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研究:太極拳、瑜珈 改善巴金森症狀

研究:太極拳、瑜珈 改善巴金森症狀#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的林先生行動雖稍慢一些,外觀看起來與常人無太大差異,不說幾乎沒人知道他已罹患巴金森病10年。回診追蹤到目前為止,林先生生活完全自理,不僅不需他人協助,每天早上打球、下午游泳,還常常出國旅遊。持續藥物治療與良好生活習慣,是林先生維持正常生活、保持良好生活品質的最重要因素。巴金森病主要症狀 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成大醫院神經部醫師簡崇曜表示,現階段無法根治巴金森病,也無法阻止疾病進行,但藥物治療、外科手術等方法,確實對病人的生活品質、自我照顧及工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依醫師建議規則服藥及定期追蹤,可以達到最佳治療效益,並避免副作用;良好飲食習慣、規律運動,音樂治療也助益匪淺。巴金森病是神經系統退化疾病,隨著時間、年紀越大,症狀逐漸明顯嚴重,主要症狀包括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家屬帶患者求醫主訴,常常是走路小碎步、越走越快向前衝。絕大多數患者發病後7.5年,已有嚴重動作障礙而需輪椅代步。除了傳統治療 復健物理治療、音樂及舞蹈治療亦有正面效果巴金森病主要是因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造成。簡崇曜醫師說明,巴金森病的治療以藥物增強腦部多巴胺系統功能為主,其中以「左多巴」的補充治療最有效。其他藥物如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也被列為第一線治療選擇。外科手術「深部腦刺激術」,對某些特定病人也有幫助,改善病人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等症狀,以及因為藥物治療引起的藥效波動及異動症。飲食方面要保持均衡營養、攝取益生菌與益生元增進腸道健康、維持適當體重避免過瘦;保持適量運動,有氧運動和肌耐力訓練、太極拳、瑜珈等,都有研究證實可改善症狀;可透過復健物理治療訓練肌力、步態、平衡、移位及關節活動度等。善用輔具可增加活動能力、減輕關節疼痛並減少跌倒機會;音樂治療和舞蹈治療,對於步態、平衡、生活品質,甚至認知功能,也都有研究顯示具正面效果。

不良於行難運動?快做毛巾操緩退化

不良於行難運動?快做毛巾操緩退化#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即良藥」這句話,即使是放在行動不便的病人身上,還是十分貼切。長時間的無法動彈,會造成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的現象發生。雖然病人身體機能已經衰退或行動不便,無法進行激烈的身體活動,但仍要維持一定的身體狀態,避免越來越衰退。只要學會簡單的復健體操和按摩手法,每日固定執行一至兩個小時,也能降低肌肉萎縮和疼痛的情況,對於病人的身體復健,有很大的幫助。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按摩與復健都適合每一個病人,如果伴有皮膚潰傷、腫瘤患者,在居家按摩和執行運動體操時,一定還是要徵詢過醫師的意見。復健體操的功能,不僅能避免體態和肌肉的僵化,使衰弱的病人維持原本狀態,不要持續萎縮下去;對於肌肉健康但罹患精神疾病或失智症的病人而言,透過持續活化身體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運動方式,也有減少睡眠障礙,穩定情緒的功能,對於身心都能有很大的幫助。即使是步行這種簡單的運動,對於失智症的病人來說,都能減少他惡化的速度。依據病人的身體狀態,安排適合的運動,才能有效的維持或增強目前的健康狀態,不要讓衰弱持續嚴重下去。居家復健運動「毛巾操」毛巾操,其實是在伸展運動的基礎上延伸而來,毛巾的可塑性高,方便進行肢體的肌力訓練。因此對於許多肌力衰弱的病人來說,只要對毛巾進行拉扯的動作,就能有伸展的效果,因此如果病人雙手關節僵硬,但仍能進行一些簡單的移動,可以坐在椅子上,用功能比較好的那隻手,往下抓住毛巾;功能比較差的手,則往上抓住毛巾,由功能好的手帶動較差的手進行運動。進行毛巾操時,家屬需在旁陪伴,動作不宜太快、時間太長,或是過度訓練,只要病人一感受到明顯的頭暈、心悸、手臂過痛等不舒服,就要提醒他停下來;如果使用毛巾進行體操,對於半邊麻痺的病人來說有困難,可以改為使用「健部手」拉動彈力帶,帶動「患部手」的移動。如果家中沒有彈力帶,或病人仍然無法出力拉動,可以改為將毛巾順時鐘、逆時鐘各旋轉一次,單以「健部手」帶動「患部」移動即可。 毛巾操分解動作一、 兩腳合併坐好,盡量挺直腰桿,雙手拿起毛巾繞過頭頂上舉。二、 「健部手」施力往「患部手」的反方向拉,維持姿勢五秒後,將雙手回到上舉動作。三、 改以反方向堆拉, 同時維持吐氣的動作,腰部可微微朝向拉扯那端移動彎曲。床邊關節按摩運動對於許多半身癱瘓、衰弱,甚至臥病在床的病人來說,長時間的無法動彈,會導致筋骨乃至肌肉、神經的僵硬,有些病人也許剛開始可能還可以行動,但是長期的在家坐臥,漸漸地原本能動的肌肉老化,即使後續復健,也無法再動彈了。因此,每日可以選擇幾個固定的時間點,不論是沐浴過後,或是吃飯過後,特別為病人準備按摩道具,幫助病人進行簡單的筋骨按摩。此運動特別適合半邊無力的病人伸展,無法自己訓練運動的病人執行。進行時,家屬可以先在關節處給予病人熱敷和按摩,首先,先準備溫水浸泡手腳,使用少量的肥皂或沐浴乳輕柔的清洗手、腳指縫和關節處;等待清洗完畢後,使用毛巾按壓多餘水分,包裹手腳;最後,再以指腹螺旋按摩的方式,從身體遠端的指節,運動至身體近端的關節,家屬需要支撐住病人的關節處,以每個關節為單位,順時針及逆時針旋轉五至十次,可盡量大幅度的移動關節,但切記動作需要和緩並輕柔,過程中如果病人出現冒汗、臉色蒼白的現象時,應該馬上停止。如果病人一側可以自行活動,一側比較無力,可以在旁邊觀看病人自行活動,直到運動到另側時,再輔助病人進行運動。每天的關節伸展運動,可以進行三到五次,每次約十五至二十分鐘結束,如此就能大幅促進病人的血液循環情況,也能藉著按摩紓緩病人的身心。關節的伸展按摩一、 抬起關節,一隻手放在膝蓋下方,一隻手握腳跟。二、 將病人的膝蓋輕輕彎曲到無法彎曲的地步,過程中需隨時注意病人是否疼痛、受傷。三、 伸展膝蓋,幫助病人抬腿,並將關節恢復原狀。(本文摘自/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博思智庫出版)

零碎時間都不放過!6時段的燃脂運動

零碎時間都不放過!6時段的燃脂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照顧身材和健康,不要小看每天用零碎時間做運動的效果。美國醫界研究發現,生活中有意識的活動身體,和你半年來每週5天、每天做20~60分鐘有氧運動來比較(游泳或騎單車等),所減的體重和體脂肪幾乎一樣多。作息當中,你可以隨時藉用毛巾操來瘦身,而且選擇某些特殊時段當中的1分鐘做操,更能讓終極瘦身操的功效加倍!1)飯後30分鐘後:有效減掉「體脂肪」,尤其晚餐後。吃完飯30分鐘後,用1分鐘伸展動動身體,或倒垃圾、刷浴室,都有助身體分配熱量。尤其吃完晚餐,不要就坐躺著看電視或睡覺;因為飯後30分鐘起,小腸開始吸收養份,血糖濃度隨即上升,此時讓身體活動,或多做「手腳體操」,就不會囤積體脂肪。2)下午4~6點間:每天身體「燃脂率」最高的時段。每天下午4點,是一天中最適合減肥健身的時間。因為下丘腦的生理週期節律指揮,此時體溫達最高點(脈搏、血壓則最低),肌肉最溫暖、最有彈性,反應最快,力氣最大,運動燃脂率最棒。可多做「蹲抬動停、間隔強度高的操式」。3)沖洗熱水澡時:提高體溫促進代謝,軟化脂肪。洗熱水澡時,適合一邊做「拉筋伸展操式」,在溫度較高的空間運動,能加強新陳代謝,有效軟化脂肪。4)準備睡覺之前:提高並在睡眠中延續「基礎代謝」。就寢前,以下腹丹田調息,搭配幾個「大關節伸展操」,有鬆筋助眠效果。多做「腹部、肋骨鼓縮動作」,能帶動睡眠中臟腑繼續代謝,「睡覺也能瘦!」5)早起未下床時:伸展活氧、拉長體態的好時機。每天早上按下鬧鐘後,不要馬上起床,趁此時全身肌肉關節最鬆長的狀態,大字平躺在床上,「深緩的呼吸,一邊伸展全身筋骨」,只要1分鐘,就能喚醒細胞活躍,讓燃脂力暖機開工!6)月經完後7天:選難度高的操式,塑身效果更棒。女性「行經期」身體會消耗比平常多的能量,不宜過度運動減肥,可以初級的毛巾伸展操為主。最適當又有效的瘦身時間在月經後的黃金7天,因為身體代謝會變快,這幾天選擇「高難度的核心+手腳體操」,有助排油、排生理期水腫,體重可下降1~3公斤。(本文摘自/1天只要1分鐘1個動作!瘦腰平腹提拉臀/蘋果屋出版)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增加腦內啡分泌,讓心情變愉悅。適度規律運動搭配合適飲食,可使新陳代謝變好,亦可降低罹癌的風險。疾病的預防裡都有運動這個部分,運動鍛鍊身體也是練心。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27日(一)舉辦癌症講座,由范姜惠瑩老師主講「癌友有氧運動班」,信心是半個生命,癌友們一起來為自己努力,一起運動讓身心更強壯健康!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1709。(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有氧運動班時間:107年8月27日(一)上午9:30-1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膝關節炎運動4招 助修復周圍肌肉

膝關節炎運動4招 助修復周圍肌肉#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膝關節的軟骨耗損殆盡,就會產生膝關節炎這個慢性疾病。在關節開始感到疼痛時沒有進行護理,或者曾經動過關節手術,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疾病。軟骨一旦被磨損後就不會再生,因此要非常注意膝蓋的保養。頻繁地蹲在地板、上下樓梯或坐下又站起,或做需要頻繁旋轉關節部位的動作,都會造成膝蓋軟骨被壓迫。有了關節炎後,膝蓋周圍的肌肉會無法施力,容易變虛弱,進而變緊繃、變短,影響到膝蓋後方的肌肉。當膝蓋後方的肌肉開始感到疼痛時,會拉扯膝蓋,因此讓膝蓋呈現彎曲的狀態。時常伸展膝蓋後方,並用按摩放鬆這個部位的肌肉,是保養膝蓋的方法。然而,在那之前建議努力訓練膝蓋周圍的肌肉,因為這些肌肉可以吸收關節所承受的刺激,達到保護關節的作用,當關節不需要一直承受刺激時,就能夠自然修復。症狀• 膝蓋變厚,並且覺得膝蓋開始變彎了。• 走路與跑步時,膝蓋都開始變得吃力。• 坐下又站起來時,膝蓋部位覺得痛。• 有時膝蓋腫起來的時間會超過一週。• 運動時,膝蓋會發出聲音,而且膝蓋內側會感到疼痛。1)靠牆蹲站/這個動作能在不給膝關節帶來壓力的情形下,訓練大腿肌肉。身體背靠著牆壁,雙腳與肩同寬,彎曲膝蓋,慢慢地沿著牆壁往下蹲,直到自己可以穩住身體時停止。維持姿勢6~10秒,再慢慢站起來。重複進行10次。2)坐姿伸展腳踝/這個動作可以訓練股內側肌(大腿內側的肌肉),股內側肌是穩定膝蓋骨的重要肌肉之一。(1)坐在床上或地上,雙腿伸直,雙手放在背後,在膝蓋下方放置枕頭或毛巾。(2)膝蓋用力壓枕頭或毛巾,一腳腳尖往身體方向拉,另一腳腳尖則往前伸展。維持此姿勢6~10秒。左右重複進行10次。(用力時,要感覺整個腿部用力壓地板。)3)仰臥抬腿/這個動作可以訓練腿部肌肉,膝蓋疼痛的人也可以做這個動作。(1)躺在地板上,左腿曲膝,雙手放在身體兩側。(2)腹部用力,將右腿抬起,直到與曲膝的左腿之膝蓋同高,維持此姿勢6~10秒。左右重複進行15次。4)按摩膝蓋/藉著用手按摩的動作,改善膝蓋的柔軟度,對於彎曲與伸直膝蓋都有幫助。用大拇指與食指抓住膝蓋,手指頭用力往上下左右等方向按壓約5分鐘。(本文摘自/百歲運動 40歲以後的運動不一樣!:復健權威博士教你一天10分鐘,健康活到100歲!/出色文化)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

講座/癌友有氧運動班#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可以增加腦內啡分泌,讓心情變愉悅。適度規律運動搭配合適飲食,可使新陳代謝變好,亦可降低罹癌的風險。疾病的預防裡都有運動這個部分,運動鍛鍊身體也是練心。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20日(一)舉辦癌症講座,由范姜惠瑩老師主講「癌友有氧運動班」,信心是半個生命,癌友們一起來為自己努力,一起運動讓身心更強壯健康!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1709。(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有氧運動班時間:107年8月20日(一)上午9:30-1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肩膀痠痛等6大疾病 選對運動不受傷

肩膀痠痛等6大疾病 選對運動不受傷#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40至50歲後,身體開始發出訊號。像椎間盤突出、關節炎、五十肩等,至少有一、兩種是正在發展中的病痛。不過,守護健康的運動,有時也可能成為毒藥。有肌肉骨骼系統相關疾病的病患,需要進行與避免的運動,是不同的。一項運動會依照每個人身體的不同情況,帶來好或壞的影響,因此要先理解自己的身體,再選擇適合目前狀態的運動。1)肩膀痠痛/當旋轉肩膀的旋轉肌受傷或發炎時,會造成肩膀痠痛;若這個症狀持續發展,就會演變成中年疾病的代表─五十肩。此時,如果進行讓肩膀過勞的運動,肩膀當然會產生疼痛。值得關注的是,人們在疼痛程度不嚴重時,大多都會放置不管;而在疼痛沒有得到充分的治療卻又想要運動時,人們通常會藉助止痛藥的力量來繼續運動。當肩膀感到疼痛時,最先要避開的運動就是棒球。投球時,肩膀肌腱之間會產生碰撞或拉長組織,這些都是會導致疼痛程度惡化的行為。大家都覺得游泳是安全的運動,但肩膀有狀況時,也建議避免進行游泳。游泳時,需要頻繁地將手臂往前與往上移動,都會對肩膀肌腱造成壓力,其中又以蝶式最需要使用到肩膀肌腱的力量。所以,當肩膀覺得不舒服時,應該盡量避免進行棒球、游泳、網球、桌球、高爾夫球與羽球等運動,也要避免健身房裡躺在椅子上舉重的臥舉運動。此時,建議多多走路或慢跑,進行輕度的登山、搖呼拉圈、上下樓梯等運動。2)椎間盤突出/當身體的椎間盤突出,彎腰時就會感到疼痛,也會覺得腿部緊繃或麻麻的,在維持坐姿時,疼痛感會加重。因此,有椎間盤突出的人應該要避免需要彎腰或是坐著進行的運動。首先要避免的就是打高爾夫球、登山及騎腳踏車。打高爾夫球時,需要旋轉腰部揮出球桿,而這個動作會推擠椎間盤,讓症狀惡化。因此,多數職業高爾夫球選手都有椎間盤突出這個職業病。假設想去登山,則建議不揹行囊,並走坡度平緩的步道,假設需要揹著沉重的行囊走斜坡,下坡時腰部需要往前傾,會讓此病症加重。騎腳踏車也是需要將腰部稍微往前傾的運動,還要維持坐姿,所以腰部有狀況時,應該避免做這個運動。除了這些一定要避免的運動之外,也建議避免需要頻繁旋轉腰部的足球、撞球和壁球。另一方面,將腰部往後彎的動作,可以將突出的椎間盤往內收,得到減少疼痛的效果。在健身房,躺在椅子上進行的舉重以及踏步機,都是不錯的運動。建議多走路,但請不要跑步。3)脊椎狹窄症/脊椎狹窄症是因為脊椎之間的神經空間變窄而產生疼痛的情況,因此有這個症狀的人在將腰部往後彎時,就會讓神經空間變得更狹窄,而讓腿部感到痠麻。首先要避免打高爾夫球與棒球,這兩種運動都需要大量使用腰部,在腰部旋轉的同時也會有往後彎曲的動作;此外,也需要避免長時間走路,這會壓迫變狹窄的神經空間而導致腿部痠麻。將腰部往下彎的動作,會拉寬神經空間,因此有舒緩疼痛的效果,建議多做登山或游泳等運動。若要游泳,建議做不會對腰部產生壓力的仰泳。在水裡面走路,對舒緩疼痛也有幫助。騎腳踏車是有脊椎狹窄症的病患可以多做的運動。4)膝關節炎/跑步和登山是會使膝關節炎惡化的運動,它們都會對膝關節造成壓力;因為骨骼之間產生碰撞時,會對膝蓋造成非常龐大的壓力。此類患者也要避免騎腳踏車,因為當膝蓋彎曲角度超過45度以上時,得承受體重,膝關節的壓力增加,將導致軟骨的耗損。另外,也應該避免球類運動。多走路對此類患者也不是好運動,如果要行走,建議在短時間內用一般速度行走。建議的運動是對膝蓋不會造成壓力的水中行走、瑜珈、體操、伏地挺身等運動。其中最建議的是水中行走,在水中不但不會對膝蓋造成壓力,也因為水的阻力而有訓練肌肉的效果。5)膝蓋半月軟骨受損/半月軟骨位於膝關節的中間位置,扮演著緩和衝擊的角色。當身體在承受重量的狀態下,若同時做需要旋轉的運動,就會讓膝蓋受到磨損。當軟骨緩慢磨損到一個程度後,就會發生撕裂的情況。足球因為運動特性所致,需要在身體乘載重量時頻繁將膝蓋往內彎,因此是容易讓半月軟骨受傷的運動。有這個症狀的人應該要避免跳國際標準舞、踢足球,打籃球、棒球、排球等,需要讓膝蓋頻繁旋轉的運動。6)心血管疾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盡量避免進行需要突然用力或憋氣的運動,這類運動都會對心臟造成壓力。應該要在血壓不會升高的範圍下進行運動。重量訓練、水中運動、登山、馬拉松、足球等,都是會對心臟造成壓力並提高血壓的運動。建議多進行走路、輕鬆的慢跑及體操等運動。(本文摘自/百歲運動 40歲以後的運動不一樣!:復健權威博士教你一天10分鐘,健康活到100歲!/出色文化)

40歲後調整運動強度 強身不受傷

40歲後調整運動強度 強身不受傷#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希望透過運動培養體力,擁有健壯苗條的身體;希望透過運動來減重,或者控制糖尿病、血壓;希望透過運動獲得健康,當身體健康才能夠感到幸福。然而,在不理解原則與方法的情形下進行運動,隨之而來的則是傷痛,甚至會讓既有的疾病每況愈下。依照研究顯示,為了可以獲得年輕健康的身體,需要做運動,但若強度超過身體可以負荷的程度,就會加速身體的老化。因此,運動就跟我們的人生一樣,過而不及都是不好的。要依照科學的精神逐步規律地增加強度,不然運動只會成為傷害身體的行為。40歲之後的運動,請務必要遵守下列原則:1)相較於大量爆汗或是喘到無法說話的高強度運動,進行稍微有點難度的中強度運動,對防止老化與維護健康更有助益。2)建議進行不受場地與時間限制,可以每天規律做一輩子的運動。3)與其為了健康而強迫自己運動,可以簡單舒適進行的運動,反而會有加乘效果。4)要做可以使用全身關節與肌肉的運動,藉著這種類型的運動增強並維護身體的平衡。5)40歲之後,身體具備罹患各種潛在疾病以及受傷的風險。運動過程中與運動後,都不可以出現感到疼痛的狀況。6)從最基礎的體能訓練開始。當身體訓練到某一個程度之後,挑選適合自己的運動。7)每個年紀都有適合自己的「最佳強度」。建議依照自己的年紀,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與強度。(本文摘自/百歲運動 40歲以後的運動不一樣!:復健權威博士教你一天10分鐘,健康活到100歲!/出色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