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打嗝、腹脹 胃癌誤當消化不良

打嗝、腹脹 胃癌誤當消化不良#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先生2年前與朋友聚餐,小酌後發現肚子不舒服、容易飽脹,原以為是年紀大、腸胃蠕動較慢所造成的消化不良,過去都沒有照過胃鏡的他,至腸胃科門診接受胃鏡檢查後,發現竟然已罹患第3期胃癌。上腹疼痛、胃灼熱 誤當消化不良根據WHO癌症報告顯示,全球胃癌死亡人數排名第3,僅次於肺癌和肝癌,屬嚴重疾病,近10年胃癌死亡人數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台灣胃癌發生人數共計3,768人(排名第7),死亡人數為2,241人(排名第5),為10大癌症之一。胃癌初期,患者常將它當作消化不良來處理,多自行吃些消炎藥或者偏方進行治療,常見反應為上腹疼痛、打嗝、胃灼熱感等,一般來說,打嗝、腹脹是吃飽後的正常生理現象,很少會有人將這些反應聯想到胃癌,許多患者對於這種狀況並不自覺,因此時常延誤就醫,導致發現時已經是胃癌中晚期。黑便、噁心 晚期治癒率剩10%胃癌後期,多會有黑便、噁心、嘔吐等症狀出現,此時的症狀特殊,較容易引起患者注意而就醫,通常就醫時檢測已為中晚期,治癒率比早期發現更低,早期發現的治癒率最高可達95%,若晚期發現僅剩10~40%。少吃油炸、醃漬 避免早期病變胃癌好發年齡為50~70歲,比例上男性高於女性,近年來年齡層更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許多40歲上下的中年患者逐漸增加,不良飲食是造成胃發炎的首要原因,應少吃油炸、醃漬、或者燒烤類的食物、少飲酒,不讓胃增加太多負擔,以免發生早期病變,若持續腹痛2周,應迅速就醫檢查。  

頭暈易疲勞誤當貧血 檢查竟罹胃癌

頭暈易疲勞誤當貧血 檢查竟罹胃癌#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貧血是常見的症頭,但並非單一的疾病,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及疾病引起。 一位40多歲的民眾,連續幾年健檢都顯示貧血,但因工作繁忙,沒有進一步檢查,直到最近因為開始感到頭暈、容易疲勞、食慾下降才到醫院複檢,結果檢查出來已是胃癌末期合併肝臟轉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科林明恩醫師表示,很多人得知自己有貧血,不是不當一回事,就是自行購買「補血」的食物或是健康食品來吃。事實上,這樣是不安全的作法。雖然多數的貧血成因是因為身體缺乏造血所需的營養、生理期、或是基因遺傳等等因素造成,但少數人的貧血卻可能潛藏著極大的危機 !半數腸癌患者 有貧血現象林明恩醫師引述美國哈佛大學在1999年的研究顯示,約有一半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在診斷時有貧血的現象;2005年英國亦有報告指出,貧血的人患有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到3倍,尤其當血色素小於10g/dl(每公合10公克)時更明顯。除此之外,其他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例如胃癌、食道癌,以及血液腫瘤,像是血癌、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癌等都可能在疾病被診斷出來前就出現貧血的症狀。林明恩醫師提醒,平常門診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由以上個案可以知道千萬別忽視貧血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認真的追蹤檢查有時候可以及時挽救寶貴的性命!

婦一吃就拉胖不了 中醫:消化差恐致胃癌

婦一吃就拉胖不了 中醫:消化差恐致胃癌#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減肥對許多人來說如登天般困難,總是羨慕那些怎麼吃也不會胖的人,然而吃不胖可能更不健康;一名60歲的陳女士,身高150公分,體重不到40公斤,雖然胃口都正常,但只要一吃東西就會產生便意,每天排便次數多且稀軟,也造成她就算刻意想增胖還是胖不起來。就診中醫才發現,自己有長期消化不良問題,吃多拉多,食物的營養都沒有被吸收。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游志勤醫師表示,陳女士因先天體質關係,一吃就拉,糞便沒有成形,顯示消化能力不佳,營養沒有被吸收。透過中藥調理,並建議她將飲食習慣改為少量多餐,改變進食順序,提高消化能力;治療後可見其排便次數和量逐漸減少,體重終於有所增加。壓力大者易消化不良 女性較嚴重游志勤醫師表示,長期消化不良的人普遍體型較瘦,多吃也不容易胖,且容易因為食物積滯於腸胃,形成廢物和毒素傷害身體,出現胸悶、胃脹、胃酸過多,嚴重甚至引起胃痛、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他指出,功能退化的老年人、6歲以下發育尚未完全的幼童容易有消化不良的問題,而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進食不定時定量、營養失衡,也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臨床上觀察,女性患者略多於男性,與女性較易感受壓力有關。先吃蛋白質、油脂 提高消化能力中藥的治療上,針對胃脹,常以保和丸改善腸胃蠕動和消化;胃潰瘍可以安中散、半夏瀉心湯,加上白芨、三七、延胡索治療潰瘍性疼痛;若與幽門桿菌有關可選用蒲公英;若有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心灼熱感,可以烏貝散制胃酸、旋覆花、代赭石治療,其他如山楂、陳皮、神麴、麥芽、穀芽、內金都有促進消化的功能。若與情緒壓力有關,可適量選用疏肝行氣藥;脾胃虛弱者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等健脾藥。除了中藥調理,改變飲食習慣也相當重要。游醫師建議,消化不良的患者應先吃蛋白質和油脂食物,讓消化液開始分泌,有助提高消化能力,且應少量多餐,讓食物都能充分被消化。此外,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三餐定時定量並適度運動,肌肉、神經協調性佳,自律神經穩定,消化功能也會改善。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胃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大明(化名)連續腹瀉一個月,嚴重到一吃東西就跑廁所,看了多家腸胃科診所,大腸鏡、胃鏡檢查都顯示正常,卻仍天天狂瀉超過五、六次,影響平日工作與生活甚鉅。最近一次送醫,是因多日未進食,造成體重下降、暈眩後緊急送入急診室施打營養針。身體虛弱不宜手術治療 注射長效型體抑素減緩症狀嘉義長庚副院長兼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冠德描述:「該患者從腸胃科轉來血液腫瘤科,經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有一公分左右的腫瘤,切片後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但因患者症狀嚴重,且體重過輕、體力很差,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因此施予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接受治療後,患者腹瀉狀況明顯減緩,且恢復正常進食,一個月後身體狀況改善,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整體治療結果良好。」神經內分泌瘤難確診 緩解症狀、延緩腫瘤惡化為治療重點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賈伯斯而逐漸被大眾認識,李冠德醫師指出,但因患者的症狀如腹瀉、腹痛、咳嗽、盜汗及熱潮紅等,與一般腸胃疾病或更年期症狀類似,容易遭忽略或混淆,「這類患者往往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確診,且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經轉移。」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必須靠醫師的臨床經驗,而民眾自身也要有所警覺,如今診斷工具進步,「生物標記平台」能幫助早期診斷、監測治療的成效,但要確診及確認惡性度仍需採病理切片。李冠德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切除是最根本且能根治的方法,對於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者,治療重點則以症狀治療及延長壽命為主。「化學治療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普遍反應不佳,近年診療上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或口服mTOR抑制劑,可有助緩解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速度、延長存活期。」研究證實,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除可有效紓緩功能性症狀外,對於原發部位於間腸(mid-gut)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達15.6個月,目前已是國際治療的標準方針。李冠德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需要長期抗戰的慢性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極佳。因此,若有類似更年期症狀、長期失眠、腹瀉、腹痛等情形,且持續一年以上者,要有所警覺,儘早確診接受治療,才是防治的關鍵! 

常吃隔夜飯菜 一家三口相繼罹癌

常吃隔夜飯菜 一家三口相繼罹癌#胃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許多人都有「節省」的習慣,而這行為最常表現在食物身上,因為擔心晚餐沒吃完會浪費,就用保鮮膜包起來放進冰箱,隔天只要經微波爐熱過,又是豐盛的一餐。不過這可能會讓你省了餐錢,花上大筆醫藥費。中國江蘇省一名56歲男子日前檢查罹患胃癌,不料他的母親及妻子,竟相繼被查出大腸癌及胃癌,而禍首就是「隔夜菜」。隔夜食物亞硝酸鹽含量高 誘發消化道癌菜吃不完丟掉好浪費!這是多數家庭的心態,以為只要微波加熱、重新煮過就可以把隔夜的細菌殺光,但事實上,這些飯菜中的有害物質大多是耐高溫,因此不管溫度多高,都無法解決問題。而加上食物裡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若長期吃隔夜菜或腐爛的食物,會讓亞硝酸鹽累積於體內,久而久之將誘發消化道癌。據了解,該男子一家三口因為省吃儉用,常捨不得把吃不完的食物丟掉,有時候甚至連腐爛的水果都拿來吃;醫師表示,他們就是因為長期吃隔夜菜,導致過多的亞硝酸鹽堆積於體內,誘發癌變。細菌2小時入侵剩菜 產生有害物質至於有些人認為冬季天氣較冷,食物可以放久一點,醫師提醒,雖然氣溫低不會使食物腐敗變質,但亞硝酸鹽含量仍會增加;尤其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更是「留不得」。因為空氣中的細菌,會在2小時內附著於剩菜上並且繁殖,產生硫化氫、胺、酚等有害物質。而除了隔夜菜與發霉食物有危險外,其實煎炸、燒烤或路邊攤,都有致癌風險。醫師強調,剩菜的保存時間應以「不隔夜」為主,盡量於5~6小時內吃進肚,而吃剩飯前也要徹底加熱。 

妙齡女長期貧血 竟罹胃癌末期

妙齡女長期貧血 竟罹胃癌末期#胃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蹲下起身就頭暈、疲倦、無力,感覺一動就快昏倒,這些都是貧血象徵,更是不少女性的困擾;醫師提醒,千萬別小看貧血造成的危害。中國一名20歲妙齡女子因長期貧血,未曾做過檢查,近日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胃癌,且已錯過最佳治療機會。以為吃多就能「補回來」 錯過黃金治療期對於貧血,多數人都認為只要吃點東西「補回來」就可以,而這名女子也不例外。當地醫師表示,病患送到醫院時,全身皮膚呈現乾燥脫水樣、頭髮乾枯、臉色慘白等症狀,且有腹部腫大、左側鎖骨淋巴結腫起,胸腔積水等現象。檢查確認,已是胃癌末期,且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根據女子描述,前陣子就因貧血而住進醫院,但當時以為是平常吃素,加上習慣偏食,才造成貧血的問題,醫師曾建議她進行檢查,好判斷真正原因,但家人和自己都認為只要多吃一點就能補回來,而拒絕檢查,拖延治療時期才釀成悲劇。貧血隱藏消化道疾病 導致慢性失血平常就能注意的小病竟成胃癌末期,令人震驚,醫師說明,其實人體消化道疾病或婦科疾病導致的慢性失血,就是貧血。看起來很小的問題,卻隱藏身體慢性疾病,實在不容小覷,因此,若發現自己有貧血症狀,經作息及飲食調整,都沒有太大改變,還是及早就醫,避免造成不可挽救的情況。

老翁打嗝不止多年 檢查竟是胃癌

老翁打嗝不止多年 檢查竟是胃癌#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高齡70歲的王先生,長期因為打嗝不止,感到相當困擾。某日因連續打嗝,出現嚴重頭暈及噁心感,就醫檢查發現有胃潰瘍症狀,進一步進行組織切片檢查,結果竟是惡性腫瘤,好在經過手術治療,目前恢復良好。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外科宋天洲醫師說,病患平常作息相當正常,但由於父親死於胃癌,身體硬朗的他也因此相當注重健康。但近5年,他卻因為不斷打嗝而飽受困擾,原以為是消化不良,嘗試用啤酒、高粱、水果醋等偏方來緩解症狀,卻一直不見效果。反胃打嗝、胃灼熱  持續2周就要注意一般來說,打嗝是常見的生理反應,一般人並不會因此和胃癌聯想在一起。引發打嗝的原因,可能是腫瘤已經大到造成胃擴張,刺激迷走神經所致。而胃癌患者手術治療是優先考慮,但家屬擔心老先生的體力無法負荷,幾經考量,醫療團隊決定採用3D腹腔鏡手術治療,傷口較小以減少併發症。因此醫師也建議,由於胃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常被忽略,若持續2星期以上消化不良、上腹疼痛、打嗝、噁心、反胃、胃灼熱感、腹脹等症狀,就應該就醫檢查。 

一滴尿即可分辨!研究:「線蟲」能診斷癌症

一滴尿即可分辨!研究:「線蟲」能診斷癌症#胃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篩檢可望獲得新突破!日本九州大學,發表最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線蟲」喜歡癌細胞所發出的特定味道,藉此能透過線蟲,來分辨一個人是否罹癌,其中的準確率,高達九成五以上,研究人員指出,此種檢測方式,希望於十年左右,能真正運用在癌症篩檢上。一場手術 意外發現線蟲妙用事實上,能發現「線蟲」能篩檢癌細胞,可說是一場意外。故事由一場手術所開啟,一名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與當地醫院所組成的醫療團隊,替病患開刀取出體內線蟲時,發現這些線蟲特別喜愛聚集在患者的胃癌腫瘤上,研究人員因此開始對線蟲展開實驗。 研究選用動物實驗中,最常使用的秀麗隱桿線蟲,假設這種線蟲能夠與狗一樣,具備相同的靈敏嗅覺,能朝向癌細胞的味道前進;研究找來兩百餘名的健康受測者,以及二十四名癌症患者,取其尿液進行測試。研究結果驚喜發現,這些線蟲在培養皿上,明顯朝向癌症患者的尿液前進,其中,準確率高達九成五,而且不分任何種類的癌症,都能清楚辨別,研究人員認為,未來線蟲有望成為癌症診斷的選項之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