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

莫名骨折、尿多泡泡 骨髓瘤遍全身

莫名骨折、尿多泡泡 骨髓瘤遍全身#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70歲的伯伯以為腰酸背痛是老人症頭,某天起床突然雙腿無力,下半身癱瘓。送急診照X光,赫然發現骨頭出現一個個破洞,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透過治療雖控制腫瘤,但臥床長達9個月,生活無法自理,連排痰都做不到,感染肺炎。後期還因長期臥床屁股長出褥瘡,骨毀肉爛離開人世。多發性骨髓瘤症狀 尿多泡泡、莫名骨折臺大醫院血液科醫師黃聖懿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癌症,一旦發生癌症病變,不侷限單一病灶,會侵犯全身多處骨頭引起疼痛。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至70歲老年人,男多於女。罹病者多為老年人,大多都是提重物或跌倒,導致骨頭斷裂,就醫後才被確診罹病,這類型的患者因病情延誤,治療相當棘手。除了莫名其妙骨痛骨折,尿尿泡泡多如啤酒,久久不消也是常見症狀,或是頭暈目眩的貧血症狀,以及口渴或多尿的高血鈣表現。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死於嚴重感染,治療上需要仰賴快狠準的治療組合,控制癌細胞、減少復發頻率。標靶新藥臺灣上市 存活期逾2年黃聖懿醫師表示,今年4月衛生福利部核准不可逆標靶新藥上市,為新一代蛋白酶體抑制劑,能藉由抑制癌細胞中蛋白酶體,造成細胞凋亡,殺死癌細胞。目前臨床上可合併現有第二線治療藥物,作爲成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復發時的治療,其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26.3個月。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目標,在有限的治療週期下,將癌細胞量控制到最低。搭配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盡量替患者爭取到以「年」為單位的存活期。未來將有數個新藥將於台灣上市,提醒患者有症狀盡早就醫,若是感染要注意,進行治療不要放棄。

不在人前吸菸 三手菸殘留恐致血癌

不在人前吸菸 三手菸殘留恐致血癌#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輕時明明沒有氣喘,中年後呼吸卻常有咻咻聲、喉嚨卡痰,只是爬短的樓梯或提手提箱,這樣的日常活動就常常喘不過氣?小心,很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尤其吸菸更是肺阻塞危險因子。肺阻塞無法根治 恐伴隨心血管疾病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肺阻塞因吸入紙菸或其他有害微粒或氣體,引發肺臟及呼吸道慢性發炎,使得氣體無法通暢進出呼吸道而發生。肺阻塞是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常出現慢性咳嗽、呼吸困難、濃痰、喘鳴聲、運動時容易喘等症狀,經年累月下足以致命。我國105年高達6,767人死於肺阻塞,換算下來,每77分鐘約有1人因肺阻塞而死亡,為我國10大死因排名第7位。肺阻塞無法完全根治,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症狀,降低生活品質。不吸菸與及早戒菸是最有效的預防與控制,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以減緩症狀及惡化速度。不在人面前抽菸 菸害毒性仍殘留、致癌吸菸者得到肺阻塞疾病是非吸菸者的10到13倍,然而在家吸菸除了使家人暴露於二手菸危害,即使不在家人面前吸菸,三手菸毒性微粒仍會殘留在環境中,含有至少11種高度致癌化合物,造成兒童認知能力缺陷,增加哮喘、中耳炎以及血癌的風險。王英偉署長呼籲,適度規律運動,如慢跑、爬樓梯、踩腳踏車及多喝水,並有效運用多元戒菸資源,超過3,900家合約醫療機構提供戒菸服務,善用門診醫師、戒菸衛教師或社區藥局,有效減輕肺阻塞及其併發症,以及國民健康署戒菸專線0800-636363洽詢。

只是腹痛、腹瀉 壯年男竟患血癌

只是腹痛、腹瀉 壯年男竟患血癌#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徐先生因為腹痛、腹瀉以及肚子脹大症狀求診,抽血檢查後,赫然發現徐先生血液裡高達24萬多顆的白血球,白血球指數超標24倍,裡面含有許多不成熟的白血球。慢發性骨髓性白血病 白血球數量極高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血癌的一種,從顯微鏡觀察周邊血液抹片發現陳先生體內的白血球數量極高,但其中的血癌芽細胞數其實很少,而且其它的紅血球、血小板數目還算正常範圍内。問診時也得知陳先生有脾臟腫大狀況,安排骨髓檢查送檢後確定有費城染色體,同時也有BCR-ABL基因融合,因而確診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在臨床初期並無明顯症狀,發覺不易。疲累、食慾不振 症狀不明顯易忽略陳筠方主任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沒有明顯症狀,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疲累倦怠、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脾臟腫大。但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或者患者自行去藥局購買藥品,雖然短暫減緩不適,但沒有處理根本病因。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在血液腫瘤中很少見,卻有極好的預後。在健保標靶藥物的治療下,絕大部份的病人可以終身控制病情,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希望民眾更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定期接受相關健康檢查,若有不適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適當治療下 血癌未必是絕症!

適當治療下 血癌未必是絕症!#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電影、電視戲劇中經常會安排角色生病來增加劇情的可看性和精采度,戲劇中常有角色罹患血癌的橋段,角色常會有莫名流鼻血、昏倒症狀或以身體上出現多處的不明瘀血來呈現,令觀眾對疾病多了許多困惑與可怕想像。急性白血病 病危只有短短1~2週衛福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表示,常說的「血癌」其實是「白血病」的俗稱,若是「急性白血病」就代表它病程進展快速,往往從毫無症狀到宣告病危只有短短1~2週。芽細胞若大量增長 白血球的數目急增陳筠方主任說,白血病主要病因是在骨髓中的血癌細胞-芽細胞(Blast cell)不受控制大量增生的緣故,芽細胞若大量增長,往往會造成血中白血球的數目急遽地從原本不到1萬,到超過5萬、甚至10萬以上。流鼻血、牙齦流血、全身瘀青、紅斑因為骨髓空間固的,當芽細胞的大量增加,就會擠壓到正常造血細胞的生存空間,進而造成貧血、血小板低下等,貧血會讓人臉色蒼白、頭暈無力、甚到昏倒,血小板過低會讓人容易流鼻血、牙齦流血,也會有全身瘀青、紅斑等皮下出血。白血病的治療,會依病人的年齡以及身體狀況來提供不同的治療建議,陳筠方主任表示,60歲以下病患所安排的治療強度較高,並且會考慮進行骨髓移植,若病人年紀過大則因擔心可能無法撐過移植的併發症,常以病情控制為主軸。化療藥物cytosar 不會想吐、掉髮醫院現針對年長的病人採取皮下施打化療藥物cytosar,不需要人工血管,溫和的藥性不會讓長輩們感到噁心想吐、也不會掉頭髮,當血癌芽細胞數目降低後自然能改善貧血和血小板過低的問題,而能讓病患持續保有平時良好的生活品質。

牙齦痛錯當牙周病 檢查竟是血癌

牙齦痛錯當牙周病 檢查竟是血癌#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正確診斷才能給予正確治療,千萬別心急亂投醫!一名36歲的李先生陸續出現腰痛、牙齦痛、鼻子出血、嘴唇發麻等症狀,但他「哪裡痛看哪科」亂投醫的結果,拖了三個月症狀仍無好轉,最後經臺中慈濟醫院診斷出是罹患少見血癌;在給予高劑量化療,目前癌細胞已不見蹤影。李先生正值壯年,生活作息正常、也沒有家族史,去年初身體不適「亂看一通」,結果不同科醫師依他牙齦痛、鼻子出血、嘴唇發麻等症狀,懷疑他是牙周病、鼻子過敏與三叉神經痛。症狀多樣 罕見血癌難查覺臺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典錕醫師指出,個案就診時已有全身骨頭、下巴痠痛、巴齦腫等症狀,抽血檢查發現惡性細胞,直覺可能是急性血癌,進一步骨髓檢查,發現裡面密密麻麻都是癌細胞,難怪沒抵抗力,因為血小板過低,致四肢出血瘀青,再以骨髓細胞深入顯微鏡檢查、病理切片、劉氏細胞儀與染色體等各項精細檢查,確認罹患勃氏淋巴瘤。在臺灣,勃氏淋巴瘤並不常見,李典錕表示,病因跟基因突變相關,加上李先生的癌症來勢洶洶,透過全身淋巴循環,屬於嚴重、全身、廣泛性的腫瘤,對應的治療就是高劑量的化學治療。而他也提醒,淋巴癌的特色是異常的淋巴結腫大,發燒、骨頭痠痛與貧血,就診中會抽血並做影像學檢查,相關醫師會轉血液腫瘤科進一步診斷。

老婦發燒咳嗽誤認感冒 沒想到是血癌

老婦發燒咳嗽誤認感冒 沒想到是血癌#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天氣漸漸轉涼,臺灣也進入傳統的季節性流感流行期,但若是持續咳嗽未癒,可要當心是其他疾病!像是近日有一位年約70歲的老婦人,因為反覆發燒以及有輕微的咳嗽症狀,持續了數週,期間僅服用鎮痛解熱和感冒症狀用藥,但症狀並未緩解。而且還越來越嚴重,身體體力也更加虛弱,家人將他送至急診,詳細檢查後發現竟是血癌。感染科醫師提醒民眾,出現發燒或者類流感的症狀時,應盡速就醫,若發燒持續不退,很可能另有病因須詳細查明。持續不明原因發燒 即要當心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每年冬季12月開始到隔年3月是流感流行季節,該名婦人因發燒、咳嗽就診,入院後經醫師診視,覺得並非一般感冒,安排血液抹片檢驗後,發現許多不成熟的癌細胞,是俗稱血癌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馬上轉介血液腫瘤科醫師進行進一步診視治療。檢驗科陳怡靜主任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常發生持續發燒,合併白血球異常,貧血,血小板低下等症狀,常需血液抹片診視,甚至抽取骨髓檢驗。廖嘉宏醫師也提醒,如果民眾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的症狀,須盡速就醫診視,以免延誤病情。

慢性血癌年增2百例 疲累、食慾差是徵兆

慢性血癌年增2百例 疲累、食慾差是徵兆#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又稱慢性血癌,台灣每年約有200例新增病例,症狀包括脾臟腫大、貧血、疲累、食慾不振等,不過,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沒有明顯症狀,是健檢發現白血球偏高、腹部超音波顯示脾臟腫大,進一步透過血液分子學檢測或是抽骨髓檢查後才確診。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陳威宇醫師指出,病情嚴重度共分為三階段:慢性期、加速期及急性期,9成病人是屬於慢性期。治療的部分,也從過去的化學治療和骨髓移植,進步到口服標靶藥物。8成定期服藥 能活逾10年目前的治療方式,為使用健保給付的口服標靶藥物控制,約有8成患者能存活超過10年以上,因此,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是相當重要的,臨床研究證實,服用藥規律性較差的病人,預後進入急性期或加速期的人數多於服用藥較規律的病人,達到治療目標的人數也較少。醫師也提醒,若出現惱人副作用,也千萬勿自行調整藥量、甚至停藥,易增加復發和治療失敗的風險。治療期間建議與醫師充分溝通並按時服藥、定期追蹤,就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調查:居住交通壅塞路段 孩童患血癌風險高3倍

調查:居住交通壅塞路段 孩童患血癌風險高3倍#血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生活環境對人體影響真的很大,繼瑞典研究顯示,成人經常接觸交通噪音,會增加腹部脂肪堆積,形成「梨型身材」後,法國更有調查發現,長期居住在交通繁忙處的孩童,罹患白血病風險比他人高出3倍。與汽車廢氣有關 罪魁禍首恐是苯據先前報導,瑞典研究人員表示,長期接觸噪音容易造成身心壓力,使得脂防大量堆積於腹部,而噪音也會干擾睡眠,導致暴飲暴食、影響新陳代謝及心血管功能。然而法國最新研究,直接將矛頭指向居住在交通路段的孩童身上,研究人員說明,法國每年約140起「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例中,就有3起與汽車廢氣有關,而罪魁禍首可能是「苯」,為一種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的化學物,導致小孩罹患血癌風險甚至比他人高出3倍!研究團隊將過去2760例15歲以下的白血病患者,與全國其他3萬名孩童比較,發現居住在距離交通繁忙路段不到150公尺者,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機率較高;至於住在法國最繁榮的大巴黎地區,風險則高出6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