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

少吃多動 32歲媽媽三個月甩八公斤

少吃多動 32歲媽媽三個月甩八公斤#瘦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根據研究,肥胖者得到糖尿病、高血脂、膽囊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得到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痛風、關節炎的機會高2~3倍,得到乳癌、大腸癌的機會則高1~2倍,若肥胖者每減重5~10%,可減少20%以上之總死亡率,可見肥胖影響的不只是外觀,而是影響了整體健康。一名32歲新手媽媽,生完第一胎後體重由50胖到65公斤,自行在家節食減肥,但因要照顧小孩沒有時間運動,產後的半年體重降到58公斤就停滯了,於是尋求體重控制協助。門診經由身體分析儀檢測,發現超重部分以脂肪為主,營養師建議搭配1200大卡減重食譜,家中準備踏步機(方便就近照顧小孩),於空閒時做運動,以一天消耗500大卡為原則,並依其體質建議適當減重保養品及針灸課程,三個月內就減重8公斤回復原本身材。阮綜合醫院減重中心沈萱醫師表示,肥胖的治療首應排除疾病、藥物等因素,例如甲狀腺機能不足或服用黑藥丸等含有類固醇的藥物,接下來應調整生活方式以達減肥目的,就是「少吃、多運動」。沈萱指出,若肥胖程度嚴重或已引起併發症,則應與醫師商量,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減肥藥,以免花錢傷身。呼籲想要維持美麗苗條,又不想靠吃藥抽脂的民眾,可以照「少吃、多運動」原則,並遵從醫師專業建議找到適合自己的輔助減重方式。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宜從小培養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宜從小培養#瘦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腰圍幾公分才算正常呢?成年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為標準,據統計,無論男女超過標準腰圍的人,罹患心臟病風險將比一般人多1.4倍!有句話說:「腰帶越長,壽命越短!」意思就是指,腰圍越粗的人,通常壽命會越短。現代肥胖醫學證實,腰圍跟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係,而腰圍的粗細,也被納為診斷「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別以為「代謝症候群」只有老年人才是高危險群!新竹市衛生局表示,「代謝症候群」並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這是健康的危險訊號,是指血壓、血糖、血脂肪、腰圍異常的統稱,並可以預警健康狀況。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定義我國代謝症候群之臨床診斷準則,若有下述代謝症候群5項危險因子之其中3項以上,就可認定為代謝症候群,表示健康已經亮紅燈。因為它可能是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疾病的共同殺手。一、腰圍:男性大於或等於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80公分(31.5吋)。二、血壓: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30mmHg,舒張壓大於或等於85mmHg。三、空腹血糖:濃度大於或等於100mg/dl。四、三酸甘油脂值:大於或等於150mg/dl。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低於40mg/dl或女性低於50mg/dl。研究顯示,20歲以上民眾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19.7%,且隨年齡上升呈增加趨勢,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未來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一般民眾高。衛生局呼籲,預防代謝症候群的方式,包含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避免肥胖等,宜從小就養成這些健康的生活型態。

產後急瘦身營養失衡 恐危害哺乳寶寶健康

產後急瘦身營養失衡 恐危害哺乳寶寶健康#瘦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許多媽媽都知道親餵母乳有助恢復苗條身材,但醫師臨床發現有不少產後媽媽嫌體重瘦得不夠快,在飲食方面斤斤計較造成嚴重掉髮!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臨床就發現超過五成的產後媽媽採用不吃或節食等方法來達到減重效果,結果不只造成營養素不夠頻頻掉髮或體力變差,甚至減少乳汁分泌或造成乳汁品質下降,危害哺乳期寶寶身體健康。郭安妮說,產婦在寶寶出生後,體重會迅速下降4-5公斤,產後二週內因容易盜汗,體重會再降約2-3公斤,如果產後媽媽每天正常攝取2500大卡的熱量,體重就可以正常下降。不過,許多產婦坐月子期間因東西吃太補或補充過量食物,造成體重無法下降而尋求各種方法減重。提醒要減重的產婦,吃東西除了計算熱量外,哺乳媽媽更要注重食物品質,盡量攝取高營養價值、低熱量的食物,包括蔬菜、瘦肉及魚類,維持乳汁營養品質。另外,乳汁可能因哺乳時間愈長降低乳汁品質,飲食方面可適當選擇具胺基酸強化功能,及含牛磺酸、低熱量的營養補充品,幫助寶寶營養更均衡。郭安妮建議可適當補充含多種胺基酸、牛磺酸、益生菌、鐵及鈣質的營養補充品,避免錯誤的飲食方式,像是一直吃青菜,小心反而會導致嚴重落髮,其實產婦在產後想要瘦身,只要採取高蛋白質、低熱量以及少量多餐的原則,就可以健康瘦身。(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健康生活加減法 瘦身穿衣不再卡

健康生活加減法 瘦身穿衣不再卡#瘦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依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01年調查顯示,全國58.0%女性不瞭解健康的腰圍標準為不超過80公分(31.5吋),54.3%男性不知道健康的腰圍值為不超過90公分(35.5吋)。依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女性腰圍超過31.5吋(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腰圍能反映腹部肥胖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新竹市衛生局表示,落實「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以「健康生活加減法」,透過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來維持健康體態,將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擁有自信亮麗的自然美:健康生活「加法」:一、增加蔬果:養成天天5蔬果的習慣,每日至少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 二、增加全穀雜糧:以五穀飯、胚芽飯取代白米飯,每日主食有1/3以上來自全穀雜糧類。 三、增加生活化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身體活動,如以爬樓梯取代搭乘電梯、晚飯後散步、假日與家人一同到郊外踏青。四、多喝白開水: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健康生活「減法」:一、少鹽少加工:減少醃漬、煙燻、罐頭食品及額外添加的醬料,烹調時多使用天然辛香料進行調味,減少購買精緻之加工食品,改選擇天然的「原態」食物。二、不吃油炸食物:不吃油炸食物,少用肉汁、沙茶、美乃滋等醬料,多選擇蒸、汆燙等低油的烹調方式。三、不吃宵夜: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良好飲食習慣,維持健康體態及腸胃健康。四、少喝含糖飲料: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運動前喝茶 消脂效果增17%

研究:運動前喝茶 消脂效果增17%#瘦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夏日是減重旺季,抓準民眾瘦身需求,標榜減重成份的各式市售飲料紛紛上架搶市,市面上許多標榜「光喝不練」的茶飲減重方式,多半是透過茶飲中膳食纖維的添加達到幫助排便的效果,但事實上想要喝茶瘦身,更正確的方式是搭配運動,透過茶飲中兒茶素成份提升脂肪代謝效率,研究顯示,運動前攝取兒茶素,確實能增加17%的脂肪能量消耗。《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已有研究指出,兒茶素成分對於運動時,脂肪消耗效率具實質上的幫助,該研究以12位健康青年為對象,在中等強度、30分鐘的腳踏車運動前,分別攝取兒茶素與安慰劑,結果發現,運動前攝取兒茶素,能增加運動過程中17%的脂肪能量消耗,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指出,茶飲中的兒茶素成分已證實對體內脂質代謝有幫助,能調節血脂、降低血中膽固醇,但若想達到降低體脂的瘦身效果,仍然需要透過運動的輔佐。為什麼運動前喝茶能幫助脂肪代謝?劉珍芳解釋,運動能夠消耗脂肪,是因為運動時體內會分泌正腎上腺素,是人體主要調節運動時能量代謝的賀爾蒙,它會將脂肪細胞轉化為運動時所需的能量,達到消耗脂肪的功效。但體內的一種酵素COMT會使正腎上腺素分解,影響脂肪細胞被分解過程及消耗的效果,茶飲中兒茶素能抑制COMT的作用,確保正腎上腺素不受COMT酵素的作用,維持脂肪代謝的運作機制,增加運動消脂的效率。

三餐飯前喝500c.c.水 3個月多瘦2公斤

三餐飯前喝500c.c.水 3個月多瘦2公斤#瘦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曾有研究指出,同樣在減肥中,飯前有喝500c.c.水量者,三個月可以多瘦2公斤,今年美國哈佛大學一項包含12萬人的大規模研究也顯示,若以一杯水取代一杯含糖飲料,4年中可以避免體重上升0.49公斤,若取代一杯果汁則可避免增加0.35公斤,減重醫師表示,多喝水可增加飽足感,並促進行陳代謝,減肥者一天最好喝下2000c.c.水量。自2010年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出來後,關於多喝水能增進減肥功效的概念,就多了實證醫學的驗證,專長肥胖醫學的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飯前喝500c.c.水可增加飽足感,會減少正餐的攝取量,再來是人體許多生化反應都需要水的參與,多喝水可以促進行陳代謝,這兩個作用加在一起就可以提高減肥的功效。蕭敦仁說,一般會鼓勵減肥者一天攝取2000c.c.水量,且遵守「53535」法則,指的就是三餐飯前喝500c.c.的水,然後上午10點、下午3點,兩餐中間再喝300c.c.的水,就可以達到一天2100c.c.的飲水量,飲用的水最好是選擇20度左右的涼水,冰水及過熱的水都不宜。(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身材苗條心情更好 嘉義市邀民眾齊享「瘦」

身材苗條心情更好 嘉義市邀民眾齊享「瘦」#瘦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嘉義市衛生局表示,嘉義大減噸計畫挑戰「9.5噸」,其中東區衛生所認養了2000公斤,除積極鼓勵過重民眾加入健康減重,更深入團體倡導加入減重行列,提供健康檢測:腰圍、體脂肪、BMI檢測,提供民眾正確健康體位檢測方法。李小姐57歲,身高157公分、腰圍88公分、體重61公斤經體脂肪器檢測值為20.5屬正常範圍內,依30~69歲年齡層標準值為20~27,她表示以前待在家裡常懶於運動,身材愈來愈胖且心情常鬱悶,經朋友邀請參加早晨孔廟邊運動團體,現在身材漸苗條,心情也愈來愈快活,呼籲體重過重的朋友趕快加入「嘉市大減頓」活動,讓專業人員提供諮詢服務。嘉義市衛生局表示,為了健康著想,希望大夥兒一起加入「嘉市大減噸」行列,「聰明吃、快樂動、健康真享瘦」為鼓勵民眾參加自我體重健康管理,嘉義市政府還辦理大減噸健康減重摸彩活動,民眾每減重1公斤即可獲得1張摸彩券,團體減重優良者可得獎勵。

減重後 蝴蝶袖怎麼辦?

減重後 蝴蝶袖怎麼辦?#瘦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身體外觀輪廓的整形,對於病態性肥胖減重手術後的病患,可以不再為了蝴蝶袖煩惱?許多病患表示,在接受這類的手術治療之後,不但大大提升了整體的滿意度,也改善了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成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何建良表示,單純的體重減少,確實可以帶來許多好處,包括血糖控制,高血脂症,高血壓,及睡眠中止症候群等也能獲得改善。但過多的皮膚,移形的身體構造,過深的皮膚皺折所造成的濕疹及皮膚搔癢,仍然帶給病患相當大的困擾,長期困擾病患的生活品質,人際觀係,甚至影響個人的自尊以及自信心。何建良指出,身體上鬆弛的皮膚,就如同洩了氣的皮球,又如同小孩穿上大人的衣服極不合身。最顯而易見的,是下腹部鬆弛且下垂的皮膚組織以及會陰部及鄰近的生殖構造,更嚴重的還包括下垂的乳房及蝴蝶袖(指手臂上,過於鬆弛的皮膚如衣袖般)。何建良表示,為了達到全人的醫療,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以及滿意程度,病患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痊癒都同等重要,因此對於病態性肥胖且大量體重減輕的病患,輪廓的整形手術提供了另一種醫療選擇,包括最常見的腹部成形手術,縮乳或乳房懸吊手術及蝴蝶袖的改善等。何建良提醒,當病患有意願接受此類手術,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同時也有幾點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病患都適合接受這樣的手術,必須有一些條件的配合才能達到手術安全、並減少併發症的機會,包括術前的BMI(身體質量指數)應小於30、體重應穩定且維持至少2至3個月、需要了解此手術為多次且有階段性的目標並有疤痕產生、術前必須接受心理的評估處於穩定的狀態、為自費手術,且較適合在設施完善且人員充足的醫療機構施行。何建良表示,此類手術的併發症,包括皮下血腫,感染,傷口癒合不良。有許多資料顯示,作完此類手術的病患,仍需要接受多科整合減重團隊的醫療照顧,才較能維持穩定的體重、生活的品質以及長久的滿意度。(圖:成大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