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大約在每年國曆的7月7日或8日,表示夏季開始炎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而這時候也是小黃瓜盛產的季節。《優活健康網》特摘養生專家但漢蓉分享小黃瓜的營養價值以及相關料理,炎炎夏日裡吃上一碗小黃瓜捲沙拉,清熱解毒又能利水消腫。
「小暑」是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大約在每年國曆的7月7日或8日,表示夏季開始炎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而這時候也是小黃瓜盛產的季節。《優活健康網》特摘養生專家但漢蓉分享小黃瓜的營養價值以及相關料理,炎炎夏日裡吃上一碗小黃瓜捲沙拉,清熱解毒又能利水消腫。
小暑落在國曆7月6日起約半個月內,從這個時間點開始,一年最熱的時節已然慢慢靠近,尤其在位處亞熱帶地區的台灣,超過攝氏38度高溫並不少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中醫師指出,每年小暑至大暑時節,中暑患者皆與日漸增,養生之道除了強調「冬病夏治」的三伏貼療程,還有2大預防中暑的穴位,不可不知。
小暑是夏季的第5個節氣,俗話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描繪出此時氣溫逐日攀升的特點。另一句俗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則形容這段時間濕熱難耐,如同身處蒸籠般的悶熱感受。中醫師提醒,民眾平時可透過茶飲食譜及穴位養生,在小暑時節幫助保養心臟、健脾胃。
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節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優活健康網》特摘養生專家但漢蓉所撰此文,分享小暑養生方法以及「芝麻醬涼麵」食譜,調製屬於自己與家人的專屬涼麵,既有趣又健康。
中醫領域建議的夏日調養身體方法,除了耳熟能詳的「三伏貼」,其實對應每個節氣的氣溫、濕度,都有適得其所的方式。在中醫界有15年資歷的溫亞中醫診所所長彭溫雅,於新書《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就列出6大節氣應注意的調理重點,指引讀者細心留意環境變化對身體的影響,養生保健。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