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野外菇類別亂採 當心食用中毒恐致死

野外菇類別亂採 當心食用中毒恐致死#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民眾在戶外踏青爬山時,常常會看到外型可愛肥美的菇類,而且有的樣子看起來疑似可食用,但其實這些野菇往往都是有毒的,因此每年到菇類好發時期,常常會發生民眾誤食野外採摘的有毒菇菌中毒的案例,誤食者會發生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者會抽搐、昏迷、嚴重脫水,甚至導致休克或死亡。嘉義市政府衛生局,最近就連續接到民眾詢問戶外毒菇是否可以食用的案例,這種毒菇外型跟一般做菜用的白色蘑菇十分相似,而且在公園、綠地、郊外,隨處可見,因此衛生局特別呼籲民眾勿任意採摘郊外的菇類食用,以免發生中毒。衛生局表示,像毒綠褶菇外型跟做菜用的白色蘑菇模樣相似,而且庭院、綠地、郊外很常見,民眾常認為顏色鮮豔的菇類才有毒,這觀念是錯的,很多毒菇顏色其實很單調;衛生局局長孫淑蓉籲請民眾不要採食戶外的野菇,也請勿食用無法辨識或不瞭解的植物,以確保食用安全。(照片取自/嘉義市衛生局)

入夏食物易孳生細菌 5撇步防中毒

入夏食物易孳生細菌 5撇步防中毒#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時序邁入夏季,因氣溫上昇的影響,有利各種微生物及細菌的繁殖,食品容易腐敗,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衛生局表示,宜蘭縣近年來食物中毒檢出之病原菌以腸炎弧菌居多,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次之;發生地點以餐廳及外燴為主,其次為出國旅遊、自宅烹調等,衛生局提供5撇步教民眾預防食物中毒。宜蘭縣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預防食品中毒有「5撇步」,食品安全把關,食物中毒就不來找: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要低溫保存:保持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衛生局劉建廷局長指出,民眾如果不慎發生食品中毒或有疑似食物中毒現象,請迅速至醫院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若發生食物中毒現象,並採集並保留剩餘的嫌疑食品密封冷藏,以及收集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利追查中毒原因,衛生局將啟動食品中毒機制進行相關調查,釐清原因,保障民眾飲食的安全。

小心甲醇中毒!免費米酒檢驗避假酒

小心甲醇中毒!免費米酒檢驗避假酒#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原住民豐年祭的文化活動的到來,花蓮縣衛生局主動提供免費米酒檢驗服務,以防止民眾喝到假酒造成甲醇中毒。民眾對家中所購置的米酒有所疑慮時都可以直接送至花蓮縣衛生局檢驗,檢驗結果可在送驗的隔天下午就能通知。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表示:喝到假酒會有典型的甲醇中毒現象,如頭疼、肚子痛、暈眩、視力模糊等不適的症狀。民眾送驗時請注意要有完整包裝,最好是尚未開?過之罐(瓶)裝容器的米酒,並攜帶身分証件以備登錄追蹤及回報檢驗結果。花蓮縣衛生局局長徐祥明表示,米酒之製造方法有很多種,傳統方法都以酵母醱酵法來進行,再蒸餾而得,需時較長,但甲醇含量較低。唯有少數不肖業者罔顧消費者健康,以工業用酒精加水加香料調配製造而成的假米酒,才會有甲醇含量超過標準值1000ppm以上。民眾如不慎飲用了假酒應比照重症病患處理方式儘快送醫,更不要輕信偏方而延誤就醫;同時也呼籲民眾在豐年祭期間飲酒作樂,應淺嚐即可,喝酒過量確實有礙身體健康。希望豐年祭的文化活動,能以健康的思維為出發點,淺嚐有益健康。再次呼籲鄉親共同遵守。送驗地點為花蓮縣衛生局一樓檢驗科。受理時間從7月2日至8月29日止。

吃魚少吃內臟 氰化鉀中毒含杏仁味

吃魚少吃內臟 氰化鉀中毒含杏仁味#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媒體曾刊載海巡署在嘉義縣外傘頂洲潟湖區查獲使用氰化鉀毒魚事件,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於上月28日起針對轄內傳統市場魚販、漁會、海產店、超市、賣場計12家業者,查察其魚貨來源及魚鰓顏色是否有異常鮮紅、杏仁味等情形,並於現場抽樣24件檢體送驗,檢驗結果皆與規定相符。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林聖哲局長提醒消費者及食品業者應選擇信用良好且明確來源之魚商,勿選購來路不明之魚貨以維護食品衛生安全。由於氰化物具苦杏仁味,建議在選購魚貨時可以掀開魚鰓聞聞看有無杏仁味,留意魚鰓顏色是否有異常鮮紅狀,並應儘量避免食用魚內臟。另注意新鮮的魚肉有彈性,肉質若軟化則表示新鮮度下降;新鮮的魚鰓呈淡紅色或暗紅色,且無腥臭味。隨著鮮度下降,鰓之色澤漸成灰褐色或灰綠色,並有黏液出現,且有刺激性之惡臭,最後變成完全腐臭;新鮮魚眼球微凸透明,黑白清晰,且在正常位置。魚類腐敗後眼球漸次出血成混濁,且瞳孔內凹終至消失,與新鮮時之眼睛有明顯差異;新鮮魚保有魚體本身特有之色澤,腐敗後則失色澤,且腹面色澤漸變紅。新鮮魚之鱗不脫落,反之則鱗易脫落;新鮮魚之內臟完整,故腹部堅實,若不新鮮甚至腐敗時,內臟有明顯的分解現象,因內臟中的消化酵素作用使肉質軟化,甚至腹部破裂,流出濃液或內臟外露;新鮮的魚略帶海藻味,隨著出水時間的增常,腥味與氨臭味均增加,其中以鰓及腹部之氣味較其他部位為強。

鍋爐旁的日光燈管 恐引發水銀中毒危機

鍋爐旁的日光燈管 恐引發水銀中毒危機#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某餐飲住宿業位於台北市東區的獨棟大樓,一、二樓及地下一樓為行政與餐飲部門,三樓以上為住宿房間,地下二樓為停車場,供應熱水的鍋爐位於地下三樓。鍋爐機電維修採外包制,工作性質屬高溫與噪音作業。醫師提醒說,鍋爐釋出的熱度,可能引發室內堆疊日光燈管內水銀外洩,造成人體水銀中毒。鍋爐使用柴油發電,作業環境的室溫約為38.5℃。因大樓儲藏空間有限,外包廠商將回收日光燈管堆疊在高溫鍋爐旁邊,因日光燈管內含水銀成分,如果燈管管壁裂縫,液態水銀可能因高溫揮發成蒸氣,經由管壁裂縫釋出到周圍環境,且該鍋爐位於地下樓層局限空間,如果室內水銀氣體濃度過高,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就容易造成水銀中毒。且現場存放塑膠容器的瓶裝飲用水,塑膠容器的標示為「7」。另外,瓶裝飲用水的外殼包裝為塑膠容器,在高溫環境可能釋出塑化劑溶入飲用水中。臺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醫師許良豪說,回收的日光燈管不宜放置於高溫環境,且須儘早處理,以免造成環境污染與人體危害。此外,以塑膠容器盛裝的飲用水也不宜暴露於高溫環境。

海鮮注意新鮮度 煮熟食用防中毒

海鮮注意新鮮度 煮熟食用防中毒#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夏天溫度高,食物中毒事件頻傳,如果食物受到汙染,細菌大量繁殖就會造成食物中毒,腸炎弧菌是臺灣地區每年度造成食品中毒事件中最多的病原性細菌,分布於海洋中,淡水中不能生長繁殖,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30-37℃)繁殖速度快,在12-18分鐘內可繁殖一倍,所以,食物只要經少量的腸炎弧菌污染,在適當條件下,短時間內即可達到致病程度。某公司舉辦員工聚餐,聚餐後部分員工紛紛發生肚子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經送醫治療,診斷採檢為腸炎弧菌所造成的食品中毒。腸炎弧菌中毒原因常是生食受腸炎弧菌污染的魚貝類或食用受到交叉污染的其他食品,潛伏期:4~48小時,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腸胃道症狀。購買海鮮回去需以自來水清洗冷藏,以抑制微生物繁殖生長;處理熟食及生食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分開,勿混合使用,手、抹布、砧板和廚房器具於接觸生鮮海產後應用清水徹底洗淨;腸炎弧菌不耐熱,在70℃加熱10分鐘或100℃加熱1分鐘即會死滅,故應確定烹調的海產食物需經過100℃煮沸且充分受熱。食用生猛海鮮、生魚片時需確認新鮮度,海鮮最好煮熟再吃,且必須保存於夠高的溫度(至少需>60℃),否則即須迅速冷藏至5℃以下;生食與熟食不宜存放在同一冰箱或儲藏櫃,若不得已,須存放於同一地點時,熟食也應放在上層,以免遭受生食食品的污染。苗栗縣衛生局局長羅財樟呼籲餐飲業者,涉嫌食品中毒除可處停業、罰鍰處分外,並須移送地檢署處辦,應注意環境衛生清潔及小心烹調製備食物,以避免發生食品中毒案件。

勿餵食嬰兒蜂蜜 嬰兒中毒危險性高

勿餵食嬰兒蜂蜜 嬰兒中毒危險性高#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嘉義市政府指出,因蜂蜜偶含肉毒桿菌芽孢,而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及腸道菌叢尚未發展健全,且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如嬰兒食用含肉毒桿菌芽孢之蜂蜜,肉毒桿菌孢子就有可能於腸道中生長,產生毒素而造成中毒。早期發病症狀包括疲倦、眩暈、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及嘔吐等症狀。神經性症狀通常於12~36小時間出現,但亦有數天後才發生,會造成視力模糊或複視、眼皮下垂、瞳孔放大或無光反射、顏面神經麻痺、唾液分泌障礙、口乾、吞嚥困難、言語困難及四肢麻痺等,嚴重時會因呼吸障礙而死亡。給予適當的呼吸系統照護及抗毒素治療,死亡率可降低至7%以下。嬰兒肉毒桿菌中毒要給予支持性之照顧,不可注射抗毒素以免造成過敏之危險,故相對於成人,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應避免餵食蜂蜜,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危險性較高。

慎防河豚毒素中毒 去年至今五案例

慎防河豚毒素中毒 去年至今五案例#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灣四面環海,漁產種類豐富,食品藥物管理局(簡稱食管局)日前接獲一起民眾食用不知名魚種的「魚卵」後,出現頭暈、嘴麻及四肢麻痺等中毒症狀的案例,這已經是由去年到今年4月16日止所發生的第5例個案了。 (圖為澎湖縣衛生局提供)澎湖縣衛生局鄭鴻藝局長表示,經魚種鑑定為兇兔頭魨(Lagocephalus sceleratus),兇兔頭魨是屬於四齒魨科,俗名有糯米規(基隆)、烏規或規王(高雄)、麵規(澎湖)及仙人河魨等,成魚體長可達1公尺以上。河豚的毒性有種別、部位、個體、地域和季節性的差異,海水河豚種類的卵巢、精巢及肝臟均含有高量的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即使高溫烹調也無法破壞,若誤食中毒,目前尚無解毒劑。主要中毒症狀有嘴麻、手麻、暈眩、頭痛、嘔吐、複視、無法發聲等,潛伏期約10分鐘至數小時,嚴重者將危害生命。 近年來發生的河豚毒素中毒案件,大多是因民眾不明瞭自己吃的是有毒河豚,或吃到其他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而中毒。鄭局長呼籲,切勿購買及食用不知名或來路不明的魚類等水產品,如果食用水產品後感到舌頭麻痺或苦辣,應立刻吐掉,並以清水漱口,直到不適感消失為止。若症狀未改善,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內容,並保留吃剩的檢體,以利正確診斷及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