能讓孩子穩定的發揮實力來應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