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冷天運動減肥最有用?比不上少吃一點

冷天運動減肥最有用?比不上少吃一點#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氣溫冷颼颼,在冷天大啖美食是最舒適的享受,許多人不免將過多的熱量吃下肚,又後悔不已。為了解決這項困擾,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發布一份新聞稿指出,「在冬天運動能燃燒更多卡路里,女性效果尤佳」,引起媒體爭相報導,奉為脂肪救星。事實上,天冷時身體的確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來保持溫暖,然而,冷天中運動可能不是最佳選擇。人體保溫兩法寶 天冷熱量耗更多《Vox》報導,根據人體的產熱方式,通常在氣溫低於攝氏0度時開始產生熱量來保暖,若只穿著輕薄衣物,則在攝氏20度同樣會開始發熱。其中主要的方式是透過「發抖」,利用肌肉非自願收縮來產生熱量,確保體溫維持在37度左右;或者藉由燃燒「棕色脂肪」來達到目的─不同於如同厚重衣物來保暖的「白色脂肪」。「白色脂肪像是油罐車,棕色脂肪則像跑車,兩者都會利用燃料。」美國衛生研究院的脂肪專家亞倫.賽伯斯(Aaron Cypess)解釋,儲存白色脂肪是當作未來所需,棕色脂肪則用來燃燒,即所謂「非顫抖性生熱」,其與「發抖」都能增加熱能,迫使人體燃燒更多卡路里來保溫。冷天運動不會更瘦 舒適溫度更恰當然而上述兩種產熱方式只有氣溫夠冷時才會發生,如果人體處於運動的狀態下,透過活動本身獲得熱量就已足夠,根本不需要顫抖或燃燒棕色脂肪來產生額外的熱量。「那也是你能在低溫中穿短袖衣服跑步,卻不會冷到發抖的原因。」亨特學院助理教授赫爾曼·龐瑟(Herman Pontzer)指出,若想利用低溫來幫助消耗更多熱量,在冷天中運動並不是最佳手段,最好是讓棕色脂肪開始燃燒,甚至身體開始顫抖較佳。亞倫.賽伯斯博士推測,若想要運動又同時啟動這兩個熱量燃燒路徑,只能是「把人脫光光丟進低於0度的天寒地凍中」,這種運動不足以暖活身子的環境。不過亞倫.賽伯斯博士提醒,根據他的研究,把受試者關進冷凍庫整整一天,也至多消耗150至200卡。針對最適合運動的溫度,他建議,太冷或太熱都不好,不會讓人體流太多汗的溫度最適當,太熱也只會讓減去過多水分的重量。運動熱量消耗比例少 少吃一點更有效若進一步分析,人體消耗熱量來自3種主要來源:(1)「基礎代謝率」,也就是身體休息狀時用來維持基本運作的熱量;(2)用來消化食物的卡路里;(3)最後才是物理活動所需。舉例來說,大部分人的基礎代謝率占每日消耗熱量的60-80%,消化食物佔10%,剩下10-30%才是運動所需,至於發抖等產熱方式更只占5-10%。由此可知,運動只占每日消耗熱量的一小部分,如果民眾想甩掉冬天過多的熱量,比起在冷颼颼的天氣中運動,少吃一點絕對是更有效率的選擇。參考資料:1.Do you burn more calories exercising in the cold? Here’s what the science says.(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研究:青少年少運動 成年焦慮症率增

研究:青少年少運動 成年焦慮症率增#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這2週正值學校期中考,家中孩子是否專注於課業而更少運動?提醒孩子無論課業多重,也別忽略要運動!根據一篇澳洲2017年發布的研究指出,青少年時期缺乏體能活動,會影響成年時心理健康。研究顯示 青少年不運動成年後增焦慮症發生率研究為一大型的出生世代研究數據,來自澳洲昆士蘭大學妊娠研究,以1981至1983年,於昆士蘭州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接受產前保健的母親及其孩子為對象,分別在孩子6個月、5歲、14歲和21歲時進行追蹤。3493位年輕人,14歲時完成體能活動問卷,及21歲填寫的「年輕成人自我報告」的心理健康狀況資料,檢驗青春期體能活動參與情形與年輕成人階段的心理健康狀況的關聯。結果顯示,14歲時「不運動」組,於21歲時出現「與任何情感障礙有關的終身診斷」、「妄想意念」以及「視覺感知障礙」的可能性增加。此外,男性在14歲時「不運動」與21歲時焦慮症發生率增加有關。結果指出,青少年時期缺乏體能活動會影響之後一些、但非全部的心理健康狀況。運動對心理健康的益處不僅出現在運動當下 還會「持續發生」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國內外亦有相關實證研究指出,運動對個體的情緒穩定有一定的效益,無論是青少年期、中年期,甚至是老年期,運動都有同樣的效果。而這個研究可貴之處是發現運動對心理健康的益處不僅會出現在運動當下,還證實這個效果會「持續發生」,再度證實運動讓心情變美麗。呼籲師長要多鼓勵學童參與運動,提高學童身體活動量,不僅改善體適能、促進身體機能的效果,對情緒的穩定、成年後的心理健康,也有絕佳的效益。也建議家長與老師可以設計合宜的正增強或鼓勵機制,讓學童從運動中獲得樂趣,進而將運動融入生活,培養「終生運動」習慣。多設計「揪團」性體育活動 彼此邀約建立運動習慣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顯示,青少年時期運動與其成年初期部分的心理健康狀況(情感障礙、妄想意念、視覺感知障礙)有關,證實心理健康的可預防性,及青少年階段建立其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董氏基金會歷年來調查發現,「覺得很累」、「沒時間」、「沒有伴」是多數學生不運動的藉口。青少年時期同儕為他們的「重要他人」,建議學校多設計「揪團」性的體育活動,透過夥伴彼此邀約運動是幫助建立運動習慣的有效方式,同時傳遞觀念如累了更要運動、運動需要找時間。

爬樓梯喘吁吁?1分鐘登階揪出肺阻塞

爬樓梯喘吁吁?1分鐘登階揪出肺阻塞#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你爬樓梯會喘吁吁嗎?常有「咳、痰、悶、喘」的症狀嗎?小心,可能罹患與孫越生前同樣的疾病「肺阻塞」。81歲的陳老先生平日務農,年輕時就抽菸。6年前開始有明顯咳嗽、咳痰及喘息。今年陸續住院2次,確診為「肺阻塞」後,發現肺功能快速下降,固定於門診追蹤及使用吸入型藥物控制,近年來症狀控制穩定無急性發作住院。肺阻塞吸入藥物治療 持續並正確用藥很重要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林慶雄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約300萬人死於肺阻塞,肺阻塞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7位,因為「喘、咳、痰」的初期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加上篩檢評估方式較複雜,導致多數民眾輕忽問題。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詹博強表示,「空污」是甫結束的選戰中重要話題,尤其是中部(台中、彰化)火力發電廠、六輕影響,彰化地區空污很嚴重,有很多患者,可能因為吸菸過量、居住環境嚴重空污,因而產生肺部問題。「肺阻塞」病症要避免再接觸空氣污染、也不能再抽菸,最重要的是藥要好好吸入。只要罹患「肺阻塞」病症,藥物用吸的比吃的還重要。如果吸的方式不正確,等於完全沒有用藥,因為藥物完全沒有吸入,所以按時吸藥且方式正確,病情會得到很好的控制。一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 揪出肺阻塞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聖表示,若有「喘、咳、痰」症狀或吸菸習慣,無法在1分鐘走上4層樓梯,只爬50至80階就感到氣喘噓噓,代表有低度肺阻塞的風險。透過日常生活狀態的評估,提醒民眾時時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為提高肺阻塞的認知,落實篩檢生活化,更搭配簡易「一分鐘登階肺阻塞風險評估量表」,希望透過落實肺阻塞篩檢生活化,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爬樓梯來檢視自己的肺活量:0~30階/如果1分鐘內,登階未達30階,就屬於高風險族群,民眾需檢視自身有沒有吸菸史或喘咳痰的症狀,盡速就醫檢查。30~50階/如果1分鐘內,能登階30至50階,屬於中重度風險族群,需多留意自身肺功能。50至80階以上/如果1分鐘內,能登階50階以上,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

溫水澡別泡太久!護肝生活習慣全揭密

溫水澡別泡太久!護肝生活習慣全揭密#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想得肝病,平常就必須好好愛肝。適時抒發壓力、充足睡眠與適當運動。壓力會傷肝,要適時抒發壓力會對身體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尤其是會對肝臟造成極大的負擔。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刺激到交感神經之後,流到肝臟的血液量就會減少。此外,當人覺得壓力很大的時候,體內就會產生活性氧開始攻擊肝細胞。雖然說肝臟代謝藥物、酒精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活性氧,但如果這些和因壓力所產生的活性氧相互結合, 將給身體帶來莫大的傷害。生活在現代社會,多多少少都會感到壓力。但還是要記得適時抒發壓力,好好保護自己的肝臟。越認真的人壓力越大。不只是工作或人際關係上的壓力,就連健檢時聽到肝功能有問題,無形中也會變成一種壓力,進而對肝臟造成傷害。覺得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記得一定要趁早對應。第一要務就是休息,睡眠一定要充足,泡泡澡讓身心靈獲得解放,並建立規律的飲食與睡眠習慣。適度運動流流汗,跟朋友漫無目的地聊天,培養興趣等等,都能有效紓發壓力。充足睡眠讓肝臟休息讓肝臟休息的最好方法就是睡眠。雖然肝臟經常在運作,但睡眠能抑制能量的代謝,減輕肝臟的負擔。睡覺時大腦也會分泌成長荷爾蒙,藉此修復虛弱的肝臟。成長荷爾蒙在睡著後3小時進入熟睡階段後就會大量分泌。每天睡7∼8個小時,才能讓肝臟休息進行修復。請大家盡量最晚11點上床,養成規律的作息。想對肝臟好,就來泡溫水澡泡澡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疲勞、消除壓力的效果,也能幫忙修復肝臟。但對肝病患者來說,泡澡其實是很大的負擔。泡澡會促進血液循環,讓血液短時間都集中在皮膚上,這樣會導致內臟血液減少,影響到肝臟的運作。因此,切記水溫別太高。10分鐘左右的溫水半身浴,才是最適合肝病患者的泡澡方式。也要盡可能避免在吃飯前後或運動之後立刻泡澡。小心過勞或感冒 不要造成肝臟的負擔過勞也會對肝臟造成極大的負擔。健檢時發現肝功能有問題的話,就要想辦法調整工作量,不要讓疲勞累積到隔天。少做點家事,覺得累就立刻休息吧。感冒也是肝臟的敵人之一。一般人都會因為咳嗽、喉嚨痛、高燒、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造成肝功能在短時間內突然下降。因此,對肝功能障礙的患者來說情況會更加嚴重。感冒造成免疫力下降,會因此導致肝病症狀惡化。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慢性肝炎,也可能會因為感冒而再度復發。因此,要培養盡量少到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常漱口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罹患感冒的機會。目標是一天一萬步 提醒自己要適時運動罹患脂肪肝的人日益增加,這些多半都是由於代謝症候群所引起的。因此,消除代謝症候群,正是遠離脂肪肝的不二法門。其關鍵就在於飲食與運動。對運動量不足的現代人而言,能立刻付諸執行的運動就是健走。罹患脂肪肝或過胖的人,一天至少要走一萬步。要達到這個目標並不難,只要按正常速度走一個小時就可以。一次走不完的話就分幾次吧。持續以恆的最好方法,就是簡單的記錄。內容不必太詳細,只需寫下走了多久跟目前體重就可以了。當你有了目的之後,就更容易持之以恆。徹底執行一天一萬步的計畫,半年後的體重可減少5%。脂肪肝跟代謝症候群也會跟著恢復正常。營養均衡,熱量適中的三餐想過不傷肝的生活,飲食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建立營養均衡,熱量適中的飲食習慣。遵守 「一天三餐,每餐八分飽」的原則,每餐都要有主食、主菜跟配菜。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減少脂肪跟糖分的攝取。每天的蔬菜量都要超過三五○克,並攝取大量維他命與膳食纖維。也要記得控制鹽分,調味盡量清淡。罹患C性肝炎跟NASH的人,也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鐵質。(本文摘自/保肝營養飲食全書:日本權威肝臟團隊量身打造修護&提升肝功能的健康飲食!/原水出版)

晨起血壓最危險!躺著做健康操來防範

晨起血壓最危險!躺著做健康操來防範#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天當中,血壓最容易在早晨上升。此健康操能在醒來後,直接躺在床上進行,藉此緩和血壓上升狀況。躺著做的體側健康操,改善體內循環,從體內徹底覺醒。1) 仰躺伸展/睡醒後,採仰躺姿,伸展雙手、雙腳。想像身體被往上下兩端拉開,慢慢地、舒服地伸展。重點:伸展整個腹部。2) 從身體中心彎曲/想像自己是一把弓,以腹部為中心,將手腳往側邊倒下,伸展體側。在伸展得最舒服的地方數10秒。另一側進行相同動作。重點:從腋下到腹部、腰部,伸展整個體側。左右側都要出聲數10秒。慢慢地、仔細地伸展。若身體感到任何不適,請立即停止。提高健康操效果的兩大訣竅為使健康操發揮最大效果,以下將介紹本書所有健康操皆適用的兩大訣竅:1) 出聲計數/每個健康操都設定了進行的時間,如果看到寫著「數十秒」,就要實際發出聲音數「一、二、三……」。進行健康操時,必須讓持續呼吸、不憋氣,發出聲音時,自然就會持續呼吸。所以,即使很小聲也沒關係,只要在計數時發出聲音就好。2) 不中斷動作/不要讓身體受限於姿勢,而是讓動作(伸展)更往前或更深一點,然後持續下去。例如「雙肩往前伸展」的動作,不是只做出動作就好,而是要往前伸展,直到有點吃力的地步,然後維持十秒鐘。如此一來,便能徹底伸展到特定的深層肌肉。(本文摘自/免吃藥!5分鐘降血壓健康操:患者實證!鍛鍊深層肌,強化心肺,有效降血壓、重返年輕/三采出版)

女人動起來!鍛鍊體幹核心肌6大優點

女人動起來!鍛鍊體幹核心肌6大優點#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生限定的額外好處!鍛鍊體幹核心肌的優點。體幹訓練所帶來的良性循環,就是讓妳的身體醒過來。1) 緊實腹部,練出凹凸有致的身材曲線運動不足、過食以及生活習慣不規律,這些都會馬上反映在腹部。體幹訓練若能持之以恆,保證可以擁有不易囤積脂肪且緊實的腰圍。讓覆蓋在腹部的束腹狀深層肌肉運作起來,腰圍就會立刻小一圈,A4 腰、微笑臀、馬甲線,你也可以達到模特兒級的體態!2) 改善身體循環,打造易瘦體質調整體幹的平衡,使肌肉得以確實運作後,就能養成正確的呼吸循環,充分吸氣並完全吐氣,讓氧氣有效率進出,身體便會隨時充滿活力。當肌肉量增加,代謝也會跟著變好,使身體循環改善,逐漸養成不易囤積脂肪的體質。3) 使骨盆穩固,內臟位在正確位置上活化靠近腹部內臟的深層肌肉後,可維持正確姿勢,使骨盆周圍的肌肉活動自如。當骨盆穩固,即可調節賀爾蒙平衡,還能達到改善內臟機能的效果,更進一步可消除便秘、生理痛以及手腳冰冷等症狀。4) 讓身體遠離僵硬及痠緊痛身體僵硬起因於畏冷所導致的血液循環不良,或是因體重增加所造成的肌肉負擔等因素。透過肌力訓練、適度刺激體幹,就能改善血液循環,轉變成易瘦體質,有效消耗熱量,因此也能逐步改善僵硬頑疾。再加上姿勢改善,也會確實感覺到不容易疲勞。5) 身體自然挺直,動作輕快有力想讓手腳活動自如,必須以體幹作為軸心。無論在跑步或投擲物品,甚至於游泳的時候, 當軸心不夠強健,將無法有效率地將力量傳遞至手腳。就連日常生活的細微動作,也只須將軸心調整好,就能輕鬆完成。而且在預防絆倒、閃到腰等狀況上,體幹訓練是最好的辦法。6) 重心穩定,行走俐落當體幹強健且具柔軟度,身體承受體重的方式就會獲得改善,重心變得穩定。如此一來,走路時重心移動將更加順暢,行走動作俐落,相信這也會讓妳在穿著高跟鞋走路時姿態更加優美。走路方式正確的話,就能刺激到過去完全被忽略的臀部及大腿等處肌肉,擁有穠纖合度的美腿線條。(本文摘自/超高效女子瘦身肌力訓練:先練核心深層肌、再練單一部位!改變肌力訓練順序,成功瘦出微肌曲線/幸福文化)

走路降血壓?關鍵在完全伸展背部肌肉

走路降血壓?關鍵在完全伸展背部肌肉#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絕大部分的生活習慣病都能靠運動改善,而關於這一點,我演講時,幾乎都被問過:「大家說一定要運動,所以我每天都在動,血壓卻沒下降,是哪裡出了問題?」當我反問是做什麼運動時,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走路」。使用背部大面積「背闊肌」、「斜方肌」 提升運動量常聽說,一天走八千步有益健康。有某項研究指出,每次走三十分鐘以上,每天進行三個月後,血壓下降了十五毫米汞柱。沒錯,血壓的確下降了,但缺乏即效性,因為走路時主要使用的肌肉是腿部肌肉。從健康角度來說,使用腿部的大面積肌肉,是非常好的。使用腿部可促進腦部活化,有助提升學習力及預防失智症等,所以走路的確是很好的運動。但與血壓有直接關係的內臟器官是心臟與肺部。心臟與肺部位於上半身,如果上半身動得不夠多,就看不到血壓的變化。或許有人會想,至少走路可以增加心跳數,總比什麼都不做好。話雖如此,如果目的是想降血壓,或不想再服用降血壓藥,選擇走路只是事倍功半。令人意外的,與降血壓相關的主要肌肉,其實是「背部」。所以,降血壓健康操會徹底伸展背部,充分地刺激與鍛鍊。背部有「背闊肌」與「斜方肌」,都是面積很大的肌肉。使用這些大面積肌肉時的運動量,會比使用小塊肌肉時更多,一天只要花短短五分鐘,就能獲得明顯改善。不走路就提不起勁 不妨改變走路姿勢首先,要注意上半身的動作。請立刻改掉隨著步伐、前後擺動手臂的動作。應將腋下夾緊、手肘彎曲,兩手輕輕握拳於胸前,然後以背脊為中心,一邊左右擺動肩膀、一邊走路。只要感覺自己有隨著步伐扭動腰部,就有使用到上半身,這樣就可以了。這種「降血壓健走法」,可徹底運動、刺激背部的大面積肌肉「背闊肌」與「斜方肌」。居家時,進行五分鐘降血壓健康操、外出時進行降血壓健走法,如此一來,每天生活中的各種場合,都能保持血壓的穩定。(本文摘自/免吃藥!5分鐘降血壓健康操:患者實證!鍛鍊深層肌,強化心肺,有效降血壓、重返年輕/三采出版)

體脂高狂運動 醫:瘦不下來!

體脂高狂運動 醫:瘦不下來!#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現在的人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行,除了路跑、鐵人三項、馬拉松,也有越來越多的運動中心、健身房甚至私人訓練課程。吳瑞醫師表示,運動對體重的控制是幫助非常大的,雖然如此,也常常聽到有人抱怨運動了一段時間體重卻沒有往下降,甚至體重居然慢慢在上升。所以,在開始進行運動幫忙減重之前,必須先了解該怎麼運動,以及身體需要的是什麼,才能達到最有效的結果。運動前須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在準備規劃自己的運動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有沒有心血管疾病、有沒有關節方面的疾病、甚至本身的體脂率,都是一些可以幫助判斷的指標。比如若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運動者必須強調溫和漸進,不適合用高強度或是大重量的運動。大部分的運動,同時兼具著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的效果。隨著運動的強度與時間,分別有著不同的作用。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主要是以無氧代謝系統,長時間中低強度的運動則是以有氧代謝系統為主。單以減脂肪而言,有氧運動可以減少更多的脂肪。但是無氧運動可以增加我們的肌耐力,提升基礎代謝,對加速有氧運動減脂肪的作用也是有幫助的。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對運動的建議,每週可以進行三到五次,強度約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90%,每次20到60分鐘之間的有氧運動。而對於高強度的阻抗型運動如重量訓練,每週建議兩次即可。然而,如果一開始的時候體脂肪率比較高,首先應該要做的事情並不是馬上跑去運動,而是先了解自己的飲食與生活狀況。先把不恰當的飲食或是不正常的作息儘量做個調整,其次才是去考慮運動。吳瑞醫師表示,如果一個每天都必須要喝珍珠奶茶的人,只想著靠運動來把體重降低,而不減少珍珠奶茶的攝取,通常結果只是越運動越胖。而且在體脂率比較高的狀況下去運動,對心肺的負擔是比較大的,往往還沒達到該有的運動強度就出現不舒服的現象。這時應該是先調整自己的飲食把體脂率降低,搭配輕度的運動,讓自己的心肺功能慢慢增加,再隨著體脂率的降低,慢慢把重心從飲食控制轉往運動上面。減重一開始可先設定簡單的目標飲食型態的調整或者是運動習慣的培養與建立,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很多人一開始的時候把目標訂得很高,結果飲食限制的太過於嚴格,或者是運動量太大,最後不但過得非常痛苦,也沒有達到理想的結果,只好放棄減重。其實這是非常可惜的。一開始的時候,可以先訂一個比較簡單的目標。比如一個需要每天喝珍珠奶茶的人,,可以先試著改成低糖的飲料,或者是兩天喝一次,,等身體適應了之後,再慢慢減少喝的量。這樣雖然一開始減得比較慢,但最後一樣可以達到減重的效果,也才不會因為一直看不到成效而放棄。吳瑞醫師表示,控制體重是一輩子的事情,它包含了生活形態的調整、飲食的控制與運動習慣的培養,這些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會比坊間任何的減重食譜或是複製名人的減重經驗來得更為重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