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每天5顆安眠藥 失業女罹患乾眼症

每天5顆安眠藥 失業女罹患乾眼症#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物價上漲、股市不振,加上連日來的大雨和水災,讓許多人的情緒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加上睡眠品質下降,紛紛前往精神科門診就醫服藥。不過,近來眼科門診也出現大量乾眼症患者求診,原因就是長期過量服用抗憂鬱劑及助眠劑所導致!眼科醫師提醒,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恐出現眼睛乾澀或不適,嚴重會造成乾眼症,民眾用藥應特別小心!台北康寧醫院眼科李文浩醫師表示,最近,一名24歲的蔡小姐,因去年畢業後始終找不到工作,長期經濟壓力和負面情緒,讓她罹患輕度憂鬱症。加上之前連日下雨,看到水災新聞不斷,讓她病情加重,除了吃抗憂鬱劑外,每天還要搭配5顆助眠劑(stilnox)才睡得著,沒想到眼睛出現乾澀、刺痛,差點睜不開,最後因視力模糊,嚇得她趕緊到眼科門診就診。經建議調整精神科藥物及使用免疫調節劑治療後,才讓她回復正常生活。李文浩醫師說,最近眼科門診最常見的乾眼症患者有二大族群,一為服用抗憂鬱藥或安眠藥導致的乾眼症。另外就是低頭族,習慣在捷運或公車上使用3C產品,長期眨眼次數減少,而使脂質厚度不足,淚液蒸發過量,導致乾眼症。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乾眼症患者普遍出現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更年期婦女,但最近則出現很多20到30歲的年輕族群,且患者人數激增三成以上,除了和長期使用電腦及手機有關外,普遍服用抗憂鬱劑和助眠劑也是其中一個主因。服用抗憂鬱劑或助眠劑會導致乾眼症的原因,主要是神經傳導物質經常在突觸裂隙內移動,同時傳導訊息,其中心情、意願、不安、興奮等訊息傳達有關的是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而抗憂鬱的三環、四環、SSRI、SNRI等藥物都是作用在阻止上述再吸收,但是同時乙醯膽鹼和組織胺也受到抑制,產生副交感神經阻斷作用的後遺症,如嗜睡、視力模糊、口乾舌燥及乾眼症。李文浩醫師表示,臨床上並未將抗憂鬱劑及助眠劑藥物列為乾眼症的絕對禁忌因素,所以也不鼓勵憂鬱症或失眠患者因擔心有乾眼症而擅自停藥。雖然有些藥物的確可能加重乾眼症症狀,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若因不服藥造成精神不寧或睡不安穩,眼睛反而會更不舒服。就像血壓控制也是如此,有些利尿劑也會影響乾眼症,但血壓控制不好,卻可能造成全身合併症。預防乾眼症更加重要!李文浩醫師提醒,民眾如果有眼睛乾澀、癢、刺痛、灼熱感、對外在刺激敏感及短暫視力模糊等症狀,建議應盡快就醫由醫師進行診斷,以便及早治療。切莫自行至坊間購買眼藥水或人工淚液治療,導致結膜角質化,讓乾眼症病情加重,延誤治療時機。

夏日不煩躁 香蕉抵抗抑鬱給你好心情

夏日不煩躁 香蕉抵抗抑鬱給你好心情#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日來臨,節節攀升的溫度除使人胃口盡失外,亦使人的心情煩躁。大腦中血清素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血清素含量提高能改善睡眠,讓人鎮靜,減少急躁情緒,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帶給人更多快樂。有動物實驗研究發現,當提高血清素在動物體內含量時,動物的互相攻擊行為明顯減少。而哪些食用的蔬果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降低憂鬱煩躁的心情呢?台灣,一年四季都能享用的美味水果。其中,香蕉更是盛產豐沛,香蕉內含生物鹼物質,可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也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來源,能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當血清素降低水平之下時,就會出現注意力集中困難等問題,間接影響個人計劃和組織能力。這種情況還經常伴隨壓力和厭倦感,甚至引起抑鬱。而香蕉含有維生素B6,可以提高血清素濃度,有助於抵抗抑鬱症,培養快樂心情。除香蕉為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主要來源外,蔬菜中的菠菜亦富含葉酸,麥克吉爾大學的研究發現,那些被控制無法攝取足夠葉酸的人,在5個月後,都出現無法入睡、健忘、焦慮等症狀,研究人員推論,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導致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及早發性的失智等。故,類似營養素的食物為甘藍菜、芥菜、青江菜、羅曼萵苣(俗稱「大陸妹」)、蕪菁葉、橙椒。另外南瓜也是一種可以選擇的健康食物,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關,是因為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營養素都能幫助身體所儲存的血糖,轉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腦部唯一的燃料。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在日常飲食可多食用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和葉酸的蔬果,除能提高大腦中血清素含量,引發快樂能量,降低憂鬱煩躁的心情!更能降低身體碳排放量,順便做環保囉,另外,維持簡單正常的生活作息和定期運動也是穩定身心靈的不二法門,若想擁有更多愉快心情,也可從每日飲食開始做起!

運動消除壓力 保持好心情憂鬱掰掰

運動消除壓力 保持好心情憂鬱掰掰#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運動心理學及公共衛生學者的研究發現,運動不但可以降低焦慮及憂鬱症兩大心理疾病,更可以增加生活的品質及滿意度,建構一個人的正向自尊、促進個人心理安寧和消除壓力。投入一項運動更可以增加生活的重心,從中獲得成就感。以跑步或快走來說,是門檻最低的有氧運動,只要換上一雙適合跑步及走路的鞋子,走出戶外,立刻就可以讓自己增加全人健康!在情緒調節方面,學者們認為運動時腦垂體分泌一種類似嗎啡的化學物質,稱為腦啡因,具有止痛和欣快感的作用,可能會降低憂鬱的消極情緒;活動的過程中能調整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等和負面情緒相關的內分泌激素。此外,運動伴隨的生理機能改變,更可以增加一個人的自我駕馭感,提高自尊及自我概念,產生卓越的成就感。根據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民眾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分析發現,近期民眾主訴的問題多為夫妻溝通、親子溝通導致的情緒困擾,溝通的過程常發現當事人容易侷限某個角度看待問題,並因為堅持立場而導致關係日趨緊張;也鼓勵民眾能培養興趣和運動的習慣,運動可以促進多和別人交流的機會外,運動本身可分散或轉移注意力,因而減緩焦慮的情緒,並且活化思考的彈性;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全民一起「聰明吃,健康動」,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時時注意自己的健康,隨時測量心情的溫度,創造神清氣爽的人生。

輕快的步行 能舒解憂鬱症狀?

輕快的步行 能舒解憂鬱症狀?#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輕快地步行在對抗憂鬱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來自英國斯特林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了8個相關研究,總共涵括了341位受試者。雖然這些試驗的樣本包括不同類型的人、步行方案以及對照組的內容,綜合這些試驗所得到的研究結論指出,步行的確有利於減少憂鬱症狀。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表示,從前述的研究來看,走路在減少憂鬱症狀上是有成效的,只是走路的定義與成效較不易判斷研究,不過雖然研究有所限制,但體能活動對於患者仍是絕對有助益的。在門診中,他也會建議輕、中度或是病情開始有好轉的憂鬱症患者,透過游泳或球類運動來當作保養自己情緒的方式,像是可以曬到陽光以及能和朋友有互動且有趣的運動,如籃球、羽毛球都是不錯的選擇。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務必持續一段時間與強度,讓自己開始流汗甚至開始喘氣這才算是有效的體能活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主任認為,比起其他球類運動或跑步,輕快的步行是相對容易執行、沒有壓力且隨時可進行的運動,也讓人較有放鬆感,因此是許多人更樂於執行的。對有憂鬱情緒或憂鬱症的民眾來說,「應該」是很強烈的字眼,我們可以用、「鼓勵」、「試試看」讓他們從輕快的步行開始,但要達到紓壓效果,總是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我們有幾個方式可考慮,像是結伴互邀、持續、增加好的感覺。在步行時可計算時間、走了多久、走了多遠,甚至沿途有什麼有趣的事,做些簡單且易於喚起記憶的記錄,因為記錄其實也是個增強的方法,持續了3天、一星期或是因為下雨停了1天,這些都會有小小的成就感,而更促進執行。

想遠離憂鬱、充滿活力 專家:多運動!

想遠離憂鬱、充滿活力 專家:多運動!#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綜合報導)想降低憂鬱、對生命充滿熱忱,專家認為應該多做運動才對。董氏基金會表示,美國賓州大學研究發現,當人們從事較多體能活動時,容易激發自身的興奮與熱情。董氏基金會調查也發現,有84.2%因憂鬱而運動的學生認為,運動過後心情會變得比較好。賓州大學研究者請190位大學生記錄自己的生活經驗,包括空閒時間的體能活動、睡眠的質與量和精神狀況,還有壓力覺察與感覺狀態。同時參與者也被要求記錄15分鐘以上的體能活動。研究將參與者的感受區分成四類:愉快/活躍感受,如興奮與熱情。愉快/不活躍感受,如滿足和放鬆。不愉快/活躍感受,如焦慮和憤怒。不愉快/不活躍感受,如憂鬱和悲傷。結果發現,常從事體能活動者,有較多愉快/活躍的感受。研究團隊認為,體能活動不僅可以帶來長期的好處,同時也有短暫的助益。增加多一點運動量,就可以促進愉快/活躍感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徐錦興教授認為,對於愉快/活躍的感受,可以更簡單的來解釋,也就是除了給人感覺舒服外,還有一種充滿精神、有活力的感覺。綜合本研究及過去的經驗,徐錦興教授建議民眾可以視身體狀況,每天進行15分鐘以上中度強度運動,最好將運動融入生活中,就像是每天吃飯、休息一樣。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基金會曾連續3年針對大學生進行憂鬱情緒調查,結果發現約1/4有明顯憂鬱情緒困擾。同時基金會也曾針對國高中學生,進行運動狀況與憂鬱情緒相關調查,結果發現有17.3%的受訪學生總是、經常因情緒不佳而運動;這些學生中,有84.2%認為運動過後心情會變好。可見運動確能達到紓壓效果,建議民眾養成運動習慣。

社區心衛中心 陪您走過憂鬱低潮

社區心衛中心 陪您走過憂鬱低潮#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陳先生因長期憂鬱症無法再工作,在家人支持下透過就醫治療狀況雖逐漸穩定,但家中的經濟重擔全落在妻子身上,雖然憂鬱症狀逐漸改善,但心中的壓力和自責卻不曾減少,進而又出現自殘行為,經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安排心理諮商,在專業心理師協助後,逐漸找回生活平衡點,也順利找到新工作。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自98年起,提供市民免費心理諮商服務,截至100年已服務4,943人次,諮商滿意度高達九成,根據市民求助問題困擾類型中發現,家庭婚姻、親子互動及自我探索是市民最關心的議題。為持續照顧社區民眾之心理健康,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今年將服務據點擴及17個點,可以到高雄市39所衛生所或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預約「心理加油站」服務,需經評估後,由專業心理師陪伴您走過生命的低潮看見生命的禮物,而這個過程需要您願意在專業的互動中開放自己、清楚希望談的問題會讓這探索的過程更多體認及轉化。近日不斷有類似因債務、情感因素,導致當事人情緒低落、失控等情況,而發生人倫慘劇。當您發現自己的情緒容易失控或產生負向念頭時,可致電社區心衛中心或24小時免付費安心專線尋求協助。人生難免有低潮,生命總有出口,抹乾淚水,讓社區心衛中心陪伴您重新出發。

考生大腦關機 壓力造成情緒感冒

考生大腦關機 壓力造成情緒感冒#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學測剛過,接下來就是七月指考,臺中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周少華醫師發現,因「升學壓力」求診病患,比平常增加兩、三倍,顯示考季,讓面對申學壓力的學子身心備受煎熬。周少華醫師提醒,因壓力造成的適應障礙,只要出現症狀、影響生活就要考慮就醫,以免「情緒的感冒」成為人生絆腳石。 就讀高三的大偉(化名),是家中獨子,父母親對他的期待特別高,大偉也不負眾望,從小到大學業總是名列前矛,也順利就讀升學率高的高中,原本以為升大學一定沒有問題,但最近學測放榜,他的成績不盡理想,無法申請到理想中的大學。大偉只剩下七月指考的機會,但是每天到學校上課,身旁的知心好友,一個個都已推甄、申請上很好的學校,讓他覺得好朋友一個個都背棄了他,自己是個徹底的失敗者。每天放學回家,大偉都把自己關在房間,連飯也不想吃,規避去學校上課。眼看兒子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遑論積極地去面對接下來的考試,憂心忡忡的家長,只好求助身心醫學科,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周少華醫師診斷大偉的症狀是「適應障礙」。因為每個人對於壓力的感受與調適不完全相同,有時會超過個人調適範圍,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逐漸出現如焦慮、失眠、易怒等失調症狀,產生短期情緒與行為的改變,這種對生活壓力產生不正常或過度的反應就是所謂的「適應障礙」。造成這種障礙的原因,除了學業與考試,還包括:家人對自己的期待、人際關係衝突、對自己的身材外貌不滿意,若忽視症狀不改善,嚴重惡化的情形,可能演變為重度憂鬱症。周醫師表示,一有適應障礙症狀出現,就應該積極求助醫師,否則時間一久,容易演變為重鬱症,病患不只喪失信心、缺乏動力,對親友有罪惡感,生理也會出現心悸、盜汗、失眠、頭痛、胸口緊繃、喉嚨乾癢、全身疲憊、腸胃不適等症狀。長期情緒低落更會讓注意力無法集中,大腦好似「關機」狀態,無法再正常運作。很多人將向身心科求診,視為不可告人的事,周少華醫師強調,其實適應障礙的問題就像「情緒的感冒」,是可以改善的,像大偉的症狀得到控制後,以自己平常習慣的方式唸書,平常心準備大考,就不會成為人生絆腳石。

聖馬爾定春季運動會 精障朋友動起來

聖馬爾定春季運動會 精障朋友動起來#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加油!加油!」此起彼落的加油聲、歡呼聲,響徹整個院區,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民權院區,於上週五舉辦一年一度的春季運動會總決賽,鼓勵精神障礙患者踏出戶外,一起動起來!這次運動會總共有慢性病房、急性病房與日間病房等約90名病友參加。  聖馬爾定醫院舉辦春季運動會主要目的,希望精神障礙患者利用團隊合作的方式,學習人際間的互動與社交,同時訓練精神病友合群觀念,並且培養運動家精神,藉由競賽讓病友們走出戶外、活動筋骨,避免慢性疾病產生,寓遊戲於比賽中,讓身、心、靈三方面充充電,以達到復建之目的。 聖馬爾定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李俊人表示,希望患者養成定時運動的良好習慣,而春季運動會就成為平日病友們上體育課的努力目標,彼此良性競爭相互鼓勵,院方也會依不同個案設計不同比賽項目,且規定每位病友在六項比賽項目中,必須選擇四種活動參與,以達到治療的預期效果。為了鼓勵精神障礙患者活出自我,提升精神病友生活品質、激發潛力,院方也會定時會舉辦像春季運動會、家屬座談會之團圓圍爐、中秋節烤肉、奇夢子秘密花園義賣活動、棋藝大賽、手工藝品製作和烹飪課程等活動,讓病友們的生活能如同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般多采多姿,藉由各種多元豐富的活動內容達到復建治療之目的,不僅培養病友們的興趣,更鼓勵病友能從人際互動中,展開心胸接觸人群,建立自信心與提升社交能力,避免產生自我封閉與社會脫節的情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