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許小姐近幾年一直非常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三不五時就往診所及醫院跑,頻繁請醫生幫她做各種健康檢查,每次檢查結果都沒有異常,但許小姐還是很擔心自己有潛在疾病沒有被檢查出來,因此每週要到醫院報到好幾次;即使身體沒有不適,她還是總覺得自己哪裡不對勁,後續到了精神科就診,才發現原來自己是「罹病焦慮症」⋯⋯
40歲許小姐近幾年一直非常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三不五時就往診所及醫院跑,頻繁請醫生幫她做各種健康檢查,每次檢查結果都沒有異常,但許小姐還是很擔心自己有潛在疾病沒有被檢查出來,因此每週要到醫院報到好幾次;即使身體沒有不適,她還是總覺得自己哪裡不對勁,後續到了精神科就診,才發現原來自己是「罹病焦慮症」⋯⋯
日前,網紅七寶媽(Sydney)直播時遭疑訕笑、歧視資源班學生,此舉引發各界抨擊,合作廠商也宣布終止合作。雖然她於25、26日曾兩度道歉,仍然澆不熄外界怒火。《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師邱永林(邱爸)分享親身經驗,探討父母與孩子如何和資源班同學共處。
「何時開始給孩子用手機?」這是不少爸媽煩惱的親子教養問題之一。當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雖然對生活帶來便利與樂趣,但孩子一盯上手機後就毫無抵抗力,也經常造成親子間的衝突,讓爸媽傷透腦筋。心理師提點,家長可善用「4方式」讓孩子循序漸進接觸智慧型手機。
近期台中新光三越氣爆事件,所帶來的恐慌情緒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重大意外傷害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連連、影響生活情緒。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提醒大眾,應警覺出現「創傷症候群」影響身心。
做自己,有關係嗎?可能我們或多或少都在心裡這樣想過,「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如果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影響到和他人的關係嗎?」或聽過其他人有類似的問題。在近年暢銷的心靈勵志書籍中,多數也都是在談論如何提升自己、掌控自己情緒或人際關係的複雜情感等主題。
日前,台灣一間美語補習班分享了國小兄妹的日常作息,兄妹倆每天不停上各種課程,包括數學、英語、音樂等,每天只睡6小時,貼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師蔡宜芳所撰此文,分享家長都有的「神童焦慮症」,當你能停下來好好傾聽內在的焦慮是什麼,改變才能真的開始。
才剛結束熱鬧的農曆春節連假,學校緊接著就開學,面對漫長假期結束,為了幫助孩子收心預防收假症候群,門諾醫院臨床心理師侯仁智建議,若能提前在開學前收心最佳,若來不及也應把握開學後的第1個黃金週,親子一起「倒數321」擺脫3C影響,調整心情與作息重回學習崗位。
年假收心預備備!到了農曆新年尾聲,若不想收假症候群影響工作或學業表現,在開工前做足收心操相當重要,心理師建議,最好可以在開工日前,提早半天或一天收心,可以先檢視工作待辦事項,讓自己提前熟悉上班心情,或利用一些小技巧,在假期最後一晚睡個好覺,都能讓上班當天保持好精神、心情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