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運動助提升學業表現 台9成5兒童未達標

運動助提升學業表現 台9成5兒童未達標#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你家的寶貝運動量夠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每日應運動達60分鐘以上,但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台灣高達9成5以上的兒童運動量未達此建議標準。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也指出,學齡兒童的體能活動時間長短與認知技巧、學業表現、學習態度呈現高達50.5%正相關。運動使注意力不集中?研究:更坐得住根據一項體操教學系統的調查,了解學齡前孩童學習體操與居家生活中顯著行為間的改善關聯,結果指出,逾5成家長擔心孩子成長過程中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控制差、坐不住等問題;而孩童在從事體操學習後,除改善體能、協調性外,家長也明顯察覺孩子較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較坐得住、也變得有耐心。現今孩子的學習階段往前提早,相對地減少了活動的時間,也減少了學習運用肢體動作和動作計畫的練習。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表示,學齡兒童的體能活動時間長短與認知技巧、學業表現、學習態度呈現高達50.5%正相關,其中包含注意力、記憶力、口頭表達能力的指標都有所影響,顯示足夠的體能活動對於孩童的重要性。當孩子成長階段的三個要素能在學齡前被有效訓練、滿足,孩子進入學齡時期將可避免因活動不足而導致的專注力問題。有效運動 助頸部反射、肌耐力訓練、前庭刺激其實足夠且有效的運動還可以協助孩童發展三個非常關鍵的成長歷程,第一是頸部張力反射,一般嬰兒開始學會爬行後反射動作就會被整合進而消失不見,部分孩子會因爬行過少或是反射動作過於強烈,到4歲還沒有整合完成,所以當頭部轉動時即會引發頸部張力反射,喜歡東摸西摸、搖晃椅子,反被誤認是調皮、好動。第二是上半背部肌耐力的訓練,維持端正坐姿不會趴著寫字,主要靠上半背部肌肉力量的穩定能力,若孩子的上半背部肌耐力不足則會容易扭來扭去坐不住,甚至會想要趴著、躺著看書,這些表現也會讓家長認為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最後一點是前庭刺激,孩子從4歲開始發展前庭功能,需要足夠的刺激,對於速度感的需求會增加,會較頑皮、活動量大,此時應該讓孩子進行足夠的體能活動以滿足刺激需求。

冬季怕冷不愛動 快學5招懶人甩油術!

冬季怕冷不愛動 快學5招懶人甩油術!#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厚重大衣、絨毛圍巾再加上寬鬆褲子,別以為冬裝可以掩飾身材就懶惰不運動!一般人都知道,天冷易增加食物攝取使熱量飆高,此時又發懶、不愛動,恐怕春天一到就如吹氣球般整個人胖上一圈!因此想要維持美好體態,千萬別在任何季節怠惰,還是要維持運動習慣。天冷為保暖禦寒 易吃重口味食物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天氣冷時身體為了保暖禦寒,會讓人體不知不覺選擇偏鹹、重口味食物,如吃美食、嗑火鍋頻率增加,吃過多薑母鴨、羊肉爐等;不只如此,怕冷、不愛動是所有人冬季的毛病,加上飲食習慣改變,使體脂肪也越積越多。此時若繼續「窩著」不運動,當心不到過年就肥一大圈。避免年後拼命減肥 現在開始5招甩油術因此,為避免年後還要拼命減肥,應在此時就養成運動習慣;以下提供5招簡單的冬天甩油術:1)轉動肩膀/首先,將雙手放肩畫大圈、兩肘前靠攏後伸展;接著手臂打直如划船般內外划動,此動作可強化上臂肌力及呼吸。2)舉腿投足/以金雞獨立的方式,將離地的腳向前伸直、慢慢抬高,維持數秒後再放下;並且兩腿輪流交替,可配合腳板上下伸展,鍛鍊大腿及膝蓋肌力、柔軟跟腱,減少膝關節炎及肌腱炎機率。3)聳肩夾背/首先,將雙手十指交叉於腦後,以頭手互壓數秒再放鬆;再來,雙肩向上聳起數秒再放下;第三,使雙手交叉腰後,抬頭、挺胸、肩膀往後夾,也是待幾秒再放鬆。此動作可強化肩頸肌力,提神醒腦。4)腰瘦美臀/腳抬起懸空、縮小腹,將雙手重疊放在膝蓋上,腹部出力手腳互壓;接著上半身慢慢轉向側邊,停數秒再換邊;此可鍛鍊腹肌,減去腰圍及腹部肥肉。5)每天健走/走路時可加快腳步;保持雙腳與肩同寬,使手肘呈90度來回擺動、增加腰部動作以利燃燒脂肪;每天維持30分鐘以上效果更好。

15年後憂鬱症恐排名第一 董氏推跳繩運動預防

15年後憂鬱症恐排名第一 董氏推跳繩運動預防#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進入12月,天氣開始變濕冷,最適合躲在被窩賴床,民眾也容易出現懶洋洋、提不起勁、失去活力的現象,在憂鬱症越來越普及的現代,董氏基金會表示,許多研究皆指出,運動是紓壓、不憂鬱的不二法門,試試讓身體動起來、心情自然跟著變好。世衛組織:未來每100人 5個有憂鬱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在2030年憂鬱症造成的疾病負擔損失,將成為所有疾病排名的第一名。現今全世界有3.5億人罹患不同程度憂鬱症,換算下來平均100個人中有5個人罹患憂鬱症。而運動是預防憂鬱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因此董氏基金會積極推動運動紓壓教育,希望讓所有民眾建立運動紓壓習慣,減緩憂鬱疾病化現象。董氏基金會連續4年舉辦「跑跳好心情」跳繩運動,提升民眾對跳繩運動的認識及參與,透過多元化的推廣,使跳繩在民眾印象中不再停留是民俗技藝活動,能將其視為操作便利又好玩的運動。從小養成運動習慣 預防憂鬱上身這幾年跳繩運動於全台超過63所學校重點推廣,吸引超過11萬名學生參與,成為特色運動。董氏基金會同時也鼓勵同學們從小養成運動紓壓習慣,用快樂迎向2030年,反轉世界衛生組織的推估預言。

研究:兒童擁有運動才藝 學習能力較好!

研究:兒童擁有運動才藝 學習能力較好!#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為了從小培養孩子興趣、加強課業表現,許多父母都會將寶貝兒女送進珠算班、音樂教室來找尋熱情;然而,在這個靠文憑吃飯的環境下,鮮少家長會將目標投向游泳班、舞蹈教室,一心只想將小朋友課業往上衝!但是美國研究卻發現,每周至少參加1小時運動課程的小孩,在思想及學習能力上都表現較好。有運動習慣小孩 體脂肪、心跳次數較穩誰說聰明學生只會待在家讀書?愛運動的小朋友課業表現同樣一級棒!美國心理學家針對45名7~11歲體重正常的兒童進行研究,發現其中個性活潑、反應快、想像力豐富者,每周至少會參加1小時的游泳、體操、球類或舞蹈等運動課程;而其他表現較差者,都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研究顯示,體重正常、愛運動的小朋友,體脂肪和心跳次數都相對穩定,且於專注能力上也獲得較高成績;負責此研究的心理學家說,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大腦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體重和運動量最易反應於其思想與學習能力上;因此家長在安排孩童課外學習時,不妨將運動加入其中,同時也要控制飲食熱量攝取。

晚上走路30分鐘 消除白天疲勞睡更好

晚上走路30分鐘 消除白天疲勞睡更好#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想各位當中有很多人都曾有以下的經驗。當疲勞累積時,人就變得容易發怒,疲勞與壓力會讓自律神經呈現混亂,因此人累積疲勞當然就容易發怒。為了控制怒氣,就要每天下工夫自我修復,以免疲勞累積,這點很重要。所謂的自我修復,其實並不需要特別的道具。為了有效地自我修復,我建議把所有的活動以30分鐘為單位來分割,然後化為行動。因為30分鐘不會太長也不算太短,是整頓一項工作剛好夠用的時間。過了下午四點,我想很多人就會因為疲倦導致工作停頓不前,但是即使如此還是得繼續手中的工作。我通常在這時候會設法休息30分鐘。設定鬧鐘或計時器,剛好就在30分鐘內,什麼都不做、只是放空自己。這樣做之後,自律神經就趨於安定,30分鐘後身體就可以重新開機。當然無法消除全部的疲勞,但是一旦自律神經可以重開機,就可以恢復精神集中力。至於解除因工作產生的疲勞的方法,我的建議是晚間走路30分鐘。在吃過晚餐到就寢之前,請以緩慢的速度走路。我大概都是以30分鐘走完大約兩公里的路程。或許有人會擔心工作之後已經累了,回家之後根本沒有體力可以運動,但是晚上運動好處很多呢!白天會因為工作感到疲累,主要是長時間採用相同的姿勢導致肌肉僵硬、血液循環變差的緣故。如果在夜間做點輕微的運動如散步,就可以解除肌肉僵硬,末梢血液循環也會變好。結果是運動反而比不運動更可以消除疲勞。血液循環變好,自律神經的活動自然也會改善。就實際測量的數據來看,利用晚上運動比不做任何運動,夜間的睡眠品質更好。在睡眠時間內消除疲勞的效果也比較高。但是請不要從事太劇烈的運動。例如,可以散步但不要慢跑。晚上是副交感神經應該活絡的時刻,如果做劇烈運動會導致交感神經活躍,產生反效果。走路時也建議選擇安靜的場所,以免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大家總認為早上運動比較好,不過就結論來看,晚間運動的效果比早上來得好。因為早上運動可是伴隨著許多風險呢!早上是交感神經較活躍的時刻,此時血管收縮、肌肉較僵硬,因此比較容易受傷。以前很多運動部門都喜歡在早上練習,但是因為受傷的風險很大,目前多數的案例顯示,最早至少也要超過早上十點,才開始展開晨間練習。再者,早上也是最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的時刻,跟醫療有關的人應該都知道,早上運動是相當危險的。早上做運動還有一個缺點,到了開始工作時身體也開始感到疲累。我過去也曾試過早上運動,但是因為在疲倦的狀態下上工,明顯感覺到工作的精準度下滑了。因為疲勞,所以也容易變得焦慮,我認為早上運動對工作絕對沒有幫助。早上,在開始準備上班之前提早30分鐘起床,先做點閱讀書籍、寫文章等動腦的事情度過這段時間,這樣最理想。確保早上這30分鐘的時間,或許就會產生很多好的靈感和創意。再者早上的時間如果很充裕,也可以避免因為擔心「會遲到」產生焦慮,導致自律神經崩盤。對自律神經而言也是很好的切換方式。日本古代有句諺語,「早起好處多」可不是胡說呢!(本文摘自/打造身體一生不動怒的方法/天下雜誌出版)

美人開關!3招伸展操 養成易瘦體質

美人開關!3招伸展操 養成易瘦體質#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要變瘦!想要變漂亮!很多人出於這樣的動機開始運動。運動本身是很棒,但光是運動,並不會讓人變美。為了在一星期內瘦下3公斤,每天跑10公里,這樣嚴苛的運動,消費熱量也許很高,卻不是能長久持續的。想要變瘦而進行劇烈運動以前,請先檢查一下自己是否能「筆直」站立。以端正的姿勢站立,自然就會鍛鍊到腿部肌肉與腹肌。腿部肌肉是全身當中體積最大的肌肉,因此只要鍛鍊腿部肌肉,就可以提升代謝力,變成易瘦的身體。除此之外,還要每天做伸展操來伸縮肌肉,改善血液循環,以輕微的運動達到提升肌力的效果。因為不勞累,才能每天持續,但又可以有效率地長久鍛鍊到應該鍛鍊的肌肉,如此一來,自然能打造出易瘦的身體。以快速姿勢矯正伸展操,打開美人開關!前面提到,正確的姿勢,是打造美麗、易瘦體質的基礎,但工作和念書的時候,姿勢經常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彎腰駝背。因此我建議一天幾次,進行簡單的伸展操,順便檢查一下姿勢。1)背貼牆1分鐘/將頭-背-臀部貼在牆上,拉直背脊。這時不只是背骨,也要努力讓左右肩胛骨貼在牆上。如此一來,肩膀自然會打開,下垂的下巴也會仰起,脖子到肩膀停滯的血液循環變得順暢。只要伸展肩部,頭腦就會變得清晰,氣色也會變好。在辦公室,建議可以利用每次上廁所的時間來做伸展操。2)後揹手1分鐘/雙手在背部中央交握,然後把交握的手向後拉,抬到肩胛骨的中心位置。如此一來,雙肩就會打開,肩胛骨收攏,伸縮到肱二頭肌,改善脖子到胸口部位的血液循環,所以肩頸周圍會感到放鬆。臉色會變得紅潤,眼皮自然張大,眼睛看起來更炯炯有神,給人神采奕奕的印象。3)深坐1分鐘/坐椅子的時候,刻意把背貼到椅背處,深深地坐好。這時要刻意讓腰的底部與背骨呈垂直的角度。如此一來,腹肌和背肌自然就會緊繃,骨盤拉緊,大腿往內側收攏,雙膝緊貼。如果坐得太淺,就會無意識地彎腰,背脊也會彎曲,對腰部造成負擔。一天幾次,好好地利用深坐來矯正姿勢吧。(本文摘自/女醫師才知道的正確美容法/平裝本出版)

秋冬關節炎不上身 先戒掉這3種壞習慣

秋冬關節炎不上身 先戒掉這3種壞習慣#運動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天氣變得濕冷,你的關節也開始隱隱作痛了嗎?亞東醫院骨科陳勇璋醫師表示,臨床發現,的確天氣轉冷,病患膝蓋僵硬的程度會比較明顯,此時若再加上久坐不動、少運動及肥胖等問題,退化性關節炎不舒服的症狀機率也會跟著升高。建議民眾,平時應加強膝關節活動,並做好膝蓋的保暖,減低關節炎可能帶來的不適。久坐不動、少運動及肥胖 加重關節炎的主因!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發生族群主要是在50至60歲的族群,不過假使你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經常久坐不動,又有肥胖的問題,退化性關節炎很有可能提早找上門。「這三種情況與關節退化都是息息相關的!」陳勇璋醫師解釋,因為久坐不動,就代表著身體沒有得到適當的伸展,在沒有活動的情況下,肌肉強度一定低,此時,膝蓋就得承受更多的重量與壓力來維持身體的重量;若再加上體重過重的問題,膝蓋的負荷又更大,所以臨床上經常可以發現,肥胖患者伴隨著退化性關節炎問題的發生。減重、提升肌肉強度 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第一步針對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陳勇璋醫師表示,假使上下樓梯時發現膝蓋痠痛、蹲下時也感覺不舒服,都正說明著你的膝蓋可能開始退化。要緩解不舒服的症狀,一般都會請病患先減重,將體重恢復到正常範圍內,同時加強膝蓋周圍的肌肉強度;藉著減重以及提升肌肉強度,來分散膝關節承受的壓力,這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最重要的一環。至於部分民眾會吃保健品來補充膝蓋軟骨,這是正確的作法嗎?陳勇璋醫師解釋,膝蓋軟骨的成分是葡萄糖胺,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適度補充葡萄糖胺有助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特別是針對初期退化性關節炎改善幅度會比較大。葡萄糖胺保健品別亂用 否則恐傷腎!但葡萄糖胺有分藥品級以及保健品兩種分別,到底該選擇哪一種?事實上,藥品級的葡萄糖胺其成分是硫酸鹽葡萄糖胺,有經過健保局的認可;而保健級的葡萄糖胺成分為鹽酸鹽葡萄糖胺,兩者成分上有些許的不同。陳勇璋醫師強調,不管是哪種葡萄糖胺都不建議過量使用,提醒民眾,使用前還是建議諮詢骨科醫師再做適當補充較為妥當。

憂鬱易致骨鬆!運動、日曬助預防

憂鬱易致骨鬆!運動、日曬助預防#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發起「骨質疏鬆症防治與高危險群健康促進研究計畫」,發現其中憂鬱症與骨質流失有高度相關,醫師指出,積極從生活介入才能有效防治,包括銀髮族運動處方的運動介入,並強調透過日曬、飲食等有效補充維生素D3,預防憂鬱、提升骨健康。銀髮族運動建議:平緩321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監事黃兆山醫師指出,民眾熟知的333運動方案,並不適合60歲以上的老年人,建議銀髮運動處方「平緩321」,即選擇戶外平坦的場地、前後5分鐘為輕度緩和運動、每周運動3天但須隔天做、每次運動時間20分鐘、目標心跳率為每分鐘110下;場地的選擇上也應考量交通方便,同時配備高齡友善設施,讓老年人外出運動時能減少跌倒骨折的發生。北歐、日本等高齡化國家,公園中配備完善的高齡友善健身器材,台灣也逐漸普及,常見如扭腰機、上肢牽引機、漫步機、肩肘活動機等,民眾可多使用這些高齡友善設施來輔助運動,能幫助肌力、預防跌倒及骨流失,並選擇交通方便且安全、座椅數量足夠,且高度較高方便長輩起身、指示字體大等的公園,讓老年人外出運動時減少跌倒骨折的發生。補充維生素D3、戶外運動 有效改善骨鬆黃兆山醫師補充,維生素D3的補充對於改善骨鬆及憂鬱症皆有幫助,其重要吸收來源為陽光,根據國內運動習慣調查,60歲以上的年長者有較高的規律運動比例,且有運動習慣的民眾,約有8成會選擇在戶外運動,研究也顯示,戶外運動的確比起室內有更好的運動效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