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致命腹痛危機 小腸缺血!

致命腹痛危機 小腸缺血!#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腹痛成因有好多種,但小腸缺血的實為少見!一名30歲的李小姐因急性腹痛到神智半昏迷,心跳呼吸很快,到臺北慈濟醫院急診時情況非常危急,不僅血壓量不到,整個腹部腫脹、壓痛、僵硬、白血球高達近2萬6千多。經急救與斷層檢查,判定嚴重腹膜炎合併敗血症,緊急開刀發現是缺血性腸炎。這麼年輕,怎麼會小腸缺血呢?臺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賀玢醫師表示,這是極少見的先天腸繫膜缺損,腸道發育異常造成,手術當下醫師先恢復血流,但馬上面臨抉擇,因正常人的小腸的長度約4到8公尺,李小姐整個小腸只有4公尺多,且小腸大部分已壞死,正常的不到30公分。若直接切除這些小腸極可能會導致短腸症,後續可能因營養不良活不到幾年,原因是若小腸無法正常吸收,將需要長期全靜脈營養注射,這樣又會影響腸、肝的循環,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肝衰竭。因此手術中,賀玢選擇浸泡溫水,從顏色、觸覺、溫度、脈動與蠕動程度,耐心地觀察是否還有保留的機會,結果反應良好。並在兩天後,進行二度探查手術,確認真正需要切除的必要,也避免壞死組織及後續再發炎,術後病人症狀獲得緩解,順利出院。賀玢補充,缺血性腸炎的病患近10年增加6倍,這位病人有20多年的腹痛病史,以前就有一些腹瀉、嘔吐、便秘的狀況,都沒有積極的去找出原因,平常用止痛藥都無法完全止痛,這次突然發作,送到醫院急診室時,已有休克的現象。對此民眾應有警覺,不要輕忽,最好及時就醫。

不明腹痛 原來是誤吞假牙

不明腹痛 原來是誤吞假牙#腹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8歲黃先生因癲癇發作被送至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就醫,主治醫師神經內科莊毓民主任發現黃先生住院期出現腹漲消化不良的情況,經X光及電腦斷層,發現有一顆金屬假牙卡在大腸與盲腸交接處,照會肝膽腸胃科吳建賢醫師經由大腸鏡順利取出假牙,免開一刀,若未及早發現,恐引發盲腸炎或腸穿孔。莊毓民主任表示,癲癇發作意識不清時容易將固定不良的鬆動假牙吞食。林水龍院長表示,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新年期間難免有許多聚餐,罹患腦血管疾病之失智症長者及幼童需注意進餐安全,癲癇病患尤需注意口腔衛生假牙是否固定不良容易鬆動,才能快樂健康的過好年!如果不慎誤吞異物,請勿不當催吐,因為形狀不一的物品可能穿透食道中膈腔、小腸壁等部位,造成化膿等病症,建議民眾勿自行解決,應立即就醫。

超級愛健康/腹痛就是病,痛起來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

超級愛健康/腹痛就是病,痛起來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腹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經常有人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卻要命。而腹痛就是病,痛起來卻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很多人都以為肚子痛就是拉肚子,其實不只是這樣,肚子裡的臟器很多,沒有注意嚴重居然會有生命危險,甚至讓你一天跑好幾次廁所,你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因為胰臟位於胃的後面,故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急性胰臟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死亡率極高的急症疾病之一,也是疼痛感相當劇烈的疾病。內科教授林杰樑表示,有以下生活習慣的人應該要多加注意,包括:晚餐喜歡吃高油脂食物、有吃鈣片或高鈣食品的習慣、經常喝酒應酬。一般認為酒精可能會使胰管產生蛋白栓子而阻塞胰管,從而導致胰臟炎的發生。另外,造成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高血脂症、高血鈣症、服用某些特殊藥物。嚴重的病人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平時要選擇瘦肉,青菜與五穀類,或多吃堅果類、芝麻,避免洋蔥、汽水易脹氣的食物。另一種常見的腹痛便是腸躁症,統計顯示,消化內科門診的患者中,功能性胃腸疾病病人約佔就診病人的70%以上,腸躁症患者大約佔了1/3。18-30歲是腸躁症的好發年齡。生活壓力大、容易焦慮、平常的運動就是走路、蔬菜的攝取不到肉類的一半有這些習慣的人較易罹患。林醫師指出,女性的發生率高出兩三倍;經期症狀加劇,故荷爾蒙可能對腸躁症有影響。因不明原因,腸躁症患者對一些對常人不會有影響的刺激反應強烈。由食物、藥物或情緒產生的氣體或壓力都會引起腸躁症。腸躁症的患者會發現在緊張的情緒下其症狀和發生頻率會加重,但緊張只會加重已發生的症狀而不會引發症狀。雖然不會造成其它嚴重疾病,但嚴重的患者一天會跑三次以上廁所,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預防及解決腸躁症的方法,必須做飲食記錄,紀錄自己吃的食物哪些容易造成腹瀉,就必須少吃那些食物,最重要還是要調適心情適度釋放壓力。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712

忽略腹痛!當心小問題變大毛病

忽略腹痛!當心小問題變大毛病#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經常有人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卻要命。而腹痛就是病,痛起來卻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很多人都以為肚子痛就是拉肚子,其實不只是這樣,肚子裡的臟器很多,沒有注意嚴重居然會有生命危險,甚至讓你一天跑好幾次廁所,你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因為胰臟位於胃的後面,故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急性胰臟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死亡率極高的急症疾病之一,也是疼痛感相當劇烈的疾病。內科教授林杰樑表示,有以下生活習慣的人應該要多加注意,包括:晚餐喜歡吃高油脂食物、有吃鈣片或高鈣食品的習慣、經常喝酒應酬。一般認為酒精可能會使胰管產生蛋白栓子而阻塞胰管,從而導致胰臟炎的發生。另外,造成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高血脂症、高血鈣症、服用某些特殊藥物。嚴重的病人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平時要選擇瘦肉,青菜與五穀類,或多吃堅果類、芝麻,避免洋蔥、汽水易脹氣的食物。另一種常見的腹痛便是腸躁症,統計顯示,消化內科門診的患者中,功能性胃腸疾病病人約佔就診病人的70%以上,腸躁症患者大約佔了1/3。18-30歲是腸躁症的好發年齡。生活壓力大、容易焦慮、平常的運動就是走路、蔬菜的攝取不到肉類的一半有這些習慣的人較易罹患。林醫師指出,女性的發生率高出兩三倍;經期症狀加劇,故荷爾蒙可能對腸躁症有影響。因不明原因,腸躁症患者對一些對常人不會有影響的刺激反應強烈。由食物、藥物或情緒產生的氣體或壓力都會引起腸躁症。腸躁症的患者會發現在緊張的情緒下其症狀和發生頻率會加重。雖然不會造成其它嚴重疾病,但嚴重的患者一天會跑三次以上廁所,時常影響生活及工作。預防及解決腸躁症的方法,必須做飲食記錄,紀錄自己吃的食物哪些容易造成腹瀉,就必須少吃那些食物,最重要還是要調適心情適度釋放壓力。

飽餐之後肚腹痛 當心罹患膽結石

飽餐之後肚腹痛 當心罹患膽結石#腹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寒流來襲,火鍋類食物大受歡迎,然而在大魚大肉之後,常有民眾感受到腸胃不適。中醫師廖千慧醫師表示,最近診所因消化不良前來就診的病患明顯增多,其中膽結石是引起不適常見原因之一。 廖千慧分享臨床案例,42歲的李小姐,是位家庭工作兩頭燒的上班族,最大的樂趣就是跟全家一起品嘗美食。身材雖然不至於肥胖,但是腰圍為80cm的警戒界線。最近這兩個禮拜以來,就常感到腹部微微悶痛、腹脹、沒有食慾,自行服用胃乳沒有改善,因此前來看診。 經問診之後,得知上次健康檢查,腹部超音波發現有輕微的膽結石跟脂肪肝。悶痛的位置是在右上腹,有時候會隱約痛到右肋跟右背,李小姐說通常是在吃大餐過後幾個小時開始不舒服,或是工作正在緊張忙碌的時候。中醫辯證是肝鬱氣滯、肝脾不和引起的膽結石疼痛。給予柴胡、白芍、山楂等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中藥,並告誡不能吃太油脂食物。經過一周的治療,李小姐的症狀逐漸緩解。 廖千慧強調,膽結石初期多沒有不適症狀,疼痛的位置也常被誤認為是胃痛,如果出現明顯右腹疼痛,有黃疸、發燒畏寒的症狀,表示膽結石已經阻塞膽道,則需要盡快就醫清除阻塞,切勿延誤治療,帶來致命危機。中醫師羅珮琳醫師補充,肥胖者容易罹患膽結石,減肥是預防膽結石的重要手段。對於預防和治療膽結石的飲食,大體上可以遵循「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和『三低一高』(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的飲食原則,減少膽結石的發生。

膽結石卡小腸 出現疼痛狀況最好盡快就醫

膽結石卡小腸 出現疼痛狀況最好盡快就醫#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日前一名七旬阿公因劇烈的腹痛,被送至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阿公腹部有一顆石頭,造成小腸阻塞,緊急開刀後還發現阿公的近端小腸已有30~40公分出現腫脹、潰爛,還有數個嚴重潰爛的小孔,由小腸跑出來的髒水,已污染了腹腔器官,切除潰爛小腸後,取出一個三公分結石,並重新接合小腸後,再仔細清理腹腔,避免感染,後來阿公住院休養二週後,即康復出院。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政鴻表示,阿公半年前曾因腹痛、發燒、敗血症,在感染科住院治療,在電腦斷層檢查中,發現阿公有膽結石,當時醫師也懷疑可能是膽結石造成的發炎,但無法確認病因,而阿公治療後半年來,症狀都不曾復發,而現在阿公的膽結石因此穿過發炎的膽囊壁及鄰近十二指腸壁,掉到十二指腸後,再向後跑,但在小腸前段就已卡住不動,並將小腸完全卡住,最後將小腸脹破,像阿公這樣的情形,在文獻上十分少見。李政鴻呼籲,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已十分成熟,膽結石如果已出現疼痛等症狀,要儘早處理,若是一開始不以為意,一旦急性發作,或是出現併發症時 往往會讓手術風險提高很多,像阿公年紀較大且出現嚴重腹膜炎,需要細膩的手術及細心的術後照顧,才能讓病人順利恢復健康。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唐家沛表示,膽結石和個人體質有關,但肥胖、吃太油、飲食不正常、經常空腹等都是重要的危險因子,所以要預防膽結石,最重要的是三餐正常,控制體重,避免過多的脂肪攝取,不過大多數膽結石患者是沒有症狀的,有些患者則是出現右上腹疼痛就醫後才發現,右上腹疼痛時大部分是陣痛,但有時也會持續疼痛,這時千萬不可輕忽,可能是急性的膽囊或膽管發炎,應即刻就醫,由於膽汁分泌和脂肪消化有密切關係,所以膽結石或膽結石開刀過的患者,在飲食上都應限制油脂的攝取,盡量吃的清淡。

急性腹痛險送命 B型肝炎變肝癌

急性腹痛險送命 B型肝炎變肝癌#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名58歲男性,B型肝炎帶原已十餘二十年,曾經醫學追蹤一段時間,但因平日繁忙,近10年來未追蹤。今年2月底某天下午吃完飯後,肚子大痛、冒冷汗,被緊急送醫,發現內出血休克,疑似消化性潰瘍出血,之後緊急轉送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經檢查發現是肝硬化併多發性肝癌,其中靠深層大血管的肝癌破裂併2,000c.c.出血,直接開刀切除腫瘤已不合適,安排血管栓塞治療,病患才得以離開加護病房,現於門診繼續追蹤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原肇指出,在臺灣,肝癌盛行率與死亡率近年來均高居國人罹癌的前三名,新發個案每年約9,440人(民國97年),民國99年死亡人數共7,744人,死亡率33.5%,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中,其中B型肝炎帶原者是高危險群。張原肇醫師表示,雖然知道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肝癌和其他癌症治療的不二法門,也知道手術是唯一可治癒肝癌病患的方法,但大部分病患被檢查發現時,可以開刀的機率已不高,其實肝癌篩檢或慢性肝炎的追蹤很簡單,腹部超音波檢查及甲型胎兒蛋白就可以診斷出大部分的肝癌,只是諱疾忌醫或繁忙造成檢查發現的時間都太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外科門診均提供腹部超音波檢查服務,只要經醫師診斷符合醫療需求,可享健保給付,事先空腹6小時即可當場檢查,檢查後可立即得知檢查結果。

生活太緊張 當心大腸激躁症找上身

生活太緊張 當心大腸激躁症找上身#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腹瀉、便秘、肚子疼痛不適,大概是所有人都曾經驗過的症狀,很多人無論如何努力吃藥、看醫師,問題就是無法改善,每天都得面對不斷跑廁所、或「大」不出來的痛苦。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陳明楨醫師表示,如果這些痛苦你也有,那麼你可能罹患大腸激躁症,大腸激躁症指的是大腸異常收縮,導致病人經常腹痛、或有飽脹感,有時每天解便好幾次,仍感覺糞便沒解乾淨,有時又好幾天不解便。大腸激躁症,也稱為大腸急躁症、腸躁症等,這種疾病的症狀相當複雜,甚至每個人的表現症狀不同,有人易腹瀉、有人易便秘、有人則是腹瀉和便秘交錯,輪番上陣。此一疾病的發生,通常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在生活步調緊湊現代社會,多數人都常處在很緊張的狀態,如果沒有辦法適當自我調適,就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大腸急躁症。典型的例子如學生要大考前,常發生腹痛及腹瀉。抑或是在遭遇壓力時,例如旅遊、交際應詶活動、改變平日規律的生活方式、暴飲暴食、月經期間,徵狀會變得特別嚴重,治療上以減輕徵狀,達到恢復正常活動和提高生活品質為主要目標。首先,要瞭解自己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活動時、或吃什麼東西以後,徵狀比較嚴重,找出造成緊張的癥結。其次是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減輕和控制徵狀,而不必長期依賴藥物的短暫效果,如養成運動習慣。飲食方面,多吃含豐富纖維的蔬菜及水果,可以改善腹瀉或便秘的徵狀,不過要逐漸增加纖維含量,因為一下子增加太多的纖維質,也同時增加大量的腸氣,會讓腹脹感惡化。陳明楨醫師提醒,要注意的是每天在大約相同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錯過進食時間或者吃得過量。一般而言,少量、多餐、定時,比一天吃三大餐更適合減輕腸躁症的徵狀,但短期內不能期望立刻獲得完全改善,因為改善的效果是逐漸增加的,可能需要六個月或更久的時間,才能得到明顯的療效。所以長期治療腸躁症,非常需要耐心和恆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