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咳三週、快驗痰 以免結核病找上門

咳三週、快驗痰 以免結核病找上門#咳嗽

結核病是國內法定傳染病通報數最多的慢性傳染病,然而結核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些民眾出現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時以為是一般感冒而輕忽,卻延誤診療的黃金時機,使病情加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咳嗽三週未癒,盡快就醫進行胸部X光檢查及驗痰」,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臺北市是臺灣人口最密集的城市,98年臺北市結核病通報新案數總計1,538人,其中開放性肺結核897人、非開放性肺結核595人及肺外結核46人;這些通報個案經由臨床診斷確定為結核病共計1,241人。近年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呼應政府達到結核病10年減半的目標,將結核病防治重點著重於「有效阻絕結核菌的傳染機會」,除了「因症就診」發現個案外,也積極宣導民眾定期接受「胸部X光檢查及驗痰」篩檢,及早發現感染源,降低結核病傳染的可能性。由於結核病患治療期長達6個月以上,是一項艱苦的長期抗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結核病人直接觀察治療執行計畫」(DOTS,簡稱都治計畫),是最有效的結核防治策略。藉由經過專業訓練的關懷員,確實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到口、吃完再走」,關懷結核病個案每日按時規則服藥,及早完成治療。因藉這群都治關懷天使的幫助,使得結核病友在漫長的治療歲月中,不但能早日重拾健康,也助於社會減少一個感染源的機會。因此鼓勵結核病患加入都治計畫,提高完治率,避免因服藥中斷,而演變成較難治癒的結核病抗藥性或慢性開放性問題。在醫藥發達的現今,結核病已是一種可以被治癒之疾病,最重要的是在痰液中尚驗出結核菌的可傳染期間,需要帶口罩、勤洗手,以避免傳染他人外,在整個治療期間遵照醫師囑咐服藥,定期複查,並積極參予都治計畫,除了維護自身之健康,亦減少身邊之親密家人、朋友暴露感染的機會。所以結核病不可怕、耐心服藥全都治。面對結核病個案,應該接納他們,鼓勵他們按時服藥,以期早日恢復健康。

咳嗽要看中醫嗎?(中)

咳嗽要看中醫嗎?(中)#咳嗽

在就診時,病人可主動告知相關病史: 是否抽煙? 居家環境、工作環境、職業。咳嗽的時間(清晨、白天、夜晚)、在哪些情況下咳的特別厲害?咳嗽的症狀有多久了(幾天、幾個月、幾年)? 有無痰液?痰的性質(黏稠、水稀、泡沫樣)?痰的顏色(黃、白、綠、挾有血絲)? 過往之胸腔疾病(肺結核病史或其他)?有無接受其他治療?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  咳嗽是一個以症狀為名的病症,不同的疾病應針對病因治療,只是一味止咳,只能治標無法根治咳嗽,有時甚至使得病邪無法排出體外。 診斷咳嗽必須先分清屬於外感咳嗽或是內傷咳嗽,外感咳嗽由感受六淫之邪引起,兼有相應的症狀,起病急,病程短。內傷咳嗽則有較長的咳嗽病史,多兼臟腑虧損的症狀,起病緩、病程長。外感或內傷咳嗽各種常見證候的臨床特點如下: 外感咳嗽 風邪傷肺:咳嗽鼻塞聲重,口乾咽癢,常常說話說到一半就會咳嗽。寒邪傷肺:咳嗽時胸部緊縮感,聲音嘶啞,惡寒怕冷,天冷時咳嗽加重。濕邪傷肺:咳嗽有痰,身體沈重,頭昏且重,伴有骨節酸痛。燥邪傷肺:乾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喉間作癢,口乾鼻燥。火邪傷肺:咳嗽有痰,痰黏難出,或痰中有血,咽喉乾或痛,伴有發燒症狀。內傷咳嗽 痰濁犯肺:咳嗽痰多,痰咳出後咳嗽即止。肝火犯肺:咳嗽連聲不已,胸部及側胸部疼痛,情緒變化時咳嗽症狀加重。陰虛咳嗽:咳嗽日久,痰少而黏,口乾舌燥,心煩,手心熱甚。氣虛咳嗽:咳嗽日久,呼吸不暢,語聲低微,稍動即喘,無力感,易累,自汗。 不論中醫或西醫治療,都必須針對病因治療,而西醫針對咳嗽的症狀,常給予鎮咳藥物和化痰藥物,鎮咳藥物用在無其他特殊治療或特殊治療效果緩慢時,為能使症狀緩解時使用為輔助治療,其藥理作用為周邊咳嗽受體作用藥物,如:各種糖漿;以及咳嗽中樞作用藥物,如:Narcotics類以及Non-narcotics類,Non-narcotics類例如dextromethorphan (Medicon)。化痰藥物則可以使痰液較稀,容易咳出。中醫的辨證論治,如前所述,最重要的是要辨明外感、內傷,及其見證的屬虛屬實。外感是由外邪侵襲引起的,多是實證;內傷咳嗽,是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多是虛證或虛中挾實。在治療方面,外感咳嗽當以宣肺散邪為主,邪祛則正安;內傷咳嗽則根據虛實夾雜和病情緩急,確定標本先後,根據虛實調理治療。

咳嗽要看中醫嗎?

咳嗽要看中醫嗎?#咳嗽

咳嗽常見的病因為急性呼吸道感染,多半為上呼吸道感染,只有極少數的人病人胸部X光可見肺炎。慢性咳嗽病人中,若有吸煙者,以慢性支氣管炎最常見。而不吸煙者以慢性鼻炎鼻竇炎引起之後鼻滴痰也會誘發咳嗽,也就是俗稱的鼻涕倒流。此外支氣管哮喘,胃食道逆流,也是常見的病因。 其他病因如:肺癌、異物吸入、吸入性症候群(中風病人、老年人、及食道疾患較常見)、肺纖維化、耳鼻喉科疾病(鼻瘜肉、外耳道疾患、懸壅垂太長)、心因性咳嗽、藥物引起的咳嗽(例如:某些降血壓藥物—ACE inhibitor, b-blocker)、心衰竭等。 中醫認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不論邪從外入,或自內而發,均可引起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咳。 外感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多因肺的衛外功能減退或失調,以致在天氣冷熱失常,氣候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六淫外邪或從口鼻進入,或從皮毛感受得之。《河間六書˙咳嗽論》論:「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於四時的主氣不同,因而人體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春季以風邪為主、夏季以暑邪為主、長夏以濕邪為主、秋季以燥邪為主、冬季以寒邪為主,而邪氣壅肺亦可化熱化火。 風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挾有寒、熱、燥等邪。明代著名的中醫大師張景岳曾倡「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之說,認為以風邪挾寒者居多。 內傷總由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臟腑病變涉及於肺與肺臟自病兩種。他臟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氣失調,失於疏泄,氣鬱化火,氣火循經上逆犯肺所致;或由飲食不當,嗜煙好酒,熏灼肺胃;或過食油膩辛辣,導致脾失健運,水濕不化,凝聚成痰,痰濁內生,上干於肺致咳。因肺臟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種疾病遷延不愈,肺臟虛弱,氣陰耗損,肺的主氣功能失常,肅降無權,而致氣逆而咳。 外感咳嗽屬於邪實,為外邪犯肺,肺氣壅遏不暢所致,若不能及時治療,祛邪外達,可進一步發生演變轉化,表現風寒化熱,風熱化燥或肺熱蒸液成痰。 內傷咳嗽多屬邪實與正虛並見。病理主因為「痰」與「火」。但痰有寒熱之別,火有虛實之分;痰可鬱而化火(熱),火可煉液灼津為痰。他臟及肺者,多因邪實導致正虛,如:肝火犯肺每見氣火耗傷肺津,煉液為痰;痰濕犯肺者,多因脾失健運,水穀不能化為精微上輸以養肺,反而聚為痰濁,上聚於肺,肺氣壅塞,上逆為咳;若久延失治,導致脾肺兩虛,氣不化津,則痰濁更易滋生,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道理。甚則病延及腎,腎氣為先天之本,若病及腎,造成腎不納氣,以致於由咳至喘。 此外痰濕蘊肺,遇到外感誘發,轉從化熱,則可表現為痰熱咳嗽。而肺臟自病的咳嗽,多為因虛致實,如肺陰不足每致陰虛火炎,灼津為痰,肺失濡潤,氣逆作咳;或肺氣虧虛,肅降無權,氣不化津,津聚成痰,氣逆於上,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還可相互影響為病,久延則邪實可轉為正虛。外感咳嗽如遷延失治,邪傷肺氣,更易反覆感邪,而致咳嗽屢作,肺氣益傷,逐漸轉為內傷咳嗽;肺臟有病,衛外不強,易受外邪引發或加重,特別在氣候轉寒時尤為明顯,久則從實轉虛,肺臟更為虛弱,氣陰兩傷。由此可知,咳嗽雖然外感、內傷之分,但有時又可互為因果。如有咳嗽症狀,理應及早治療,以免症狀加重,使病情更為複雜。

預防性治療「三九天穴位貼敷」

預防性治療「三九天穴位貼敷」#咳嗽

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即將來臨,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表示,透過三九天穴位敷貼將能有效紓解氣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所帶來的困擾。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廖敏宏醫師表示,三九天穴位敷貼係一種將「時令節氣」與「穴位療法」相結合以進行一種預防性治療的方法,又稱「天灸穴位貼敷療法」,此法是在冬季「三九天」時,選用具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效果的中藥製成外敷膏藥,貼敷於穴位皮膚上30分鐘~2小時,使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氣血直達病所,進而達到預防或減少疾病發作的目的。為何「三九天穴位貼敷」是氣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福音?廖敏宏醫師指出,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也是自然界陰陽之氣消長的轉折點,在中醫理論中,人與自然相應,值此天地之氣變動之時,人體更是容易發生疾病。所以針對氣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或容易感冒等冬季好發之疾病,在陰氣旺盛的冬季「三九天」以穴位敷貼刺激身體膀胱經及督脈腧穴,加強治療,扶助人體的正氣,以減輕發作時的症狀和病情,進一步達到防病保健的功效。院方的臨床經驗顯示,「三九天穴位貼敷」會讓身體的免疫力提升、過敏現象減輕以及較不容易感冒。不過,廖敏宏醫師繼續指出,除了敷貼治療外,建議患者平時也要配合藥物或針灸的治療,如此才能較徹底地改善過敏體質。要注意的是,他表示,雖然兒童及成人都適合「三九天穴位貼敷」,但皮膚易對藥物過敏、皮膚破損、嚴重的心肺功能不足、孕婦以及一歲以內嬰兒,都不宜接受穴位敷貼療法。廖敏宏醫師表示,有興趣接受「三九天穴位貼敷」的民眾,可至中醫科門診預約治療時段,由中醫師為您評估體質是否適合穴位貼敷治療,並解說治療流程。此外,為提供民眾貼心服務,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也在「三九天」三次穴位敷貼的時間:「一九」12月22日(二)、「二九」12月31日(四)、「三九」99年1月8日(五),現場免費提供中醫科自製的『益氣抗敏茶』,適合容易反覆感冒、遇冷易打噴嚏、流鼻水、食慾差且大便稀軟或容易腹瀉、常手腳冰冷的民眾。小提醒:此項「三九天穴位貼敷」服務健保不給付,需自費。

咳到深處無法度 中醫教你解決之道

咳到深處無法度 中醫教你解決之道#咳嗽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感冒,有時咳嗽拖了老半天都沒好。咳嗽本來就是呼吸道正常的防衛反應,當我們吸入異物、過敏原等物質,氣管黏膜上的接受體,透過反射系統、達到咳嗽中樞,引發咳嗽的動作,以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署立基隆醫院  中醫科林琬翎醫師表示,感冒之所以拖著咳嗽沒好大都有兩個原因:一是直接的刺激例如發炎反應,就是喉嚨發炎等,就會咳不停;另一種是間接的,像是有痰卡著或因感冒急性期過後,喉嚨仍有傷口在,空氣在氣管內流通時,會搔癢內部,引起咳嗽反應。此外,吃了辛辣食物、菸、酒等,也會間接刺激而咳嗽。林琬翎說明,中醫咳嗽的病因不外有外感內傷兩種。內經一段話提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蓋肺主氣,主開合,司呼,為五臟之華蓋,主宣發肅降,以降為和,以宣為貴。若受六淫之邪侵襲,五臟的功能失調,令肺氣宣降失司,開合不利而生痰濁,阻塞氣道而成咳嗽。所以治療咳嗽要掌握升降、開合、出納三個方面,其中的升,開,出是為散;降、  合、納是為斂。治病必求其本,治療咳嗽如果不分標本緩急,不究因果,但治其肺,是難以收到滿意療效的。如新咳多為外感所致,當以散為主,斂為輔。  久咳多為內傷所致,當以斂為主,散為輔。正確運用宣肺,降氣,袪痰等方法。則氣道不為阻塞,肺氣開合得司,才是咳嗽的治法。 林琬翎強調,中藥中常見入肺部藥有麻黄:性辛溫微苦,宣肺透邪,平喘止咳,能緩解支氣管之痙攣及舒張支氣管而達鎮咳的作用。北杏仁:苦而微温,苦能降逆,降肺氣而收鎮咳的作用。甘草能調和諸藥,且有袪痰止咳的作用,另外可隨證加入枳殼、蘇子、萊菔子等行氣之品。知母、黃岑、川貝、栝萋仁等清熱袪痰之品。陳皮、葶藶等理氣化痰之品。天冬、麥冬、桔梗  、沙參等養陰潤燥,生津利痰之品。白朮、半夏、茯苓、浙貝等健運脾胃,理濕袪痰之品。在此,林琬翎醫師提供一帖保養肺部食療方,讓民眾參考:【百合木耳湯】材料:百合一兩、杏仁二錢、玉竹三錢、白木耳五錢、冰糖適量。作法:將以上的材料放入鍋中,以三碗水煮成一碗,後放入冰糖,待其溶化即可。功效:滋肺陰、潤肺、生津、止咳,功能與燕窩相同適用:用於乾咳、咽喉乾燥,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絲等,可治燥咳滋養肺陰。若仍有外感症狀頭痛、發熱、痰多黃等則不適合使用。另外中醫科林琬翎醫師也要提醒民眾一些咳嗽需注意的觀念:1. 咳嗽糖漿別亂喝,甜甜的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喝太多,其成份中的可待因(codeine)長期使用會上癮,最好別自己買來喝,須先向醫生諮詢。 2. 超涼喉糖別亂吃太多: 揮發性物質短暫可使喉嚨覺得舒服,久了易損傷支管黏膜組織。 3. 咳嗽達1星期以上應立即就醫檢查,找出引發咳嗽原因,看是否為肺部或支氣管的問題。若小朋友出現習慣性清喉嚨的咳嗽,可能是鼻竇炎症狀之一,要上醫院檢查。 4. 注意背頸部、口鼻的保暖,避免因突然接觸到過冷、過熱的空氣,而引發反應性的咳嗽。另外,少吃辛辣刺激物等易使喉嚨受傷的食物也可避免咳嗽。當喘咳發作時,也可按摩肺俞、天突、和合谷三個穴位來達到減緩的效果。■ 肺俞:第三、四胸椎旁開1.5寸的位置,為肺之精氣輸注的處所。 ■ 天突:在喉結下2寸、胸骨上凹窩的正中間隙,居高位,可宣肺化痰平喘。 ■ 合谷:大姆指與食指合併,突起肌肉的最突出處,可消炎、止痛。

”淋巴癌”誤當流感 注意六大症狀警訊

”淋巴癌”誤當流感 注意六大症狀警訊#咳嗽

大陸中央電視台著名的資深新聞主播羅京,因罹患淋巴瘤,日前病逝於北京的消息,讓大家為之震驚與惋惜。羅京於2008年9月確診患有淋巴瘤,不到一年時間,因病情惡化病逝的新聞,除了讓不少人為之噓唏之外,也再度提醒社會大眾「防癌」的重要。在台灣,每7分10秒就有一個人罹癌,隨著近年來生活型態的改變與社會高齡化的來臨,淋巴癌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在癌症希望協會服務的淋巴癌病友中,有的是因為咳嗽近2個月並未改善,或因肚子痛、體重減輕、感覺疲倦等症狀久未好轉,在就診檢查後才確認為淋巴癌,他們都會問:「怎麼會? 不是只是感冒嗎? 不是運動受傷嗎? 什麼是淋巴癌?」淋巴癌一向被視為沉默的癌症,原因在於其徵兆經常讓人以為是流行性感冒或傷寒,產生混淆,因而導致錯誤的診斷,依據台灣94年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當年有1,802人被診斷有淋巴瘤,為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11位,但若與十年前相比,發生人數約成長了兩倍。目前,淋巴癌致病的明確原因仍不清楚,較無法有效的預防及篩檢,但民眾若能瞭解淋巴瘤的徵兆,於疾病發生時及早發現,隨著現代治療醫藥研發的增進,淋巴癌的治療效果及存活期都大為提升,五年存活率可達70%,它是少數能治癒的癌症之一,治癒率更為所有癌症之冠。因此,癌症希望協會提醒大家,注意淋巴癌六大症狀「燒(發燒)、腫(淋巴腫大)、癢(皮膚癢)、汗(夜間盜汗)、咳(咳嗽)、瘦(體重減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持續追蹤,是打擊淋巴癌的不二法門!歡迎民眾上癌症希望協會淋巴癌宣導網站http://www.08i.org.tw 尋找更多資訊。

咳嗽三週未癒 當心結核病威脅

咳嗽三週未癒 當心結核病威脅#咳嗽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有效阻絕結核菌的傳染機會,保障市民健康,特別響應每年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於3月24日至4月30日止於社區計20處,設置免費胸部X光篩檢站,篩檢疑似病例,減低結核病傳染的可能性。該活動將同時宣導民眾對自身健康狀況監測的重要性,「咳嗽三週未癒,盡快胸部X光檢查及驗痰」,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免除結核病威脅。罹患結核病並不可怕,開放性肺結核經2週規則服藥後,傳染力即大幅下降,不會傳染給別人,再持續服藥6至9個月即可痊癒,市民無須恐慌。面對罹患結核病的民眾,應該給予他們鼓勵與支持,只要按時服藥,皆可早日康復。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5年起配合行政院衛生署『DOTS!』(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直接觀察治療法),讓結核病治療採用標準的短程治療方式,使每一顆治療藥物均在醫護人員或其他相關人員的監督下,真正吞到病人的肚子裡,發揮治療效果。衛生局在推動「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了再走」的「都治」精神後,使得臺北市在95年度發生率首度突破下降至每10萬人口有47.4人,97年底臺北市管理中個案數首次降為1千人以下,98年2月更降至925人,防疫成果豐碩。醫療技術及科技的發達讓傳染病大幅減少,但因結核病患缺乏持續的治療恆心與社會大眾對傳染病之誤解,讓中古世紀疾病-結核病,還存在我們的環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全世界現有1/3人口曾受過結核菌感染,每年有900萬新增結核病個案,每秒至少有1名新個案發現,約有200萬人死亡,其醫療及社會成本影響甚鉅。結核病防治你我有責,十年減半不是夢,唯有正確面對及多給予個案關懷與支持,全民一起來參與配合國家政策,結核病防治工作才能達事半功倍之效,朝「非結核健康城市」的目標邁進。若您有任何肺結核防治的問題,可撥打02-23759800轉1949或市民熱線1999,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流感高峰期 勤洗手、重保健

流感高峰期 勤洗手、重保健#咳嗽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依其種類可區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病毒所引起的症狀最為嚴重,也多因其結構約每十年就有一次大變化而會造成大流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柯富聰說,流行性感冒症狀常見高燒、頭痛、乾咳、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全身肌肉痠痛等,病程約莫一星期左右。可能併發如支氣管炎、肺炎及腦膜炎等情形,尤其是老人或幼兒,若處理不慎易導致嚴重後遺症,甚至於死亡。柯富聰指出,流行性感冒好發季節以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主要傳染途徑是藉著咳嗽、噴嚏散播方式,因此具有高度傳染性,病毒通常經由口腔、鼻腔或眼睛黏膜進入身體裡。流感病毒進入體內之後,在沒有抗體的個體上潛伏期只有短短一至三天,症狀即會出現,三至五天即會散播病毒出去。柯富聰建議,流行性感冒高峰期,要建立勤洗手衛生習慣,避免往人多擁擠公共場所去,以減少被感染機率。當然,平時也要注重保健、均衡營養、適當運動方式來提昇自己抵抗力,以降低被流行性感冒病毒致病機會。另外,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是最有效預防罹患流行性感冒方法,因此建議在流感高峰期來臨前,應接受疫苗接種,尤其是老人及嬰幼兒,以確保健康。如果不小心罹患流行性感冒,症狀不嚴重的話,約經一星期左右就會自行痊癒。對於流行性感冒治療,以症狀治療為主,藥物包括:鎮痛解熱藥、止咳化痰劑、抗組織胺…等。柯富聰說,就是視患者症狀來投藥,目的在緩解病患不舒適,也就因為是症狀治療,因此無法縮短病程。若要快快康復,患者要多多休息,補充適量水分,注意身體保溫,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食物,以保持較佳體力來對抗病毒。最後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強健身體、良好衛生習慣以及接種流感疫苗,才是對抗流行性感冒最佳良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