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看醫生也要挑時間? 越近周末越佳

看醫生也要挑時間? 越近周末越佳#憂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當你預約了醫師時,最好要避免一個星期的開始。一項研究發現,患者通常都有很大的可能錯過諮詢,因為星期一會有早晨憂鬱。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者羅布‧詹金斯教授說,星期一失約是最糟糕的,但在一周出席的過程中有穩定改善的現象,而周五不赴約的人是最少的。科學家們發現人們很難強迫自己在周末後約會,是因為星期一憂鬱症,他們覺得他們是沒有能力去應付壞消息,像是不愉快的治療,或是跟醫護人員來往。然而,藉由工作進入尾聲的周五,心理刺激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從而改善出席。詹金斯博士表示,最近的心理研究顯示,一周裡不同的日子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反應,周一是最負面的,而周五則是最積極,而情緒的狀況會隨著間隔日,越來越有光明面出現。蘇格蘭格拉斯大學團隊,在2008年初至2010年底,從超過450萬筆的醫院門診預約的考勤紀錄進行分析,他們鼓勵病人預約在周四或周五,這樣可節省國家衛生局數百萬英鎊,這也將改善患者的健康,減少疾病的風險。結論是,要減少失約只有一個簡單的策略,就是盡量把約會安排在一周結束之前。但有趣的是,醫院往往都把加載的預約,安排在一周的開始。

醫訊/認識憂鬱症

醫訊/認識憂鬱症#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憂鬱症是一種現代文明病,又號為「心靈的重感冒」。W.T.O.預估7年後該症將名列失能與早夭的第2名病。憂鬱症也是世紀3大疾病之一,另兩種為癌症與愛滋。因此,新光醫院特規劃「精神科家庭座談會」,邀請精神科醫護人員主講「認識憂鬱症」,參加對象為一般民眾、精神科病友及其家屬。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精神科家庭座談會時間:101年12月8日(六)上午09:00~12:00地點:新光醫院(近捷運士林站1號出口,台北士林區文昌路95號)一品廳洽詢:02-2833 2211轉8465謝映萱

研究證實:肥胖與憂鬱症有關聯!

研究證實:肥胖與憂鬱症有關聯!#憂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嗎?肥胖不單單會造成生理上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大腸直腸癌等之外,其實肥胖也與憂鬱症有很大的關係!在美國的「綜合醫院精神醫學」期刊研究曾指出,肥胖和憂鬱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而根據台灣南部某大型醫院所做的研究,結論也與此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因此對於肥胖所帶來的病症,民眾可不能輕忽!台灣肥胖醫學會醫師方銀漢表示,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過重或是肥胖的患者,由於糖尿病和胰島素阻抗性的風險提高,會影響腦部某些激素的分泌、改變了體內的恆定環境,增加了心情憂鬱的機率。而從心理學上來看,因為現今媒體過度強調纖細身材的重要,因此肥胖便被行動遲緩、較笨、找不到交往對象所汙名化,而造成肥胖者的壓力與憂鬱。然而,許多人都會以為,憂鬱的人多半是瘦骨如柴,但是情況其實不然,這是因為憂鬱症以及體內荷爾蒙內分泌失調,會讓人產生失眠、作息改變、多吃多喝行為以及自暴自棄想法等等,這些也都是造成體身材失控、體重暴增的原因。而根據美國的「綜合醫院精神醫學」期刊研究曾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以上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性會提高至少50%以上,而國內醫院的研究,根據院內69位患者進行調查,也發現這些患者的肥胖程度跟情緒測驗得到的憂鬱程度成正比。因此,方銀漢建議,可從調整生活型態不熬夜,來增加新陳代謝速率減少水腫,作息正常多照陽光可以減少憂鬱;還有,記得也要適度運動,讓大腦產生腦內啡,可幫助減輕憂鬱及焦慮的效果;深呼吸、冥想、看書、野外踏青等,都可避免利用大吃大喝的方式,來減輕憂鬱的產生,而產生肥胖的副作用。但他說,如果這些方法,還是無法讓體重下滑,憂鬱的情況也尚未改善的話,建議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因為專業的醫師能夠瞭解這兩者之間的共病關係,在治療肥胖的同時,讓病人正視自己的負面想法;或是在治療有憂鬱傾向的患者時,同時針對肥胖問題來治療減少其憂鬱心情,這樣子雙管齊下一次解決兩個問題,對患者來說才是最理想的治療。

防止自殺念頭產生 請多關懷身邊親友

防止自殺念頭產生 請多關懷身邊親友#憂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經濟不景氣,加上社會多面向的壓力來源,導致自殺的負面消息頻傳。根據台南市衛生局的統計,自殺成為台南市的第12名死因,而今年1月至9月,台南市自殺人數達226人,且男性比例居多,讓自殺事件,成為國人不可忽略的社會問題來源。台南市衛生局統計,101年度1月至9月自殺死亡的年齡層分佈,發現以中老年人佔較高比率。每1位自殺死亡者至少影響6-8位親友,而自殺行為是受到疾病因素、經濟景氣、社會環境、家庭及個人等多重因素之影響。因此,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如有出現以下情形,則可能需請精神科醫師診斷。包括,憂鬱心情;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非處於節食而明顯體重下降或增加;幾乎每日失眠或嗜睡;幾乎每日激動或遲滯;幾乎每日疲累或失去活力;幾乎每日出現無價值感或不合宜的罪惡感;思考或專注能力減退或無決斷力;反覆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及計畫,如出現5項以上,應要懷疑為罹患憂鬱症。而「自殺警訊」則有,藉由話語、文章、書信、日記等,表達出想死的念頭;情緒憂鬱或激躁,覺得絕望、孤寂、無助;認為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沒有用、我的存在無意義、沒有人會在乎我、只要我消失,所有問題就會結束等;突然的行為改變,如立遺囑、分送喜愛的東西等。所以台南市衛生局呼籲,如果遇到人生過不去的關卡,應多與親友溝通,把困難說出來,以度過人生低潮。而民眾也應對周遭的親友,多保持關心與多留意,以防止自殺念頭的產生。

全台每五個青年 就有一人有憂鬱傾向

全台每五個青年 就有一人有憂鬱傾向#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經濟不景氣、競爭更激烈,現代人必須面對更煩雜的壓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10月公布資料,全球大約有5%的人口患有憂鬱症,有超過3億5000萬人受憂鬱症折磨。專家並預測至西元2030年時憂鬱症將打敗心血管疾病及愛滋病,躍升成為慢性疾病的首位。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的調查指出,台灣有18.7%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若以教育部100學年度全國大學生人數約135萬人來換算,全國近25萬名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董氏基金會於2000年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高雄凱旋醫院等共同創立憂鬱症篩檢日,定於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與相關醫療衛生單位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作,舉辦系列宣導造勢活動,提供民眾憂鬱情緒的篩檢工具,呼籲民眾使用簡易的情緒篩檢工具,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及達到預防。 今年「憂鬱症篩檢日」邁入第12年,將在10月13日大佳河濱公園薄膜廣場舉辦2012TDSD 「輪轉信念 跨越憂鬱」全民心理健康城市自行車活動,現場將提供免費的篩檢量表、亦有專業駐診醫師為大家提供諮詢服務,民眾可以透過運動紓壓,也能增進憂鬱症相關知識及檢視自我情緒。 

掃蕩舊觀念 拯救憂鬱不能只靠藥物治療

掃蕩舊觀念 拯救憂鬱不能只靠藥物治療#憂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人,必須面對許多面向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因此台灣的幸福指數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且有失眠症狀的台灣人,也達數百萬。十月十日國慶日即將來臨,但是當天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因此台大竹東分院將舉辦免費教導民眾紓壓操與情緒篩檢的活動,希望能過幫助民眾走出憂鬱。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發現,大多數的民眾都不了解,身體的不適其實許多都是心理壓力所造成,但時常誤以為用藥物就可解決,卻忽略了非藥物治療對於身體與心理的幫助。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調查的資料顯示,憂鬱在2020年可能成為全球第二高的失能原因。英國研究也發現,不良的情緒狀態對於國家生產力的影響較無法工作來的更大。由此可見,心理健康的重要不雅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蘇柏文主任則發現,有些民眾雖然不認為有憂鬱情緒,卻對日常生活感到不幸福,尤其面對經濟大環境不理想,每天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換句話說,壓力不一定單純以情緒方式表達。有些民眾仍可面帶微笑,卻以焦慮、恐慌、身體疾病等方式表現。但只要及早發現並處理,多數都可以改善。因此,有鑑於許多民眾誤以為用藥就能解決一切身體並痛,且看見民眾普遍憂鬱情緒之下,因應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竹東分院即日起至十月十二日為止,每個「工作日」(除國慶日當天沒有活動)上午9點至11點在台大竹東分院門診候診區,活動內容則包含紓壓操教學,紓壓技巧訓練與壓力篩檢,讓醫院不只是看病,也能學習健康促進的技巧。

25萬大學生感到憂鬱 一起用運動趕走壞心情!

25萬大學生感到憂鬱 一起用運動趕走壞心情!#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經濟不景氣、物價攀升,感情、家庭問題,讓你很憂鬱嗎?原來全台「25萬」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包括諮商、醫療),這是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最新「全國大學生憂鬱情緒與運動習慣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調查於今年5到6月進行,在全國抽取58所大學,發出6,96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5,515份。受訪者中,男生佔45.8%,女生佔54.2%。調查當中18.7%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等於約每5人就有1人。若以教育部100學年度全國大學生人數約135萬人來換算,全國近25萬名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  調查也發現62.4%的男性在運動過後覺得心情會變好,高於女性的49.5%,且達顯著。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3.3%的受訪者較常因情緒不佳而運動;但當中有87.4%認為運動後心情會變好,可見運動紓壓確有其功效性。葉雅馨認為,從調查結果來看,台灣大學生的想法與實際執行(有運動習慣)雖然有落差,但從調查中發現,當受訪者要好的同學朋友常運動的話,受訪者每周運動的次數較高。且有94.1%的大學生表示,如果有人邀請,願意一起運動。顯見同儕對大學生運動習慣的影響力不可小覷。鼓勵大學生培養運動紓壓習慣,我們可以針對不同性別、甚至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運動的主因與喜愛的運動來設計規劃,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運動,政府、學校方面,則可多舉辦競爭性較低但富團體性、有樂趣的體育活動,營造豐富而有趣的環境,讓他們喜歡運動,願意參與運動,並鼓勵大學生參與或創立相關體育性社團,讓同學們共同建立運動習慣。

醫訊/揮別憂鬱快樂享受銀髮生活

醫訊/揮別憂鬱快樂享受銀髮生活#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銀髮族的各種精神疾病中,以憂鬱症普及率最高。2000年時,台灣老年人口達百分之八十五,正式大步邁入高齡化社會。根據高醫大與成大醫學院曾對台灣地區1500名,65歲以上的長者做訪查統計中發現,老人憂鬱症患者竟高達百分之二十以上,可見這是台灣刻不容緩的社會現象及問題。有鑑於此,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特地主辦心理健康月系列講座「揮別憂鬱-快樂享受銀髮生活」,現場也有開放發問,毋須事先報名,歡迎家中有長者的民眾及社會大眾踴躍參加。名稱:心理健康月系列講座-揮別憂鬱-快樂享受銀髮生活時間:101年9月26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高雄市左新圖書館(左營區博愛三路453號)洽詢:07-555-256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