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颱風來襲時,我們的身體不僅要面對狂風暴雨,還需應對潛在的健康威脅。隨著氣壓驟降和氣溫急劇變化,呼吸道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甚至恐懼與焦慮感也會加重。《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日本研究揭密低氣壓對人體的「隱形攻擊」。了解颱風帶來的健康影響,學會3招應對,能讓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在颱風季節裡保持健康。
當颱風來襲時,我們的身體不僅要面對狂風暴雨,還需應對潛在的健康威脅。隨著氣壓驟降和氣溫急劇變化,呼吸道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甚至恐懼與焦慮感也會加重。《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日本研究揭密低氣壓對人體的「隱形攻擊」。了解颱風帶來的健康影響,學會3招應對,能讓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在颱風季節裡保持健康。
今年70歲的余先生,在56歲退休那年,接二連三遭遇家中變故,生活壓力倍增,長時間出現牙痛、肩背痠痛、呼吸不順、站起時暈眩等症狀,原以為是太疲累所導致,沒想到持續幾天後竟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緊急就醫裝心臟支架才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醫師告訴他,是因低密度膽固醇(LDL)過高,而導致心肌梗塞。
常久坐久站、不愛運動小心早死!研究指出,不運動容易增加心血管風險,更會導致慢性病及死亡風險。但想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新手該如何開始?《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家醫科醫師提醒,可先做到3件事,改變自己對運動的認知,帶來正面感受,就容易堅持並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
伏地挺身對於許多成年男性來說,是在熟習不過的體能訓練動作,然而,這項訓練除了可以訓練我們的上半身肌肉之外,還可以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表示,當一個人可以正確完成伏地挺身的次數越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低,這些發現將可能會建立出一套新的簡單基礎風險評估模式,至於這樣的研究是否真的可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研究結果。
40歲的王女士是位上班族,有次量血壓時意外發現血壓很高,收縮壓超過190毫米汞柱,才趕緊到心臟科檢查。因為患者相對年輕,於是先安排檢查看看是否有導致次發性高血壓的原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系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指出,初步排除次發性高血壓後,她的血壓控制還是不理想,所以逐漸增加藥物,總共使用6種降血壓藥物。
「糖胖症」就是肥胖加上糖尿病!根據統計,約8成的糖尿病患者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問題,而肥胖者也較容易罹患糖尿病。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指出,合併糖尿病及肥胖,也就是「糖胖症」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各種併發症,例如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器官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的風險也比較高。
研究指出,每多坐2個小時看電視,健康衰老的機率就會降低12%;而增加2個小時的輕度體力活動,則會使健康老齡化的機率增加6%。醫師最推薦中老年長者作「阻抗運動」,它是強化肌力最好的運動,如打太極拳、健走、騎室內腳踏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台灣有「洗腎王國」之稱,近9萬人罹患末期腎臟病須靠洗腎維持生命,但其實腎臟移植也是延命選項之一。醫師指出,腎臟移植成功率高,存活率更高於洗腎3倍,生活品質也更好,不用定期回診接受透析,已成為長期存活治療趨勢,但移植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發生趨勢仍較同齡來得高,建議腎臟移植患者可透過護心關鍵,維持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