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

聽音樂有助身心健康 Olivia分享紓壓法寶

聽音樂有助身心健康 Olivia分享紓壓法寶#按摩

被封為亞洲歌姬的Olivia,不僅天生擁有一付好歌喉,偶爾還會替父母親來個馬殺雞,個性直爽大方的她除分享自己的紓壓法寶外,記者會現場更親自替肌肉男按摩,談到擇偶對象的條件時,她甜笑說:「我不愛猛男,只喜歡個性好的男生。」巴爾的摩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心臟科醫師米勒發表的研究顯示,人們聽音樂時,血管直徑較平時增加26%,有助防止動脈硬化惡化。另一項研究發現,適當按摩能舒緩人體在長時間壓力下引發的肌肉緊繃感,若同時搭配聽音樂還有助釋放心中惱人情緒。歌壇新秀輩出,Olivia靠著清亮嗓音與堅強的創作實力逐漸展露頭角,不過她說:「創作時偶爾遭遇瓶頸,此時會利用自己的紓壓法寶,能邊聽音樂邊享受按摩,放鬆思緒慢慢找回靈感。」

按摩有助癌友舒緩治療後的焦慮!

按摩有助癌友舒緩治療後的焦慮!#按摩

文/癌友關懷教育中心按摩舒壓老師 簡岑因談及按摩,大家的腦海中可能馬上浮現幫人抓肩膀的動作,其實按摩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一般人在不知不覺中早已學會許多按摩的方式。近幾年來,醫學及科學界也指出,按摩和飲食、運動一樣重要,且是健康生活方式重要的一環。每當我們身體感到不適時,手很自然的就會去按摩不舒服的地方,如肚子痛時就會去揉揉肚子,頭痛時會按按頭部,久而久之,就會發現更有效治療病痛的穴道與反射區。而人的手與手指都具備了可舒緩疲倦和疼痛的能力,特別是手指,是人類感覺器官中最發達的部位,因此用手來按摩,具備良好的治癒力。按摩前應先洗淨雙手,戒指拿下,避免傷害肌膚,接下來把雙手搓熱,如此可提高效果。儘量採取舒適的姿勢,可減少因不良姿勢所引起的痠麻反應。力道宜平穩,不可忽快忽慢,按摩後記得喝500cc的溫開水,可促進新陳代謝。絕不可立即用冷水洗手、洗腳,一定要注意保暖。透過按摩來刺激穴道及反射區,輕則會出現酸、脹、麻的感覺,重則會發生軟、痛的感覺,這都是透過按摩,作用於相對應的經絡、血管與神經,所發生的綜合反應,因此形成一般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治療印象。按摩時應避免用力過度,否則易造成微血管破裂腫脹、筋膜發炎;不當的重覆按壓或過度刺激穴道,也會造成皮膚纖維化及發炎,耳下有連接腦的頸動脈,按摩頸部時必須特別注意。按摩有助於癌症患者舒緩治療後造成的不適與焦慮,同時也可增加血液循環,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癌症患者不管是化療或放療都會在身上留下毒素,全身氣血循環不好毒素就不易排出體外。治療期間極為脆弱,具體的身體症狀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可直接在腫瘤上或疑似癌症原發部位進行按摩。這是為了避免因不正確的按摩方式造成淋巴系統的不當流動。一般患者家屬則是可以在特定的部位進行簡易的按摩,例如手、腳部、肩頸、頭部等…這都會使患者感到非常舒服,結束後鼓勵患者喝一些水,幫助身體新陳代謝。對於因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腰椎等部位,而導致全身疼痛不適者,按摩手法必須輕柔,避免患者骨折,此時需要找專業人員,才能保護癌症患者在不受到傷害的前提之下,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我們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平常就應常常觀察身體的變化並加以保養,並具備簡易的養生按摩保健療法,每天按壓養生穴數次,例如:內關穴、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穴等…隨時隨地做自己的醫生,免疫力增強了,就有體力對抗疾病。延伸閱讀「按摩的最佳時機」: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184

習慣性轉動脖子 年輕男子腦中風!

習慣性轉動脖子 年輕男子腦中風!#按摩

一位28歲的年輕男性,過去並無特殊疾病,在近幾個月以來,因為經常感到脖子後面緊緊的,所以常常去找按摩師傅按摩後頸部,或是去理髮店洗頭時順便按摩,他自己也習慣性的會把脖子往左右轉,直到發出「喀」的聲音才覺得滿意。某日早晨病人因為頭痛而痛到醒過來,隨即感覺暈眩、步態不穩、嚴重嘔吐,立即至急診就醫。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兩側小腦梗塞(中風),進一步核磁共振血管攝影發現左側脊椎動脈剝離,經抗凝血劑及降腦壓藥物治療,病人症狀改善,已經返家休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威志指出,脊椎動脈剝離是因為血管壁內膜發生破裂,血液流入血管壁之間,造成血管腔狹窄,腦部血流供應不足而發生腦中風,或是血管內形成血栓,當血栓掉落則會產生栓塞性腦中風。陳威志說,頸部受到不當外力和動脈本身的病變是主要致病原因,車禍、習慣性甩動脖子、推拿或按摩時過度扭轉脖子,皆有可能導致脊椎動脈剝離。他還說,頸部有頸動脈和脊椎動脈供應腦部血流,需要適當保護,推拿或按摩時,應避免脖子被過度扭轉或用力按壓;避免過度甩動或轉動脖子;上理髮院洗頭時,頭部不宜後仰太久,以免脊椎動脈受損而導致剝離。延伸閱讀「醫學小常識/脊椎動脈剝離」: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77

調整孩童腸胃機能 簡易按摩手法讓家長輕易上手

調整孩童腸胃機能 簡易按摩手法讓家長輕易上手#按摩

冬天冷颼颼,兒科門診也越來越多打噴嚏、鼻塞、咳嗽,甚至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症狀的小朋友來就醫。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廖哲誼醫師表示,小朋友由於生長發育尚未完成,各方面的機能不如成人健全,因此抵抗力差,對溫度調節的能力也較差,加上飲食不知道節制,所以就更容易在寒冷的冬天生病了。廖哲誼醫師提到,小朋友冬天的保暖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肺氣和健脾胃,以中醫的觀點來說,脾屬土而肺屬金,所謂的「培土生金」是說,若是脾胃運化正常,營養消化吸收好,肺氣充盛的話,身體才能有充足的免疫力對抗外界病菌。廖哲誼醫師提供了一套簡易的按摩手法,可以調整小兒的腸胃機能,改善營養吸收,幫助排便順暢,並提升抵抗力減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同時也可以增加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陪家中寶貝健康成長。輕叩背俞穴:背俞穴位於脊椎兩側,旁開1.5寸(從肩胛骨內側到脊椎中央為3寸)。背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關卡,五臟六腑之氣均藉由背俞穴轉輸到體表,輕叩背俞穴以調理臟腑氣機,氣機調順可減少疾病的發生。摩腹:肚臍以下沿著升結腸→ 橫結腸→ 降結腸的方向ㄇ字型深按推摩,可以幫助大腸蠕動(推便便);肚臍以上,順逆時針各10~20次交替輕按摩,可以幫助消化。按揉足三里:當膝蓋彎曲呈90度時,髕骨下緣可摸到兩處凹陷,以外側的凹陷為準,向下量小孩4指寬之高度,再從脛骨前嵴旁開小孩拇指指節寬處即為足三里。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以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每次60下,可降逆氣、健脾和胃,補益氣血。 另外,廖哲誼醫師提醒家長,傳統冬令藥膳多講求溫補,但現代兒童營養攝取多不虞匱乏,睡眠作息時間往後移,課業壓力大,且小兒為純陽之體,加上天冷皮膚緊縮散熱機制變差,多見外寒內熱的寒包火之象。若仍採溫補會造成火上加油,容易出現心煩難眠、口破、嘴唇乾裂、眼睛痠澀等症狀,應轉用如山藥排骨湯、銀耳百合蓮子湯等平補不熱不燥的方法,健康過暖冬。延伸閱讀「湯類食譜」: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736

夏天潮濕悶熱 小心暑熱後遺症

夏天潮濕悶熱 小心暑熱後遺症#按摩

炎熱暑假已經過了三分之二,時序上雖已過「立秋」,但此時臺灣氣候仍然很熱,一般要等到「白露」後,天氣才會漸漸涼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黃詩硯表示,近來天氣溫度有愈飆愈高的趨勢,其中在中醫科門診中,亦發現暑熱後遺症患者有漸漸增加現象,以中醫角度來看,暑熱後遺症可分為下列幾類型:第一類型,就是俗稱「中痧」的患者,因為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出汗過多,造成頭暈目眩、口渴、尿少的情形,中醫認為在汗出過多的狀況下容易耗氣,所以會有頭重腳輕、嗜睡的症狀發生,且因暑熱就像蒸籠一樣,讓熱氣在人體內悶燒,如果熱氣不能去除,甚至會發生煩躁、坐立不安的情形,嚴重時甚至會熱昏厥、熱痙攣。用中醫方法如何迅速讓體表熱氣降低呢?黃詩硯建議,可使用刮痧、拔罐方式;刮痧方法:沿著後髮際頸部偏外側向肩部(風池穴到肩井穴)及背部(膀胱經)刮、上臂外側及下臂前及側面(肺經)刮痧。刮痧完,會感覺刮痧處表面溫度增高,熱氣不斷往外散出。但是對於太過勞累、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要小心慎用。她提醒,平日飲食保健應減少冰品及涼飲的食用量,多飲溫水,溫熱飲品可以幫助血液循環,體內熱氣就容易散去,多喝些能幫助散熱的飲品,並且要趁溫熱時喝,才能真正達到體內散熱目的。第二類型的患者,在酷暑天氣中,常要奔波於烈日下,而且常常進出冷氣房;或者是在烈日下工作、打球後,立即沖涼浴或灌冰水的青壯年,在身體盛熱狀況下,沖涼浴或灌冰水雖然很暢快,但這類型患者可能發現自己容易頭痛、肩頸僵硬、肌肉痠痛,晚上睡覺甚至會容易落枕,這是因為在大太陽下,毛孔是張開的,張開的毛孔容易被冷氣、涼水(中醫稱之為「寒邪」)入侵,寒氣進入體內後,因為有收緊特性,所以肌肉容易緊繃、用力不當或姿勢不良就容易拉傷,造成肌肉僵硬或是落枕。黃詩硯教導民眾,自我保健可以從穴道按摩著手,除了上述的尺澤穴和少海穴外,如果頭痛狀況加重,可加強按壓合谷穴,若是疼痛牽連到頸部造成肩頸僵硬,可以使用後谿穴緩解。後谿穴在握拳時,手腕外側,本節後的橫紋尖端骨邊凹陷處,可減緩肩頸肌肉僵硬不適。第三類型的病人以濕疹居多,由於臺灣夏天潮濕悶熱,再加上冰涼飲料已經是夏天必需品,暑熱容易夾雜著濕氣膠著在身體裡,這類型病患在流汗多又不容易散熱的手彎處及腳掌、脖子,或者女性陰部都容易發生如過敏般小紅疹,這是體內濕氣與熱氣因為不能順利排除,散發在皮膚上形成的,在門診治療上,黃詩硯使用桂麻各半湯加減,幫助熱氣從體表發散,或者用豬苓湯幫助清利體內濕熱,都可以幫助病患濕疹症狀緩解。黃詩硯提醒民眾,在平時個人衛生上應注意儘量穿寬鬆衣物,容易患濕疹的患者應選擇棉、麻質等吸汗透氣質料,避免悶熱;分泌物多、容易陰道發炎的女性,在悶熱夏天應避免穿緊身牛仔褲,避免使用護墊時間太長,形成濕熱環境,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延伸閱讀「穴位圖」: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030

寶貝自己的腳丫 告別腳痛

寶貝自己的腳丫 告別腳痛#按摩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賴彥廷醫師表示,一位24歲的年輕女性因為「腳痛」的問題,前來復健科門診求診。根據病人的描述顯示,她是剛踏入社會工作的新鮮人,擔任某私人公司的業務助理,平日上班會穿著高跟鞋,每天約有一半的時間負責接聽電話,另一半的時間則走動洽公。工作以來,偶爾會感到腳部痠痛、不舒服,近來其不適感則日益嚴重,右腳甚至痛到快無法站立…。賴彥廷醫師表示,經檢查發現,該病患腳跟紅腫,懷疑是足跟部位的滑液囊炎,給予止痛藥治療,且建議改穿足跟較軟的休閒鞋,該病患的症狀即改善許多。賴彥廷醫師強調,根據研究顯示,腳痛的患者大多為「女性」;而導致腳痛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穿了不合適的鞋子」。在這裡,賴彥廷醫師有5個自我寶貝腳部的方法,提供給民眾參考。1. 選擇合適的鞋子:■ 買鞋時機:一般而言,建議下午傍晚選購較佳,因為那時候我們的腳  部大小,通常較上午時來得大一些。■ 尺寸合腳:兩腳都需要一起試鞋,站起來、走走看是否舒適(切勿坐著試鞋)。鞋子的最前端和最長的腳趾之間,仍需保留1~1.5公分的距離;鞋子前端宜寬大些,避免過度擠壓腳趾。■ 鞋身:需材質柔軟、透氣,尤忌僵硬、有壓迫感。■ 鞋底:軟底、柔軟的鞋墊、氣墊,可減緩腳底和鞋間的摩擦衝擊。■ 鞋跟:要紮實,具避震效果;平底或低跟者尤佳。避免穿高跟鞋或鞋跟過高過細的鞋子,容易造成腳部的負擔。■ 鞋帶:鞋帶式的鞋子可調整鬆緊,其較鈕釦式、扣帶式、拉鍊式來得好。2. 脫下鞋子或準備替換的拖鞋:脫下鞋子,讓悶住的腳部休息、透氣一下;也可以在辦公桌下另準備一雙替換的拖鞋,以提供處於坐姿工作,從事接聽電話、電腦文書時換穿。3. 坐下讓腳部休息:長時間的站立和走動,容易使腳部累積相當的壓力,適時坐下休息,並讓腳部向上、向下動一動,放鬆緩和一些。4. 抬高腳部:抬高腳部可以舒緩該處淤積的體液,有效減輕腳部壓力及腫脹程度。5. 腳部按摩:自行幫腳部(和小腿)按摩、抒壓,除了能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順暢外,更能有助睡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賴彥廷醫師提醒民眾,想要走得又長又遠又健康,必須先從「寶貝自己的雙腳」開始喔!

夜貓族小心!當心熬夜導致顏面神經麻痺

夜貓族小心!當心熬夜導致顏面神經麻痺#按摩

小陳(化名)是一位大學生,9天年假結束後,早上起來忽然發現自己臉歪、嘴斜、眼睛又閉不起來,非常緊張以為自己中風了?緊急就醫後發現原來是顏面神經麻痺,經西醫治療給藥後,聽朋友建議至中醫針灸門診接受治療,經過幾次針灸治療後,眼睛閉不起來已經改善許多,臉歪嘴斜持續恢復中。仔細問診過後發現,小陳原本就是夜貓族,平常睡眠時間大多是清晨2點多,都是在玩線上遊戲、上網後拖著疲憊身體才去就寢。加上過年期間和家人朋友小賭怡情及玩線上遊戲,更是熬到清晨6、7點才睡,導致顏面神經麻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洪偉育說,顏面神經支配臉部各種表情和閉眼肌肉。當顏面神經位於腦幹神經核或顏面神經路徑受到損傷,就會引起臉部一側肌肉等功能喪失。洪偉育指出,影響的肌肉包括一邊額頭、臉頰和嘴部周圍肌肉,病患笑的時候,嘴角歪向正常一側,患側法令紋消失,病人因一邊嘴巴無法緊閉,所以無法正常飲食,尤其是喝飲料(可能會流出來)。額頭往上看時,正常一邊有皺紋而患側則平坦無紋路(沒抬頭紋),另外患側眼睛無法緊閉,眼睛也有乾澀現象,嚴重時患者會覺得在同側耳後方會有疼痛感。顏面神經痲痺發生率每一萬人中會有一至二名,男、女發生機率一樣。年齡:15-45歲較多見。洪偉育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上又稱為口眼歪斜或是面癱,在中醫典籍是列為中風症一種。對於風寒型面癱,中藥可採用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急性期(炎症、水腫期、發病10天左右)可用“牽正散”加味,若是慢性期則要補養氣血加上化瘀通絡。關於治療方面,原則上愈早治療效果愈佳,最好是發病後能馬上治療,治療黃金期是3個月,可以預防併發症發生與留下後遺症。在治療前,必須先排除由高血壓,中耳炎、外傷或腫瘤等引起的顏麻。【如何自我照顧】1.刺激局部血液循環,維持肌肉張力。2.臉部按摩:每天以手輕柔向上按摩數次,以增加臉部血液循環、減輕麻痺肌肉僵硬感。3.臉部肌肉運動:站在鏡前施行皺眉頭、用力鼓起雙頰、吹口哨等運動,以防止肌肉萎縮。4.臉部適當保暖︰避免暴露於寒冷環境,以防止血管收縮,血液供應不足。洪偉育強調,執行顏面肌肉按摩及運動,其用意是保持顏面肌肉不致因為失去神經滋養而變僵硬,通常剛開始早晚各一次10至15分,再慢慢增加次數。※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按摩法(1)由鼻側到太陽穴 (2)由嘴角至耳中(3)由下頦至耳下 (4)自眼角起,由上而下繞眼瞼一圈(5)用姆指由眉毛處,分別向上髮際方向按摩(6)唇部周圍環形按摩嘴角 (7)交替拉扯左右嘴角※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運動法(1)咀嚼口香糖(2)作吸吮動作(3)吹氣球動作 (4)出聲閱讀書報(5)雙眼緊閉(眨眼動作) (6)作鬼臉動作(7)皺眉及提眉動作

中醫藥膳由「內」而「外」滋潤富貴手

中醫藥膳由「內」而「外」滋潤富貴手#按摩

近日門診常見有因反覆性發作「富貴手」病人前來求診,其中不乏需要經常接觸水和刺激性清潔用品美容美髮業者、餐廳業者、醫護人員等。許多婦女平時在家常需清洗蔬果、碗盤、打掃,導致手部皮膚反覆性乾燥皸裂,疼痛難耐。從中醫觀點來看,富貴手其實是不斷暴露在刺激原包括水、刺激性清潔用品,大蒜、洋蔥等辛辣食物這個「外因」,和體質這個「內因」交互形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詹琬菁表示,「富貴手」臨床上多見「陰血虧虛」為主證型,因身體內負責滋潤、濡養臟腑組織的津液和血液缺少,造成手出現局部乾燥、皸裂病兆,所以一般治療上會使用「滋陰養血」方劑。另外,再針對個人體質差異做藥物加減,例如有些患者因體質偏燥熱、加上陰血不足,局部病兆容易出現潮紅、搔癢厲害情況,會著加生地、牡丹皮、紫草等藥來滋陰涼血。有些患者因身體內陽氣不足,再怎麼補充津液和血液,營養物質都運送不到末稍,反覆治療也未能痊癒。因此在滋陰養血藥中加入一些補氣、補陽藥物,例如:黃耆、乾薑、附子等藥來溫補助陽,則有不錯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以利用按摩或針刺曲池、血海、三陰交等穴位來加強療效。詹琬菁說,「富貴手」纏綿不癒,除體質因素外,其實和個人護手習慣息息相關。很多患者只想單方面靠藥物揮別惱人「富貴手」,其實並不容易,最好還是要做到以下一些護手基本原則,保護自己雙手健康,才能守護全家人健康。※ 避免直接接觸刺激性物質,戴上手套,使用溫和性清潔用品和溫水清洗物品。※ 洗手後要擦乾,勤用中藥紫雲膏、凡士林、乳液塗抹。※ 注意手部保暖,適當運動增加末稍循環,加上充足睡眠使身體陰氣和陽氣能達到平衡。※ 少食用生冷食物,包括冰涼飲料、生菜等等,尤其經常手腳冰冷、陽氣不足患者。詹琬菁提醒民眾,「富貴手」是需要醫師與患者耐心一起努力的疾病,裡外、標本兼治方式,才能更快縮短療程、恢復健康。◆ 「歸杞滋潤湯」藥膳功效:具有滋陰養血,改善皮膚粗糙、乾裂功效。作法:將當歸2錢、枸杞3錢、熟地2錢、大棗10枚、與一隻雞腿放入碗中,加水蓋滿材料,放入電鍋,燉煮至雞腿熟透,食用前加些許鹽巴調味即可。

Menu